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内向者心理学

每天学点内向者心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岩,韩双桥 著
图书标签:
  • 内向者
  • 心理学
  • 性格
  • 自我成长
  • 人际关系
  • 情绪管理
  • 思维模式
  • 安静的力量
  • 深度思考
  • 个人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3347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408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1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许多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在生活和工作中错失了许多机会,但他们的冷静、专注、独立等优点又让他们很快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对于内向者而言,一定要坚信自己的闪光点,发挥出性格的优势。
每天学点内向者心理学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您全面展示内向者的性格优势及心理特征,让内向者能够从中感受到共鸣。同时,通过日常交际中的人际关系、职场、家庭、婚姻方面的具体案例,引导内向者放松身心、管理情绪、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

作者简介

金岩,本名李春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职博士,国家团体心理咨询师。现任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乐器学会专职副秘书长,京桥基业建设集团文化顾问、京桥基业文化传媒副总裁,亚视色彩(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出版《工匠品》《无界营销》《实用文案与活动策撰写技巧及实例全书》《低调做人的智慧,高标做事的细节》《做个有志气的男孩》《做个懂幽默能包容心淡定的女人》等多部畅销图书。

韩双桥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市朝阳区青联委员,京桥基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京桥基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开封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海淀区民防协会常务副会长,曾策划出版《工匠品》《无界营销》等多部畅销图书。策划发行了《我遇见了你》《爱因斯坦》《读心侠》《吸髓女人》《美女死神》《狗的报恩》《死亡游戏》《血色旅馆》《杀死你同学》等多部电影电视剧。

目录

上篇 解码内向者的心理特征
第1 章 内向者心理特点 3
你为什么内向4
如何改变过分内向的性格 6
请为内向者喝彩9
内向者总是默默无闻 12
内向者的沉默有时是一种智慧 15
内向者先天的优势特点 16

第2 章 内向者的心理劣势 21
与外向者相比,内向者太自卑 22
紧张的心境是一大难关 25
喜欢逃避人群,变得孤僻 28
受挫能力比较弱 30
容易受消极情绪影响33

第3 章 内向者的心理优势 37
内向者心思缜密,行事谨慎 38
不浮躁,稳重成大事40
忠诚的倾听者,更容易获得信任 42
深藏不露的大智慧 45
内向的糊涂虫与外向的出头鸟哪个活得更长久48
善于思考,敢于创新50

第4 章 内向者的恐惧:困住心灵的枷锁 53
社交障碍是源于内心的恐惧 54
内向者第一次公开讲话 56
善用微笑来缓解自己的紧张感 58
一个招呼,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60
勇敢走出自我,与陌生人成为朋友 63
参加有价值的社交活动 66

第5 章 内向者的害羞:绊倒自己的石头69
羞怯,禁锢内心情感无法表达 70
别害羞,大方作自我介绍73
消除羞怯心理,坦然与陌生人沟通 76
轻松应对“窘迫”场景78
沉默有时不是那么珍贵 81

第6 章 内向者的自卑:扎伤自己的花刺 85
为自己贴上自信的标签 86
你,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88
找准自己的位置,大胆展现自己91
犯错没什么了不起,学会宽容自己 94
摆脱自卑,播下自信的种子 97

第7 章 内向者的孤独:禁锢内心的牢笼101
内向者,勇于战胜孤独102
阳光心态,驱散内心的孤独 105
适当地孤芳自赏 107
无私的爱,可以战胜孤独 109
走出孤独,从学会分享开始 112

第8 章 内向者完善自我的心理策略115
陌生环境,在适应中感受快乐116
总会改变,学会接受新鲜生活 118
走入大自然,找寻心灵的庇护之所 121
热忱是内向者的强大力量 123
随时为自己加油 125
做更好的自己127

第9 章 内向者的性格心理的测试 131
菲尔测试132
内外向性格测试 136
性格类型测试140
你是否存在恐惧心理 143
测试你的情绪类型 146
测试你的忧郁指数 151
下篇 激发内向者的心理潜能

