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知识精英的文化苦旅
定价:38.00元
作者:张宝明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0100950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张宝明所著的《中国知识精英的文化苦旅》在注重历史感的同时,重点关注的是人物文化内核中为敏锐、活跃或说到现在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火花。在历时性中体现共时性,在回眸过去中体现当代性,在价值的摄取里体现批判性,在司空见惯的思想资源里渗透着强烈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在具体的章节叙论中,分论与合论相结合,先分后合是各个章节的共性。分论,一般是从介绍人物的生平和思想经历开始,然后对其思想内核中关键和富“意义”的资源做必要的涵盖与分析,力求对人物思想的来龙去脉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梳理;合论,则将该思想模块人物间的趋同与个性特点作为推销的“卖点”。
目录
作者介绍
张宝明男,1963年8月生于安徽蒙城。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中国现代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7月,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武汉大学出站博士后。现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文化思想史研究。曾在《文学评论》、《南京大学学报》、《学术界》、《福建论坛》、《天津社会科学》、《文史哲》、《文艺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报刊发表、转载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启蒙与革命——五四“激进派”的两难》、《自由神话的终结——20世纪启蒙阙失探解》、《忧患与——世纪先驱的百年心路》、《20世纪:人文思想的全盘反思》、《多维视野下的<新青年)研究》等多部,共计100余万字;主编《回眸(新青年)》(语言文学卷、哲学思潮卷、社会思想卷)。获省社会科学成果二、三等奖各2项。2001年获特殊津贴,2006年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称号。
文摘
序言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选择歌颂,也没有选择批判,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温和、更为深入的观察方式,去探究中国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文化与精神上的困境。作者的文字充满了睿智和力量,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知识和文化的深刻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知识分子群体的描绘,他们有着不同的出身,不同的经历,但却在面对相似的挑战时,展现出了令人动容的韧性。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理解他们的价值,也理解他们的不易。它不是那种能让人一口气读完的书,更适合慢慢品味,细细咀嚼。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思考。这本书对于我理解中国近现代史,以及知识分子在其中的作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它填补了我知识结构中的一些空白,让我对这个群体的认识更加立体和全面。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耳闻了,一直想找个时间好好读读,终于有机会了。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作者并没有从宏大叙事出发,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故事,展现了他们在时代变迁中的挣扎与坚守。我尤其被其中几位学者的人生经历所打动,他们为了学术理想,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牺牲了个人的幸福。阅读过程中,我几度哽咽,也几度为他们的勇气和执着而感到振奋。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反思,它迫使我去思考,在追求精神富足的道路上,我们是否也能像他们一样,保持那份纯粹和执着?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充满人文关怀,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又不失对人性的温情解读。这本书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它需要读者沉下心来,去感受、去思考。但正是这种“沉重”,才让它显得如此有分量,如此发人深省。合上书页,我依然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回荡着那些关于知识、关于理想、关于人生价值的种种叩问。这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它在我的阅读清单中占据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
评分这本关于中国知识精英文化苦旅的书,给我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它让我看到了在光鲜亮丽的学术殿堂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与不易。作者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了一幅幅真实而动人的画面,让人不得不为书中人物的命运而唏嘘。我看到了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何努力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如何在既定的框架内寻找突破的可能。他们的“苦旅”并非是物质上的匮乏,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孤独与挣扎,是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是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所承受的压力与困惑。我从中读出了知识的重量,也读出了知识分子的责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享受的很多成果,都离不开前代知识分子的默默耕耘和不懈探索。他们的付出,不应该被遗忘,更不应该被忽视。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客观,没有过多的煽情,但正是这种冷静的叙述,反而让情感的力量更加磅礴。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仿佛和书中的人物一同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独特视角。作者没有回避他们所经历的困难与挑战,而是以一种坦诚的态度,展现了他们为了坚持学术理想所付出的代价。我看到了他们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努力保持学术的独立与纯粹。他们的“苦旅”是一种精神上的求索,是一种对真理不懈的追求。这本书让我对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他们所承载的社会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叙述流畅而富有感染力,能够轻易地将读者带入书中人物的世界。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让我对知识、对文化、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本书并非一本轻松易读的书,它需要读者投入情感,投入思考,但正因为如此,它才显得如此珍贵,如此有价值。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感受。一方面,我为书中人物的坚韧不拔和对学术的执着而感到由衷的敬佩;另一方面,我也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所面临的困境感到深深的同情。作者以一种非常克制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个关于知识精英的“文化苦旅”。这些故事并非虚构,而是源于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历史。它让我看到了,在中国这个充满变革的国度里,知识分子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压力下求发展。他们为了追求真理,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知识分子的故事,更是关于一个时代的缩影,关于在时代变迁中,个体如何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作者的叙述非常细腻,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力量,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反思。这本书让我对“苦旅”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它是一种经历,一种磨砺,一种精神的升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