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區域生態資産評估——理論方法與應用
定價:150.00元
作者:高吉喜等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齣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030367686
字數:
頁碼:
版次:3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在總結、藉鑒外已有的生態資産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生態資産的概念和內涵,探索瞭生態資産耗損和流轉的評估方法和技術模型,建立瞭相對完善的生態資産評估及應用技術體係;對生態資産空間流轉形式及驅動因素進行瞭分析,開展瞭區域生態資産損益與承載力影響評估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對我國典型區域生態資産損益和流轉進行瞭評估;提齣瞭區域生態資産優化配置與經濟閤作,並構建瞭基於生態資産流轉的生態補償機製,可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戰略的製定提供支撐。
本書可供生態學、生態經濟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教學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相關研究方嚮的大專院校師生閱讀。
目錄
序
前言
章 生態資産理論與研究進展
1.1 相關概念辨析
1.1.1 資産與資本
1.1.2 自然資産與自然資本
1.1.3 生態係統功能與生態係統服務
1.1.4 生態資産與生態資本
1.2 生態資産概念及內涵
1.2.1 生態資産概念
1.2.2 生態資産內涵
1.2.3 生態資産屬性及特徵
1.2.4 生態資産構成要素及價值
1.2.5 生態資産耗損與流轉
1.2.6 生態資産價值
1.3 生態資産價值評估理論
1.3.1 生態資産評估價值論基礎
1.3.2 生態資産價值評估主要方法
1.3.3 生態資産價值評估計量模型
1.4 生態資産評估研究進展
1.4.1 國外研究進展
1.4.2 研究進展
1.5 生態資産研究趨勢
1.5.1 完善生態資産評估的理論與經濟技術方法
1.5.2 建立生態-環境-經濟綜閤核算體係
1.5.3 重視對生態資産的流轉研究
1.5.4 實現生態資産研究與經濟社會建設實踐的結閤
第2章 區域生態資産評估指標體係和方法
2.1 生態資産評估方法
2.1.1 實物評估法
2.1.2 生態足跡法
2.1.3 能值法
2.1.4 貨幣價值法
2.1.5 評估方法的歸納和總結
2.2 區域生態資産評估指標體係構建
2.2.1 評估指標構建原則
2.2.2 評估指標體係
2.2.3 評估指標含義
2.3 區域生態資産評估流程與評估模型
2.3.1 評估流程
2.3.2 生態係統服務價值評估模型
2.3.3 生態資産耗損評估模型
2.3.4 生態資産流轉評估模型
第3章 區域生態資産空間流轉形式及驅動分析
3.1 區域生態資産空間流轉形式與途徑
3.1.1 流轉形式
3.1.2 流轉途徑
3.1.3 區域生態資産空間流轉驅動要素
3.2 中國化石能源資産空間流轉分析評估
3.2.1 中國化石能源現狀
3.2.2 中國省際化石能源資産流轉評估
3.2.3 跨國間化石能源資産流轉評估
3.3 生態係統服務空間流轉分析評估
3.3.1 生態係統服務核算相關生態參數測算方法
3.3.2 保護地-區域生態係統服務轉移模式分析
3.3.3 郊區-城市生態係統服務轉移模式分析
3.3.4 生態屏障區-遠距離區生態係統服務轉移模式分析
3.4 生態經濟産品跨境貿易分析評估
3.4.1 中國農業生態經濟係統生態資産轉移
3.4.2 中國農業生態經濟係統生態資産轉移趨勢
3.4.3 中國生態經濟係統生態資産進齣口貿易分析
第4章 區域生態資産損益與承載力影響評估研究
4.1 區域生態資産損益評估思路與方法建立
4.1.1 區域生態資産損益評估基本思路
4.1.2 區域生態資産損益評估基本模式
4.2 化石能源資産損益評估
4.2.1 中國化石能源資産動態消耗評估
4.2.2 中國化石能源資産保有量評估
4.2.3 中國化石能源資産利用價值變化評估
4.3 生態係統資産損益評估
4.3.1 生態係統資産保有量及其動態變化評估
4.3.2 生態係統服務價值動態變化評估
4.3.3 典型區生態係統資産評估
4.4 生態經濟産品價值變化評估
4.4.1 生態經濟産品能值評估指標體係
4.4.2 農業生態經濟係統産品價值變化評估
4.4.3 生態經濟産品耗損評估
4.4.4 中國生態經濟産品價值變化原因分析
4.4.5 中國食品生産農用化學品生態足跡分析
4.5 生態資産耗損轉移對生態承載力影響分析
4.5.1 區域承載力概念及計算方法
4.5.2 基於生態資産的承載力概念模型設計
4.5.3 生態承載力閾值模型構建
4.5.4 案例研究
第5章 區域生態資産優化配置
5.1 生態資産轉移的環境效應分析
5.1.1 生態資産轉移對轉齣區的環境效應分析
5.1.2 能源輸入類型變化對轉入區的環境影響分析
5.1.3 國際貿易的環境影響分析
5.2 資源詛咒現象分析
5.2.1 資源詛咒現象概述
5.2.2 化石能源資産轉入轉齣區的資源詛咒現象
5.2.3 中國生態保護地資源詛咒現象
5.3 區域生態資産經濟圈閤作機製
5.3.1 生態係統服務圈閤作機製
5.3.2 能源供給圈閤作機製
5.4 區域生態資産優化配置機製
5.4.1 建立流域生態係統服務共享機製
5.4.2 完善經濟圈閤作互動機製
5.4.3 建立區際資源環境閤作機製
第6章 區域生態資産流轉與生態補償
6.1 基於生態資産轉移的生態補償價值核算
6.1.1 生態補償原則與價值核算思路
6.1.2 生態資産流轉成本分析
6.1.3 生態補償價值核算模型與標準
6.1.4 礦産資源轉移生態補償核算案例
6.2 生態補償主客體分析
6.2.1 補償客體
6.2.2 補償主體
6.3 生態補償途徑與方式
6.3.1 補償途徑
6.3.2 補償方式
6.3.3 化石能資源開發補償途徑和方式
6.3.4 生態經濟産品轉移生態補償途徑和方式
6.4 生態補償對策
6.4.1 分析生態補償需求,完善補償管理體製
6.4.2 加強生態補償標準時空研究,科學化生態補償價值
6.4.3 閤理化生態補償模式,多渠道融資提高補償資金
6.4.4 明確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方式,建立“造血型”補償機製
6.4.5 建設示範性試點,促進生態補償推廣
參考文獻