第10 章 内向者摆脱抑郁的心理策略155
当心被抑郁吞噬 156
避免压抑情绪,懂得接纳和调整自己
向朋友倾诉,疏通不良情绪 161
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163
听音乐或看电影,释放压力 166
今天的你,没必要为明天的烦恼埋单168

第11 章 内向者掌控情绪的心理策略171
缓解压力,赶走负能量172
给负能量找个出口 174
抱怨的情绪不可有 177
内向者学会打开心门,接纳自己 179
学会掌控情绪,心灵才会健康181
内向者,悲观抑郁不属于你184

第12 章 内向者远离消极的心理策略:避开性格劣势187
内向者不必过分执着188
别为琐碎事情而烦恼190
抑制愤怒,让自己变得安静 192
你可以缔造命运的辉煌 195
别总和自己较劲 197
过度的自我反省只会陷入自责的怪圈 199

第13 章 内向者自我激励的心理策略203
摆脱心理设限,释放自我 204
激励自己,摆脱自卑心理 206
内向者的成功取决于他的信心209
勇敢挑战不可能的事情211
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213
别质疑自己,勇敢证明自己215

第14 章 内向者感知外界的心理策略 219
听懂音色里隐藏的性格220
善于听懂对方的“弦外之音”222
隐藏在语调中的真实情绪 224
情绪密码,解析对方的真实意图 227
观察对方小动作,解密其真实心理229
谨慎隐藏在声气里的心理暗示232

第15 章 内向者与人沟通的心理策略 235
与陌生人交流,开场白很重要236
利用“同理心”,消除陌生感 238
适时美言几句,增进彼此好感240
首因效应:留下难忘的第一印象243
自我暴露,拉近彼此距离245
以真诚态度,打开对方的话匣子247
听懂对方心理,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249

第16 章 内向者也能吸引别人的心理策略253
学会赞美会令你备受关注 254
小缺点,会让更多人亲近你256
言语暗示,增加彼此的亲密度258
关键时刻帮他一把,赢得朋友心 261
舍得吃亏,让对方占便宜 263
制造戏剧性话题,吸引对方注意265

第17 章 内向者获得对方信任的心理策略269
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赢取信任270
妙用移情效应,让对方知道你是可信的 272
以坦诚赢得对方信任274
大胆自我营销,赢得对方信任276
以诚信赢得对方的信任278

第18 章 内向者说服他人的心理策略283
利用逆反心理,巧妙说服对方284
避免争论,缓解对方抵抗的姿态286
灵巧问话,让对方只能回答“是”289
委婉地向对方提建议,更容易成功 291
让对方以为想法是他的 293
以谬制谬,说服强势的他 295

第19 章 内向者轻松获得他人帮助的心理策略 299
用眼神和暗示鼓励对方 300
不好意思开口,巧把话说 302
主动示弱激起对方的同情 304
参考文献307

