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编辑推荐
1.日本制造业研究大师、IE实战专家田村孝文。
2.国内介绍鲜少的国际先进管理理念。
3.标准时间之于管理的重要性不亚于货币之于生活。
内容简介本书是由日本制造业研究大师田村孝文所著,作者指出,以“标准时间”为名的新刊书籍多如牛毛。当出版社询问笔者是否可以写一本入门书时,说实话当时笔者还有点犹豫。虽然笔者也想趁此机会完成一些整理工作,但心里隐隐地有些担心,因为笔者擅长的是制造业中标准时间的专业管理,然而将其整理成书是否会有市场则心存忐忑。
暂且不谈这些杞人忧天的事情,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下标准时间的必要性,我们会发现最近标准时间在制造业以外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代表性的例子便是餐馆、超市、银行等服务业机构。其中有一部分机构与制造业一样,需要为了制订人员计划和设备计划而设定标准时间,还有一些政府机关也开始使用标准时间来重新审视人员配置标准以及计划标准。此外,医院等机构也逐渐开始采取人员配置计划,笔者就曾经参加过X光技师的标准时间设定项目。
随着产业界对标准时间需求的日益增长,或许人们对与之相关的入门书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吧。
本书的结构大体分为:
1. 标准时间的结构;
2. 设定、达到标准时间的方法;
3. 缩短所设定的标准时间的方法;
4. 标准时间的实际应用方法。
具体分为:第1章 如何使用标准时间。主要包括:标准时间的相关业务,IE与标准时间的历史,生产率与标准时间,生产率的三大因素:制造方法(Method)、绩效(Performance)、利用率(Utilization)。
第2章 标准时间的构成。分为:标准时间的定义,“正常速度”是怎样的速度,“宽放”的概念,标准时间由哪些因素构成,标准时间的作用,标准时间的必要条件:标准时间本身的必要条件、设定标准时间的必要条件、使用以及维护管理标准时间的必要条件等。
第3章 标准时间的设定方法。具体分为:标准时间设定方法的类型:经验上的估测;观察测定实际作业、利用标准时间的资料,标准时间的设定步骤,时间研究,评价,工作采样,各种PTS法,PTS法的优点与界限:使用PTS法设定标准时间时的优点、PTS法的界限,MTM方法,放手RL(表VI),拆卸D(表VII),移动视线和对准焦点(表VIII),全身动作(表IX),同时动作(表X),MOST,,标准时间数据,使用计算机设定标准时间等。
第4章 缩短标准时间的五个步骤。主要包括:缩短标准时间的步骤,为现在的作业方法建模,新作业方法的基本设计,新作业方法的详细设计:作业要素的分配、瓶颈工序的讨论、详细设计方案的评价及选择,总结新作业方法,新作业方法的实施及跟踪等。
第5章 方法改善的分析方法。主要分为:P-Q分析,工序分析,作业分析、动作分析,人机图,作业时间图,改善构想的形成方法:头脑风暴、改善的四项原则:ECRS、5W1H、追求目标的原则等。
第6章 为了达成标准时间的绩效管理。分为:绩效管理的效果,绩效管理系统,根据绩效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公平、准确地评价,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升,责任在于作业人员的绩效损失,降低作业绩效损失的方法与步骤,绩效管理中监督人员的职责,第一线监督人员的理想状态等。
第7章 通过标准时间维持、提高生产率的方法。包括:项目编组,重新评价、改善标准方法,重新评价、修改标准时间,根据标准时间管理、提高绩效,高绩效安定期的活动,高水准安定期的活动,提高预测、计划的精确度,交货期、产量、质量、成本与绩效的关系等。
第8章 各部门如何有效利用标准时间。主要分为:制造部门,生产管理部门,成本估计、成本计算部门,设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生产技术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等。
本书主要探讨制造业危机突围方法,对时下的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招工难应该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田村孝文(Tamura Takafumi)
株式会社日本能率协会咨询 高级顾问
1967年毕业于广岛大学工学院机械工学系。1973年成为日本能率协会的一名顾问,之后针对以日本企业为首,包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企业在内进行了生产率、质量提升、生产管理、改善等方面的咨询。其间作为作业测定推进小组的一员,参与了设计工序、设定标准时间的计算机系统(CAPLE)及标准时间系统MOST的引进、普及工作。之后作为日本能率协会的顾问,在美国驻留了约8年时间。
目 录第1章 如何使用标准时间
1-1 标准时间的相关业务
1-2 IE与标准时间的历史
(1)IE的定义
(2)IE的历史
(3)标准时间领域的计算机化
1-3 生产率与标准时间
1-4 生产率的三大因素
(1)制造方法(Method)
(2)绩效(Performance)
(3)利用率(Utilization)
第2章 标准时间的构成
2-1 标准时间的定义
2-2 “正常速度”是怎样的速度
2-3 “宽放”的概念
2-4 标准时间由哪些因素构成
2-5 标准时间的作用
2-6 标准时间的必要条件
