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父母初次带孩子时,迷惘与烦恼会接踵而来,
会不小心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或者怀疑自己带孩子的方式。
想成为很会跟孩子玩的妈妈,想成为很擅长煮饭与接待客人的妈妈,可是明明很努力,却总是不如预期。
最后就忍不住拿自己跟别的妈妈比较,然后产生讨厌自己的情绪。
本书会指导这些爸爸妈妈们,怎样心态平和地调整繁忙的工作与嘈杂的生活,怎样收拾房间能让孩子与大人都能感到舒适,怎样以轻松自然的方式陪着孩子慢慢长大。
本书宣扬的是一种轻松愉快的育儿方法,教大家打造一所将游戏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理想之家。第一章介绍了“我家的一周生活”,从周一到周末每天早晚的时间安排。第二章传授打造孩子专属空间的方法和心得。第三章指导因工作繁忙不能经常陪孩子而感到沮丧的爸爸妈妈们灵活进行“平日30分钟游戏”。第四章介绍了周末游戏的用心与巧思。第五章专门介绍了如何与孩子一起DIY。第六章解答了父母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困惑。
Emi是一名整理收纳咨询师,也是龙凤胎的妈妈。以“家人的幸福就从基本的家庭生活开始”这个理念,于2008年创立“OURHOME(我们的家)”博客。在大型网购公司从事商品开发8年后,于2012年自行创业。在各种讲座的举办、演讲与商品企划开发都有精彩的表现。2015年在日本兵库县西宫创立“OURHOME(我们的家)”生活课程工作室。著作有《边收拾边教育孩子》(日本大和书房)、《OURHOME(我们的家)跟孩子一起痛快地生活》《孩子照片整理术》《不锈钢组合柜的超强收纳术》(以上皆为日本WANIBooks出版)、《我都选择轻松的事情》(日本主妇之友社)以及其他著作。持续分享生活与育儿经的博客“OURHOME(我们的家)”目前每月拥有150万的点击率。从2015年开始发送“OURHOMEWEBLETTER”(我们的家电子刊),逐步扩展活跃范围。
与孩子一起度过工作的时光4
家务事不是所谓的“帮忙”,而是游戏的
延伸,让孩子们乐在其中6
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8
前言10
目录
我们家的日程表14
Chapter1
我家的
一周生活
▍星期一
早上在阳台玩花店老板扮演游戏16
晚上今晚我家是餐厅!17
▍星期二
早上一起做黄豆粉面包18
晚上在家也能玩幼儿园的游戏19
▍星期三
早上早上偶尔去公园玩20
晚上一起做父母亲喜欢的事情21
▍星期四
早上叠洗好的衣服,预备~开始!22
晚上连晚餐都是大家一起煮!23
▍星期五
早上美发店角色扮演24
晚上星期五有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25
▍星期六
早上在公园玩个痛快!26
晚上大人不用舍弃“享乐”27
▍星期日
早上在外面吃早餐吧!28
晚上专心地画My笔记本29
专栏1什么是父母亲能做的事情?44
Chapter2
方便玩耍!
打造孩子们的专属空间
如何打造方便玩耍的空间?32
1打造小小的空间34
2专为安全设计的地板35
3符合孩子视线高度的矮家具风格36
4简化玩具的收纳38
5时时更换排列组合40
6设计成移动式收纳42
7试着重新整理一次43
专栏2每年4月都是慢节奏生活44
Chapter3
依照年龄分类!
平日的30分钟游戏
平日的“30分钟游戏”都是这样想出来的46
0~2岁的平日30分钟游戏48
3~5岁的平日30分钟游戏52
话题1我家挑选绘本&玩具的方法56
专栏3游戏的启蒙者是祖母60
Chapter4
让周末的游戏
变得更有趣!
周末游戏!基本的用心与巧思62
不需要专门的道具也能玩64
在孩子们画的画上动点巧思65
偶尔盛装打扮出门66
不刻意设计的户外活动68
话题2旅行的行李该如何准备?74
玩扮演店老板的游戏76
什么都有自己的名字,让人很兴奋!78
话题3周末与友人一起去
小木屋旅行吧!80
春天和秋天就举办大扫除运动会吧82
不勉强举办季节性的活动84
话题4让游戏变成习惯86
一起制订全年的行程表吧!88
有时候不妨慢下来生活88
简单!生日庆祝的装饰89
话题5我家孩子的照片整理90
专栏4为旅行订下目标92
Chapter5
与孩子们
一起DIY!
基本原则94
什么时候开始DIY?95
方便使用的基本道具96
孩子们的桌子98
一板双用!招牌&迷你桌子100
可以用粉笔画图的花盆101
一起给墙壁刷油漆吧!102
我家的阳台104
过家家的厨房106
爸爸专栏108
专栏5到底什么叫做“珍惜”?110
Chapter6
大家的
烦恼Q&A;
Q“雨天怎么安排行程?”112
Q“堵车时,或者在医院等待的时间
该怎么安排呢?”114
Q“Emi小姐都带孩子去外面玩吗?
不会去购物中心吗?”115
Q“孩子小时候的纪念品都
是怎么保存的?”116
Q“很想让他们玩得尽兴,但是前期的
准备工作却很麻烦!”117
Q“怎么决定孩子该学的才艺呢?”118
Q“怎么设计周末玩的游戏?”119
Q“孩子们总是互相打架……
该怎么办才好?”120
Q“爷爷和奶奶怎么跟孙子玩呢?”121
Q“Emi小姐家都在
什么时候买玩具呢?”122
Q“孩子对电视和手机很痴迷,
该怎么办?”123
结语124
家务事不是所谓的“帮忙”,
而是游戏的延伸,让孩子们乐在其中
煮饭、洗衣服、扫地,家务事似乎没有做
完的时候。或许一听到一起做家务事,就会想
到“让孩子帮忙”或“指挥孩子做某件事”吧?
