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心理學教程》的教材體係結構與第1版基本保持一緻,*部分導言篇,包括*章緒論、第二章科學的心理觀,主要探討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內容、任務、方法及科學的心理觀等心理學的一般性問題,第二部分認知篇,由第三章至第七章組成,主要介紹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的心理過程以及與之相伴的應注意的基本原理與規律;第三部分為情意篇,由第八章、第九章組成,情意是指情感和意誌,情感和意誌是心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探討情感過程和意誌過程的基本原理和規律;第四部分為個性心理部分,包括第十章和第十一章,主要探討個性心理中的需要、動機、能力、氣質、性格等方麵的知識與理論;第五部分是心理健康部分,包括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主要介紹自我意識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與理論。從內容上看,第2版的教材還是以普通心理學為主綫,以便於教師教育專業學生掌握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在此基礎上,加入瞭和學生成長密切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識方麵的內容。第2版的教材依然保留瞭*版的寫作風格,把心理學的係統性與應用性有機結閤起來,並且突齣瞭教材的可讀性與可操作性。
第2版教材對第1版教材做瞭進一步的補充與修改,補充瞭一些新的內容,增加瞭案例分析與閱讀導航,並且在文字上進行瞭進一步的修改與完善。
心理學是師範院校學生的核心課程,也是培養未來教師基本素質的一門重要課程。學好這門課,不僅有助於學習其他教育理論和教師職業技能課,而且還有助於瞭解教育對象的心理特點,從而按照其心理規律進行教學,以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本書的主要內容:通過係統介紹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使學生掌握係統的心理學知識;啓發學生應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和理解各種心理現象和解決有關問題,為今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職業職能做好準備;介紹各種心理學的應用技術和方法,使學生懂得如何調節自己的心理活動,加強自身心理素質的培養。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公共課教材,也可作為師範院校的函授生、中小學教師進修的心理學教材。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心理學研究的對象和任務 1
第二節 心理學的發展 6
第三節 心理學的方法論 10
本章小結 14
案例分析 14
思考題 15
閱讀導航 15
第二章 科學的心理觀 17
第一節 心理是腦的機能 17
第二節 心理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 24
第三節 人的心理的基本特徵 26
本章小結 27
思考題 28
案例分析 29
閱讀導航 29
第三章 注意 31
第一節 注意概述 31
第二節 注意的規律與組織教學 33
第三節 注意的品質與培養 38
本章小結 44
案例分析 44
思考題 45
閱讀導航 46
第四章 感覺和知覺 47
第一節 感覺和知覺概述 47
第二節 感知規律與組織教學 52
第三節 感知能力的培養 62
本章小結 65
案例分析 65
思考題 66
閱讀導航 67
第五章 記憶 68
第一節 記憶概述 68
第二節 記憶過程的規律與組織教學 72
第三節 記憶的品質與培養 84
本章小結 90
案例分析 90
思考題 90
閱讀導航 91
第六章 思維 93
第一節 思維概述 93
第二節 思維的基本形式 99
第三節 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 103
第四節 思維的品質及培養 109
本章小結 116
案例分析 116
思考題 117
閱讀導航 118
第七章 想象 119
第一節 想象的概述 119
第二節 想象的種類與規律 121
第三節 想象的品質及培養 125
本章小結 131
案例分析 131
思考題 131
閱讀導航 132
第八章 情緒與情感 134
第一節 情緒、情感 134
第二節 情緒、情感的種類 140
第三節 情緒、情感的品質與培養 144
本章小結 151
案例分析 152
思考題 152
閱讀導航 153
第九章 意誌 155
第一節 意誌概述 155
第二節 意誌行動過程的分析 160
第三節 意誌品質與培養 163
本章小結 167
案例分析 167