精彩书摘

你为什么内向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反而更加缺少语言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内向。在我们的周围,总存在这样一群人: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不善言辞,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的行为特征反映出典型的性格特征,我们称其为内向性格。当然,性格并没有好坏之分,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都有其长处与缺点。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性格指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是人格的一个最关键的方面。而内向是一种用于区分人格类型的简单方法。
那么,内向者心理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有个性格内向的人这样说:“我并不讨厌这个世界,不过我实在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我对身边的任何人和事物都不是特别喜欢,我希望可以独立存在一个空间,不必面对这个世界。
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我就觉得好难过,外面的世界对我而言太疲于应对了;而每天晚上回到家,我就觉得浑身轻松。平时休息时,除非有不得已的理由,否则,我一定坚持留在家里,不管怎样也不会出门。我在人们面前觉得自卑,我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所以我根本不想跟他们进行比较,我尽量不与别人接触,这样就避免了比较高低的情况。我不敢向别人提出任何问题,我怕别人说我笨,即便有不得已的问题,我也会在心里默默地试过很多遍才会付诸实践。于是,对于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事情,我只是一知半解,最后也只能得过且过了。我心里是极其矛盾的,我希望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同时我感到无比孤独;我希望有几个知心朋友,不过又害怕与这么多人接触;我希望自己可以真正地享受人生,又惧怕去了解生活中的琐碎事情。”
一般而言,内向者拥有这样一些心理特征:他们的兴趣与注意指向自身及其主观世界;除了最亲近的朋友之外,不易与他人随便接触,对一般人比较冷淡;含蓄、沉思、敏感、严肃;缺乏自信;喜欢幻想;喜欢有秩序的生活。
一般说来,内向性格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四方面:
1先天遗传因素
有的人天生就内向,从小就惧怕生人,对于别人的呼唤置之不理,这所有的行为都表现为内向性格特征。这样的人大多有先天遗传因素,比如,父母中一人性格为内向者,那孩子性格就有可能倾向于内向。
2自我意识敏感
有的人是由于自我意识敏感而产生对他人的“紧张症” “恐怖症”。举个例子,有的青少年在与异性接触时,过分强烈地意识到对方是异性,结果造成情绪过分紧张,陷入窘境。这样的人不喜欢张扬,不喜欢表露自己内心的东西,结果导致自己性格内向。
3个人经历
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实践中,在不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人的生活环境,具体而言,即人的家庭、学校、工作等,人与环境关系发展的过程就是经历。当然,经历也是形成性格的条件之一。
4家庭成长环境
一位内向者说:“小时候父母从来不鼓励我,我提出的问题,他们觉得很好笑,总是严肃地告诉我‘这些事情跟你没关系,你只需要好好学习就行了’。”父母不鼓励孩子交朋友或参加活动,他们只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所以,孩子在进入社会之前,他们的生活圈子只局限在学校和家里。
通常情况下,家庭背景往往是形成内向性格的主要因素。父母通常属于比较冷漠的人,他们坚信若使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必须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结果在家里缺少与父母沟通的孩子,他们长大之后,也不敢尝试与别人沟通,完全将自己封闭起来,沉浸在个人世界里。
内向者心理启示:
内向者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位内向者的独白:“我并不是冷漠无情,我也希望自己能和其他人一样幸福地生活。然而,我最怕的是人,觉得自己什么人都比不上。”内向这个名称,最早由荣格所提出,他认为这是一种可能导致以自我为中心定向以及围绕个人内在世界的主观知觉与认识占优势的人格类型。