(1)标准时间本身的必要条件
(2)设定标准时间的必要条件
(3)使用、维护管理标准时间的必要条件
第3章 标准时间的设定方法
3-1 标准时间设定方法的类型
(1)经验上的估测
(2)观察、测定实际作业
(3)利用标准时间的资料
3-2 标准时间的设定步骤
3-3 时间研究
3-4 评价
3-5 工作采样
3-6 各种PTS法
3-7 PTS法的优点与界限
(1)使用PTS法设定标准时间时的优点
(2)PTS法的界限
3-8 MTM方法
(1)伸手R、搬运M(表I、表II)
(2)旋转 T、加压 AP(表III)
(3)抓取 G (表IV)
(4)对准 P (表V)
(5)放手RL (表VI)
(6)拆卸D(表VII)
(7)移动视线和对准焦点(表VIII)
(8)全身动作(表IX)
(9)同时动作(表X)
3-9 MOST
(1)普通移动顺序
(2)受控移动顺序
(3)使用工具顺序
3-10 标准时间数据
3-11 使用计算机设定标准时间
(1)使用计算机设定标准时间的历史
(2)使用计算机设定标准时间系统的优点
(3)MOST for Windows、MOST Data Manager
(4)MTM-LINK
第4章 缩短标准时间的五个步骤
4-1 缩短标准时间的步骤
4-2 为现在的作业方法建模
4-3 新作业方法的基本设计
4-4 新作业方法的详细设计
(1)作业要素的分配
(2)瓶颈工序的讨论
(3)详细设计方案的评价及选择
4-5 总结新作业方法
4-6 新作业方法的实施及跟踪
第5章 方法改善的分析方法
5-1 P-Q分析
5-2 工序分析
5-3 作业分析、动作分析
5-4 人机图
5-5 作业时间图
5-6 改善构想的形成方法
(1)头脑风暴
(2)改善的四项原则:ECRS
(3)5W1H
(4)追求目标的原则
第6章 为了达成标准时间的绩效管理
6-1 绩效管理的效果
6-2 绩效管理系统
6-3 根据绩效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
(1)公平、准确地评价
(2)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升
6-4 责任在于作业人员的绩效损失
6-5 降低作业绩效损失的方法与步骤
6-6 绩效管理中监督人员的职责
6-7 第一线监督人员的理想状态
第7章 通过标准时间维持、提高生产率的方法
7-1 项目编组
7-2 重新评价、改善标准方法
7-3 重新评价、修改标准时间
7-4 根据标准时间管理、提高绩效
7-5 高绩效安定期的活动
(1)高水准安定期的活动
(2)提高预测、计划的精确度
(3)交货期、产量、质量、成本与绩效的关系
第8章 各部门如何有效利用标准时间
8-1 制造部门
8-2 生产管理部门
8-3 成本估计、成本计算部门
8-4 设计部门
8-5 设备管理部门
8-6 生产技术部门
8-7 质量管理部门
补充资料
参考文献
第1章 如何使用标准时间
1—4 生产率的三大因素
在制造管理领域,一般使用综合劳动生产率来测定作业人员的生产率。
前文中已经提到,生产率一般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从会计的角度来看,用产量除以资本即可计算出资本生产率,用产量除以设备套数或设备金额即可计算出设备生产率,同样,用产量除以劳动人数或是劳务费的话即可计算出劳动生产率。
在讨论生产率之际,我们有时会涉及附加价值生产率。 所谓附加价值生产率是指销售价格减去材料费用和订购原料的费用后除以劳动量得出的数值,它表示的是由企业创造的价值(附加价值),与企业内利益增长直接相关,因此它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指标。
生产率听上去有点深奥,简单地说就是投入的工时所获得的产量,该概念表示了每个人、每台设备,或是每份投入金额的产量(生产额),在经营管理方面比较产量的多少更加重要。
……
作为一名在制造业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手中经常翻阅的书籍,无非就是那些能切实解决生产问题的实操指南。最近,我入手了一本《标准时间管理 图解生产实务》,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着“日本精益制造大系006”,并且是制造业大师田村孝文(与稻盛和夫齐名)亲自指定的,这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翻开书页,我立刻被其直观的图解和严谨的逻辑所吸引。书中对于“标准时间”的定义、设定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生产线上应用,进行了极为详尽的阐述。它不像一些理论书籍那样空洞,而是从最基础的动作分析入手,一步步教你如何分解工序、测量时间、识别浪费,最终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时间管理体系。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节奏”的强调,它将生产线比作一支训练有素的乐队,每一个工位的动作都像乐器演奏,需要精准的配合和统一的节拍,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精益生产核心的大门,对如何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效率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是简单的“时间管理”,而是围绕“生产实务”展开的,是真正能够指导我们落地实践的宝贵财富。
