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素描

零基础学素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漫果 著
图书标签:
  • 素描
  • 绘画
  • 零基础
  • 入门
  • 艺术
  • 绘画教程
  • 绘画技巧
  • 速写
  • 铅笔画
  • 基础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高淳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99827
商品编码:26920046320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零基础学素描
作者: 漫果 开本:
YJ: 29.8
页数:
现价: 见1;CY =CY部 出版时间 2016-11
书号: 9787121299827 印刷时间: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安小龙(笔名漫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硕士。擅长用绘画、摄影、视觉设计记录生活的艺术设计工作者。出生于艺术世家,自幼学习绘画,对绘画及美术设计有浓厚的兴趣和D到的见解。曾任上市公司教学主管,负责教学质量监控及教师培养等工作,并与多家公司企业合作相关企培课程。著有多部畅销书籍,并参与策划了近百本生活类、美术绘画技法类图书。

    漫果文化是GN知名绘本及插画工作室,成员多毕业于清华美术美院、ZY美术学院等美术院校,擅长各类绘画题材,以及多种绘画风格,部分作品长期荣登全国各大同类图书畅销榜。工作室创作了十余套、上百种富有创新概念的儿童及绘画类图书,多部代表作均已授权到港台地区出版发行。

精彩导读 目录 Chapter 01
素描必不可少的工具和准备工作
1.1 认识铅笔 8
1.2 橡皮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9
1.3 纸张与大小 10
1.4 辅助工具 10
1.5 握笔的姿势 11
1.6 线条练习 12


Chapter 02
物体质感的塑造
2.1 基础几何体练习 14
2.2.1 立方体 14
2.2.2 圆柱体 15
2.2.3 圆锥体 16
2.2.4 球体 17
2.2 用线条表现各种质感 18
2.2.1 光滑的质感 18
2.2.2 绒毛的质感 19
2.2.3 有纹理的质感 20
2.2.4 布料的质感 21
2.2.5 粗糙的质感 22
2.3 物体体积的表现 23
2.3.1 长方体练习 23
2.3.2 圆柱体练习 25
2.3.3 圆锥体练习 27
2.3.4 球体练习 29


Chapter 03
水果与蔬菜
3.1 水果 32
3.1.1 香蕉 32
3.1.2 苹果 35
3.1.3 梨 38
3.1.4 葡萄 41
3.1.5 樱桃 44
3.2 蔬菜 47
3.2.1 蚕豆 47
3.2.2 青椒 49
3.2.3 西红柿 52
3.2.4 大白菜 55
3.2.5 豌豆 58
3.2.6 大葱 60
3.2.7 胡萝卜 62
3.2.8 蘑菇 65


Chapter 04
盆栽植物与花卉
4.1 多肉植物小盆栽 68
4.1.1 玉蝶 68
4.1.2 芦荟 70
4.1.3 女雏 74
4.1.4 乙女心 76
4.1.5 吉娃莲 78
4.1.6 霜之朝 80
4.1.7 花月夜 82
4.1.8 桃美人 84
4.1.9 黑王子 86
4.1.10 星美人 88
4.2 花卉 91
4.2.1 百合花 91
4.2.2 喜林芋 93
4.2.3 玉兰 96
4.2.4 郁金香 99
4.2.5 菊花 101
4.2.6 中国牡丹 103
4.2.7 白百合 105
4.2.8 玫瑰花 108
4.2.9 蟹爪兰 110


Chapter 05
日常生活用品
5.1 服饰类 114
5.1.1 孔雀长裙 114
5.1.2 鞋子 117
5.1.3 玫瑰发卡 120
5.2 玩具类 123
5.2.1 海绵宝宝 123
5.2.2 哆啦A梦 125
5.2.3 提姆队长 128
5.2.4 水獭 131
5.2.5 坚果 134
5.2.6 小猫 136
5.3 家居用品 138
5.3.1 保温饭盒 138
5.3.2 蓬蓬壶 140
5.3.3 公交车抽纸 142
5.3.4 心形置物盒 144
5.3.5 时尚迷你音响 146
5.3.6 阿狸抱枕 148
5.3.7 长嘴狗竹炭包 150
5.4 日常小工具 153
5.4.1 U盘 153
5.4.2 指南针 155