思考題 168
閱讀導航 169
第十章 個性傾嚮性——個性的動力
係統 170
第一節 個性概述 170
第二節 需要與動機 172
第三節 興趣 180
本章小結 184
案例分析 184
思考題 185
閱讀導航 186
第十一章 個性心理特徵——個性
特徵係統 187
第一節 能力 187
第二節 氣質 197
第三節 性格 203
本章小結 212
案例分析 212
思考題 213
閱讀導航 215
第十二章 自我意識——個性調節
係統 216
第一節 自我意識概述 216
第二節 自我意識發生、發展的規律 220
第三節 自我意識的特點與培養 223
本章小結 227
案例分析 228
思考題 228
閱讀導航 229
第十三章 心理健康 230
第一節 心理健康概述 230
第二節 青少年心理異常的錶現及
原因 236
第三節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特點
與教育 247
本章小結 251
案例分析 251
思考題 252
閱讀導航 252
附錄一 心理學十大流派 253
附錄二 心理學的五種研究取嚮 260
參考文獻 264
第二章 科學的心理觀
心理是腦的機能
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
人的心理的基本特徵
人們的心理現象是豐富多彩的。究竟什麼是心理?心理是如何産生的?不同觀點的人有著不同的迴答。主觀唯心主義者認為心理是一種主觀存在;客觀唯心主義者則說心理是一種"絕對精神";機械唯物主義者認為心理是由物質派生的......這些理解都是錯誤的。隻有辯證唯物主義者纔科學地揭示瞭心理的實質:心理是腦的機能,人的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主觀、能動的反映。
第一節 心理是腦的機能
一、腦是心理活動的器官
産生心理活動的器官究竟是什麼?人們並不是一開始就十分清楚的。曆史上,相當長一個時期,人們曾經認為心髒是産生心理活動的器官。西方有人認為心髒産生心理如同膽囊分泌膽汁;同樣,漢語中也保留著這種錯誤認識的痕跡:與精神活動有關的字大都帶有"心"字部首;成語"義憤填膺""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等都反映瞭這種認識的痕跡;至今我們思考問題時還常說"用心想一想"。
隨著時代的進步,經驗的積纍,尤其是近代科學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産生心理活動的器官是腦,而心髒與心理活動並無特彆直接的關係。我國清代醫生王清任早在1830年就指齣腦與心理的關係。30年後,俄國生理學傢謝切諾夫在其著作《腦的反射》一書中,把腦的全部活動解釋為對事物的"反射"。以後,著名生理學傢巴甫洛夫提齣的高級神經活動學說,進一步科學地揭示瞭心理活動的腦機製。
其實,常識也告訴人們大腦是心理活動的器官。人們在睡眠或酒精中毒狀態下,心髒活動與清醒時並無多大差彆,但精神狀態、心理活動卻與清醒時大不一樣。臨床又發現,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動與正常人相比,差彆很大,而他們的心髒機能卻與正常人相同;一個心髒機能正常的人,如果大腦受到損傷,心理活動就會部分或全部喪失,比如"植物人"就是這樣。
物種進化的曆史和個體發育的進程,也錶明心理活動與神經係統尤其是大腦有著直接的關係。動物的心理發展水平是與其神經係統的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從單細胞動物到人類,神經係統的進化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心理發展的水平也從低級到高級。單細胞動物沒有神經係統,因而隻能對生存具有直接意義的事物産生有限的感應。無脊椎動物開始齣現瞭神經係統,但由於沒有腦,所以不能對刺激物的屬性進行分析,其心理也隻能停留在極其原始、簡單的感覺階段。脊椎動物的神經係統進一步發達,原始的腦開始形成,爬行動物又有瞭大腦皮層,這就具備瞭心理活動的最高調節機構,因而就有瞭穩定的知覺。靈長類動物的大腦接近人腦的水平,所以對事物有瞭原始的概括能力,能進行簡單的思維。到瞭人類,大腦結構更加復雜,其機能高度完善,所以人類成瞭地球上最聰明的主宰者。就人類個體的發育而言,心理水平的發展也是與腦的發育緊密相聯的。嬰幼兒的大腦雖然在形態、結構上與成人差不多,但由於重量輕、細胞分支少等原因,其心理活動要比成人簡單得多。
以上事實和越來越多的研究錶明,腦是心理活動的器官,人類一切心理活動的産生和發展都依存於大腦。正如恩格斯所說:"我們的意識和思維,不論看起來是多麼超感覺的,它總是物質的、肉體的器官,即人腦的産物。"列寜也下過同樣的結論:"心理的東西、意識等是物質的最高産物,是叫作人腦的這樣一塊特彆復雜的物質的機能。"
二、人的神經係統及其功能
人的神經係統是由無數個神經元構成的,神經係統的最高部位是大腦皮層。
(一)神經元及突觸傳遞
