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正版 用图表看懂世界经济 世界経済図説 第三版 用地图看懂世界经济 第二弹 世界经济入门 经济管

现货正版 用图表看懂世界经济 世界経済図説 第三版 用地图看懂世界经济 第二弹 世界经济入门 经济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谷文诗 译
图书标签:
  • 世界经济
  • 经济学
  • 图表
  • 地图
  • 入门
  • 经济地理
  • 全球化
  • 经济分析
  • 现货正版
  • 第三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黄金美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4220025
商品编码:27502693138
丛书名: 用图表看懂世界经济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著   者:[日]宫崎勇 田谷祯三

译   者:谷文诗                                      字  数:124千

书   号:978-7-5142-2002-5                            页  数:216         

出   版:文化发展出版社                                 印  张:6

尺   寸:165毫米×230毫米                             开  本:1/16

版   次:2018年3月第1版                             装  帧:平装

印   次:2018年3月第1次印刷                         定  价:38.00元

正文语种:中文                                         出版者国别:日本

正文用纸:80g纯质纸                                   中图分类号:F11-64

汉语词表主题词:世界经济-图表

《用图表看懂世界经济》在日本深受读者欢迎,多年来不断更新改版。作者宫崎勇曾作为主力参与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推动了战后日本的经济腾飞,他亦为中国的经济改革贡献颇多良策。两位资深作者分别在政府政策部门、世界金融机构、经济研究机构任职多年,对世界经济的来龙去脉有着全面、精准的把握。

全书用一页文字配一页图表的形式,分99个话题系统地描绘出世界经济的整体图景,帮助读者轻松掌握全球经济脉搏,形成自己的国际经济观。

宫崎勇(1923—2016),日本官厅经济学家中的代表人物。1947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学部,后就职于日本经济安定本部。历任日本经济企划厅事务次官、大和总研理事长、经济企划厅长官(村山内阁)等,长期活跃在经济政策研究和制定的第一线,是倾斜式生产、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政策的重要制定者。他30多年来坚持参加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活动,为中国的区域发展、企业改革和行政改革贡献颇多良策,影响深远。著有《用图表看懂世界经济》《日本经济政策亲历者实录》《宫崎勇集》《裁军经济学》等。

田谷祯三(1945—),毕业于立教大学社会学部,后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就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和证券,后历任大和总研常务理事、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审议委员。现为立教大学经营学部讲师,著有《浮动汇率的运行》等。

译者简介

谷文诗,北京大学日语系翻译硕士,译有《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图鉴》《我爱下午茶》《学会花钱》等作品。

近十年来,美国次贷危机、日本“3?11”大地震、欧债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等诸多大事接踵而至,每一件的影响都不只局限于一时一地,谁也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既然身处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就有必要了解它何以如此。《用图表看懂世界经济》就是帮助读者轻松概览世界经济的入门读物。

本书由日本颇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宫崎勇和田谷祯三执笔,全面细致地介绍了世界政治经济的方方面面,共涉及各国概况、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区域一体化、能源与环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格局等十大主题。书中一页文字配一页图表,分99个话题清晰直观地呈现出世界经济的缘起与现状,让读者瞬间掌握世界经济的整体图景。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常常会感到被来自各方的信息碎片所淹没。本书用一目了然的图表、平实易懂的语言帮你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为看懂世界、看懂未来做好铺垫。

