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作者1934年所作杂文三十六篇,1935年末经作者亲自编定,1937年7月由上海三闲书屋初版。
##有些奇怪的逻辑,我惊异于在先生的年代已经被骂过了,但目前依然完整无缺,并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壤上继续茁壮的成长着——吃客说,喂,你做得蛋真难吃。做蛋的人拂袖而去,说性灵被骂走了;更奇怪的是,旁边另一个吃蛋的不说蛋怎么样,却说批评的人说,你又不做,有什么资格说,有种你也做个来尝尝?——是否似曾相识呢?先生说得对,人并非到了知道怎么医治自己的病的地步,才有权诉说自己病中的苦楚。批评之于文学,也是同理。
评分##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评分##大家都知道的<<拿来主义>>和<<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吗?>>只是这本杂文集里很普通的两篇,最惊心动魄的还得是那几篇病后的杂谈。
评分##拿破仑与隋那,谁重要?
评分##有些奇怪的逻辑,我惊异于在先生的年代已经被骂过了,但目前依然完整无缺,并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壤上继续茁壮的成长着——吃客说,喂,你做得蛋真难吃。做蛋的人拂袖而去,说性灵被骂走了;更奇怪的是,旁边另一个吃蛋的不说蛋怎么样,却说批评的人说,你又不做,有什么资格说,有种你也做个来尝尝?——是否似曾相识呢?先生说得对,人并非到了知道怎么医治自己的病的地步,才有权诉说自己病中的苦楚。批评之于文学,也是同理。
评分##全集共读17/29。喜欢《病后杂谈》这类无主旨性的漫谈,像是坐在先生面前,听他一边咳嗽一边聊史。在高举复兴大旗的今天,主张废除汉字、劝人多读野史、劝人不要为“主义”之争献身的鲁迅确实显得“过时了”。“主义”的头目们今日是敌人明日却可能成为朋友亲亲热热坐在一桌喝酒。九十年前国民党的一些官员争先恐后把子女送到苏联,剿共剿的是人,而不是共,九十年后……都一样不是吗。“杀人者在毁坏世界,救人者在修补它,而炮灰资格的诸公,却总在恭维杀人者。这看法倘不改变,我想,世界是还要毁坏,人们也还要吃苦的。”
评分##面对着来自各方、诸如“意气多于议论,捏造多于实证”的攻讦,声称“没有私仇,只有公敌”的鲁迅,仍坚持在官民的明明暗暗、软软硬硬的围剿中,刻画着时代的眉目与处境,“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文字的拉丁化、拿来主义、中国的脊梁与自信力、读书与翻译、国民党的文化统制、“解救国难” 等闹剧,鲁迅始终以先行者的姿态,持续进行着新文化、新思想的输入,持续思考着现实人生及其出路。《忆韦素园君》一篇绝好,沉郁悲痛有之,揄扬赞叹有之,那是大先生从零落的、好像被刀刮过的鱼鳞般的记忆中,所打捞出的一个活生生的既非天才、也非豪杰的形象,一个默默生存、也默默泯没的、但却是值得纪念的青年,“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对于被删节文字的还原,可一窥彼时文化审查之貌。
评分80年后再读,仍然心惊胆战。要是鲁迅在世,他一定会被请去喝茶的。
评分##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