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通货膨胀动态形成机制的多重逻辑
定价:80.00元
售价:48.0元,便宜32.0元,折扣60
作者:张成思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3002260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中国通货膨胀动态形成机制的多重逻辑,属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图书。主要研究中国的通货膨胀形成的机制问题。
中国通货膨胀动态形成机制的多重逻辑
Inflation Dynamics in China: Multiple Perspectives
目录
作者介绍
张成思,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主任、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执教于香港中文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货币政策、通胀动态机制、金融发展以及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等。近年来以独立或作者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JMCB、IREF、The World Economy、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等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半数为刊首文或封面文章),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统计研究》等中文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半数以上为刊首文或封面文章)。2010年获得“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奖(10年评选出6篇),2013年荣获“中国青年金融学者”奖。世界的RePEC数据库统计的中国学者国际学术文章综合影响力情况显示,作者位列前10%(其中含在的国外教授)。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封面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下子就给人一种严肃而又不失精致的感觉。特别是那个主标题的字体选择,既保持了学术的庄重感,又在细节处理上透露出一种现代的简洁美,让人在书架上看到它时,会忍不住想去探究里面究竟蕴含了多少真知灼见。我个人对这种兼顾了视觉美感和阅读体验的书籍设计非常欣赏,因为它暗示了作者在内容组织上或许也遵循了清晰、有条理的脉络。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内文,但仅从它呈现出来的“外在形象”来看,它无疑是一部值得郑重对待的学术著作,而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流行读物。这种初次接触的好感度,往往能为后续的阅读过程奠定一个非常积极的心态基础,让人满怀期待地去迎接那些可能晦涩但至关重要的理论构建和数据分析。
评分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哪怕只是粗略翻阅一下,也展现出一种严密的逻辑推演的痕迹。它不像某些同类著作那样将概念堆砌在一起,而是明显地遵循了一种从宏观背景到微观机制的层层递进的叙事路径。我注意到它在章节划分上对“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区分非常清晰,这暗示着作者并没有将通胀视为一个静止的、孤立的现象来处理,而是将其置于复杂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结构之中进行考察。这种体系化的布局,对于需要建立完整知识框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其友好的。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引导读者逐步理解复杂的经济动力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形成我们所观察到的通胀现象。可以说,光是这个骨架,就已经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学科脉络的深刻把握。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沉稳而精准,几乎没有出现那种为了吸引眼球而采用的夸张或煽情的措辞。用词上,作者似乎极力避免了模糊地带,每一个术语的选取都带着强烈的专业性,仿佛每一个字都经过了精确的计量和称重。这种写作态度,让人感到作者对自己所论述的对象怀有一种近乎苛刻的尊重——他不愿意用任何妥协的方式来“美化”那些复杂的经济现实。对于一个严肃的经济学爱好者或从业者而言,这种“硬核”的叙述方式恰恰是建立信任感的关键。它意味着读者不必在阅读过程中花费额外的精力去甄别哪些是核心论点,哪些是修饰性的铺垫,因为整本书的文字本身就构成了密不透风的论证网络。
评分我必须得提一下这本书的引用和注释部分给我带来的震撼。那些密密麻麻的脚注和尾注,不仅仅是学术规范的体现,更像是一张详尽的“证据清单”。它表明作者在形成自己的观点之前,必然是进行了一场浩瀚的文献“朝圣之旅”。这种对前人研究的尊重和继承,使得全书的论述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坚实的实证基础之上的。光是翻阅那些引用的文献来源,就能大致勾勒出作者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从经典理论到最新实证研究,几乎无所不包。这种扎实的根基,极大地增强了读者对书中核心论点的信服力,因为你知道,每一句结论背后,都站着成百上千页被仔细研读过的资料作为支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中,除了标题和作者信息,背景隐约可见的那些抽象线条和几何图形,虽然没有直接指向任何具体的经济图表,却营造出一种“动态平衡的张力感”。这种视觉上的暗示,与书名中所蕴含的“动态形成机制”的概念形成了奇妙的共振。它仿佛在无声地告诉我,经济的运行并非一成不变的直线,而是充满了相互制约、相互推动的复杂力量的博弈场。这种设计上的微妙心机,比起那些直接印上K线图或GDP曲线的封面,更显高级和耐人寻味。它引导读者在阅读前,就对复杂系统内部的“矛盾性”和“演化性”有所预感,为理解多重逻辑的交织打下了某种直觉性的铺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