5.4.3 蜗牛卷尺 157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零基础学素描》图书简介 第一章:握笔的艺术——描绘世界的基石 素描,作为造型艺术最基础、最根本的训练方法,是通往一切绘画形式的必经之路。它不仅仅是“画得像”,更是对形体、结构、光影、空间等视觉语言的深入理解与表达。对于初学者而言,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是开启这段艺术旅程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本章将带领您走进素描的入门殿堂,从最基础的握笔方式开始,循序渐进。我们将详细讲解不同握笔姿势的特点、适用场景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线条的表现力。无论您是喜欢轻盈飘逸的线条,还是偏爱厚重沉稳的笔触,都能在本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们将区分“握住笔杆”与“捏住笔尖”等不同方式,分析它们在控制力度、线条粗细、速度快慢方面的差异。 除了握笔,线条的训练也是素描的基础。我们将系统地介绍各种基本线条的画法,如直线、曲线、弧线、圆、方、三角等,并提供大量的练习方法。您将学会如何绘制出流畅、有弹性的直线,如何在纸上游刃有余地勾勒出优美的曲线,如何准确地把握几何形状的比例和结构。这些看似简单的练习,实则是在为描绘复杂物体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您对手部肌肉的精准控制能力和眼睛对线条的敏锐观察力。 更重要的是,本章将强调“观察”在素描中的核心地位。绘画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对现实世界的再现。我们将引导您如何真正地“看”,区分“看见”和“观察”。您将学习到如何捕捉物体的轮廓、了解它们的体块关系、感知它们的三维形态。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观察与描绘,例如一个简单的苹果、一个水杯,或者一张桌子,您将逐渐理解形体是如何由点、线、面构成的,它们在空间中是如何组合的。 本章还将初步探讨“明暗”的概念。虽然详尽的光影训练将在后续章节展开,但在这里,我们会让您初步感知物体表面的明暗变化。通过简单的排线练习,您将尝试用不同疏密程度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的明暗过渡,初步体验色彩的“灰度”。这将为日后理解光影在塑造体积感中的重要作用埋下伏笔。 第二章:点、线、面——构建视觉的语言 在掌握了基本的握笔技巧和初步的观察方法后,本章将深入挖掘素描的构成要素:点、线、面。这些看似抽象的几何概念,实则是构成所有视觉形象的基石,是素描艺术家表达思想、塑造形态的直接语言。 我们将从“点”开始,探讨它在素描中的不同表现形式。一个孤立的点,可以是指示方向的坐标,可以是物体上微小的亮点;而密集的点,则可以形成面的灰度,模拟粗糙的质感。您将学习如何运用不同大小、不同疏密程度的点,来丰富画面的层次和细节。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线”。线条是素描中最具表现力的元素之一。本章将系统地分析线条的多种属性,例如: 轮廓线: 勾勒出物体的外部边界,定义其形状和大小。我们将学习如何准确捕捉物体的轮廓,并理解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轮廓线可能会发生的细微变化。 结构线: 表现物体的内部结构和连接关系,揭示其三维形态。例如,在描绘一个人体时,结构线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骨骼和肌肉的走向。 皴擦线(或称体积线): 用富有方向性和节奏感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的体量感和转折。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不同方向、不同力量的线条,来模拟物体的圆润、方正或凹凸不平的表面。 装饰线: 用来表现物体的质感、纹理或细节,例如头发的飘逸、布料的褶皱等。 您将通过大量的练习,学会如何根据物体的材质、形态和光照来选择和运用不同的线条。例如,描绘金属时,线条可能需要更清晰、更锐利;描绘丝绸时,线条则需要更柔和、更流畅。 最后,我们将探讨“面”。在素描中,面不仅仅是二维的平面,更是承载光影、体积和空间的关键。我们将学习如何将点和线组合成面,并理解面是如何通过其走向、起伏和转折来表现物体的三维形态。 