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中药养生智慧大全医学书籍李时珍中医名著入门养生黄帝内经药膳滋阴生活家 图书

《本草纲目》中药养生智慧大全医学书籍李时珍中医名著入门养生黄帝内经药膳滋阴生活家 图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本草纲目
  • 中药养生
  • 中医
  • 李时珍
  • 黄帝内经
  • 药膳
  • 滋阴
  • 养生
  • 医学书籍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春风化雨图书专卖店
出版社: 1
ISBN:1
商品编码:26292047621

具体描述



l 对抗雾霾,求医不如求己,家常药膳吃出!

l 小中药,大!讲述百余位常见中药的养生,辨别药材,了解药性,揭秘中药里的养生密码!

l 一学就会家庭养生食谱,教给你一年四季养生药膳,常见病与慢性病对症养生中药全书!

l 辨清体质,因人施养。分析9种体质人群,量身定制中药养生方案,滋养全家!

l 随书附赠创意书签!可当尺子使用哦!

 


 

本书在深入研究《本纲目》的基础上,选取了传统中药中具代表性、常见、有效的中药,并对其、适应证进行分析说明的情况下写成的。书中还针对不同的体质了不同的中药,针对每种中药也了几种常见的家庭养生药膳。希望读者通过本书的指导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让全家人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去享受美好的生活。

 


 

张俊莉,主任医师,医学硕士,西安市劳动模范,1986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一直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现担任中华医学会中医风湿病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市风湿病委员会委员,主持参与了多项科研课题,曾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市级科技进步奖。擅长中医结合、类风湿性、骨、、干燥综合症等,尤其是脊里针调理、腰椎间盘脱出、等取得较好效果。

 

 