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神經係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神經元的大小、形狀和類型是復雜多樣的,但每個神經元的結構都是共同的,即由胞體和突起兩部分構成。由胞體發齣的突起有樹突和軸突兩種。樹突一般較短,分枝較多,能接受刺激,並把衝動傳嚮胞體。每個神經元有一個軸突,而且較長,其外圍包有一層髓鞘,以保護軸突並防止衝動的擴散。其末端的分枝叫神經末梢。軸突就是神經縴維,許多神經縴維聚集成束,構成分布於全身的神經,能將衝動從胞體傳齣。如圖2-1所示。
每個神經元在結構上是獨立的。一個神經元的末梢與另一個神經元的胞體或樹突相接觸,接觸的部位叫突觸。突觸由突觸前膜、突觸後膜和突觸間隙構成。突觸前膜即前一個神經元末梢膨大部分的底端,內有許多含化學遞質的小泡。突觸後膜即後一個神經元含有分子受體的部位。突觸間隙即前後膜之間寬約200埃(1埃=0.1納米)的部位。神經元之間的突觸聯係密如蛛網,遍布全身。據研究,人的大腦皮層中的每個神經元的突觸聯係大約有3萬個,神經網絡係統極其復雜。神經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産生衝動、傳導衝動。其傳導衝動功能的實現是依靠突觸傳遞來完成的。當神經衝動沿著軸突傳到末端時,前膜內的小泡便會穿破前膜釋放一定的化學遞質而通過間隙,作用於後膜的分子受體,當其能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後一個神經元便會産生同樣的神經衝動,依次傳遞,直至中樞。
(二)神經係統及其功能
由神經元構成的神經係統可分為周圍神經係統和中樞神經係統。
1. 周圍神經係統
周圍神經係統由12對腦神經、31對脊神經和植物性神經組成。腦神經由腦發齣,主要分布於頭、麵部,與頭、麵部的感覺和運動有關。脊神經由脊髓兩側發齣,分布於軀體和四肢,與軀體感覺和四肢運動有關。植物性神經又分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廣泛地分布於內髒、心血管和腺體,調控內髒、心血管和腺體的活動。
周圍神經係統是中樞神經係統聯係感受器和效應器的紐帶,它使腦和脊髓與全身其他器官聯係在一起,起著傳入和傳齣神經衝動的作用。
2. 中樞神經係統
中樞神經係統是人體的最高"司令部",有低級中樞和高級中樞之分。
(1) 低級中樞。低級中樞包括脊髓、腦乾、間腦和小腦四部分。
脊髓是中樞神經係統的最低部位,呈索狀,位於脊椎管內。它的基本功能是傳導衝動和控製軀體與內髒簡單的本能反射,如膝跳、排泄等。
腦乾由延腦、橋腦和中腦組成。它既是大腦、小腦聯係脊髓的通道,又是許多內髒器官活動和視、聽定嚮活動的中樞部位。呼吸、心跳、吞咽、嘔吐、噴嚏以及視、聽覺探究反射都受腦乾的調控,這一部位受到損害,生命將受到威脅,故而腦乾有"活命中樞"之稱。
間腦由丘腦和下丘腦組成,被大腦所覆蓋。它是大腦皮層下的感覺中樞,是除嗅覺神經衝動外,一切感覺神經衝動的轉換站,所以是大腦皮層産生興奮的最直接的來源。下丘腦是植物性神經係統的較高級中樞,又是情緒反應的較高級協調單位。
小腦位於大腦的後下方,腦乾的背側麵,由兩半球組成。其主要功能是協調隨意動作、調節肌肉活動、保持軀體平衡。
此外,在腦乾中央和丘腦底部這一廣大區域,神經縴維縱橫交織,並有許多神經細胞散在其中,稱作網狀結構。它的功能十分特殊,既可以下行調節軀體感覺和運動以及內髒活動,又可以上行激活皮層神經元,以使大腦皮層處於覺醒狀態,並使之保持警戒水平。這一區域受到損傷的人或動物,就會陷入昏睡狀態。
(2) 高級中樞。中樞神經係統的高級部位是大腦,其中最高級的部位是大腦皮層。
人的大腦由對稱的左右兩半球構成,狀如閤拳,左右半球由胼胝體聯結。其深部為大量的神經縴維和腦漿。成人腦重平均約為1400剋,占整個神經係統重量的98%,是身體重量的1/50。
覆蓋於整個大腦錶麵的一層叫大腦皮層,是人類心理最直接、最高級的物質基礎。皮層的錶麵積約為2200平方厘米,厚度平均為2.5毫米。大腦皮層是神經元最集中的地方,約有140億個神經元分六層規律地排列著。大腦皮層的錶麵有許多皺褶,凸起的部分叫迴,約有1/3,凹陷的部分叫溝或裂,約有2/3。比較重要的溝裂有中央溝、大腦外側裂和頂枕裂,它們把大腦皮層分為額葉、頂葉、枕葉和顳葉四個機能各不相同的區域。如圖2-2所示。
額葉是在進化過程中形成最晚的部分,然而卻是最發達的部分,約占皮層錶麵積的29%。額葉的中央前迴是軀體運動的中樞,同時參與行為的動機、計劃以及個性錶現等高級意識活動。頂葉的中央後迴是軀體的感覺中樞。枕葉主管視覺。顳葉則主管聽覺和嗅覺。此外,在勞動過程中,人類齣現瞭語言,大腦皮層相應地齣現瞭言語運動中樞、言語聽覺中樞和言語視覺中樞。大腦皮層特定的神經中樞專司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活動的現象,叫作機能定位。
圖2-2 大腦半球的分葉(外側麵)
但是,大腦皮層的機能定位並不是絕對的,隻是相對而言的。各機能定位區隻是實現某種功能的核心部分,其他區域在實現某種功能時也起一定作用,彼此並不孤立,它們之間有一定的代償作用。同時,某一區域的功能受到損傷時,也會影響到其他區域的功能。大腦皮層上有明顯機能定位的區域隻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區域並沒有明顯的機能定位。蘇聯生理心理學傢魯利亞(1913-1994)把大腦皮層機能定位區域連同無明顯定位的區域劃作三個機能聯閤區。認為人的心理活動的進行,尤其是較復雜的心理活動産生,總是三個機能聯閤區協同活動的結果。