评分这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标准时间管理 图解生产实务》,说实话,一开始是被“稻盛和夫齐名的制造业大师田村孝文指定”这个光环吸引的,但翻开书后,我发现它远不止于此。这本书的图文并茂,非常适合我这种偏爱视觉化学习的人。它不像一些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用大量的图示来讲解复杂的概念,比如工时测定的方法,步骤拆解得非常清晰,配上表格和流程图,简直就像拥有了一位现场的导师。我最看重的是它对“作业标准化”的深度解析。在很多工厂里,我们都知道要标准化,但具体怎么标准,标准到什么程度,往往是模糊不清的。《标准时间管理》这本书就给了我明确的方向。它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对作业动作的分解、对动作的优化、再到对时间的测量,最终形成一套可执行、可复制的标准作业指导书(SOP)。这对于减少个体差异、保证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本书不仅是理论的普及,更是一套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箱,让我在面对生产瓶颈时,有了更科学、更系统的应对思路。
评分阅读《标准时间管理 图解生产实务》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颠覆性的体验。我一直以为时间管理只是个人的效率问题,但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它在整个生产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它不仅仅是记录和分析时间,更是通过对时间的精细化管理,来驱动整个生产流程的优化和革新。书中对于“平衡生产线”的讲解尤为精彩,它通过图解展示了如何通过调整工序、增减人员、优化设备配置等方式,来消除瓶颈、平衡负荷,从而实现生产节拍的稳定和生产效率的最大化。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举例了一个汽车零部件生产线的案例,从最初的节奏混乱,到通过应用标准时间管理,最终实现了生产线的顺畅运行,每个工位的作业时间都得到了科学的分配,整体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会你如何“管理时间”,更是让你理解“时间的价值”,以及如何通过对时间的精准掌控,来释放生产系统的巨大潜能。它让我意识到,时间管理,是精益生产的基石,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评分收到《标准时间管理 图解生产实务》这本书,我的心情是既期待又有些许压力,毕竟“日本精益制造大系”的称号不是浪得虚名的,而且还有田村孝文这位大师的背书。打开后,我发现这本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而且充满了实用性。它并没有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生产实务的每一个细节。我个人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动作经济原则”的阐述。它教会我们如何通过识别和消除不必要的动作,来缩短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比如,书中列举了诸如“同时进行”、“顺序进行”、“反向进行”等一系列动作优化技巧,并配以生动的图示,让我能够立刻在脑海中构建出如何改进现场作业的画面。这种“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内容,对于我这种需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更是关于如何通过精益的思维方式,来审视和优化我们每一个生产环节的书。
评分自从看了《标准时间管理 图解生产实务》,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产管理维度。这本书以其极具操作性的内容,彻底改变了我对生产效率提升的看法。它不像一些管理书籍那样,只提供一些宏观的框架,而是真正地深入到了“图解生产实务”的精髓。书中对于“改善活动”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鼓励大家去“改善”,而是教会大家如何“系统地改善”。比如,如何通过对生产现场的观察,识别出“七种浪费”,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工时研究”的方法,包括观察法、抽样法等,并给出了具体的表格和计算公式,让我能够清晰地知道如何去测量和分析当前的生产效率,并找到改善的突破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多能工培养”和“班组协同”的论述,它将时间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紧密结合,体现了精益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直接指导我们在生产线上进行改进,让效率提升不再是空谈,而是能够切实可见的成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