基本信息
书名: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
定价:490.00元
作者:易剑东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9-01
ISBN:9787811191509
字数:1181000
页码:全三册
版次:1
装帧:盒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5.366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1896年现代奥运会发轫以来,几经周折,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大、影响深、凝聚力强的全球性文化庆典,成为世人终生追求和锐意参与的目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倾诉中国不朽的奥林匹克情结、诠释“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格言和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不可多得的机会,也是中华民族对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付出和贡献。本着弘扬奥林匹克主义,普及宣传奥林匹克精神的初衷。本书系统全面而又详尽地介绍了有关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知识,向读者推开了一扇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崭新窗口。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作为一个非专业的体育爱好者,我最担心的就是阅读门槛太高,充斥着大量只有内行才懂的术语和复杂的规则解析。但这本书在平衡专业性与普及性上做得极其出色。它对复杂规则的解释,总是能通过生动的故事或者恰当的比喻来阐释,即便是像某些现代击剑技术或者花样滑冰的评分体系,也能被描绘得清晰易懂。更厉害的是,作者在描述技术细节的同时,从不忘记将其置于时代背景之下。你会明白为什么某项技术会在特定时期爆发,又是如何被规则的演变所制约或促进的。这种“技术+历史+哲学”的交织叙事,让原本可能冷冰冰的记录变得有温度,有思考的深度。
评分我对体育史的兴趣其实一直比较浅尝辄止,主要集中在那些耳熟能详的标志性事件上。但接触这本书后,我才发现自己错过了多少精彩的角落。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精妙,它没有固守严格的时间线,而是采用了主题式的串联,让你在阅读一个项目的发展史时,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思潮。比如,它对现代奥运会早期,那些对“纯粹体育精神”的坚守与商业化浪潮冲击之间的拉扯,有非常深刻的剖析,这种探讨远超一般体育读物的范畴,更像是社会变迁史的一个侧面展示。我特别欣赏它对一些小众或已经消失的运动项目的追溯,那种近乎抢救性的记录,让那些曾经闪耀却又被时间冲刷的记忆得以重见天日,着实令人感动。
评分我经常在深夜里捧读此书,不是为了查阅什么资料,而是单纯地享受那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它的语言风格是极其成熟且富有韵律的,完全没有那种官方文件式的刻板。阅读某些章节时,我仿佛身处古希腊的竞技场,感受着阳光和沙土的味道;下一刻,我又仿佛置身于某个刚刚落成、灯火辉煌的现代化体育馆内,耳边充斥着各国语言的欢呼。尤其是那些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探讨部分,作者并没有空洞地歌颂,而是通过无数真实的案例,展现了这种精神在面对失败、争议、甚至政治干预时所表现出的韧性和光辉。这种对崇高理想的坚持与现实的复杂性之间的辩证思考,是这本书最打动我心的部分。
评分这本厚重的典籍,当我第一次把它捧在手里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就预示着它绝非泛泛之作。我原本以为,一部“百科全书”无非是信息的堆砌,无非是枯燥的年份、人名和成绩的罗列。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那种感觉瞬间就被颠覆了。它不是教科书,更像是引人入胜的史诗长卷。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他仿佛是一位带着探寻奥秘的考古学家,不仅仅记录了赛事的兴衰,更深入挖掘了那些伟大的瞬间背后,人类精神与肉体极限的较量。比如,关于某次冷战时期的田径对决的描述,那种紧张感几乎要穿透纸面扑面而来,让你能清晰地感受到运动员胸腔里剧烈的心跳和观众席上的窒息。这本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的“人情味”,它没有将运动员神化,而是将他们还原成有血有肉、有挣扎有荣耀的个体。
评分坦率地说,市面上关于奥运历史的书籍并不少见,但大多要么过于注重宏观叙事而失于细节,要么就是堆砌数据而缺乏灵魂。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做到了两者之间的完美平衡。我曾经尝试找寻某个特定年份某项运动的详细数据,结果发现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精确的统计,更重要的是,它还附带了当时该运动在不同文化圈中的接受程度和影响力分析。这表明作者的视野极其开阔,他把奥林匹克运动看作是一个全球文化交流的巨大载体,而不是孤立的体育事件集合。对于任何想要系统了解人类竞技美学发展脉络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把开启大门的金钥匙,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理解人类文明进阶的独特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