盡管整個大腦皮層對心理活動具有整體整閤的功能,但左右兩個半球在功能上的分工還是比較明顯的。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羅傑·斯佩裏經過實驗研究指齣,左半球支配著理解力,說、寫、計算等都由左半球調節;右半球支配著想象力,音樂、繪畫、知覺空間等都由右半球分管。
總之,作為心理活動器官的大腦,結構高度完善,功能十分精細,它的重量雖然僅占體重的2%,卻需要占有全身供氧量的20%,供血量的16%。假如大腦供血中斷半分鍾,腦細胞的活力就會受到明顯的影響,持續到5分鍾,腦細胞就會死亡。要使心理活動正常進行,首先就必須保持一個健康的大腦。
專欄2.1 斯佩裏對裂腦人的研究
大腦由兩個結構和功能上不完全對稱的大腦半球組成,它們由大量神經縴維組成的胼胝體連成一個整體。在治療癲癇病人時,神經科大夫猜測癲癇病人發病時的癥狀,可能是由於病竈引起大腦兩個半球一起大量放電所緻,所以他們在外科手術中切斷癲癇病人的胼胝體聯閤縴維,手術後發現瞭意想不到的有趣現象。美國神經心理學傢斯佩裏(R.Sperry)因其在這方麵的卓越研究獲得瞭諾貝爾奬。
他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腦部受傷而退役的老兵約翰。約翰因腦傷而患癲癇,且非常嚴重,醫生不得不切斷他的胼胝體。手術後約翰比以前安靜多瞭,但由於大腦兩半球失去瞭聯係,因此似乎有瞭兩個腦,各自處於獨立狀態,在一個人身上形成瞭"兩個意識中心",就像兩個人一樣。例如,有一天早上穿衣服,他一隻手把褲子往上提,而另一隻手卻往下扯,甚至把褲子撕成兩半。
在另一個實驗中,他讓裂腦人坐在椅子上,右手放在桌下,左手放在桌上。兩眼正視前方印有文字或圖畫的屏幕。實驗者在屏幕左側映齣螺帽(nut)一詞,隻見裂腦人很快地用左手在一堆物件中正確地挑齣螺帽來,但問他左手抓住的是什麼,他卻答不上來。又在屏幕左側映齣書(book)一詞,裂腦人的左手能正確地寫齣這個單詞,當問他左手寫的是什麼時,他竟迴答是杯子(cup)。實驗者又將帽帶(hatband)分成兩部分,在左邊屏幕上映齣(hat),在右邊屏幕上映齣帶子(band),結果,裂腦人隻能說齣他看到瞭帶子(band)。實驗證明瞭人腦的左右兩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半球具有語言、分析、計算等功能,右半球具有音樂、繪畫、綜閤、空間想象等功能。人腦的兩半球的相互配閤是通過胼胝體來實現的,一旦胼胝體被切斷,兩半球的信息就無法溝通,因而會齣現隻能寫齣左邊屏幕映齣的詞而說不齣這個詞的自相矛盾的有趣現象。
斯佩裏的研究不僅對癲癇病人有明顯的療效,最重要的是成功地揭示瞭大腦兩半球的秘密,修正瞭多年來一直以為左半球是優勢半球,右半球是從屬的劣勢的觀點,更有力地證明瞭心理是腦的機能的觀點。
專欄2.2 人類的大腦
人類的智力産生是否是由於我們比其他動物擁有更多的腦量?如果隻是像看甜瓜似的用尺寸的大小來衡量大腦,那就有可能産生誤導。大腦隻有外麵的那一層(大腦皮層)明顯地與形成的新聯想有關,而大腦實體的大部分是絕緣物質,他們將連接大腦各部分的"導綫"包裹起來:絕緣越好,信號傳遞越快。隨著動物年齡越來越長,導綫越來越長,這就需要更好的絕緣來加速信號的傳遞,並保持較短的反應時間。
甜橙皮隻是甜橙的一部分,而人的大腦皮層甚至比甜橙皮還要薄,大約隻有2毫米,僅相當於兩枚10美分硬幣的厚度。人的大腦皮層布滿瞭皺褶,但是如果把它剝離下來並將它展平,它的麵積相當於4張打印紙。黑猩猩的大腦皮層隻有一張打印紙那麼大;猴子的大腦皮層像明信片那麼大;老鼠的大腦皮層隻有郵票那麼大。
(資料來源:威廉·卡爾文著. 楊雄裏、梁培基譯. 大腦如何思維.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1996)
第2版前言
《心理學教程》的第1版於2007年8月由清華大學齣版社齣版,到現在已經有9年的時間瞭。在此期間,該教材多次加印、産生瞭良好的影響,2011年本教材獲山東省優秀教材二等奬。由於心理科學的發展和心理學教學的需要,有必要對《心理學教程》進行修改、補充與完善。
第2版《心理學教程》的教材體係結構與第1版基本保持一緻,第一部分導言篇,包括第一章緒論、第二章科學的心理觀,主要探討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內容、任務、方法及科學的心理觀等心理學的一般性問題,第二部分認知篇,由第三章至第七章組成,主要介紹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的心理過程以及與之相伴的應注意的基本原理與規律;第三部分為情意篇,由第八章、第九章組成,情意是指情感和意誌,情感和意誌是心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探討情感過程和意誌過程的基本原理和規律;第四部分為個性心理部分,包括第十章和第十一章,主要探討個性心理中的需要、動機、能力、氣質、性格等方麵的知識與理論;第五部分是心理健康部分,包括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主要介紹自我意識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與理論。從內容上看,第2版的教材還是以普通心理學為主綫,以便於教師教育專業學生掌握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在此基礎上,加入瞭和學生成長密切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識方麵的內容。第2版的教材依然保留瞭第一版的寫作風格,把心理學的係統性與應用性有機結閤起來,並且突齣瞭教材的可讀性與可操作性。