本章的重点在于让您理解,素描作品最终是通过点、线、面这三种基本语言的巧妙组合来传达信息的。您将通过反复的练习,熟练掌握运用这些语言的能力,为后续更复杂的造型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将引导您从最简单的几何体开始,例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理解它们是如何由面构成的,以及如何通过线条来表现它们的结构和体积。 第三章:光影的魔术——赋予生命与体积 光影是素描的灵魂,是赋予二维画面以三维生命和体积感的关键。本章将带领您深入探索光影的奥秘,学习如何通过光线的照射和物体自身的形态,在纸面上创造出逼真的空间感和质感。 首先,我们将建立对“光源”的清晰认知。您将了解不同光源的性质(如点光源、面光源、平行光源)以及它们对物体阴影形状和亮度的影响。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画面中的光源方向,并根据光源的方向来准确推断物体各个部分的受光、背光以及投影。 接着,我们将详细讲解素描中常见的“明暗调子”: 亮部(Highlight): 光线最直接照射的区域,通常是画面中最明亮的部分。我们将学习如何用稀疏的笔触或留白来表现高光。 亮灰(Lightest tone): 紧邻高光的部分,光线依然充沛,但比高光稍暗。 灰部(Middle tone): 物体表面受光均匀或半受光的区域,是画面中过渡最多的部分,也是表现体积感最关键的区域。您将学习如何运用不同疏密程度的排线来表现从亮灰到暗灰的平滑过渡。 暗部(Darkest tone): 背离光源的区域,光线较弱。我们将学习如何用更密集、更沉重的笔触来表现暗部。 反光(Reflected light): 物体表面从周围环境(如桌面、墙壁)反射回来的微弱光线。反光是表现暗部细节和体积感的点睛之笔,它能让暗部不再是死板的黑色,而是拥有微妙的层次变化。 投影(Cast shadow): 物体遮挡光源在平面上形成的阴影。我们将学习如何准确判断投影的形状、方向和深浅。 本章将强调“排线技法”的训练。排线不仅仅是用线条来填充画面,更是通过线条的疏密、方向、粗细和叠加,来模拟不同灰度的变化,从而塑造体积。您将学习各种排线方式,如平行排线、交叉排线、顺势排线等,并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我们将通过大量的练习,让您熟练掌握运用排线来表现物体表面的起伏、转折和光滑度。 我们将从简单的几何体(如球体、立方体、圆柱体)开始,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影练习,帮助您理解光线如何在这些基本体上形成明暗关系,以及如何用线条来模拟这些光影效果。随着您对光影的理解日益加深,我们将逐步引导您描绘更复杂的物体,例如水果、罐子、简单的建筑模型等,要求您能够准确地捕捉物体在光线下的体积感和空间感。 第四章:写实的基础——从几何体到常见物体 在掌握了素描的基本要素——握笔、线条、点、线、面以及对光影的初步理解后,本章将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聚焦于“写实”的训练。我们将从最基本的几何体出发,逐步过渡到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描绘,来准确地再现物体的形态、结构和质感。 本章的核心在于“观察与分析”。您将学习如何将一个复杂的物体分解为基本的几何体块,从而理解其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例如,描绘一个杯子,可以将其看作是圆柱体、圆盘和手柄的组合;描绘一本书,可以看作是长方体的堆叠。通过这种方式,您可以将复杂的形体问题转化为相对简单的几何形体问题来解决,大大降低描绘难度。 我们将系统地讲解各种常见物体的描绘方法: 几何体: 再次深入练习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几何体的写生,重点在于对它们的结构线、轮廓线以及明暗关系的准确把握。我们将提供不同角度、不同光照下的几何体写生示范。 水果和蔬菜: 学习描绘具有弧线和体积感的水果(如苹果、梨、橙子)和蔬菜(如土豆、洋葱)。您将重点训练如何捕捉它们自然的曲线,以及如何通过微妙的光影变化来表现其表面的质感(光滑、粗糙)。 器皿: 学习描绘各种器皿,如杯子、碗、瓶子、罐子等。这些物体通常具有规整的几何形状,但也包含复杂的转折和光滑的表面,是练习结构线和明暗过渡的绝佳素材。 简单的日常用品: 学习描绘如书籍、盒子、简单的文具等。这些物体可以帮助您练习对角度、比例和透视的感知。 