第一章 中药养生密码/ 1

温、热、寒、凉,四性用不同/ 2

辛、酸、甘、苦、咸,五味入五脏/ 4

科学煎煮效强/ 7

正确服用增药效/ 12

配伍宜忌不能忘/ 15

药膳养生大/ 19

专题:中药四性五味、七情配伍歌诀/ 22


第二章 中药/ 25

人参——补气圣药,复脉固脱/ 26

——益肺,养血/ 29

太子参——补气,养阴生津/ 33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35

黄芪——补气固表,敛疮生肌/ 37

山药——养阴,补脾益肾/ 41

灵芝——补气养血,养心/ 43

莲子——滋,养心/ 46

甘——补脾,和中缓急/ 48

五味子——生津,宁心/ 50


第三章 中药/ 53

——,补益肝肾/ 54

阿胶——,滋阴/ 56

何乌——益肝养血,润肠/ 59

熟地黄——滋阴养血,益精填髓/ 61

大枣——养血,和胃/ 64

桂圆肉——养血,益脾开胃/ 67

白芍——养血调经,平肝敛阴/ 70

鸡血藤——通筋活络,养血/ 72


第四章 滋阴中药/ 75

枸杞子——滋补肝肾,/ 76

百合——养阴,清心/ 79

黄精——补肝滋肾,气阴双补/ 81

天门冬——滋阴,清肺降火/ 84

女贞子——补肝滋肾,清热/ 87

石斛——生津,滋阴清热/ 90

银耳——滋阴,生津/ 92

黑芝麻——养阴,滋补肝肾/ 95

沙参——清肺养阴,生津/ 98

玉竹——养阴,生津止渴/ 100


第五章 中药/ 103

鹿茸——,生精益血/ 104

杜仲——补益肝肾,强身健骨/ 106

冬虫夏——益肾补肺,阴阳双补/ 109

肉苁蓉——,润肠/ 111

蛤蚧——补肺益肾,养血/ 114

淫羊藿——温肾,健骨祛湿/ 116

锁阳——,益精血/ 119

肉桂——补心益肾,温经散寒/ 122

——益精,养肝/ 123

——助肾补阳,固精缩尿/ 126


第六章 化淤中药/ 129

——化淤,通经止痛/ 130

三七——止血,消肿定痛/ 132

——行气,止痛/ 135

荷叶——温补胃阳,散瘀止血/ 138

牛膝——去淤,引血下行/ 141

——止血,强骨/ 144


第七章 解表祛湿中药/ 147

茯苓——利水渗湿,/ 148

薏苡仁——渗湿,利水消肿/ 151

赤小豆——利水消肿,除热/ 153

生姜——温中散寒,发汗解表/ 155

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 157


第八章 中药/ 159

金银花——,疏风散热/ 160

绿豆——,消暑解渴/ 162

决明子——滋肝,润肠/ 165

薄荷——疏散风热,利咽透疹/ 167

知母——清热泻火,生津/ 169


第九章 化痰中药 / 171

——清热,/ 172

枇杷——清肺,和胃降逆/ 175

杏仁——平喘,润肠/ 178

白果——敛肺定喘,止带缩尿/ 180

罗汉果——滋阴清肺,润肠/ 182


第十章 调中中药/ 185

陈皮——,燥湿化痰/ 186

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188

白术——,消食利水/ 190

茴香——疏肝,祛寒止痛/ 193

砂仁——化湿行气,温脾/ 195


第十一章 消食中药/ 199

山楂——消食化积,散淤/ 200

麦芽——消食和中,回乳退胀/ 202

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胃/ 204

——行气消积,燥湿除满/ 207

神曲——消食化积,和胃/ 209

蜂蜜——补益脾胃,燥湿利水/ 212

乌梅——生津止渴,开胃消食/ 214


第十二章 辨清体质,哪种中药适合你/ 217

辨清体质,因人施养/ 218

测一测你是哪种体质/ 222

平和体质选中药及药膳/ 226

阳虚体质选中药及药膳/ 228

气虚体质选中药及药膳/ 232

阴虚体质选中药及药膳/ 235

血瘀体质选中药及药膳/ 237

痰湿体质选中药及药膳/ 240

湿热体质选中药及药膳/ 242

气郁体质选中药及药膳/ 245

特禀体质选中药及药膳/ 248


 

 

——清热,

【别名】川贝。

【产地】四川、云南、西藏。

【季节】7~9月苗枯时采挖。

【性味】性平,味甘、苦。

【归经】入肺经。

【养生剂量】5~10克。


适应证

◎燥热咳嗽,劳嗽咳血,干咳痰黏,痰中带血,痰少咽燥,咽喉肿痛,声音低哑,消渴。常用于肺结核、、、、等。


应用


川贝冰糖炖饭汤

原料:9克,冰糖15克,米汤200毫升。

用法:将、冰糖加入米汤之中,隔水炖服。

:清热,去痰。尤其适用于小儿。


补益老鸭汤

原料:、北杏仁各6克,、熟地黄各15克,老鸭半只。

用法:各味洗净,北杏仁以开水泡烫去衣,老鸭斩件。全部原料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以武火煮沸,继之以文火煮2~3小时,调味即可食用。

:补肺,宣肺下痰。适用于肺气阴两虚所致咳嗽浓痰,胸痛气短。


川贝雪梨粥

原料:10克,雪梨2个,粳米50克,冰糖适量。

用法:将雪梨洗净打汁,研为细末,粳米煮成稀粥。粥将熟时将雪梨汁和末及冰糖加入,稍煮即可。

 