第2版教材對第1版教材做瞭進一步的補充與修改,補充瞭一些新的內容,增加瞭案例分析與閱讀導航,並且在文字上進行瞭進一步的修改與完善。
參加第2版《心理學教程》教材編寫的人員與分工:歐曉霞編寫第一、三、八、十、十一章、第十三章、附錄一、附錄二,李天思編寫第二章,王玲編寫第四章、第五章,莊國萍編寫第六章、第七章,玄愛玲編寫第九章,趙嘉編寫第十二章,本書由歐曉霞對全書進行修改統稿。第2版教材得到瞭清華大學齣版社領導和編輯的關心與支持,在這裏我們一並錶示感謝。
編 者
收到《心理學教程(第2版)/教師教育係列教材》這本書,我第一感覺就是它是一本非常適閤深入學習的著作。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都很好,翻閱起來手感舒適,字跡清晰,沒有任何廉價感。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的內容組織非常有邏輯性,不是那種零散的知識點羅列,而是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時,往往會先迴顧前麵相關的知識,然後再引齣新的內容,這種方式非常有利於我理解和記憶。我尤其贊賞的是,這本書在講解理論時,非常注重理論的溯源和發展脈絡,讓我能夠清晰地瞭解每個心理學流派的産生背景、核心思想以及與其他流派的關係。這對於我構建完整的心理學知識體係非常重要。同時,它作為一本“教師教育係列教材”,也非常注重理論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我期待書中能夠有大量的教育案例分析,能夠讓我看到心理學理論是如何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和教育策略的。例如,在講解“認知發展”時,我希望能夠看到如何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來設計適閤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教學活動;在講解“社會性發展”時,我希望能夠看到如何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第二版的更新,相信會為本書注入更多新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實踐經驗,使其內容更加豐富和前沿。
評分我一直以來都對人類心智的奧秘充滿好奇,而《心理學教程(第2版)/教師教育係列教材》這本書,則是我探索這個迷人世界的絕佳起點。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簡潔大方,閱讀起來非常舒適,文字清晰,圖片恰當,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這一點讓我非常喜歡。更重要的是,它的內容編排邏輯嚴謹,由淺入深,仿佛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一步步引導讀者走進心理學的殿堂。從最基礎的心理學概念講起,比如心理的本質、意識與無意識、感知與注意等,到更復雜的學習、記憶、思維、情感等高級心理過程,再到人格、動機、社會心理等,每一個章節都像一顆精心打磨的珍珠,串聯成一條閃耀的知識項鏈。我特彆欣賞的是,這本書並沒有將心理學理論束之高閣,而是非常注重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尤其是在教師教育領域。這本“第2版”比我之前看過的任何一本心理學教材都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閤,這讓我看到瞭它作為一本“教師教育係列教材”的獨特價值。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齣現大量貼近實際的教育案例,能夠讓我看到心理學理論是如何指導教師解決教育難題,如何幫助學生成長的。例如,在講到學習動機時,我希望能夠看到一些關於如何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的具體方法;在講到認知偏差時,我希望能夠瞭解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形成批判性思維。這本書的更新版本,讓我相信它一定吸取瞭教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能夠為我提供最前沿、最實用的知識。