第1 章 世界经济轮廓 001

1. 国家数量与国土面积 002

2. 人口与民族 004

3. 国内生产总值 006

4. 产业结构 008

5. 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分布 016. 技术 012

7. 交通与信息通信 014

8. 社会资本与国民生活 016

9. 政治和经济 018

10. 国际化进展 020

第2 章 国际贸易 021

1. 一般贸易 022

2. 贸易收支与贸易结构 024

3. 服务贸易 026

4. 信息贸易与技术贸易 028

5. 能源贸易 030

6. 初级产品贸易 032

7.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0

8. 直接投资 036

9.GATT / WTO 体制 038

10. 经济摩擦与国际协调 040

第3 章 国际金融 041

1. 资本流动 042

2. 金融资本市场 044

3. 利率、股价和金融衍生产品 046

4. 国际收支与资本交易 048

5. 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的扩大与监管的增强 050

6. 汇率与国际储备 052

7. 欧元的扩张 054

8. 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 056

9. 汇率制度 058

10.IMF 体系 060

第4 章 多元化与区域一体化 061

1. 世界经济的重组 062

2. 美国经济的复苏与金融危机 064

3. 欧盟的扩大 066

4.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068

5. 地区间贸易 070

6. 亚洲的区域一体化 072

7. 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关系 074

8. 其他地区的区域一体化 076

9. G7 峰会与 G20 峰会 078

10. 经济合作与民族国家 080

第5 章 计划经济和“南半球”的市场经济化 081

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并不存在 082

2. 苏联解体:混乱、复兴与发展 084

3. 中国的市场经济化进程 086

4. 印度的经济发展 088

5. 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 090

6. 中东欧各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092

7. 中南美洲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094

8. 其他地区的经济情况 096

9. 南北问题与经济差距 098

10. 市场经济化与发达国家的援助 100

第6 章 人口、粮食、能源、资源 101

1. 世界人口的急速增长 102

2. 全球粮食状况 104

3. 食品消费升级 106

4. 全球能源供需状况 108

5. 煤炭与水力发电 110

6. 石油与天然气 112

7. 核能发电 114

8. 节能与新能源 116

9. 资源问题 118

10. 国际合作(能源、食品、资源) 120

第7 章 保护地球环境 121

1. 由个别人“受害”转为“公害” 122

2. 环境问题的扩大 124

3.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 126

4. 大气污染与全球变暖 128

5. 水资源问题 130

6. 土壤污染与土地沙漠化 132

7. 垃圾与废弃物 134

8. 城市问题与环境 136

9. 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 138

10. 国际合作(自然环境与开发) 140

第8 章 裁减军费与“和平红利” 141

1. 徒劳的军费扩张 142

2. 削减军备的代价 144

3. 削减军备的经济效果 146

4. 由军需到民用 148

5. 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 150

6. 武器交易 152

7. 地区冲突和难民问题 154

8. 削减军备与国际援助 156

9. 削减军备的方案 158

10. 日本的教训与责任 160

第9 章 经济危机 161

1. 反复发生的经济危机 162

2.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 164

3.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166

4. 中南美洲的累积债务与货币危机 168

5. 日本的泡沫经济及调整 170

6. 亚洲金融风暴 172

7. 全球金融危机 174

8. 南欧各国的财政危机(欧元危机) 176

9. 各新兴国家的通货膨胀与资产价值上涨 178

10. 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 180

第10 章 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181

1. 市场经济的各种形态 182

2. 全球经济一体化 184

3. 霸权国家——美国 186

4. 欧盟的挑战 188

5. 中国经济的跃进和未来发展 190

6. 其他新兴国家的前景 192

7. 威权主义体制的前景 194

8. 内部差距的扩大 196

9. 世界中的日本 198

后记 199

世界经济年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202

缩略语 206

出版后记 209

第1 章 世界经济轮廓

1. 国家数量与国土面积

一般来说,国家管理着一定的领土和在该领土范围内生活的居民,是一个具备独立自主的权力机关且享有统治权的政治社会,国际社会承认其是拥有领土、人民和主权的独立对象。当前,世界上共有 195 个国家(截至 2011年 12 月底),其中有 193 个国家加入了联合国。

从历史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家的数量呈现增长趋势。查阅这195 个国家的独立时间,可以发现,20 世纪 60 年代时,非洲地区有很多国家宣布独立,在接下来的 90 年代也新独立了许多国家。可以说以民族上的联系为中心,全球国家的划分会越来越细。同时,经济上的国家边界渐渐消失,区域化特征逐步增强。

这 195 个国家,以及处在特定国家占有或保护下的地区,共同存在于13,400 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上(如果将格陵兰岛等非主权国家地区以及南极洲计算在内,地球陆地面积约为 15,000 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29%)。

国土面积排在前几名的大国依次为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中国、巴西和澳大利亚,印度、阿根廷、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紧随其后。国土面积狭小的,有很多是加勒比海、南太平洋上的岛屿国家。日本的国土面积为37.8万平方公里,不到地球陆地面积的 0.3%,约占世界国家平均领土面积的一半,在国土面积排名中位于第 61 位(排列顺序由大至小)。

