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4
听邵珊老师讲儿童礼仪——做个世界小公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本书从社交礼仪、餐桌礼仪、出行礼仪、留学礼仪等方面,讲解了如何把孩子培养得言行得体、知书达理,并对孩子常见的行为和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帮助在育儿路上迷茫的年轻家长找到办法,消除困惑,轻松、愉快地和孩子一起成长。
邵珊,毕业于中科院心理所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专业,妈妈学堂创始人,家庭教育专家,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师,儿童礼仪指导师。斯玛特教育集团美术首席家庭教育顾问。曾从事多年北欧高端商务考察和文化交流工作,对中西方家庭教育有独特的感悟和见解,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一整套育儿经验。
担任多家电台、电视台、网络节目特邀嘉宾,如吉林卫视《幸福辞典》栏目特邀情感专家,北京卡酷频道《成长大家谈》栏目特邀家庭教育专家,江苏卫视教育频道《家有儿女》特邀嘉宾,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教育面对面》特邀嘉宾,香港健康卫视《宝宝安全成长记》心理系列主讲专家,大树亲子特邀专家。已出版图书《妈妈学堂:让我们的孩子高贵起来》
人们的物质生活越丰富,越需要像邵珊老师这样的礼仪教育拓荒者。她在学贯中西的积淀之下,为我们的孩子和大人提供礼仪的专业指导,规范我们的举止,滋养我们的心灵。
——资深媒体人 付春媚
通过参加了邵珊老师“妈妈学堂”的课程,我明白了其实我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平常我所认为孩子有的种种问题,恰恰就是我内心焦虑和着急心态的体现。只有当我们做家长的放松下来,不用自己的标准和要求强加于孩子,用积极和允许孩子慢慢长大的心爱着他们,同时陪伴和关注他们,才能真正让孩子产生变化,从而形成良性的家庭氛围和有效的沟通模式。
——恩姆花园总经理沈艺胖达妈妈
邵珊老师的新书结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将外在的行为礼仪与内在的道德修养紧密地融为一体,构成了礼仪的精髓,值得每一位家长学习和借鉴。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知礼懂礼的世界小公民。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教师韩雪峰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律之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门艺术。女儿6岁时,作为一名学员聆听了邵珊老师的讲座,受益非浅。
——中国作家协会常青
通过参加邵珊老师的礼仪夏令营,孩子更深刻地明白礼仪不是表面上的怎么吃、怎么行等,而是一种能站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的能力,教我们要“待人如己”。邵珊老师把礼仪的思想播种给孩子,形成一种行为,然后变成习惯,最终收获好的性格。
——李子奇妈妈黄珊
我听过邵珊老师的儿童礼仪课,期盼着邵珊老师的礼仪课能够进入每个家庭,供给孩子们心身营养。
——苹果姥姥马海燕
第一章 | 我们为什么要学礼仪 / 001
礼仪的精髓所在 / 002
孩子为什么要学礼仪 / 004
如何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 / 007
做个世界小公民 / 010
第二章 | 关注孩子的素质和教养 / 011
具有民族情怀 / 012
学会诚信 / 013
学会守规则 / 014
学会有敬畏之心 / 015
学会不让人难堪 / 016
学会欣赏别人 / 016
学会爱自己 / 017
学会主动道歉和原谅别人 / 017
学会乐于助人 / 018
学会尊重体力劳动者 / 019
「小故事」德国盲人乘公交 / 019
「热点话题」我家的孩子用你管 / 020
「邵老师心理分析」教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 021
「邵老师心理分析」孩子为什么爱骂人——诅咒敏感期 / 022
第三章 | 培养孩子的社交礼仪 / 023
形象永远走在能力的前面 / 024
微笑和打招呼——最简单却是最遥远的礼仪 / 024
「小故事」你在说话前真的不需要称呼别人吗 / 025
握手、拥抱的礼仪 / 026
「小贴士」一些国家和地区打招呼的传统礼节 / 027
介绍的礼仪 / 029
「小故事」记住别人的名字 / 030
问路的礼仪 / 031
乘车的礼仪 / 031
做客的礼仪(去同学家做客) / 032
待客的礼仪(邀请同学来家里做客) / 035
信息沟通的礼仪 / 037
特殊场合的礼仪 / 039
「热点话题」面对无礼的人该怎么回应 / 042
「邵老师心理分析」孩子为什么不愿和人打招呼 / 043
礼仪用语 / 044
让我们的孩子高贵起来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写一本关于礼仪的书,因为实在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太不够,常常会有很多失礼的地方。但是自打从事了儿童教育,开办了妈妈学堂、儿童礼仪班和儿童礼仪夏令营之后,我常常会有一种冲动想提笔写点什么,为可爱的孩子们,为年轻的家长们,也为我自己。
其实人的每一次成长,都开启于对自我的不断修正中,况且我觉得自己还不算太老,如果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也能让自己不断地进步,优雅地老去,岂不也是一件幸事?再转念一想,自己有这样的念头也不是空穴来风,礼仪在我近五十年的个人生涯中还是有着很大影响的。
从小到大,礼仪对我的冲击有三次:
第一次接触礼仪是因为我的奶奶。我的童年是在上海度过的,因为“文革”期间父母被下放,家里没人看管我,我被寄养在上海的奶奶家。
奶奶年轻的时候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小姐,家族规矩比较重,恪守着各种老派礼节,所以从小她就要求我怎么站、怎么坐、怎么说话、怎么待客。记得那时有客人来家里吃饭,如果我吃完了,就要说“叔叔阿姨我吃好了,你们慢慢吃”。结果,家里一来客人,我吃饭就特别紧张,为了能不说这句话,我就把饭一粒一粒地吃,直到最后一个吃完,那样我就不用说这句话了。
所以,小时候礼仪在我心里就是规矩,是一件让我感觉特别难受的事情。致使我一度对礼仪非常反感,认为把孩子管成那样,简直就是对儿童天性的泯灭。但是,后来看到社会上很多孩子长大成人后,做人完全没有底线,做事也没有任何章法,我又困惑了:到底该不该教孩子礼仪,该怎么教,该在什么年龄段教呢?