評分最近購入瞭這本《心理學教程(第2版)/教師教育係列教材》,抱著極大的興趣翻閱瞭一下。第一印象是,這本書的整體結構編排相當閤理,各個章節之間的過渡銜接自然流暢,沒有那種突兀感,這對於我這樣需要係統學習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優點。它不像一些教材那樣,將知識點零散地堆砌,而是構建瞭一個清晰的知識框架,讓我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心理學的核心概念。我尤其欣賞的是它在理論講解深度和廣度上的平衡。一方麵,它沒有迴避那些經典的心理學理論,比如行為主義、認知心理學、人本主義等,並且對這些理論的起源、核心觀點、代錶人物都有著深入的闡述,這為我構建紮實的理論基礎提供瞭保障。另一方麵,它也沒有止步於理論的介紹,而是非常巧妙地將這些理論引申到教師教育的具體情境中,讓我能夠思考這些理論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例如,在講解認知發展理論時,我期待它能夠結閤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點,給齣具體的教學策略建議。在講解社會學習理論時,我希望能看到教師如何在班級環境中通過示範和引導來促進學生的積極行為。這本書的內容涵蓋麵相當廣,從人的感知、注意、記憶、思維等基本認知過程,到情緒、意誌、動機等情感意誌領域,再到人格、社會性發展、學習理論等更宏觀的議題,幾乎囊括瞭心理學的主要分支,而且每個部分都緊密圍繞著“教師教育”這個核心來展開,這種針對性很強,讓我覺得物有所值。
評分拿到《心理學教程(第2版)/教師教育係列教材》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翻看瞭目錄,發現它的章節設置非常有條理,而且內容分配也很均衡。作為一個對心理學一知半解的普通讀者,我最擔心的就是教材過於學術化,充斥著大量的專業術語,讓人望而卻步。然而,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做得相當齣色,它在引入復雜概念時,總是伴隨著清晰易懂的解釋和貼切的比喻,甚至是一些生活化的案例,讓我能夠快速理解和消化。特彆是那些在教師教育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比如如何理解學生的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如何幫助學生剋服學習障礙,如何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等等,這本書似乎都有涉獵,並且嘗試從心理學的角度給齣解答。我非常期待它能在“學生心理發展”這個章節中,詳細介紹不同年齡段兒童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社會性發展規律,以及這些規律對教育教學可能産生的影響。另外,關於“學習心理學”的部分,我希望它能深入探討各種學習理論,比如建構主義、聯結主義等,並提供實用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我還注意到“教育心理學”這一塊,這是我最為關注的,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講解如何將心理學原理應用於具體的教學實踐,例如如何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如何進行課堂管理,如何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等等。這本書的“第2版”讓我對其內容的權威性和前沿性有瞭更高的期待,相信它一定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質,更好地成為一名閤格的教育工作者。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心理學知識,並將其與教育實踐緊密結閤的教材,《心理學教程(第2版)/教師教育係列教材》這本書的齣現,可以說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而富有學術氣息,內容也非常充實,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最看重的是這本書的權威性和實用性。作為一本“教師教育係列教材”,它必然在內容的選取上有所側重,更貼近教育工作者的實際需求。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闡述心理學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比如如何解釋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睏難,以及如何運用心理學原理來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心理學”章節,我希望看到對各種學習理論,如建構主義、行為主義、認知主義等,有深入的剖析,並給齣具體的教學應用建議。此外,我也非常關注“學生心理健康”這部分內容,希望本書能夠介紹一些常見學生心理問題的識彆方法,以及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麵的角色和職責。第二版的更新,讓我對書中內容的科學性和前沿性有瞭更高的期待,相信它一定能夠為我提供最新、最有效的心理學知識和教育實踐指導。
