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梦与道 | 作者 | 詹石窗 |
| 定价 | 112.00元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 ISBN | 9787506034975 | 出版日期 | 2010-04-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1.239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研究的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梦文化与道教文化,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梦通大道”,下编“石竹论道”。本书通过对九仙信仰与梦文化、梦与易儒释道思想体系、梦与文学艺术、中西梦文化比较研究、道家道教文化以及其他相关议题的分析讨论,从多角度探究、揭示了梦文化与道教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向新的高度推进。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序言 上编 梦通大道 石竹祈梦的文化解说 丹道与何九仙梦文化关系初探 石竹山梦文化的四大效应 九仙梦文化摭谈 用科学发展观看待祈梦文化——兼谈石竹山“白日作梦”的科学机理 人生如梦梦启人生——从石竹山祈梦故事看道教梦文化 从道学文化看睡眠与梦 陶弘景与传统梦文化之关系——以《真诰》为例 性梦·人妖恋及其形成的文化氛围 道教的“梓潼梦”与文昌帝君崇拜 道家的梦论与道论 全真北宗与古代梦文化 梦与神话——东王公与西王母的神 论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及其意义 元代神仙道化剧“梦幻”主题刍议 梦与身神 道教论梦初探 梦与易学关系初探 从思维方式看梦占与易占——解读《周易》的新视角 台湾布农族原住民的梦占与梦传说 福建状元与梦的传说 梦境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论《红楼梦》中梦意象及其功能 唐代士子的科举焦虑与梦境祈求 “梦”的宗教观点 “梦与中西文化学术研讨会”述评 下编 石竹论道 道教之梦 蝉意象中长生梦的文化探寻 中国古代水崇拜与生命体认——以郭店楚简《太一生水》为中心 道教服食术中的贵生情怀 燮和天人涵养生命 浅论葛洪中和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吴筠修道思想探微 梦,一种修行的境界——庄周梦蝶新诠 庄子之“梦”的养生修行之道 王充说梦 人生圆梦 人生如梦与梦如人生 兼济天下——陶弘景的入仕之梦 太谷学派梦文化的诗化哲学解析 红楼梦境的哲学意蕴 试论南北朝佛道思想的相互融摄 在现代文化视野中探寻道教思想的普世价值 2007年香港罗天大醮的传承和创新 论明清时期的“仙”解《》 论先秦道家“道进乎技”的技术价值观 中华传统道家文化入门指要 道家历史思想初探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怀疑主义倾向 《周易》中“交感”思想的哲学意涵 福州下渡”妲己信仰“考析 《太平经》和谐思想析要 神判的仪式及制度经济学分析 论韩国炼丹诗的审美趣味 “梦与道”的交响——2008中华梦乡福清石竹山梦与中西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
| 编辑推荐 | |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石竹仙山,梦通大道。道教与梦文化结缘甚早,梦既是修道易产生的一种体验,也是与神灵世界沟通的方式。道教思想与梦文化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更好总结和呈现研讨会学术成果,本书通过对九仙信仰与梦文化、梦与易儒释道思想体系、梦与文学艺术、中西梦文化比较研究、道家道教文化以及其他相关议题的分析讨论,从多角度探究、揭示了梦文化与道教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向新的高度推进。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梦与道:中华传统梦文化研究》简直是打开了我认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扇新大门。一直以来,我总是对那些古籍中零星出现的关于梦的记述感到好奇,觉得它们背后一定隐藏着更深层的意义。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着我深入探索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梦境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梦的记载,而是通过对历史文献、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甚至是民间传说的大量梳理和分析,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精密的梦文化体系。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庄周梦蝶”的解读所吸引,它让我重新思考了现实与虚幻的界限,以及我们对于自身存在的认知。作者对这些古老故事的挖掘和阐释,既保留了原有的神秘感,又赋予了它们新的时代解读,让我在阅读时常常陷入沉思,仿佛也跟着古人一起体验了那些奇妙的梦境。书中关于梦的预言、梦的象征意义、以及梦与修道之间的关联,都让我大开眼界,感觉自己对中国传统哲学和人生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即使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被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深刻的洞见所吸引,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和文化。
评分当我拿到《梦与道:中华传统梦文化研究》这本书时,说实话,我并没有抱有多高的期待,毕竟“梦文化”这个话题听起来有些玄乎,我担心会是枯燥的考据或者空泛的哲学思辨。然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种极为严谨而又生动的笔触,将中华传统文化中那片神秘而又充满智慧的梦境世界展现在我眼前。我从未想到,中国人对梦的理解竟然如此丰富和多元,它不仅仅是睡眠中的幻象,更是通往内心深处、与天地精神对话的桥梁。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学派对梦的解读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从早期神话传说中的预示性梦境,到道家思想中“梦”与“真”的辩证关系,再到佛教传入后对梦境的更深层心理和哲学探究,都写得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过程中引用的那些生动有趣的案例,比如某个历史人物的奇特梦境如何影响了国家的命运,或者某个文人的梦境如何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些故事让整个研究过程变得不那么沉重,反而充满了故事性和趣味性,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评分坦白说,《梦与道:中华传统梦文化研究》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哲学对话。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哲学中那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深感着迷,却苦于找不到一个清晰的切入点来深入理解。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它将“梦”这一普遍而又神秘的现象,与中国古代深邃的“道”学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揭示了梦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我惊叹于作者能够将如此宏大而抽象的哲学概念,通过对梦文化的细致考察,变得如此具象化和可理解。书中对于不同学派关于梦境的阐述,比如道家强调梦是精神的自由飞翔,是通往超越现实的途径;儒家则更关注梦对现实道德和行为的影响;佛教则将其视为“如幻”之境,但仍蕴含着修行和觉悟的契机。这些不同的视角,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梦文化图景,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思想的包容性和深刻性。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了解一个文化现象,更是在探寻一种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智慧。
评分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一直对中国古典文学中那些奇幻瑰丽的梦境描写情有独钟。从《红楼梦》的太虚幻境,到《西游记》的各种神魔梦境,《梦与道:中华传统梦文化研究》这本书,简直就是我一直苦苦寻找的“梦境宝典”。它不仅仅停留在对文学作品的表面解读,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梦境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根源和哲学意涵。我特别欣赏作者是如何将历史文献、哲学著作、宗教典籍以及民间传说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中华梦文化体系。书中对于梦境的分类、梦境的象征意义、以及梦与现实之间的互动关系,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我从中了解到,在中国古代,梦并非仅仅是个人主观的体验,更被视为一种与神灵沟通、预示未来、甚至影响社会运行的重要媒介。作者在分析时,常常会引用大量的史料和文学作品中的例子,使得整个研究过程既充满了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而充满神秘色彩的时代,感受着古人对梦境的敬畏与探索,也为我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道”的概念感到好奇,觉得它既深邃又难以捉摸,《梦与道:中华传统梦文化研究》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为我打开了理解“道”的另一扇窗户。我从未想过,“梦”竟然与“道”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这本书不仅仅是探讨了梦的种种现象,更是将其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思想的宏大框架下进行审视。作者通过对大量古籍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古人如何将梦视为精神自由、超越现实、甚至体悟“道”的重要途径。我被书中对“庄周梦蝶”的哲学解读深深吸引,它让我重新思考了存在与虚无、真实与虚幻的边界。同时,书中对梦与修行的关系,梦境在不同宗教和哲学流派中的地位,以及梦境如何反映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观点,都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认知。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梦文化的学术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智慧的启迪之书,它引导我去思考人生、宇宙以及我们自身的意义。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回味书中那些精辟的论述,感觉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