在描绘过程中,我们将引导您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比例与透视: 学习如何准确判断物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以及物体在空间中的透视变化。即使是最基础的写实,也需要对透视有初步的认识,才能让画面显得真实。 结构: 理解物体内部的构造,虽然在素描中可能不直接画出内部结构,但对结构的理解是准确描绘外形的关键。 质感: 学习如何通过线条的运用和明暗的处理,来表现不同物体的表面质感,例如金属的光泽、木材的纹理、布料的柔软等。 空间感: 通过明暗对比、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以及透视的运用,来营造画面中的空间深度。 本章将通过大量的写生练习,引导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我们将提供丰富的写生范例,并分析范例的绘制过程,帮助您理解每一步的思考逻辑。您将学会如何持之以恒地观察、分析和描绘,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观察和绘画体系。 第五章:透视的魔法——构建真实的空间 透视是连接二维平面与三维世界的桥梁,是让素描画面产生空间深度和真实感的关键。本章将为您揭示透视的奥秘,让您能够准确地在纸面上构建出具有空间逻辑的场景。 我们将从最基本的透视概念讲起: 视平线(Horizon Line): 表明观察者视线高度的水平线,是透视构图的基础。 消失点(Vanishing Point): 物体在视平线上的汇聚点,决定了物体在画面中的倾斜方向。 我们将系统地讲解不同类型的透视: 一点透视(One-point Perspective): 物体的一个侧面与画面平行,其他侧面汇聚于视平线上的一个消失点。这是最基础也最常用的透视形式,适用于描绘正对或背对观察者的长廊、盒子等。您将学习如何准确绘制出一点透视下的立方体、圆柱体等基本几何形体,并理解其消失规律。 两点透视(Two-point Perspective): 物体的任何一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两个侧面分别汇聚于视平线上的两个消失点。这是描绘日常物体和建筑最常用的透视方式,能够表现出更丰富的空间关系。您将学习如何确定两个消失点的位置,并绘制出两点透视下的物体,如房屋的角、家具的侧面等。 三点透视(Three-point Perspective): 在两点透视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三个消失点,通常位于视平线之上或之下,用于表现极高或极低的视角,常用于描绘高耸的建筑或仰视、俯视的场景。本章将初步介绍三点透视的概念和应用,让您对其有初步的认识。 本章的重点在于让您理解透视规律是如何作用于物体的。您将学习如何根据透视原理,准确地绘制出物体的纵深、缩短以及各部分的相对大小。我们将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您掌握以下技能: 判断消失点和视平线: 能够从现实物体中找出它们的透视规律,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的位置。 绘制透视网格: 学习如何绘制透视网格,以便更准确地将物体放置在具有空间感的画面中。 描绘不同角度的物体: 能够根据透视原理,准确地绘制出同一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形态。 构建简单场景: 将透视原理应用于简单的场景构图,例如描绘一条街道、一个房间的内部等,让画面具有真实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我们将提供从一点透视到两点透视的详细步骤讲解和图示,并辅以大量的练习题目,让您在反复实践中熟练掌握透视的运用。您将通过描绘街道、室内空间、简单建筑模型等,来巩固透视知识,学会如何在画面中创造出令人信服的空间效果。 第六章:质感的表现——赋予物体生命的触感 除了形态和光影,质感是素描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赋予物体独特的触感和视觉特征,让画面更具感染力和真实性。本章将深入探讨如何运用素描的语言来表现不同的物体质感。 我们将从理解不同材质的视觉特征入手,分析它们在光照下的不同表现: 光滑表面(如玻璃、金属、抛光木材): 这类物体通常具有清晰的轮廓线、明确的高光和锐利的投影。光线会在其表面产生强烈的反射,形成明亮的高光点和清晰的反光。我们将学习如何用精准的线条和干净的明暗过渡来表现其光滑感。 