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2
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樓宇烈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17年第12屆文津圖書奬獲奬作品。
入圍“2016中國好書”。
* 一部厚積薄發的思想力作。
樓先生學養深厚,他六十餘年研究中國哲學,融匯古今中外,精研儒、釋、道精華,對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給予瞭富有創建的智慧解讀,還原瞭傳統文化的本懷。本書入選中宣部、國傢新聞齣版廣電總局主題齣版重點選題。
* 堅守傳統文化的高遠境界。
樓先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強守護者,同時作為傳統文化智者、仁者、行動者活躍在傳統文化普及推廣的前沿。他以耄耋之年堅守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本精神,以身教引導青年學子為復興中華傳統文化而奮鬥。
* 思想花火顛覆慣性思維方式。
樓先生是北大極受歡迎的國學講座教授,他的公開課增強瞭海內外眾多學子的思想力、體悟力。他以睿智的哲思顛覆瞭某些錯誤觀念存在的根基,給後學留下廣闊的思考空間。
在互聯網時代,如何重拾傳統文化的珍寶?國人怎樣纔能更加自信地麵對世界,麵對未來?樓宇烈先生圍繞中國文化的精神,以及如果運用傳統文化的智慧提升中國的軟實力兩大主題,以睿智的哲思顛覆習慣性的思維方式,為復興傳統文化描繪瞭行動路綫圖。
享譽海內外的資深學者,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和虔誠守護者。北京大學國學研修班極受歡迎的主講教授。北京大學哲學係暨國學研究院教授、博導,北京大學宗教研究所名譽院長,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1934年12月10日生於杭州,祖籍浙江嵊州。1955年畢業於上海浦光中學,考入北京大學哲學係,1960年畢業。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傢古籍整理齣版規劃小組成員,全國宗教學會副會長。主要著作:《老子道德經注校釋》、《周易注(附周易略例)》、《宗教研究方法講記》、《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等。
代序
傳統是我們的原創
上編?中國文化的精神
百年來對傳統文化的誤讀
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
中國哲學以實踐為特性
找迴自我
以人為本——中國文化最根本的精神
中庸之道
什麼是無為而治?
自利與利他
傳統書院的精神
讀書=做人
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佛學的幾個理念
(附:禪宗的智慧)
傳統文化的實踐者:國醫
傳統文化視野下的人和自然
下編?提升中國的軟實力
在傳統基礎上接受現代化
有主體纔能有藉鑒
談劣根性
等價交換不能成為價值觀的原則
沒有自覺自律,民主會變味
養老社會化是社會進步的錶現嗎?
對傳統文化的態度:擇善明用
中國的民族主義抬頭瞭嗎?
中國傳統文化研究要做到四通八達
中國文化如何走齣去
……
找迴自我
中國人很早就提齣:天生萬物是為瞭養性的,而不是去性養的。養性是為瞭讓人性能夠得到更好的滋養,如果人的七情六欲被物質牽著鼻子走就是性養瞭,人就異化瞭。在科技昌明的時代,最大的問題在於在科技的衝擊下人的自我淪喪。本來人創造的科技文化是為瞭讓人獲得更大的解放和自由,物質文明也應該是讓人身心更加健康,但結果卻事與願違。
上個世紀初,人們就開始哀嘆人成瞭機器的奴隸。本來發展科技是為瞭解放人,讓人有更大的活動空間,結果機器把人牽製住瞭,人的生活變得枯燥單調。現在很多人都成瞭信息的奴隸,電腦發展到現在也纔幾十年時間,到八十年代纔有瞭微型計算機,當時人們覺得有瞭電腦就能實現無紙化辦公,可以節約大量紙張,可事實是更加浪費紙張瞭。人也越來越依靠電腦瞭,可能一不小心電腦上儲存的東西就全部丟失瞭,這是非常可怕的。人本來想更主動,結果卻變得更被動,這種異化的結果是人的主體性的喪失。
人文就是以人為本,讓人類找迴自我。人要去適應外在的世界,但更多的是要掌握主動權,不被外界束縛住。有句話講得好,所有科技都是人的感官的延伸,這會讓人忘乎所以,自以為瞭不起。可事實上現在人們依然無法全麵瞭解地殼的運動,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地震。人要既看到自己的偉大,也要看到自己的渺小,不要被偉大衝昏瞭頭腦,不然遭殃的會是人類自己。
每個人都會有得病的時候,但人自身有免疫力,人也擁有靠自身的調節就能痊愈的能力。現代醫學發展的結果是人類對藥物越來越依賴,不太相信自己還有免疫力等。某些科技發明會讓人本來具有的功能退化。人的創造發明越多,人自身能量的開發能力就越弱。隨著科技的進步,人的直覺力降低瞭,變得越來越麻木,人各方麵的能力其實是在弱化。
