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一次就把孩子教育好
定价:19.80元
作者:崔华芳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8014045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必须在出发点上“用心”。
内容提要
教育学家威廉?坎宁安讲过这样一则寓言: 一个人正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个声音对他说: “捡一些卵石放在你的口袋里,明天你会又高兴又后悔的。”
听了这话,这个人就弯腰捡了一些卵石放进口袋。
第二天,当这个人将手伸进口袋,掏出这些卵石的时候,他惊奇地发现,这些卵石已经变成了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
这个人立即觉得非常高兴,但是,同时他又觉得非常后悔。高兴的是,他当时听从了忠告拿了一些卵石,后悔的是,他没有多拿一些卵石。
教育孩子也是这个道理。当你的孩子降临的时候,你就成了父母。次为人父母,你有无比的欣喜,无尽的爱意,当然,你也有沉重的责任,那就是把孩子教育成人的责任。今天,父母们怎样教育孩子,明天,孩子就有可能成为怎样的人。那时候,父母们也许会高兴,也许会后悔。
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多半是有问题的父母;教育子女之前,请先挑战自己!捕捉教育契机,做壑智家长!
教育不能有遗憾,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积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尽量避免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一次就把孩子教育好。
目录
章 教育孩子,先要教育自己
1.我们需要怎样的孩子
2.孩子需要什么
3.家庭教育七宗罪
4.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5.母亲影响力
6.改造母亲
7.父亲影响力
8.改造父亲
9.父母资格证
第二章 每个父母都应做的事
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
3.让孩子学会独立
4.鼓励孩子探索新事物
5.按照天性培养孩子
6.尊重孩子的隐私
第三章 重视孩子的“次”
1.正确对待孩子的“次”
2.当孩子次发脾气时
3.当孩子次撒谎时
4.当孩子次说脏话时
5.当孩子次拿别人东西时
6.珍惜孩子的次成功
第四章 好品格——留给孩子钻石
1.把爱心植入孩子的心灵
2.诚信是立身之本
3.教孩子乐观对待生活
4.让孩子挺起自信的胸膛
5.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6.让孩子坚强地面对生活
第五章 好习惯——留给孩子绿宝石
1.我家孩子有教养
2.做事有条理
3.勤劳是一生的资本
4.教孩子珍惜时间
5.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6.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
第六章 高能力—— 留给孩子红宝石
1.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2.拥有良好的交际能力
3.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
4.不会理财,财不理孩子
5.善于抵抗各种挫折
6.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第七章 教孩子学会学习
1.教孩子每天学习一点点
2.给孩子善于发现的眼睛
3.让孩子爱上阅读
4.教孩子认真对待学习
5.帮孩子提高记忆力
6.让孩子学会轻松写作
7.激发孩子的想像力
8.给孩子一个创造的天空
第八章 用沟通打开孩子的心灵
1.蹲下来与孩子交流
2.倾听孩子的心声
3.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4.善用非语言沟通方式
5.做孩子永远的支持者
6.敢于向孩子道歉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成年人,我时常在想,我们到底在教孩子什么?是知识,还是生存能力?这本书给出了一个非常令人信服的答案:核心竞争力是适应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健全的人际交往能力。书中有一部分专门讨论了“挫折教育”与“过度保护”之间的微妙平衡,这个部分我反复看了好几遍。它并没有鼓吹让孩子去承受不必要的痛苦,而是提倡一种“有准备的放手”。作者举例说明,当孩子在某项任务上失败时,父母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伸出援手,而是先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复盘,鼓励他们从错误中提取经验教训。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失败”从一个令人恐惧的词汇,转变成了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契机。这种教育理念,无疑是面向未来社会竞争力的培养。它超越了简单的应试教育范畴,着眼于塑造一个具有强大内心、能够自主解决问题的社会成员。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保护”的理解被刷新了——真正的爱,有时候是需要克制自己的干预欲望的。
评分这本书,坦白讲,我是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才找来读的。起初我还有点将信将疑,毕竟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多如牛毛,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实在太少。拿到手里,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就给我留下了不错的第一印象,干净、朴实,没有过多花哨的修饰,仿佛在暗示内容会更加扎实可靠。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的切入角度,她似乎非常懂得当代父母在面对孩子教育问题时的那种焦虑与迷茫。她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地给出标准答案的专家,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长者,娓娓道来她的观察和思考。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对啊,我就是这么想的,但就是说不出来”的共鸣感。比如书中对于“规矩的建立”那部分的探讨,不同于其他书籍的生硬说教,它强调的是在理解孩子天性的基础上,如何巧妙地设定界限,让孩子在有爱的框架内学会自律。这种细腻的情感铺陈和逻辑严谨的论述,让整个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且富有启发性,感觉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深入的对话。我甚至会时不时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最近在某些教育场景中的处理方式是否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这种即时的反思,远比读完后束之高阁的“知识”要宝贵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我接触过的育儿书籍中最为独特的一种。它没有那种高谈阔论的学术腔调,也没有为了迎合市场而刻意制造的“爆点”,而是用一种近乎哲学的深度,探讨着最日常的教育场景。它的文字有一种沉静的力量,让人在阅读时能够自然地慢下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父母自我成长”这一板块的着墨。她清晰地指出,教育孩子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父母自身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我心智成熟度的过程。很多父母往往陷入“为孩子而活”的误区,忽略了自身的需求和成长。而这本书则强有力地提醒我们:一个内心丰盈、状态稳定的父母,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有质量的成长环境。这种“先处理好自己,再教育孩子”的理念,对我产生了巨大的触动。它教会我,投资于自己的情绪管理和知识更新,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投资。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每次都能从中汲取新营养的“心法”之书,而非仅是一本“技巧”手册。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颇有些“颠覆”我过去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些固执看法。我一直信奉“虎妈”式的严格管教,认为只有高压和高要求才能确保孩子不掉队。然而,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条更为人性化、也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路径。它的叙事风格非常接地气,几乎没有那种生硬的理论术语堆砌,更多的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和生活场景来展开分析。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情绪管理”的那几章,作者对儿童心理的洞察力令人印象深刻。她没有简单粗暴地要求家长去“压制”孩子负面情绪,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情绪背后的需求和信号。举个例子,当孩子因为一件小事大发脾气时,很多家长会立刻采取训斥或转移注意力的策略,这本书却引导我们去探究那个“为什么”,去看到那个情绪外壳下躲藏的脆弱和无助。这种深度挖掘和共情式的处理方法,不仅能有效化解眼前的冲突,更重要的是,它在构建孩子未来健全人格的基石上,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读完这些章节后,我感觉自己面对孩子的“小风暴”时,心态明显平和了许多,不再那么容易被点燃,这大概是这本书带给我最直接的“战果”了。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极其巧妙,它不是按照孩子的年龄段来划分章节,这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因为在不同阶段,很多教育的核心矛盾点是相似的,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作者似乎深谙此道,她把重点放在了“教育的底层逻辑”上,而不是那些转瞬即逝的“育儿技巧”。比如,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这一主题,它并没有提供一个长长的书单,而是从激发内在驱动力、营造家庭阅读氛围等宏观层面入手,阐述了兴趣培养的系统工程。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方式,远比“授人以鱼”来得持久有效。再者,书中对于“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的探讨也十分深刻。它提醒了父母,我们首先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而非全能的“教育执行官”。这种角色的清晰界定,帮助我厘清了自己与配偶、与孩子之间的权力与责任边界,避免了教育中的相互掣肘或过度干预。可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引导者”的指南,而非一本简单的操作手册,这对于追求长期、可持续性教育效果的家长来说,价值无可估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