粗糙表面(如石头、纸张、未打磨的木材): 这类物体表面的光影变化会比较柔和,高光模糊,投影边缘不清晰。细微的凹凸不平会吸收和散射光线,形成柔和的灰度变化。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细腻的排线、点画法或揉擦技法来表现其表面的颗粒感和粗糙感。 柔软表面(如布料、毛发): 这类物体通常具有流畅的轮廓线、自然的褶皱和蓬松的质感。光线会在其表面形成柔和的明暗变化,并根据其纹理和走向产生微妙的阴影。我们将学习如何用富有弹性和方向性的线条来描绘布料的褶皱,以及用细腻的点和线来表现毛发的蓬松和走向。 透明体(如玻璃): 描绘透明物体需要同时表现其自身的形态、表面的反光以及透过它看到的景物。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留白、精确的轮廓线以及微妙的反光来表现玻璃的透明感和折射效果。 本章将重点训练您对“笔触”的运用。不同的笔触能够传达不同的质感: 清晰、锐利的笔触: 适用于表现金属、玻璃等硬质、光滑的物体。 柔和、细腻的笔触: 适用于表现布料、毛发等柔软、细腻的物体。 点画法: 适用于表现粗糙、有颗粒感的表面,如石头、沙土等。 擦拭法: 适用于表现柔和的过渡和朦胧的光影效果。 我们将通过对各种常见物体的描绘来巩固质感表现的训练,例如: 金属器皿: 重点表现其光泽、硬度和金属的反射特性。 陶瓷器皿: 表现其光滑细腻的表面和微妙的光影变化。 水果和蔬菜: 表现其表皮的质感,如苹果的光滑,橘子的凹凸,香蕉的柔韧。 布料的褶皱: 学习如何通过线条的方向和疏密来表现布料的垂坠感和立体感。 木材和石头: 表现其表面的纹理和粗糙度。 本章将强调“观察细节”的重要性。要准确表现质感,必须仔细观察物体表面的微小纹理、光线的反射方式以及投影的特点。我们将引导您在描绘过程中,不断地与真实物体进行对比,细致入微地捕捉其独有的质感特征。 第七章:构图的智慧——画面布局的艺术 构图是素描作品的骨架,是组织画面元素、引导观众视线、营造视觉冲击力的关键。一个好的构图能够让画面更加生动、有吸引力,并有效地传达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信息。本章将为您揭示构图的智慧。 我们将从构图的基本原则开始讲解: 平衡(Balance): 画面元素的分布要协调,避免头重脚轻或一边倒的情况。我们将介绍对称式构图、不对称式构图以及它们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 对比(Contrast): 通过明暗、大小、疏密、形状等元素的对比,来突出画面主体,增强视觉张力。 韵律与节奏(Rhythm and Repetition): 画面中元素的重复和变化,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产生连续的视觉流动感。 引导线(Leading Lines): 利用画面中的线条(如道路、建筑线条、手臂的指向等)来引导观众的视线聚焦到画面主体。 黄金分割(Golden Ratio)与三分法(Rule of Thirds): 这些经典的构图法则能够帮助您在画面中找到最和谐、最具有视觉吸引力的焦点位置。 我们将讲解不同类型的构图及其适用场景: 中心式构图: 将主体放在画面中心,适合表现简单、突出主体的情形。 对角线构图: 将主体或引导线沿着画面的对角线布置,能够产生动感和深度。 三角形构图: 将画面元素组织成三角形的形状,能够增强画面的稳定感和力量感。 S形构图: 利用S形线条来组织画面元素,能够营造出流畅、优雅的视觉效果。 前景、中景、远景的设置: 学习如何通过合理安排画面元素,来表现画面的空间层次和深度。 本章将引导您进行大量的构图练习: 简单的静物组合: 尝试将几个物体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思考如何才能构成一个有吸引力的画面。 风景写生中的构图: 在描绘风景时,学习如何选择最佳的视角和画面范围,突出景物的特点。 人像构图: 学习如何根据人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状态。 我们将提供一些经典的绘画作品作为构图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让您学习大师们的构图智慧。您将学会如何在开始绘画之前,先进行构图草稿的绘制,反复推敲,找到最适合表达主题的画面布局。 