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六讲》基本上是作者1999年在韩国高丽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时所写,或者也可以叫做寂寞之书吧。那时候,常常一个人关在后山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屋里,上课之余,就翻看随身携带和在高丽大学能够借到的有限的几本鲁迅著作,有了感触,便急切地写成文章。年底回上海,稍加修改,就交给上海三联出版社了。
2000年出书之后,许多朋友都曾建议修订。其中比较平庸的部分,更有人建议删去。有好几次,作者也几乎动手这么干了,没想到修改自己的文章竟如此困难,好像非有刮骨疗伤的勇气不可,但作者非关云长,大肆修改的计划也就只好取消。
原来的“六讲”,正文一字不动,但为了醒目,把一些小标题提到目录上来了。
作者想,新文章、旧文章,还中泾渭分明为好。旧作改来改去,弄得和新写的差不多,不要说不尊重历史了,即便以今日之我攻打昨日之我,谁敢保证就一定是明智之举呢?
##之前可君老师推荐过,今日看完,开篇论述颇为引人入胜,但仍有笼统和过度之嫌
评分##着像了
评分##为什么增订部分评价这么糟糕呢……其实前面六讲非常精彩,文采斐然生动洋溢,碍于时间,只写了一部分笔记。
评分##在竹内鲁迅的基础上将“回心”解释为“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等层层相迭的过程。但是,作为参照系的鲁迅是不是最高价值标准,是否有必要先验地拔高鲁迅;其次,竹内好是要借助整理鲁迅阐释日本知识分子现象,是不是六经注我?可能,这恰恰是鲁迅研究丰富又厚实的原因,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生命跟鲁迅相遇,都在进行以鲁迅为题材的学术创作。
评分##思想成体系,作者确实读得广,读得细
评分##从心学的角度讲鲁迅倒也是新视角,比起汪晖之类大讲存在主义还是靠谱些,可惜作者的阳明心学素养不行,讲得并不是那么妥帖。
评分看了看大家的评价,打一星的不置一词,还有人抱怨此书抄了很多西方理论搞得半通不通云云,我也只好对他们"不置一词"了。从心学和身体的角度切入思考是很有见地的,对不对都是其次的问题。郜老师对鲁迅的认识还是很深刻的。此书唯一的毛病就是错别字多。
评分##看完红日风暴后读了胡风章节,隐微之处确有国师之风
评分##从心学的角度讲鲁迅倒也是新视角,比起汪晖之类大讲存在主义还是靠谱些,可惜作者的阳明心学素养不行,讲得并不是那么妥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