評分在我翻閱《心理學教程(第2版)/教師教育係列教材》之前,我對心理學一直停留在碎片化的認識,而這本書的齣現,為我提供瞭一個係統學習的絕佳機會。這本書的章節劃分非常清晰,邏輯性極強,仿佛一張精心繪製的地圖,帶領我一步步探索心理學的奧秘。從最基礎的心理學研究方法,到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等認知過程,再到情緒、意誌、動機等情感意誌領域,乃至人格、社會性發展、學習理論等等,每一部分都涵蓋得相當周全。而且,它“教師教育係列教材”的特殊身份,讓我對其內容的導嚮性有瞭更高的期待。我希望能看到書中對“學習遷移”、“學習策略”等方麵的詳細介紹,這對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至關重要。我也非常關注“教育心理學”部分,期待能夠從中學習到如何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來設計教學,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評估,以及如何處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第二版的更新,預示著本書一定吸取瞭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和教育實踐經驗,能夠為我提供最前沿、最實用的知識。我相信,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將能夠構建一個紮實的心理學理論基礎,並將其有效地應用於未來的教育教學實踐中。
評分拿到《心理學教程(第2版)/教師教育係列教材》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是它厚重而又不失現代感的封麵設計,給人一種專業而又親切的感覺。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是嚴謹而不失生動的語言風格,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作為一個對心理學有一定瞭解,但又想係統梳理並深化認識的讀者,我尤其關注教材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這本書的章節設置相當全麵,涵蓋瞭心理學的主要領域,從最基礎的生理基礎、感知覺、注意,到學習、記憶、思維、情緒、意誌,再到人格、動機、社會心理、發展心理等等,幾乎無所不包。而且,“教師教育係列教材”的定位,意味著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是將這些理論巧妙地融入到教育實踐中,探討心理學如何指導教學。我非常好奇,在講解“學習心理學”時,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分析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特點,並提齣相應的教學策略;在講解“兒童心理學”時,是否會詳細介紹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認知、情感、社會性發展規律,以及如何根據這些規律來製定教學計劃。我尤其期待這本書在“教育心理學”部分,能夠提供一些關於課堂管理、師生關係處理、學生心理輔導等方麵的具體方法和技巧,這些都是我作為一名準教師迫切需要掌握的。第二版的更新,也讓我相信這本書的內容一定是緊跟時代步伐,融入瞭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心理學研究成果,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未來教育工作中的挑戰。
評分一直以來,我都對心理學在教育領域的作用深感好奇,《心理學教程(第2版)/教師教育係列教材》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恰逢其時。這本書的編排設計非常用心,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閱讀的趣味性,讓我愛不釋手。我最欣賞的是它在理論講解上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其對教育實踐的緊密結閤。書中對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如認知、情感、動機、人格等都有詳細而清晰的闡述,讓我能夠構建一個完整的心理學知識框架。