《本草汇编:千年药材的生命密码与养生精义》 第一章:草木初萌,大地之恩泽 我们的星球,是一座巨大的天然药房。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无数草木生生不息,它们汲取着阳光雨露,凝结着大地精华,默默地孕育着能够治愈疾病、调养身心的力量。这股力量,源自亿万年的自然演化,是生命最纯粹的馈赠。 本书将带领您深入探索这些植物世界的生命密码,揭示隐藏在它们平凡外表下的非凡功效。我们将从最基础的辨识入手,教您如何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区分那些默默奉献的草本植物、形态各异的木本植物、以及那些生长于水域的藻类与菌类。每一个物种,都拥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生长周期和形态特征,这些都是理解其药用价值的关键。 例如,当我们谈及“叶”,您会了解到不同形状的叶片,如披针形、卵圆形、肾形等,它们在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可能承载着特殊的化学成分。一片细长的艾叶,在燃烧时散发出的烟雾,为何能驱散蚊虫,又能温通经络?一块厚实的附子,又为何是回阳救逆的急先锋,其炮制过程中的复杂变化又蕴含着怎样的智慧? 我们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古老东方医学的精髓,为您呈现一幅详尽的植物图鉴。书中不仅会详细描述每种药材的来源、形态、生长习性,更会深入剖析其内在的药理活性成分,如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皂苷等,并阐述这些成分如何与人体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疗效。 我们还会追溯这些草木的古老故事。在文字尚未普及的时代,人类如何通过观察动物的采食行为、经历病痛时的自我调节,以及长期的经验积累,逐渐认识到植物的药用价值?那些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虽然带有神话色彩,却也反映了先民们探索自然、寻求治愈的艰辛历程。 第二章:五味交织,阴阳的和谐韵律 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宏大体系中,“药材”并非孤立的个体,而是构成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生命调控系统的关键要素。这个系统,遵循着“阴阳五行”的深刻哲理,通过“五味”与“四气”的巧妙组合,达到平衡人体的阴阳失衡、调和脏腑功能的目的。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每一种味道都对应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和归经。辛味走散,能发汗解表,如生姜、葱白;甘味补益,能缓急止痛,如大枣、甘草;酸味收敛,能固精止泻,如山楂、乌梅;苦味泄降,能清热燥湿,如黄连、苦参;咸味软坚,能泻下通便,如芒硝、海藻。理解五味,便是掌握了药物调理身体的基本语言。 “四气”,即寒、热、温、凉,描述了药材对人体体温的影响。寒、凉之性,能清热泻火,适用于热性病症;温、热之性,则能温中散寒,适用于寒性病症。更有平性之药,能温凉调和,扶正祛邪。 本书将深入浅出地解析这“五味”与“四气”的奥秘,并将其与具体的药材一一对应。您将学会如何根据病症的寒热虚实,选择具有相应“四气”的药物;又将如何根据病症的性质,利用“五味”的特点,达到散、补、收、泄、软坚等治疗效果。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药物之间的配伍原则。单味药的功效有限,而通过君臣佐使的巧妙搭配,可以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或者针对复杂病症进行多靶点治疗。例如,当身体出现寒邪入侵,疼痛难忍时,为何要用生姜来温散,而同时加入红糖,又能起到温中止痛、补益气血的作用?又如,当出现腹泻不止,脾胃虚弱时,为何要用山药来健脾,并配以白术来益气,这样才能真正固涩止泻? 我们将一一剖析这些经典的药物配伍,阐释其背后的逻辑和临床应用,让您在理解药物特性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医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深刻智慧。 第三章:本草养生,生活的艺术与智慧 药物的用途,远不止于治疗疾病。在中医药的智慧中,养生与治病同样重要,甚至更为根本。懂得养生,便能在疾病未生之时,固守身体的健康根基,延缓衰老,提升生命质量。 本书将带您进入本草养生的广阔天地,发掘那些能够滋养生命、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天然宝藏。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您提供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案。 一、药食同源,舌尖上的健康密码: 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本身就具有药用价值,是天然的养生佳品。本书将为您精选一系列“药食同源”的食材,如枸杞、红枣、山药、莲子、核桃、鱼腥草、薄荷等,深入介绍它们的营养成分、药用功效和适宜人群。 您将学会如何将这些食材巧妙地融入您的日常饮食中,通过药膳的方式,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达到滋补强身、改善体质的目的。例如,用枸杞子和菊花泡茶,不仅能清肝明目,还能抗氧化、延缓衰老;将红枣和花生一起炖汤,不仅美味,更能补气养血,尤其适合女性。 我们还会介绍一些针对不同季节、不同体质的药膳方,如春季的养肝粥、夏季的清热饮、秋季的润肺汤、冬季的温补锅。这些方剂不仅食材易得,制作也十分简便,让您在家中就能轻松实践中医养生之道。 二、调理体质,为生命注入活力: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都有其独特性,如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等。不同的体质,面临的健康风险也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养生策略。 本书将帮助您初步认识常见的体质类型,并提供针对性的本草调理建议。