以前夏天沒有電扇也過來瞭,但現在人離開瞭空調就沒法生活瞭。人的抗寒抗熱的能力也降低瞭,越來越經不起寒熱,空調的發明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瞭環境的惡化。人本來具有的能力弱化瞭,人類自身也越來越沒有信心。人一有病,就馬上想到要上醫院看病,然後打針吃藥,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而想不到自己要多調理,情緒快樂一點。有的病不是藥能治好的,更多的是需要情緒的調節,這不是高科技能解決的問題。現在提倡要讓人病瞭都有地方看,能夠看得起病,這隻是治標,不是治本,要讓大傢少生病、少看病纔對。
《黃帝內經》上說“不治已病治未病”。防病不得病,就不需要那麼多醫院瞭。現在的觀念也存在很多問題,醫院是專門找病來治療的,其實不生病纔是最關鍵的。傳統的說法是“病由口入,病由心生”,這告訴我們要不生病就得管住嘴,調好心,這樣就可以少得病瞭。人們管不住嘴、調不好心,病就越來越多瞭,醫院根本處理不過來。大傢樂於去吃喝消費,會把人的脾胃都吃壞瞭。中國的養生文化裏講到,脾胃一衰,百病皆起。脾胃是後天生命之本,全身的給養都要通過脾胃來補充,養護脾胃很重要。中國有一個派彆就主張看病首先要調理脾胃。現在有的女孩子怕胖就不吃主食,其實這是沒有道理的,不吃五榖問題很嚴重。五榖生氣,精氣神中氣是根本,沒有氣,哪來的精和神?中國古代養生講氣是基礎,神是主導,要養氣、養神。
現在的社會不能隻靠科技,要把人的潛能充分地開發齣來,不僅是人的身心,而且很多社會的問題都要從人文來入手。人文關懷是一種情感的投資,有時候一句好話比任何營養品都管用。佛教講要有慈悲心、布施心,不隻是給錢纔是布施,一句好話、一個笑臉也是布施,語言、行動的布施也很重要。現在很缺乏這樣的人文關懷,很多人怨天怨地、怨人怨事,就是不怨自己,這樣的人煩惱一定會多,而大部分的煩惱都是自己想齣來的。
很多社會問題都與人的精神狀態相關,生理上的病多半來源於人的情緒。情緒還隻是一個層麵,更深層的是人生觀、價值觀。很多人很茫然,對人生充滿憂慮,其實,活好當下最重要。在短暫的人生中,正確認識自己,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是很有必要的。追求享樂、對他人冷漠、自私自利都是在傷害彆人,尤其是對親人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我們的每個行為都要檢點,中國有句古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誌?蜀書?先主傳》裴鬆之注),一個社會是各種力的閤成,社會的發展是閤力運動的結果。
大傢要明白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人文的教育也著重於此。人不能渾渾噩噩過日子,一個人要獲得身心健康,據中國古代的養生,要做到“馭欲、養情、明理”,控製好七情六欲,掌握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懂得生命的意義。
現代社會許多人都有嚴重的心理問題,這引起瞭世界範圍的廣泛關注。有人提齣21世紀主要是心理疾病的世紀,百分之八九十的疾病都是由不良情緒引起的,過於激動、悲傷都會傷害身體。我最近在思考一個題目,就是自然、人文的生命文化。中國的養生文化就是生生之學,天地生生不息,天地之大德是生,“生生之謂易”(《周易?係辭上》)。天地生養萬物,我們就要珍惜、善待生命。中國古代一直把生生之學看作是重要的學問,天地萬物中人最寶貴,人生難得,要善待生命,韆萬不能輕生、害生。中國講衛生,日本講厚生,即保衛、厚待生命,這都是中國傳統的理念。《呂氏春鞦》裏把生分為四等,第一等叫作全生,第二等叫作虧生,第三等叫作死,第四等叫作迫生。“所謂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謂虧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所謂死者,無有所以知,復其未生也。所謂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獲其所甚惡者。”(《呂氏春鞦?貴生》)死是迴到沒有欲望的狀態,迫生是六欲都不得其宜,就會活得很痛苦瞭,現在很多人都是活在迫生的狀態。生命質量不取決於物質,沒有物質,我們的生命質量一定是低下的,但物質並不一定就能提高我們的生命質量,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用精神去支配欲望。
人文就是要從身心的健康、人類的發展等方麵來全麵考慮。我曾經提齣一個問題:“科技是不是越發達越好呢?”有的人就覺得這個問題很奇怪,當然是科技越發達越好。我覺得人能夠達到的科技目標並不一定要去達到,有時達到瞭目標並不見得是好事,可能帶來的負麵效應更大。我想人遲早會有能力復製齣更多生命來,如果復製齣一個跟你一模一樣的人齣來你受得瞭嗎?同時我們也需要科技倫理,在科技倫理中,規定哪些能創造,哪些不能創造。科技創造不是僅僅為瞭滿足人類的發明欲和成就感。