直到我在中科院心理所系统地学习了儿童心理学之后,这个困惑才得以解除。我终于明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是0~6岁儿童的天性。在这个年龄段,规则是通过榜样来习得的,只要大人做好了,孩子自然会模仿,而不必用太多的规条来束缚孩子。6岁以后,家长才需要对孩子进行规则的建立和道德观的构建,这也是我们儿童礼仪班只招收6岁以上孩子的原因。
第二次接触礼仪是因为工作。我当年从事北欧高端商务考察和文化交流的工作,在和西方人接触的过程中,对他们的仪式感有着特别深刻的体会。比如送一束花,花本身未必有多贵重,但他们会把花的意义说得非常详尽,仪式之隆重会让你感到受宠若惊。而我们中国人恰好相反,送的礼物可能很贵重,但仪式却很潦草,甚至没有仪式,去人家里做客,常常会把礼物悄悄地放在门边。我想,除了东西方文化习俗的差异外,这也与我们民族内敛、不张扬的性格有关。
一位在挪威的朋友曾对我说,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是东、西方最隆重、最受关注的两大节日,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他每年在挪威过完圣诞节以后,都会回中国陪父母过春节。圣诞节那天,家人也一起做饭,但用餐时大家会换上晚宴的礼服,很正式地吃这顿饭,即便都是家人,也会像模像样地从圣诞树下取出礼物,互相交换并拥抱感谢。等到他回国过春节,发现他的妈妈穿着秋裤在厨房里做饭,不一会儿端着饺子也没换衣服就上桌吃饭了。
再讲一个我收礼物的笑话。有一次,先生带我去和一个从美国回来的中国朋友吃饭。见面后,对方送给我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物,我表示感谢后收下。那个朋友说要不要打开看一看,我看了看先生,先生说,不用了吧,回家再看,先吃饭。
我明白先生的意思。中国人真的没有当场打开礼物的习惯,因为第一时间打开礼物,好像显得特别迫不及待、没见过世面似的。于是,我收好礼物,开始吃饭。直到晚饭结束后回到家中,我才打开了那个包装精美的盒子。
就在我打开包装的那一瞬间,我情不自禁“哇”了一声,我看到了一个做工非常精美的首饰盒。这时,我突然明白,刚才那个朋友为什么说“要不要打开看一看”,其实他就是想当场听到我这“哇”的一声赞叹,结果我却把这声赞美留到了家里。
由此,西方礼仪中隆重的仪式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礼仪对我的第二次冲击。
第三次冲击是来自宝岛台湾。20世纪90年代,因为工作关系我认识了台湾的一对教授夫妇。在和他们以及他们子女的接触过程中,我才发现自己有那么多失礼的地方,但同时也体会到因教养而表现出来的礼仪,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是多么的重要,因为这能让别人感到舒服和愉悦。
后来我终于有机会来到台湾,一踏上宝岛这块土地,才发现我曾经在教授夫妇身上看到的礼仪和修养,真的不是个别现象。
无论你在街上问路,还是在小店里买东西,抑或在餐厅吃饭,都会被路人、店主、服务生殷勤地照顾和礼貌地问候所打动,感动之余看到人民的整体素养和修为。这是礼仪对我的第三次冲击。
在中国大陆,“富二代”这个词我们听了有20多年了。如今很多的“富二代”已经开始为人父母了,他们的孩子自然就成了“富三代”。俗话说,三代出贵族,这样算来,在未来的一二十年里,中国将有可能出现新一代的贵族。
因此,很多“富二代”的家长会很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贵族风范,比如让孩子小时候上私立的国际学校,长大了想方设法考世界名校;开跑车、学马术、打高尔夫;享用高档的奢侈品……可是即便坐拥全世界最好的一切,总还是觉得他们离贵族依旧差了那么一点点。这一点是什么呢?就是贵族的修养和修养所表现出来的礼仪风范。
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孩子和日本、美国、德国、英国的孩子相比,会显得缺少教养呢?为什么日本的孩子走在大街上可以整整齐齐地排队,而我们的孩子会到处乱跑?为什么美国的孩子会很热情地和人打招呼,而我们的孩子却很少主动问候?为什么德国的孩子可以那么遵守规则,而我们的孩子却对规则视而不见?为什么英国会出那么多的小绅士,而我们的孩子对绅士为何物都不清楚?那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其实不管今后我们的孩子是否能成为贵族,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应具备起码的公民意识和道德素养,我们是要教给孩子的。
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有着善和恶两面,“十年浩劫”把中国人人性中最恶的一面彰显了出来,并且彰显得那样淋漓尽致,相互揭发、争斗、迫害、折磨,那种恶像一只只野兽盘踞在每个人心中,成了那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心魔。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大潮席卷而来,越来越多的人信奉金钱就是一切,而认定一个孩子长大后是否成功的标准,也是能不能出人头地挣大钱。