例如,气虚体质的人,容易疲倦乏力,易感冒,可以选择人参、黄芪、党参等补气药材;阴虚体质的人,常伴有口干舌燥、盗汗,可以选择麦冬、生地、玄参等滋阴药材。 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些能够温和调理体质的经典本草,如人参的补气益血、灵芝的扶正固本、当归的活血养血、黄精的滋阴润肺等,并解释它们如何帮助身体恢复平衡,提升免疫力。 三、内外兼修,身心合一的境界: 养生并非仅仅关注身体的物质层面,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调养。本书将结合本草的芳香疗法、药浴、药枕等应用,帮助您实现身心合一的养生境界。 许多具有芳香气味的草本植物,如薰衣草、薄荷、迷迭香等,不仅能提神醒脑、舒缓情绪,其挥发油的成分还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产生药理作用。我们将介绍如何在家中制作薰香、精油,用于改善睡眠、缓解压力。 药浴,是将具有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煎煮后,加入浴水中进行浸泡,能够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改善皮肤问题。我们将提供一些经典的药浴配方,如当归、红花等活血药浴,艾叶、生姜等温通药浴。 此外,我们还会探讨如何通过简单的草本茶饮,如菊花茶、玫瑰花茶、金银花茶等,达到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宁心安神的功效,让您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享受本草带来的宁静与健康。 第四章:古籍精粹,智慧的传承与发展 人类对草本植物的认识和应用,是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在这部历史的长卷中,无数先贤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记载,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智慧财富。 本书将甄选古老东方医学的经典著作中的精华,特别是那些对草本植物的认识、药用价值的阐述、以及养生理念的传承,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我们不会仅仅罗列古籍的内容,而是会将其转化为现代人能够理解和应用的知识。 例如,我们将从古籍中挖掘关于某种药材的早期记载,对比其在不同时期的应用变化,分析其药用价值的演进过程。我们会探讨那些流传千年的经典药方,解析其配伍的精妙之处,以及在现代医学条件下的可行性。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强调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古老智慧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需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将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引入现代药理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的最新发现,为古老本草赋予新的生命力。 本书将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药材的百科全书,更是一部关于生命智慧的探索之旅。它将带领您走进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本草世界,让您在理解自然馈赠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养生之道,提升生活品质,拥抱健康而充实的人生。 结语: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自然界蕴藏的宝藏,历经千年而不衰。本书正是希望通过对这些宝藏的深度挖掘与呈现,让您重新认识本草的价值,并将其智慧融入您的生活,成为您通往健康长寿的指引。愿您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恩泽,领略到古老智慧的魅力,最终实现身心的和谐与平衡,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生命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都对那些流传下来的古老智慧非常着迷,总觉得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似乎遗忘了许多宝贵的东西。最近,我入手了这本书,刚打开它,就被它浓厚的文化气息所吸引。书中的内容,与其说是医学书籍,不如说是生活百科全书,它涵盖了从饮食起居到疾病预防,再到身心调养的方方面面,而且都建立在中医几千年的实践经验之上。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情志养生”的章节。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情绪的稳定和积极。我一直觉得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而这本书恰好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调适情绪的实用方法。比如,它提到在遇到烦恼时,可以通过倾诉、转移注意力或者进行一些让自己放松的活动来缓解负面情绪。我尝试着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按照书中的建议,做一些深呼吸练习,或者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效果确实很明显,能够帮助我快速恢复平静。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是平易近人,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完全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也能轻松理解和运用其中的知识。

