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每天走好6000步 |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9-01 |
| 作者:赵之心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29.8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200127188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2 |
走向健康和快乐 走掉疾病和烦恼健身专家赵之心历时两年完成,跟随专家走出健康!
行走健身是中国人传统的健身方式,“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就是*真实的写照。 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明确指出:“运动不仅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还能够降低患高血压、中风、冠心病、2型糖尿病、结肠癌、乳腺癌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如身体条件允许,*好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如何将深入中国百姓人心的行走健身方式转化为科学的健身方式?怎样才能把这日行6000步的效果发挥到*大呢?为此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合作,由著名行走健身专家赵之心先生编写了《每天走好6000步》一书。该书入选了由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的2010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本书要带给读者的核心内容就是:为什么要走6000步?怎么走这6000步?何时走?走多久?要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不同的走法?不同的人群应该采用不同的走法……《每天走好6000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中规定的每日活动量所设计,以行走为健身方式,同时根据不同读者健身保健的不同需求,辅助以不同的走路姿态,简单易行,科学有效,对多种常见疾病能够起到很好地预防作用和辅助治疗作用。 该书作者赵之心先生是在中国开展有氧健身大步走活动的倡导者之一,他常年在各种媒体参加健身、保健、养生节目,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和认知度。他讲述的行走健身的内容简单、科学、实用、有效,一学就会,一走就灵,深受广大观众、听众和读者的喜爱。
赵之心,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北京市徒步运动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长跑俱乐部主席。
第一章朋友们,一起来行走() 一、我们为什么要走?() 二、我们生命中的两个重要过程:平衡调节和 衰退() 三、走,什么时候都不晚!() 四、正确的走路姿势很重要() 五、脚的结构的生活适应性及意义() 六、不正常的行走对健康的损伤() 七、用力走好每一步() 第二章行走,健康的一道有效防线() 一、神经系统也要通过走来锻炼() 二、预防心脏病的*简单方法是从走做起() 三、走路,血管的自然按摩师() 四、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行走效应() 五、饭后百步走,远离糖尿病() 六、走出好骨质() 七、把头痛走掉() 八、失眠了?走步吧!() 第三章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一、正确的行走姿势是行走锻炼的关键() 二、从春天走到冬天() 三、走的距离也很重要() 四、掌握行走的速度() 第四章行走方法不同,效果各异() 一、*休闲的走——散步() 二、有氧健身走() 三、功能性行走() 四、特殊的走() 五、持杆行走() 第五章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行走方式() 一、年龄不同,行走方式不同() 二、进行一次体质测试() 三、了解自己的生活习惯() 第六章走出健康,告别疾病 () 一、代谢性疾病的行走锻炼() 二、心血管疾病的行走锻炼()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走路方式() 四、骨关节病的行走锻炼() 五、神经系统疾病的行走锻炼() 六、亚健康状态的走路锻炼() 附录()
我是一个对“仪式感”很看重的人,很多时候,启动一个新习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启动信号”。这本书的开篇部分,那种对现代都市人亚健康状态的精准描摹,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我的困境,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自我反思。它没有指责读者的懒惰,而是温柔地引导你看到“不动”带来的长期隐性成本。这种共情能力是很多健康书籍所欠缺的,它们往往只谈好处,却忽略了人们开始行动前的心理障碍。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一些关于“装备选择”和“步数记录工具”的实用建议。这部分内容非常贴心,它考虑到很多人是新手,可能会困惑于买什么样的鞋子,或者用什么App来记录最方便。这些看似是“边角料”的信息,实际上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让读者可以直接复制作者的成功路径。例如,它推荐了几款不同价位的运动鞋,并根据不同脚型给出了初步的建议,这比我在电商平台上盲目搜索要有效率得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告诉你“为什么走”,更细致地帮你解决了“如何开始走”和“走什么”的问题,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行动闭环。