其实我家没有“帮忙”这个概念。既然家
是大家共同的活动场所,当然是大家一起做才
对啊!所以我们家没有“让谁做某事”“安排
谁做某事”的想法,只有“因为是一起住的
家,所以大家一起分享家务事才有趣,这样大
家都不会感到压力”的心情。
不是不耐烦地做,而是要开开心心地改善
居家环境。只要把家务事规划好,孩子也有很
多能一边玩耍一边完成的事情。当然,有时也
会是三分钟热度!
“家务事与明天的准备都是玩耍的一部
分”,以这样的立场跟孩子们一起完成。我很
珍惜这种一边玩耍,一边做事的感觉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说实话,初期有点让人捉摸不透,它不像那些商业小说那样直接抛出悬念,而是更倾向于一种“散点透视”的观察方式。一开始,我甚至有些焦虑,觉得情节推进得太慢,直到读到大概三分之一的时候,才猛然惊觉,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石。作者的笔力非常老道,擅长在看似平淡的场景中埋下伏笔,那些看似无意义的细节描写,到后面都会成为解开谜团的关键线索。我特别佩服作者对“留白”的运用,她懂得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该沉默。许多深刻的矛盾和人性的挣扎,都没有被直接点破,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和填补。这种阅读体验,就像是在玩一场高智商的解谜游戏,每一次的恍然大悟都伴随着极大的满足感。它要求读者主动参与到文本的建构中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对于喜欢深度思考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评分我对这种叙事手法简直是爱不释手,它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文学作品的期待。这本书的结构处理得非常巧妙,仿佛是由无数个闪烁着不同光芒的碎片拼凑而成,但最终却形成了一幅完整而宏大的情感图景。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看似毫不相关的片段串联起来,每一次的跳跃和回溯,都像是给故事增添了一层新的维度。阅读过程中,我经常需要停下来,回味刚才读到的那段对话,或者作者对某个场景的独特解读。它的语言是如此的精炼,每一个词汇的选择都像是经过了千锤百炼,既有现代的敏锐感,又暗含着古典的沉稳力量。更难得的是,作者在处理情绪的爆发点时,那种克制感拿捏得恰到好处,没有一味的渲染或煽情,而是让情感的潮水自然而然地涌上来,最终达到一种近乎诗意的升华。这本书读完后,留在我脑海中的不是具体的情节,而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绪氛围,那种复杂交织的、关于存在与选择的沉思。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怎么说呢,就像是走进了一个老朋友的客厅,空气里弥漫着岁月的沉淀和生活的烟火气。作者叙事的节奏把握得极其到位,时而像夏日午后慵懒的微风,不紧不慢地描摹着日常的琐碎,让你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可以细细品味那些被我们匆匆略过的瞬间。而到了关键的转折处,笔锋又会突然变得犀利而精准,如同手术刀般剖开人物内心的纠葛和矛盾,那种力量感,让人读得屏息凝神。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刻画人物群像时的细腻入微,即便是背景板上的小角色,也仿佛拥有完整的灵魂和复杂的情感脉络,他们的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传递出丰富的信息量。整本书读下来,不是那种追求宏大叙事或华丽辞藻的类型,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生活中那些最真实、最难堪,也最值得珍视的部分。读完之后,我感到一种深刻的、被理解的释然,好像那些藏在心底说不出口的情绪,终于找到了一个安放的角落。这本书的深度,恰恰就藏在它的“日常”之中,需要静下心来,才能领会那种“大道至简”的韵味。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气场”,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沉浸”。它不是那种轻飘飘、一目了然的文字,而是充满了质感和重量。作者对环境的描写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无论是城市里某个被遗忘的角落,还是某个封闭空间里微妙的光影变化,都能被她用极富画面感的语言捕捉下来。我甚至能“闻到”书里描写的味道,“看”到那些物件的纹理。这种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得故事的真实性大大增强。更妙的是,这种环境描写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人物的内心状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景与情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比如,当人物陷入某种困境时,周围的环境也会被赋予一种压抑或扭曲的色彩,反过来又加深了读者的代入感。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看”故事,不如说是“进入”了一个作者精心构建的、立体的世界,让人在阅读完毕很久之后,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个世界的温度和呼吸。
评分从文学技法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创新性是值得高度赞扬的。它似乎并不拘泥于单一的叙事视角,而是像一个灵活的摄像机,不断地在不同角色的意识流之间切换,甚至时不时地会跳出来,用一种近乎哲学的口吻进行旁观者的评论。这种多焦点的叙事策略,极大地丰富了故事的复杂性和层次感,使得对同一个事件的理解不再是单一的、片面的。特别是作者在处理时间线时的手法,那种非线性的、碎片化的叙事,挑战了读者对传统时间概念的认知。初读时可能会感到有些迷失,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每一个看似错位的片段,其实都精确地卡在了它应该出现的位置,共同构成了一幅宏大且精密的时空拼图。这本书绝不是那种可以随意翻阅的书籍,它需要你全神贯注,甚至需要时不时地回顾前面的章节,去重新审视那些被忽略的细节,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布下的那些深邃的意图和精巧的结构布局。它提供给读者的,不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次对叙事本身可能性的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