1990 年时,两德合并统一,香港和澳门也分别于 1997 年和 1999 年和平回归中国。但朝鲜半岛目前仍然处于分裂状态。


深入洞察全球脉络:解析宏观经济图景与商业战略前沿 一部聚焦于理解复杂世界经济体系运作逻辑、揭示商业决策背后驱动力的深度著作。 本书并非旨在提供基础的经济学概念梳理,而是针对那些已经掌握了基本经济学原理,渴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分析,并能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商业环境中做出精准判断的读者而设计。我们着眼于超越教科书的范畴,深入探究驱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变动的核心力量、新兴的金融工具以及地缘政治对贸易与投资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一部分:全球经济新秩序的重塑与结构性变化 本部分聚焦于当前全球经济结构正在经历的深刻转型,探讨传统经济体与新兴市场在新的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演变。 1. 供应链的韧性与重构:后疫情时代的产业地理学 本书详尽分析了过去几年暴露出的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并深入剖析了企业和国家为实现“韧性优先”所采取的战略调整。我们不再仅仅关注效率最大化,而是将“风险分散”提升至核心地位。章节涵盖了“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和“近岸外包”(Near-shoring)的经济动机、实施成本及其对区域经济集团(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内部产业布局的影响。通过对关键原材料、半导体、医疗物资等战略物资的流动分析,读者将清晰理解各国在保护核心产业和维持全球贸易顺畅之间的微妙平衡。 2. 通货膨胀的结构性根源与政策失效分析 与传统货币主义解释不同,本书将当前高通胀归因于多重结构性因素的叠加:能源转型带来的成本推升、劳动力市场供需的结构性错配(如“大辞职”现象的长期影响)、以及全球化红利消退后的价格传导机制变化。我们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比了不同央行(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在应对“供给侧冲击”时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与副作用,并探讨了财政刺激在不同经济周期中对通胀预期的二次影响。重点讨论了如何区分周期性通胀与由结构性短缺导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胀,这对制定合理的利率路径至关重要。 3. 债务的极限与主权风险评估 在全球低利率时代结束后,公共和私人债务的负担日益凸显。本书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主权债务脆弱性指数”,该指数不仅考虑了债务占GDP的比重,还纳入了外债币种结构、到期期限分布、以及国内储蓄率和政治稳定性等软指标。我们对高负债国家(尤其是一些发展中经济体)的潜在违约路径进行了压力测试,并分析了国际金融机构(如IMF)在债务重组谈判中的作用与局限性。对于企业读者而言,理解主权风险是进行国际直接投资(FDI)选址决策的基础。 第二部分:金融市场的前沿动态与监管博弈 本部分剥离了基础的金融工具讲解,专注于解读当前全球金融市场中正在发生的颠覆性变革和监管环境的复杂演变。 4. 另类资产的崛起与传统投资组合的挑战 随着机构投资者对收益率的持续追求,私募股权(PE)、基础设施投资、以及结构化信贷等另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不断上升。本书深入分析了这些资产类别的流动性风险、估值模型(特别是对不可比公司的估值挑战),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资本市场的整体定价效率。我们还探讨了“代币化”(Tokenization)技术对未来资产所有权和交易结构的潜在颠覆,以及传统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应对新兴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与监管套利风险。 5. 数字化货币与支付体系的未来 本书将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推出视为对现有商业银行体系和跨境支付效率的结构性挑战。我们详细对比了中国数字人民币、欧洲数字欧元以及美国探索性项目的技术路线、隐私保护机制和对货币主权的潜在影响。对于企业而言,理解未来支付基础设施的演变,是优化国际贸易结算、降低汇兑成本的关键。章节还涵盖了加密资产市场与传统金融系统的互联性增强后,监管套利和系统性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6. ESG投资的量化陷阱与“漂绿”识别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已从道德考量转变为强制性的投资标准。然而,数据的非标准化和报告的滞后性导致了广泛的“漂绿”(Greenwashing)现象。本书提出了一套基于企业运营数据、供应链碳足迹追踪和高管薪酬结构分析的量化方法,用以识别真正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我们还分析了欧盟《可持续金融披露条例》(SFDR)等法规对资产管理人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以及这些要求如何重塑资本的流向。 第三部分:地缘政治经济学与技术竞争的交汇点 在全球化逻辑受挫的背景下,地缘政治已成为影响经济决策的最重要变量。本部分旨在提供理解“技术铁幕”和战略竞争的分析框架。 7. 关键技术标准的争夺与“去风险化”战略 半导体、人工智能(AI)和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竞争,已上升为国家安全的核心议题。本书分析了以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和欧盟《欧洲芯片法案》为代表的产业政策,如何通过补贴、出口管制和人才引进等工具,旨在构建“安全可控”的技术生态系统。我们详细解读了“去风险化”(De-risking)概念在贸易政策中的含义,它区别于完全的“脱钩”(Decoupling),其核心在于识别并降低对单一高风险地区的依赖,而非全面退出市场。 8. 能源转型中的地缘政治红利与风险 清洁能源转型正在催生新的资源依赖格局。本书探讨了锂、钴、镍等关键矿产的供应集中度,以及这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如何利用其战略地位获取政治筹码。同时,我们也评估了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如电网升级、储能技术)建设对国家能源主权和安全的影响,以及国际合作在确保能源转型的公平性和效率方面的作用。 9. 区域贸易协定与全球治理体系的碎片化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停滞,区域性贸易协定(如CPTPP、RCEP)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本书对比了这些新一代协定在数字贸易规则、劳工标准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差异,指出它们正逐步形成相互竞争而非相互兼容的贸易区块。理解这些协定如何塑造区域内的资本流动和市场准入规则,是企业进行全球市场布局决策的先决条件。 结论: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结构性增长点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动态的、超越单一国家或市场的分析视角。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摩擦加剧的时代,成功的企业和投资者需要识别出那些不被短期波动所掩盖的、由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驱动的长期增长领域。本书提供的分析框架,旨在帮助读者从复杂的信息噪音中提炼出可操作的战略洞察。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就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经济学理论,在图表的演绎下变得鲜活起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全球贸易的章节,通过清晰的柱状图和折线图,我能直观地看到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流动,以及那些影响贸易格局的关键因素。比如,书中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解读,不再是枯燥的新闻报道,而是通过数据和图示,展示了其对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增长和人员往来的实际影响。这种“用图表说话”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我这个经济学“小白”也能轻松掌握复杂概念。而且,书中的图表设计都非常用心,配色协调,信息层级分明,即使是密集的图表,也不会让人感到混乱。阅读过程就像在解一道道经济学谜题,每一次图表的解读都带来豁然开朗的惊喜。我还会时不时地对照书中的图表,去思考当前国际新闻中的经济事件,这种结合实践的理解方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对世界经济的脉搏有了更深刻的感知。