评分拿到这本书时,我最先关注的是它的理论支撑是否扎实。毕竟,市面上太多宣扬某种数字的“灵丹妙药”了,缺乏科学依据只会让人感到虚假。这本书在阐述6000步的意义时,并没有陷入复杂的生理学名词堆砌,而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引用了近些年比较权威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让人信服。它清晰地解释了为何6000步这个数字被认为是“有效门槛”,而非一个随意的数字。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步频”和“有效运动强度”的讨论。作者强调,光是凑够步数不够,关键在于走路时的状态——那种微微气喘但仍能进行简单对话的“燃脂区”。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使得这本书的指导性不再停留在“走”这个动作上,而是提升到了“如何有效走”的层面,这对我这种希望最大化运动效益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它给我带来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读完后我开始注意自己的步态,尝试调整呼吸,甚至会根据天气和心情选择不同的走路路线,从公园的小径到安静的街道,每条路线都似乎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这本书没有给我制定严苛的计划表,而是提供了一个“参照系”,让我能够更灵活地根据自己的身体反馈来调整当天的活动量。它教会我的不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而是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的“被要求运动”,而是主动地在“管理自己的能量和健康”,这种心态上的转变,比任何口号都来得实在和持久。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可持续性”。我之前尝试过很多健身计划,但往往因为目标设定过高或内容过于单调,坚持两周就宣告失败了。这本书的哲学核心似乎是“少即是多”,它将“6000步”定位于一个无需占用大量时间、无需专业场地、几乎零社交压力的活动。它让我明白,每天多走一两千步,累积起来的健康收益是惊人的,远超偶尔一次剧烈运动的效果。 书中对“走路中的正念练习”的介绍,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作者提倡在走路时放下手机,专注于脚与地面的接触感、身体的韵律以及周围环境的声音。这立刻把原本被视为“完成任务”的走路,变成了一种绝佳的冥想时间。这对于我这个需要时刻保持专注力的工作者来说,是极大的减压阀。它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机会,将身体活动与精神放松结合起来。这本书并不是在推销一种极限的健康生活,而是在倡导一种平衡且易于融入现实生活的健康哲学,让普通人也能轻松享受到运动带来的长期红利。
评分最近翻开一本名为《每天走好6000步》的书,着实让我这个长期伏案工作的“老油条”眼前一亮。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种标题直白的健康类书籍抱有那么一丝丝的怀疑,总觉得无非就是老生常谈的“多运动,少久坐”。然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巧妙地将目标设定得既有挑战性又不至于让人望而却步。它不像有些书籍那样动辄要求日行万步甚至更多,而是聚焦于一个相对温和且更容易坚持的“6000步”这个基准线。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舒服,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而是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分享他的“心法”。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日常生活中如何“偷时间”走路的那些小技巧。比如,把午休时间的一小段用来绕着办公楼走两圈,或者将原本用来刷短视频的时间替换成在小区里散步。这些细节非常接地气,让我立刻就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场景进行尝试。它不像那种学术性的论述,而是充满了实操性的小锦囊,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反而有一种“原来这么简单就能开始”的豁然开朗。它让我意识到,健康不是一个宏大的工程,而是无数个微小决定的累积。我个人感觉,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一个看似枯燥的“任务”,转化成了一种可以融入日常、享受其中的“生活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清新脱俗,完全没有传统“养生指南”的沉闷感。作者似乎非常擅长运用生活中的小故事来串联起复杂的健康理念。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章节,讲述了作者通过每日坚持6000步,如何改善了自己长期以来的轻微失眠问题。这个故事描述得非常生动,从最初入睡困难、多梦,到后来描述那种伴随着身体适度疲惫而来的深沉睡眠,文字充满了画面感和感染力。 这种“故事化叙事”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让我感觉我不是在阅读一本关于运动的书,而是在看一部关于“自我疗愈”的纪录片。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我能直观地感受到,这种温和的、持续性的运动带来的改变,是多么细腻而真实。与其他只罗列数据和指南的书籍相比,《每天走好6000步》更注重构建一种精神上的连接和激励。它成功地将一个物理行为——走路,升华成了一种对抗现代生活压力的哲学武器,让我读完后,心里涌起一股踏实且充满希望的力量,驱使我立刻就想穿上鞋子出门走一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