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心理学与经济生活
:29.8元
作者:[德]雨果?闵斯特伯格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
出版日期:2014-10-1
ISBN:9787564094201
字数:200000
页码:26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解读人的心理活动、激发内心大能量经典书。在闵斯特伯格开创工业心理学的时期,工业心理学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在工业中的高效率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他研究的重点是:
1、如何根据个体的素质以及心理特点把他们安置到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
2、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可以让工人发挥大的干劲和积极性,从而能够从每个工人处得到大的、令人满意的产量;
3、怎样的情绪能使工人的工作产生佳的效果。
内容提要
《心理学与经济生活》包括三大部分内容:1、适合的人,即研究工作对人们的要求,识别适合从事某种工作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应用在人员选拔、职业指导和工作安排方面;2、适合的工作,即研究和设计适合人们工作的方法、手段与环境,以提高工作效率。他发现,学习和训练是经济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和手段;物理的和社会的因素对工作效率有较强的影响,特别是创造工作中适宜的“心理条件”极为重要;3、理想的效果,即用合理的方法在商业中也同样可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他研究了对人的需要施加符合组织利益的影响的必要性。
目录
导 论第一章 应用心理学第二章 实际生活的需要第三章 目的与手段第一部分 适合的职业人选第四章 职业的匹配度第五章 科学的职业指导第六章 科学管理第七章 实验心理学方法第八章 针对电气化铁路行业开展的实验第九章 针对船舶行业开展的实验第十章 针对电信服务行业开展的实验第十一章 企业管理者的贡献第十二章 个人与群体第二部分 适合的职业第十三章 学习与培训第十四章 技术条件对心理状态的适应性调整第十五章 动作的经济性第十六章 有关单调性的实验第十七章 注意力与疲劳的问题第十八章 影响工作能力的物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第三部分 佳效果第十九章 对经济需求的满足第二十章 研究广告效应的实验第二十一章 广告展示的影响第二十二章 针对违法模仿行为的实验第二十三章 购买与销售第二十四章 经济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作者介绍
雨果·闵斯特伯格 [Hugo Münsterberg 1863.06.01-1916.12.16],德国出生的美国心理学家,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被尊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他认为,心理学应该对提高工人的适应能力与工作效率做出贡献。也是美国心理学界中因政治事件引起争议的人物之一。他出生于普鲁士的但泽,因心脏病突发逝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1912年,闵斯特伯格出版了《心理学与经济生活》一书,该书在1913年被译为《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他在书中论述了对人类行为进行科学研究以发现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和解释个人之间差异的重要性。
项东,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翻译学系副主任。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工商管理、英语教学双硕士,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典籍英译,计算机辅助商务翻译等。曾长期就职于美国丹佛市一家跨国公司总部的人力资源部门,有多年在国外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验。单独及合作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译著等5部,发表学术论文8篇。
冯颖,2013年7月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级英语笔译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商务笔译。
郭晓杨,2013年7月毕业于辽宁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级英语笔译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商务笔译。
文摘
暂无
媒体推荐
暂无
这本书简直是一本穿越时空的宝藏!当我第一次翻开它时,我完全被作者那种洞察人心的敏锐所折服。他笔下的文字,不像是枯燥的理论堆砌,更像是娓娓道来的故事,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心理学概念,巧妙地融入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探讨消费者行为时,那种深入骨髓的分析。他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去挖掘人们做出购买决策背后潜藏的心理动机,无论是对品牌的忠诚度,还是对价格的敏感度,亦或是被广告所激发的原始欲望,都被他剖析得淋漓尽致。读着读着,我常常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之前的某些消费习惯,竟然是这样被心理机制所左右。更难得的是,作者的语言流畅且富有逻辑,即使是对于没有心理学背景的读者来说,也丝毫不会感到晦涩难懂。他善于运用生动的例子,将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让人在阅读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更获得了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理解自己”和“理解他人”的生活指南,它让我对周围的世界和人际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个睿智的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揭示了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心理现象。作者在阐述某些经济行为时,会巧妙地引出相关的心理学原理,但绝不会让人感到突兀或生硬。相反,这种结合非常自然,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那些看似复杂的情感和决策过程。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习惯”的部分。作者深入分析了我们如何养成习惯,又如何打破不良习惯,这对于我改善生活方式、实现个人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他没有简单地罗列方法,而是从心理根源入手,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某些习惯如此根深蒂固,以及如何才能有效地改变它们。此外,书中对“社会比较”的讨论也极具价值,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在与他人比较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波动,并学会更加平和地看待自己的成就与不足。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十分平实,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金钱、与工作、与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在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更清晰的自己。
评分初读此书,脑海中浮现的并非是实验室里的白鼠和复杂的公式,而是更为广阔的社会图景。作者以一种近乎艺术家的视角,描绘了人类在经济活动中所展现出的丰富而微妙的心理状态。我尤其欣赏他对“选择”这一行为的解读,那些看似随机的决定,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心理偏好和认知偏差。例如,在讨论广告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时,他没有简单地归结于信息传递,而是深入分析了情感诉求、社会认同以及个体潜意识如何被巧妙地激活。这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是如何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做出选择的,是否真的如自己所想那般理性。这本书也让我对“工作”和“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作者探讨了员工的动机、工作满意度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学原理来提升工作效率,这些内容对于理解现代职场生态非常有启发。它帮助我认识到,人不仅仅是生产资料的一部分,更是拥有复杂情感和需求的个体,而经济生活正是这些个体心理互动作用的结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科学的心理学理论与生动的经济生活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认识自我的独特视角,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手捧此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与洞察的殿堂。作者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观察力,将心理学的理论之光投射到日常生活的经济实践中,照亮了我们许多习以为常却未曾深入思考的角落。我尤其被他对“说服”艺术的剖析所吸引,不仅仅是广告,就连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都充满了各种形式的说服。作者细致地分析了影响说服效果的各种心理因素,比如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受众的预设态度,甚至是信息传递的方式,都能够产生微妙而重大的影响。这让我开始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接收到的信息,也让我反思自己是否在无意识中运用了某些说服技巧。书中对“风险感知”的探讨也让我茅塞顿开,原来我们对风险的判断并非完全基于理性,而是受到情绪、经验以及社会环境的显著影响。这让我对许多投资决策和生活选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考,它鼓励我们去质疑、去探究,去理解那些驱动我们行为的深层心理机制。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能够“改变人生”的书。当我阅读这本书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心理洗礼。作者用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同情心的方式,描绘了人类在追求经济利益过程中的种种心理挣扎和困惑。我特别欣赏他对于“欲望”与“满足”之间关系的探讨,这种永恒的拉锯战,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他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如何在物质追求与内心平和之间找到平衡。书中关于“公平感”的分析也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无论是工作中的薪酬分配,还是人际关系中的付出与回报,公平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这种公平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对我们情绪和行为的巨大影响。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诚而朴实,没有丝毫的说教意味,却字字珠玑,直击人心。它让我意识到,经济生活不仅仅是数字和交易,更是人类情感和心理的复杂交织。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获得了一种更深刻的自我理解和对他人的体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