评分

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经济,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用“看”来理解世界经济的指南。我特别欣赏它将经济数据与地理信息巧妙结合的做法,比如书中关于石油资源分布的地图,它不仅仅列出了产油国,更通过颜色深浅和标注,直观地展现了不同地区的储量和产量,再结合文字分析,我能清晰地理解地缘政治如何深刻影响全球能源供应。书中对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分析也同样精彩,通过不同颜色标记的人口年龄结构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哪些国家面临老龄化挑战,哪些国家拥有年轻的劳动力红利,而这些人口特征又是如何映射到其经济发展潜力的。这种“地图式”的思考方式,让经济活动不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与地理、人文紧密相连的生动画面。我常常会花很多时间去研究这些地图,它们就像一副副宏观经济的X光片,帮助我洞察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逻辑。对于我这样视觉型学习者来说,这简直是一本宝藏,让学习变得充满乐趣和启发。

评分

我一直觉得经济学是件很“遥远”的事情,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将那些看似高大上的经济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比如,书中对“通货膨胀”的解释,不再是复杂的公式推导,而是通过生动的图文对比,展示了不同时期商品价格的变动,让我这个从未接触过经济学的人,也能深刻理解通胀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很多关于“经济泡沫”和“金融危机”的案例分析,用简洁的图表和清晰的逻辑,揭示了这些危机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它们对全球经济造成的连锁反应。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的带领下,漫步在世界经济的画廊里,每一幅“画”都讲述着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经济学并非高不可攀,它就蕴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解它,就是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是被书名吸引的,抱着“管中窥豹”的心态尝试阅读,结果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入门”的定位,它以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引导读者进入经济学的世界。书中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比如“什么是GDP?”、“为什么会有贫富差距?”等等,然后通过浅显的图示和案例,逐步建立起读者的经济学认知框架。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比较优势”和“贸易分工”的讲解,通过简单的商品生产模型,就清晰地展示了国际贸易如何能够互利共赢。这种“由简入繁”的教学方式,让我这个零基础的读者,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建立起对经济学的兴趣和自信。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经济新闻一头雾水的旁观者,而是能够理解其中一些基本逻辑的参与者了。

评分

我常常会思考,如何才能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这个瞬息万变的经济世界。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非常棒的视角。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理解世界经济的另一扇门。书中对“全球化”的解读,不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图表,展示了商品、资本、信息和人员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轨迹,以及这些流动如何重塑着全球经济格局。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通过对比不同产业在研发投入和产出效率上的差异,我能清晰地看到技术进步是如何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这种“宏观视角”的展现,让我能够跳出眼前的具体事件,去把握更宏观的经济趋势和发展方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会我“看懂”数据,更教会我“理解”数据背后的经济逻辑,让我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有了更清晰的预判。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