第八章:综合练习与进阶——融汇贯通,走向成熟 在掌握了素描的基础知识和技法之后,本章将为您提供系统的综合练习,帮助您将之前学到的所有知识融会贯通,并为您今后的艺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设计一系列的综合性写生项目,涵盖了从静物到风景,再到简单的场景描绘,要求您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例如: 多物体静物组合写生: 绘制包含不同材质、不同形体的多个物体组合,要求准确把握比例、结构、光影、质感和整体构图。 室内空间写生: 描绘一个简单的房间内部,需要运用透视原理来表现空间深度,同时要考虑家具、摆设的形体和光影。 户外风景写生(基础): 描绘简单的户外景物,如一棵树、一堆石头、远处的山峦等,学习如何简化形体,表现景物的层次和空间感。 在本章中,我们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 在面对新的描绘对象时,您将学会如何自主地进行观察、分析和构思,并找到解决描绘难题的方法。 画面的整体性: 培养从整体出发的绘画习惯,避免只关注局部而忽略整体的协调性。 个人风格的初步探索: 在熟练掌握基础技法后,您可以开始尝试在笔触、线条运用和画面表达上融入个人的想法和感受,初步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 自我评价与改进: 学会如何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作品,找出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我们将提供一些名家素描作品的赏析,分析它们在构图、光影、笔触、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独到之处,以此来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同时,我们也将提供一些练习的指导性建议,例如在写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以及如何克服可能遇到的困难。 本章的最终目标是让您能够自信地拿起画笔,描绘您所见的世界,并从中获得艺术创作的乐趣。您将从一个初学者,逐步成长为一名具备扎实素描功底的绘画爱好者,为未来更深入的艺术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无论您未来想从事插画、漫画、设计,还是纯粹的绘画创作,良好的素描基础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财富。 最后,我们鼓励您保持持续的热情和耐心,将素描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地观察、练习,享受描绘过程中带来的成长与蜕变。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买了一本叫《零基础学素描》的书,我本来对绘画一窍不通,连最简单的线条都画不好。拿到书后,我被它的内容深深吸引了。首先,它从最基础的握笔姿势、线条练习开始,讲解得非常细致,甚至连如何控制笔的力度、画出不同粗细的线条都讲到了。我以前总觉得绘画是个天赋活,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任何技能都可以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大量的练习来掌握。书中有很多循序渐进的练习,从最简单的几何形体,到后来的静物写生,每一个步骤都拆解得很清晰,让我能够一步步地跟着学。而且,书中的插图和范例都非常精美,看得我跃跃欲试。最重要的是,它并没有上来就讲复杂的透视和光影,而是让我先掌握最基本的形体和轮廓,建立起对物体的空间感和体积感的初步认识。我按照书中的方法练习了几天,感觉自己的手感和对线条的控制力都有了显著提升。以前觉得画画很难,现在觉得好像也没有那么遥不可及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觉得即使是零基础,也能通过努力学会素描。

评分

这本书的讲解方式真的太适合我这种完全没有绘画基础的人了!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其他教程那样,上来就用一大堆专业术语把我弄得晕头转向,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把复杂的概念解释得浅显易懂。比如,讲到明暗关系的时候,它不是直接教你如何调出各种灰度,而是通过模拟不同光照下的苹果,让你直观地感受到光线是如何塑造物体的体积感的。书中有很多小贴士,比如在画曲线的时候如何保持流畅,在画阴影时如何过渡自然,这些细节对我来说太有帮助了。