前言/序言

2012 年,青海公务员考试第一名,被以“性格内向”为由拒录的事件引起热议。一时之间,众多性格内向的同学不禁人人自危。实际上,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想法,毕竟内向并非全是劣势,内向也有许多优势。
通常外向者比较热衷于人际交往,他们热情活泼、喜欢说话,充满自信、喜欢交友,他们在社交聚会中感到快乐,比如宴会、社区活动等。外向者比较愿意与他人共处而不是独处,他们崇尚冒险精神且常常表现出领导才能。
内向者通常都是安静的、低调的、深思熟虑的,很少参加相关的社交活动。内向者在独自的活动中感到快乐,比如阅读、写作、绘画、看电影、发明、设计、编程和打电脑游戏。当然,许多艺术家,比如作家、雕刻家、作曲家以及发明家都是非常内向的。内向者大多数时间愿意独处而不愿意与他人共处,在生活中,他们通常是三思而后行。
基于内向者与外向者之间的特点,在许多人看来,外向者有着先天的优势,站在人群中,他们热情开朗;走在路上,他们也是魅力非凡。而内向者与外向者有天壤之别,即便站在人群中,他们也会在角落里;走在路上,他们好像穿着“隐形衣”。但根据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的观点,内向者在后天的行为,不仅懂得保护自己,而且善于调整自己,在追求成功的路途中,内向者比外向者更明智。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国王来到牢房对所有的死囚说:“假如你们中间有谁能从这间牢房里从容不迫地走出去,我不但赦免他死罪,而且赐良田百顷。”所有的囚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看这间坚不可摧的牢房,纷纷摇头表示自己无能为力。这时,一个性格内向的囚徒站起身向牢门走去,他只是用手试了试,最后抓住锁门的铁链条轻轻一拉,门一下子就被打开了,原来牢房是由铁链条虚挂着的。
大量事实证明,内向者比外向者更具有潜能,只是他们尚待发掘而已。在生活中,许多内向者最后都成了老板或领导者,因为他们比较有主见,有创造力,逻辑和判断能力都非常强,经常会给人严肃的印象,看起来非常威严,言语不多却见解独特,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而性格外向的人尽管各方面都发展得不错,却不容易攀登到最高峰。
所以,你还在为自己是内向者而感到自卑吗?假如你还不够自信,不妨阅读一下本书,它将帮助你寻找到内向者潜藏的力量,使自己成为优秀的内向者!
编著者
2016 年6 月
《内向者的力量:拥抱真实的自我,活出闪耀人生》 在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被鼓励外向、热情、善于社交。然而,有一种力量,深沉而内敛,它存在于每一个沉默的角落,涌动在每一个沉思的灵魂深处。这就是内向者的力量。 你是否常常在聚会中感到力不从心,渴望一个安静的角落?你是否在人群中更喜欢倾听而非表达,习惯于在内心世界里搭建自己的王国?你是否常常因为自己的“安静”或“不善言辞”而感到一丝困惑,甚至怀疑自己不够好?如果这些描绘触动了你,那么,《内向者的力量:拥抱真实的自我,活出闪耀人生》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理解与接纳的窗户。 本书并非要将内向者改造成外向者,更不是要描绘内向者的“缺陷”。恰恰相反,它是一次深度的自我探索之旅,一次对内向特质的深刻解读,一次对内向者潜能的全然释放。我们将一同踏上旅程,拨开世俗的标签,去发掘隐藏在内向性格背后的宝贵财富。 理解你的大脑:内向者的神经科学密码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内向性格的生理基础。你将了解到,内向并非一种选择,而是一种由大脑结构和运作方式决定的特质。我们会揭示多巴胺的敏感度差异如何影响内向者对刺激的反应,为什么深度思考和独处对你而言如此重要,以及内向者的大脑如何更倾向于深度加工信息,从而带来更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 多巴胺的私语: 为什么你更容易被深度、有意义的交流所吸引,而对肤浅的社交活动感到疲惫?我们将解释内向者多巴胺系统的独特之处,帮助你理解自己对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 大脑的“慢速通道”: 了解内向者的大脑如何更倾向于处理更复杂、更细致的信息。这意味着你拥有更强的专注力、更深刻的分析能力和更出色的解决问题的潜力。 能量的来源与消耗: 剖析内向者和外向者在能量获取上的根本差异。你将明白,为什么独处是你的“充电站”,而社交却是你的“能量消耗器”,并学会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精力,避免过度消耗。 拥抱你的特质:内向者的独特优势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聚焦于内向者的核心优势。我们将颠覆那些关于内向者的刻板印象,展现内向者在诸多领域中所展现出的惊人才能。你将认识到,你的“沉静”并非软弱,而是强大的力量;你的“思考”并非迟钝,而是深刻的智慧;你的“独立”并非孤僻,而是自主的魅力。 深度思考者的智慧: 探索内向者在分析、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方面的独特优势。你将发现,那些深刻的洞察往往来源于安静的沉思,而非热闹的讨论。 专注的力量: 学习如何利用内向者天生的专注力,在专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无论是写作、编程、研究还是艺术创作,深度专注都是通往精通的必经之路。 倾听的天赋: 了解内向者作为优秀的倾听者的特质。这种能力让你能更深入地理解他人,建立更真诚、更有意义的关系。 洞察人心的敏锐: 揭示内向者对情感和细节的敏感性,这使得他们能够捕捉到他人不易察觉的微妙之处,并作出精准的判断。 内在驱动的创造力: 探讨内向者如何从内心深处汲取灵感,孕育出独一无二的创意。许多伟大的艺术品、发明和思想都诞生于孤独而沉静的创作过程。 内向者的社交智慧:建立有意义的连接 社交并非外向者的专属领域。本书的第三部分将为内向者量身打造社交策略,帮助你在不牺牲自我能量的前提下,建立高质量、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我们将探讨如何选择适合你的社交方式,如何在大大小小的社交场合中游刃有余,以及如何与内向者特有的方式表达爱与关心。 “深度连接”的艺术: 学习如何放弃“广度”的社交,追求“深度”的连接。了解如何找到与你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培养出高质量的友谊。 “微社交”的魅力: 探索那些适合内向者的社交模式,例如一对一的深入交流、小范围的聚会、线上社群的互动等。 面试与职场沟通: 提供实用的技巧,帮助内向者在面试、团队合作和公众演讲等场合中自信地展现自己,突出自己的优势。 表达爱与支持: 学习内向者独特的表达情感和关心的方式。你会发现,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份用心的礼物、一次默默的支持,同样充满力量。 设定社交界限: 了解如何自信地对不必要的社交邀约说“不”,并保护自己的能量,避免过度社交带来的疲惫。 内向者的职业发展:找到你的事业蓝图 内向者在职场中同样可以大放异彩。本书的第四部分将指导内向者如何识别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如何利用内向特质在工作中发挥优势,以及如何应对职场中的挑战。 发掘内在的职业罗盘: 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优势,从而找到一份让你充满热情并能发挥所长的职业。 “深度工作”的效能: 学习如何在工作中实践“深度工作”的理念,通过高度专注和投入,在项目中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倾听者的力量在领导力中的体现: 探讨内向者如何成为优秀的领导者,通过倾听、同理心和深思熟虑的决策,赢得团队的尊重和信任。 “幕后英雄”的价值: 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成功都需要站在聚光灯下。许多内向者在幕后默默耕耘,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创业与独立工作的可能性: 为那些渴望独立自主的内向者提供关于创业和自由职业的见解和建议。 内向者的自我关怀:滋养你的内心花园 在第五部分,我们将把焦点转向内向者的自我关怀。深刻理解内向者的需求,并学会如何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实现长久幸福的关键。 独处的艺术: 将独处视为一种奢侈而非孤单,学会享受与自己独处的时光,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 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 提供一套适合内向者的压力应对策略,帮助你更好地管理情绪,保持内在的平静。 自我接纳与自信建立: 引导你放下对内向性格的评判,学会全然地接纳自己,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坚实的自信。 培养内心的平静: 探索冥想、正念、写作等能够滋养内在平静的活动,帮助你与自己建立更深的连接。 告别“内向焦虑”: 识别并克服那些源于社会压力的“内向焦虑”,让你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 《内向者的力量:拥抱真实的自我,活出闪耀人生》,是一份写给所有内向者的礼物。它不是一本填鸭式的心理学教材,而是一场温暖的对话,一次充满力量的唤醒。它将帮助你: 重新认识自己:理解内向性格的本质,看到它背后隐藏的巨大潜力。 重塑你的认知:摆脱那些关于内向者的负面标签和误解,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 重塑你的生活:学会如何在不改变自己的前提下,更好地适应社会,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并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重塑你的幸福:找到属于内向者的独特幸福之道,活出真实、闪耀的自我。 无论你是一名刚刚开始认识自己的少年,还是一位在人生道路上探索已久的成年人,这本书都将是你最忠实的伙伴。它将陪伴你,在你自己的节奏里,在你最舒适的方式下,去发现、去成长、去闪耀。 是时候停止模仿,开始拥抱了。是时候停止内耗,开始绽放了。是时候,活出属于你——内向者的力量,活出你那独一无二、闪耀的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朴实而深刻,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直击人心。我被书中关于“能量守恒”的观点深深吸引,它用一种非常形象的方式解释了内向者和外向者在社交中的能量分配。内向者在外部社交中消耗能量,然后在独处中补充;外向者则在外部社交中获取能量。这种“能量账单”的观念,让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有时候会“电量不足”。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内向者在情感表达、人际关系维护等方面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供了一些非常接地气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并非强制性的改变,而是基于内向者自身特点的优化,让我觉得既舒适又有效。我不再纠结于自己不够“外向”,而是开始欣赏自己“内向”所带来的独特视角和深度思考能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内向并非是一种缺陷,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关键在于如何去理解和运用它。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启发,它不仅仅是关于内向者的心理学,更是一种关于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的哲学。我一直以来都以为自己不合群,是因为自己不够好,不够主动,不够“活泼”。