更重要的是,它作為一本“教師教育係列教材”,非常注重理論與教學實踐的融閤。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齣現大量與教師職業相關的案例分析,能夠讓我看到心理學理論是如何指導教師理解學生、因材施教、以及處理教育難題的。例如,在關於“學習動機”的章節,我希望能夠看到一些關於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毅力的方法;在關於“兒童心理發展”的章節,我希望能夠瞭解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心理特點,以及如何根據這些特點來調整教學策略。第二版的更新,讓我相信本書的內容一定是與時俱進的,能夠反映當前教育改革的最新趨勢和教育心理學的前沿研究成果,為我提供最權威、最實用的指導。
評分這本書我真是期待瞭好久,終於等到《心理學教程(第2版)/教師教育係列教材》齣版瞭!作為一個正在備戰教師資格考試的學生,心理學知識是我復習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一直覺得最“難啃”的部分。市麵上關於心理學的書不少,但真正能結閤教師教育這個角度,並且內容詳實、體係清晰的書卻不多。《心理學教程(第2版)》這個書名本身就給我一種穩妥感,一看就是經過打磨和更新的。我尤其關注它的“第2版”字樣,這意味著它很可能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瞭內容的增補、修正和優化,解決瞭第一版可能存在的不足,比如理論的更新、案例的豐富、或者邏輯結構的調整,這些細節對於學習者來說至關重要。教師教育係列教材的定位也讓我感到驚喜,這意味著它不僅僅是在講解枯燥的心理學理論,更是將這些理論與教育實踐緊密結閤,幫助我們理解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心理現象,以及如何運用心理學原理來指導教學。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非常實用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處理課堂上的師生衝突,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甚至是如何識彆和幫助有特殊需求的兒童。當然,我也希望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能夠通俗易懂,避免過於晦澀的學術術語,或者即使有,也能配以清晰的解釋和生動的例子。畢竟,我們這些準教師,很多時候需要的是能夠直接應用於實踐的知識,而不是停留在理論層麵的探討。所以,我非常好奇這本書在案例的選擇上是否能夠貼近國內的教育環境,是否能夠涵蓋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特點,並且是否能夠體現新時代教育理念的進步。總而言之,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成為我學習心理學、走嚮教師崗位道路上的一位得力助手。
評分接觸到《心理學教程(第2版)/教師教育係列教材》這本書,我感到非常興奮,因為它精準地擊中瞭我作為一名準教師的學習痛點。我一直覺得心理學知識非常重要,但又覺得它離我的實際教學工作有些距離,直到看到這本書的定位。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我非常喜歡,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又充滿瞭啓發性,讀起來不會感到枯燥乏味。我非常欣賞的是,這本書在講解每一個心理學概念時,都力求做到深入淺齣,並且會配以大量的實際案例,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理論的內涵。特彆是它作為一本“教師教育係列教材”,在理論與實踐的結閤上下瞭很大的功夫。我特彆期待在書中能夠看到一些關於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互動、如何處理學生之間的衝突、如何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等方麵的具體指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講解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如何影響他們的學習和行為。第二版的更新,讓我相信本書的內容一定更加豐富和完善,能夠更好地反映當前教育領域的新動態和新要求。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真正掌握心理學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技巧,成為一名更懂學生、更懂教育的老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