彩圖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正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理解如何將抽象的生態價值轉化為實際決策依據的書籍。我經常在新聞中看到關於生態保護的討論,但往往缺乏一個量化的視角來衡量保護的成效和投入的價值。這本書的名字“區域生態資産評估——理論方法與應用”聽起來就正是我需要的。我希望它能夠清晰地闡述“生態資産”這個概念的內涵,以及為何要對其進行評估。是齣於經濟效益的考量,還是為瞭更好地進行生態保護決策?書中關於“理論”的部分,是否會涉及一些基礎的經濟學原理,比如機會成本、外部性等,來解釋生態資産的價值屬性?而“方法”部分,是否會詳細介紹不同的評估模型,比如在評估森林的碳匯價值時,會用到哪些方法?在評估濕地的淨化功能時,又會采用什麼技術?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實際操作的步驟或框架,讓讀者能夠理解評估過程的邏輯和關鍵環節。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非常有分量,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對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如何將生態係統服務量化,並賦予其經濟價值,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既神秘又極其重要的話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介紹這一領域的核心概念,比如“生態資産”到底是什麼,它與傳統的自然資源概念有何不同?書中關於評估理論的闡述是否清晰,是否能解釋清楚為什麼需要建立一套專門的評估體係?我特彆關注書中可能涉及到的各種方法論,是偏嚮於市場法、成本法,還是更復雜的價值評估模型?有沒有可能涉及一些前沿的生態經濟學理論,比如新製度經濟學在生態資産評估中的應用?此外,作為一名讀者,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讓我能夠理解這些理論和方法在現實世界中是如何被應用的。比如,在區域層麵的生態資産評估,涉及到哪些具體的方麵?是森林、濕地、草原,還是更廣泛的區域生態係統?如何將這些復雜的生態過程和功能轉化為可量化的價值?這些都是我非常好奇和期待在書中找到答案的問題。
評分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其“區域”和“應用”這兩個詞。我一直認為,生態環境問題往往與特定的區域緊密相連,並且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切實可行的方法。因此,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重點探討如何在不同區域背景下進行生態資産評估。例如,沿海地區的紅樹林生態資産評估,與內陸高原地區的草原生態資産評估,在理論和方法上會有哪些差異?書中是否會考慮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文化背景、以及環境政策法規對評估結果的影響?我更希望它能展示如何將生態資産評估的結果,轉化為具體的區域發展規劃和政策製定。比如,在進行某項開發項目之前,如何利用生態資産評估來量化其對環境的潛在影響,從而做齣更明智的決策?或者,如何通過生態資産評估,來設計更有效的生態補償機製,激勵當地居民參與到生態保護中來?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實在在的啓示,幫助我們理解如何通過科學的評估,促進區域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評分我被這本書的“應用”部分深深吸引。理論和方法的介紹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落地,那終究是空中樓閣。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展示一些成功的、有代錶性的區域生態資産評估案例。這些案例最好能覆蓋不同的地理區域、不同的生態係統類型,以及不同的應用場景。例如,它是否能展示如何評估一個河流流域的生態資産價值,並以此為基礎進行水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的決策?或者,對於一個麵臨工業化壓力的地區,如何通過評估其生態資産的價值,來引導産業升級和綠色轉型?我希望書中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一些數據,而是能夠深入剖析評估過程中遇到的實際睏難,以及采取瞭哪些創新性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同時,我也對評估結果如何被政策製定者、企業和公眾所采納和應用很感興趣。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一些關於生態資産價值在土地利用規劃、生態補償機製、綠色金融等領域的具體應用指導?我希望它能成為一本實操性強的指南,讓讀者能夠真正理解如何利用生態資産評估的成果,來推動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評分作為一名對生態科學和經濟學交叉領域感到好奇的普通讀者,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用一種相對易懂的方式來解釋一些復雜的問題。我不太懂高深的數學模型,但我想瞭解生態係統服務是如何被量化的,以及這些量化背後的邏輯是什麼。比如,對於一片森林,它的碳匯功能、水源涵養能力、生物多樣性維持能力,這些抽象的概念如何被賦予具體的經濟價值?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常用的評估指標和工具?我也很想知道,在進行區域生態資産評估時,需要收集哪些類型的數據?這些數據從哪裏來?是否有公開的數據庫或者數據采集的指南?另外,我對於評估的局限性和不確定性也很感興趣。任何評估都會有誤差,都會有假設,那麼在區域生態資産評估中,有哪些主要的限製因素?如何去理解和解釋這些不確定性,並將其納入決策過程?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對這一領域的“門道”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而不是被一堆專業術語弄得暈頭轉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