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内向者拥有着一套独特的、同样有价值的内在世界。书中的例子非常真实,它们反映了许多内向者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也展示了内向者如何通过理解和接纳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功。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深度思考”的论述印象深刻。它让我意识到,我之所以喜欢花时间思考一个问题,并不是因为我“慢”,而是因为我渴望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种深度思考的能力,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浅层信息泛滥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并且更加自信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我不再害怕在人群中沉默,因为我知道,我的思考和观察同样重要。我不再强迫自己去迎合别人,因为我知道,真诚的连接才是最有价值的。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个“怪咖”,在人群中总是不自在,很难融入热闹的氛围。看这本书之前,我尝试了很多方法,比如强迫自己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学习外向者们侃侃而谈的技巧,但结果总是适得其反,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加焦虑和疲惫,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每天学点内向者心理学》的出现,就像一道曙光,照亮了我内心的迷茫。它让我明白,我不是“有问题”,而是我是一个内向者,而内向并非是一种缺陷,而是一种独特的气质和思考模式。书里对于内向者能量的来源和消耗的描述,让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我总是需要独处来“充电”,为什么在人群中待久了会感觉精疲力竭。这种理解让我不再对自己的需求感到内疚,而是学会了尊重自己的边界。书中还提到了内向者在人际关系中的一些特点,比如更倾向于建立深度连接,更看重真诚的交流。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交友方式,意识到我可能一直以来都在追求错误的目标,而忽略了自己真正需要和珍视的东西。这本书并没有试图把内向者“变成”外向者,而是鼓励内向者去拥抱自己的特质,并在此基础上发挥优势。这种“接纳”和“赋能”的态度,是这本书最让我动容的地方。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个“不太合群”的人,在社交场合总是显得有些拘谨和沉默。看这本书之前,我总以为是自己的性格有问题,需要强迫自己去改变,去变得像那些外向的朋友一样开朗活泼。但《每天学点内向者心理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知。它用非常生动、易懂的语言,为我揭示了内向者独特的心理世界。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总是在独处时感到放松和充实,为什么在热闹的场合会感到疲惫。原来,这并不是我的“问题”,而是我获取能量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与外向者不同。书中对于内向者“深度思考”、“敏锐观察”、“真诚连接”等优势的阐述,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发现了自己身上被忽视的闪光点。我开始接纳自己的内向,甚至开始享受它带来的宁静和深度。这本书提供的建议,也不是让我去“改变”自己,而是教我如何在不违背自己天性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内向者的优势,更好地与这个世界相处。这种“赋能”而非“改造”的理念,让我觉得非常受用和感动。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在与你进行一对一的深度对话。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例如,书中将内向者的思考方式比作“深度挖掘”,而将外向者的思考方式比作“广度探索”。这个比喻让我立刻就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是喜欢深入思考一个问题,而不是急于得出结论。它让我知道,这种“慢”并不是一种缺点,而是一种在信息爆炸时代尤为可贵的深度处理能力。书中的文字很少有枯燥的理论堆砌,更多的是通过叙述和引导,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反思。我常常在读完一章后,会停下来,回想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然后恍然大悟,原来很多当时的困惑和不安,都可以用内向者的特质来解释。比如,我一直以为自己害怕参加大型聚会是因为“社交恐惧”,但书里解释说,对于内向者来说,大型聚会意味着信息的过载和能量的快速消耗,所以感到疲惫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而不是心理上的疾病。这种区分非常有意义,它帮助我摆脱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学会了如何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社交活动,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内向者在情感表达、人际关系建立等方面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并非强迫性的改变,而是基于内向者自身特点的调整,让我觉得既可行又舒适。