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关于“观察”的部分。它强调了“看”比“画”更重要,教我们如何去真正地“看”一个物体,而不是仅仅照搬我们大脑中固有的印象。这让我意识到,原来以前画不好,很多时候是因为我没有真正地观察。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经典的素描作品分析,虽然不是让我去临摹,但通过分析大师的作品,我能学到很多处理形体和光影的技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素描的理解上升了一个层次,不再仅仅是机械地画线条,而是开始思考物体本身的结构和美感。

评分

我最近在学习《零基础学素描》这本书,说实话,我之前对素描的印象就是黑乎乎的炭笔画,感觉很高深莫测。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把素描拆解成了最基本的元素,比如点、线、面,然后一步步地教你怎么去组合它们。我特别喜欢它讲解“形体”的部分,不是简单地让你画个方块圆圈,而是让你去感受不同形体之间的穿插关系,以及它们在空间中的位置。书里提供了大量的练习素材,从最简单的立方体、球体、圆锥体,到稍微复杂一点的静物组合,每一步都提供了详细的步骤图解。我跟着练习,发现自己越来越能抓住物体的基本轮廓和结构。而且,它在讲解“透视”的时候,也不是死板地讲三点透视、两点透视,而是通过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远处的车轮为什么看起来是椭圆形的”,让我很容易就理解了。这本书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非常鼓励读者去“动脑筋”,去思考,而不是仅仅照着书本画。它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你去分析,去找出问题的根源。我觉得这种学习方式比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买过几本素描书,但都因为看不懂而放弃了。《零基础学素描》这本书真的是我目前为止遇到的最良心的一本。它真的是从“零”开始,假设你什么都不会,然后一步步地引导你。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讲解“明暗”和“光影”的时候,不是那种非常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很多小小的练习,比如画不同材质的球体,来让你体会光线照射在不同物体表面的细微差别。书中还介绍了很多关于“笔触”的运用,比如如何用不同的笔触去表现不同的材质,像丝绸的光滑,毛发的蓬松,这些细节的讲解,让我觉得素描不再只是简单的黑白灰,而是充满了表现力。我特别喜欢它关于“构图”的章节,它没有给我一些死板的构图法则,而是通过分析一些优秀的素描作品,让我自己去体会什么样的构图会更舒服,更有视觉冲击力。这本书让我觉得,素描不仅仅是画出物体的样子,更重要的是去捕捉它的神韵和质感。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接地气”。它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非常实在地教你如何去画。我最开始接触素描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的画很“死”,没有生命力,就是因为我只知道画轮廓,不知道如何让画面“活”起来。《零基础学素描》这本书,它用了很多篇幅去讲“质感”和“体积感”的表现。比如,在画金属的时候,它教你如何通过高光和反光的强烈对比来表现金属的光泽;在画木头的时候,它教你如何通过细微的纹理和不均匀的明暗来表现木头的粗糙感。而且,它还强调了“虚实”的运用,教我什么时候该把细节画得清晰,什么时候该把背景处理得模糊,这样能够更好地突出主体。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画前准备”的建议,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画纸和铅笔,以及如何去保养这些工具。这些小小的细节,对于初学者来说,真的非常重要。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对素描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不再是那个只会画“平面图形”的菜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