评分

这本书,我最近刚收到,说实话,拿到手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很不错,不是那种一翻就烂的廉价纸。我一直对古代的养生之道很感兴趣,特别是中医方面,总觉得里面蕴含着许多现代科学尚未完全解读的奥秘。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古风,给人一种沉静而厚重的感觉。我翻了几页,里面的排版很清晰,字迹大小也适中,阅读起来不费力。内容方面,我目前才刚开始接触,只是粗略地浏览了一下目录和一些章节的引言。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药食同源”的论述,这部分内容我觉得非常实用。书中提到了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比如大枣、枸杞、生姜等等,然后结合中医理论,详细解释了它们在养生方面的具体功效,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搭配和烹饪,将其转化为养生药膳。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平时喜欢自己做饭,又想兼顾健康的人来说,简直是太有帮助了。我尝试按照书里介绍的一个简单的养胃粥的做法,效果真的不错,吃完感觉肠胃舒服了不少。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朴实,没有那些过于深奥难懂的医学术语,即使是对中医不太了解的普通人,也能轻松读懂。

评分

我一直认为,养生是一门需要智慧的学问,它并非是简单的追求长寿,而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而这本书,恰恰给了我这种智慧的启迪。它不仅仅局限于中药材的介绍,而是更侧重于如何将这些古老的知识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让人们能够更轻松、更有效地实现健康的目标。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关于“辨体施养”的介绍。它没有给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养生方案,而是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书中详细地介绍了不同体质的表现,以及针对每种体质的养生建议,这让我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属于“湿热”体质,容易长痘,消化不良,看了书中的描述,发现确实如此。书里针对湿热体质,给出了一些饮食和生活习惯上的建议,比如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清淡的蔬菜水果,并且要保持适度的运动。我开始按照这些建议来调整自己的生活,虽然过程可能有点缓慢,但确实感觉身体在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本书让我觉得,养生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到我们日常的点滴生活中的。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对那些关于“养生”的书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很多都只是泛泛而谈,或者过于玄乎。但是,这本书,确实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不仅仅是关于吃什么、做什么的简单建议,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未病先防”的理念所打动。它强调的不是在疾病发生后如何治疗,而是如何通过日常的调养,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书中列举了许多生活中的细节,比如如何根据天气变化来增减衣物,如何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食物,以及如何通过适度的运动来增强体质。我一直觉得自己体质偏弱,容易感冒,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比如,我开始注意在天气变化的时候,及时添衣保暖,并且增加了户外活动的时间。书里还提到了关于“食补”的一些具体方法,但不是那种大补特补,而是强调循序渐进,通过日常的饮食来调养身体。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建议,增加了一些温和滋补的食材,比如红枣、山药等,感觉身体确实有了些许改善,精力也比以前充沛了一些。

评分

我一直对健康养生有着极大的热情,总觉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何科学有效地保养身体,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最近我偶然间发现的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养生指南,更像是一部穿越时空的健康宝典,里面汇集了古代先贤们关于养生的智慧结晶。我尤其被书中对“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所吸引。它强调了人体的生命活动要与自然界的四季变化相呼应,比如春天要“生发”,夏天要“养长”,秋天要“收敛”,冬天要“潜藏”。书中针对不同的季节,给出了具体的起居、饮食和运动建议,非常具有指导意义。我按照书里提到的方法,在秋季适当增加了滋阴润燥的食物,并且早睡晚起,明显感觉皮肤不再那么干燥,身体也更加舒适了。书中还有很多关于穴位按摩和经络调理的介绍,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究,但光是看那些插图和文字描述,就觉得非常神奇,期待着能从中学习到更多实用的养生技巧,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有活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