评分

读完《每天学点内向者心理学》,我感觉像是找到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地图”,它帮助我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以前,我常常因为自己在社交场合的沉默寡言而感到尴尬和自卑,觉得自己不够受欢迎,不够有价值。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内向者并非不善社交,而是他们获取能量的方式与外向者不同。他们更倾向于从独处和深度思考中汲取能量,而过度的社交则会消耗他们的能量。这种理解让我不再对自己的“能量枯竭”感到焦虑,反而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平衡独处与社交的需求。书中还强调了内向者在观察、倾听、深度连接方面的优势,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特点,发现了很多被自己忽略的闪光点。我开始意识到,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能够理解别人未说出口的话,正是因为我内向的特质。这种自我认知的转变,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让我更加自信,更加接纳自己。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作者的笔触细腻且充满智慧,仿佛一位知心的朋友在与你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社交能量”概念的阐述。它将社交比作一场能量的交换,而内向者和外向者在这场交换中的“投入”和“产出”模式是不同的。这种清晰的比喻,让我瞬间就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即使参加了很开心的聚会,我依然会感到疲惫。书中并没有将内向者定义为“有问题”的人,而是强调了理解和接纳的重要性。它鼓励内向者去发掘自身的优势,例如深度思考、敏锐的观察力、以及与人建立真诚深厚联系的能力。这些优势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曾经一度因为自己的内向而感到自卑,觉得自己不够“合群”,不够“受欢迎”。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内向者同样可以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样可以取得成功。它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教我如何在不违背自己天性的前提下,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评分

这本书,我之前也听说过一些关于内向者特质的书,但《每天学点内向者心理学》带给我的感受确实是独一无二的。首先,它并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内向者就是安静”之类的层面,而是深入到内向者内心世界的运作机制。我以前总觉得自己不善社交是性格缺陷,或者需要强迫自己变得“外向”才能融入社会,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量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书里详细阐述了内向者是如何通过独处来补充能量,以及为什么过多的社交会让他们感到疲惫。这种解释让我不再自责,反而开始接纳自己,甚至在某些时候,会主动寻求独处的时间,感觉就像是给自己的大脑充充电。而且,书中并没有鼓励内向者去“改变”自己,而是强调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发挥内向者的优势。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打破了我长期以来“内向=弱势”的固有观念。书中列举了很多成功的内向者案例,从科学家到艺术家,从领导者到哲学家,让我看到了内向者在各个领域都有可能取得非凡成就。这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鼓舞,让我开始审视自己身上可能被忽略的潜力和特质。书中关于内向者在思考、观察、深度连接等方面的优势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突然觉得自己并非“不够好”,而是拥有着一套与众不同的、同样宝贵的才能。这种视角上的转变,可以说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深刻的收获之一。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就像一个循序渐进的指南,引领读者一步步深入了解内向者的内心世界。每一章都聚焦于内向者心理学的一个特定方面,从能量的获取与消耗,到信息处理的方式,再到人际交往的模式,最后到如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有条理的叙述方式,让我更容易理解和吸收书中的内容。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刺激阈值”的探讨。书中解释了内向者和外向者对外部刺激的反应是不同的,内向者通常具有更高的刺激阈值,更容易被强烈刺激所淹没。这一点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之所以不喜欢嘈杂的环境,不喜欢突如其来的惊吓,并不是因为我胆小,而是我的生理机制决定的。这种科学的解释,让我能够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反应,不再因为一些“不够外向”的表现而感到自卑。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具体的实用建议,比如如何在高压环境中保持冷静,如何在不擅长表达的情况下有效沟通,如何在社交场合中找到舒适的切入点。这些建议都是基于内向者的特点量身定制的,让我觉得非常受用,而且不会强迫我去做出违背自己天性的改变。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试图将内向者“改造”成外向者,而是帮助内向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我一直以来都对自己的“慢热”感到困扰,总觉得自己在社交场合显得格格不入。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这其实是内向者特质的一部分,是一种更注重深度而非广度的思考和交流方式。书中关于“信息处理”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它解释了内向者为何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外部信息,以及为何过多的信息输入会让他们感到疲惫。这种科学的解释,让我不再对自己感到焦虑,而是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内向者所拥有的独特优势,比如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以及与人建立真诚而持久联系的能力。这些优势在很多领域都至关重要,而我过去却因为不了解而忽视了它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