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爱钱?为什么对钱有着超乎寻常的贪婪之心?我想这和我们半个多世纪以来所经历的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灾难有关,以至于我们的父辈乃至我们这代人的基因里对贫穷、动荡、不稳定,有着深深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这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导致我们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了急功近利的心态。我们认为,只有那些能让我们的孩子找到稳定、高收入工作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所以我们那么在乎分数,那么在乎技能,那么在乎各种奖项。
我们几乎让孩子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花在应试和技能的学习上,即使很长一个阶段我们在讲素质教育,但其本质也是为了升学加分、考名校而速成的“素质教育”,而并非是让孩子从平日里做人做事中一点一滴学起。
因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孩子,小小年纪可以拿到钢琴比赛的前几名,却一不高兴就会动手打父母。而更令人痛心的是,他们的父母对孩子打人的行为可以容忍,却不能容忍孩子只拿了第三名而不是第二名。
我们的一些孩子,为了拿到奥数名次,整日埋头于题海战术中,却很少关心躺在病榻上的爷爷奶奶。有的父母,以医院不卫生为由,从不让自己的孩子去探望生病的老人。有的孩子毫无羞耻,在公共场所随地大小便,被路人指责了,他们的父母会还振振有词地反驳到:“我的孩子,你管得着吗?”
这样过了很久很久,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这个社会不对了,我们吃的东西都不安全了,才想起很多年我们只教给孩子挣大钱,而没有告诉过孩子做人、做事首先要诚信;因为长期对规则的无视,居然有人在多次提示后依然敢在野生动物园里下车,被老虎咬死,我们这才意识到规则原来是需要遵守的,否则是会丧命的;我们的孩子如我们所愿找到好工作却经不住压力,一个个得了抑郁症,我们这才想起很多年了,我们只要求孩子功成名就,却忘了告诉他们做个快乐的普通人也很好。其实这世上80%的人原本都是普通人,为什么普通人就不能心安理得、快乐地生活呢?
这时,我们发现我们的教育缺失了一大块,那就是对孩子教养的培养和完整人格的塑造。
很欣慰我们赶上了好的时代,国家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家长们也深切地意识到了素养教育的重要性。然而素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我们该如何把它渗透进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呢?我一时找不到答案,忽然有一天教孩子礼仪这个想法跃入了我的脑海,我想,礼仪并不是只教孩子怎么说、怎么坐,而是要告诉他们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道理。礼仪也不只是那些想融入上流社会的孩子们才要学的东西,它应该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接受的教育,不分贫富贵贱,不分成绩好坏,因为那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
我希望孩子们可以通过礼仪这个平台,学习到礼仪背后的教养,以及形成这种教养所需要的通识和素质,也希望孩子们因为了解了艺术史、音乐史、文学史而觉得生命以及成长的过程是如此精彩和美好,而不是每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十年寒窗苦后换取的只是拿到录取通知书时那一刻的欢愉。教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高贵起来,让优美的语言、得体的行为、高贵的灵魂陪伴他们度过幸福的一生。
孩子需要读的一本书,好评!
评分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京东购物这么久,大部分是买到很好的产品,比较垃圾的产品,我绝对不会偷懒到复制粘贴评价,我绝对会用心的评价,这样其他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作为参考,会影响该商品销量,而商家也会因此改进商品质量。
评分很精美,彩印,内容也很好
评分我觉得还可以,好评!!!
评分不错的书,拿来学习一下儿童心理分析
评分信任京东,希望多搞活动,辛苦了快递小哥!
评分不错的书,拿来学习一下儿童心理分析
评分书不错,可以看看
评分很好的书,推荐!
听邵珊老师讲儿童礼仪——做个世界小公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