科技雖然幫助瞭我們,但它如果沒有人文精神的指導,就會失去靈魂。現在要大力呼籲人文精神的迴歸,人文教育的恢復。
以人為本——中國文化最根本的精神
與西方文化相比,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國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個最重要的特徵。中國文化中沒有一個外在的神或造物主,中國傢庭、社會秩序的維護都是靠道德的自覺自律。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人的主體性、獨立性、能動性。
以人為本的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一項重要貢獻。在很多人的觀念中,現在的人本主義是西方的舶來品,而根本不知道它原來是中國文化的土特産。近代西方文化所倡導的人本主義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本思想有著密切的關聯。
中國自西周以來就確立瞭以人為本的文化精神,而西方在公元一世紀以後確立的是以神為本的文化,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精神核心之一。西方直至歐洲啓濛運動時期纔高舉起人本主義的旗幟,思想傢們啓發人不要做神的奴隸,要做人自己。啓濛運動的思想來源之一是古希臘羅馬文化,而更重要的來源是十六世紀以後通過西方傳教士從中國帶迴去的以人為本的文化精神。他們以中國的人本思想去批判歐洲中世紀以來的神本文化,高揚人類理性的獨立、自主,把中國看作是最理想的社會。從某種程度上講,歐洲的人本主義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一
我們一定要知道中國文化中的兩個優秀傳統。一個是“以史為鑒”,一個是“以天為則”。唐太宗說:“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新唐書?魏徵傳》)古代中國重視曆史經驗的積纍。在全世界,中國的曆史著作是最係統、最完備的,中國有“二十四”史,還有很多野史或輔助性的曆史資料。中國每個朝代等到政權相對穩定以後,做的第一件事是製禮作樂,第二件事就是修前朝的曆史。中國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就是通過“以史為鑒”總結齣來的,是這一文化傳統的成果。
西周初期,人們反思夏、商兩代興亡的原因。通過對曆史的觀察,人們看到夏代發端於大禹治水。當時天下洪水泛濫,民不聊生。大禹把水災治理好,讓老百姓安居樂業,大傢擁護他建立瞭夏朝。可是最後一個君主夏桀,荒淫暴虐,老百姓一天到晚都在詛咒:“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尚書?湯誓》)就在這樣一個“有夏昏德,民墜塗炭”(《尚書?仲虺之誥》)的時期,商部落在成湯的帶領下推翻瞭夏朝,建立起商朝,老百姓歌頌他把人們從水深火熱中解救瞭齣來。商代是中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時代,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早期相對成熟的文字就是商代的甲骨文。商代人很信天命,最後一個天子紂王荒淫暴虐,他在位的時候已經齣現瞭民心叛逆,大臣祖伊告訴他,民心都要歸嚮周部落瞭,得注意瞭。紂王卻說:“嗚呼,我生不有命在天?”(《尚書?西伯戡黎》)紂王自認為周人也奈何不瞭他。可哪裏知道,西北地區的周部落受到民眾的擁護,在武王的帶領下,推翻瞭商朝,紂王兵敗自殺。商滅夏,周滅商,在曆史上稱為“湯武革命”(《周易?革卦?彖傳》)。
以曆史為鏡,周王朝一開始就認識到這樣一個道理:“天命靡常。”(《詩經?文王之什?文王》)天命是會被彆人革掉的。天命怎麼變化呢?根據什麼變化呢?《尚書》裏記載瞭周人對曆史經驗教訓的總結:“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尚書?蔡仲之命》)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話。周人提齣瞭一個重要的觀念—“敬德”,而且要“疾敬德”(《尚書?召誥》),即努力地、迅速地提升自己的德行。這就形成瞭中國文化的人文特徵,即決定命運、政權興亡的不在於外在的力量,而在於人自身德行的好壞。古人認為,上天是根據民意來做事情的, 《尚書》裏有很多這樣的記載,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寜”(《尚書?五子之歌》),“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尚書?泰誓中》)等等。春鞦時期齊桓公和管仲曾有一段對話:
齊桓公問於管仲曰:“王者何貴?”曰:“貴天。”桓公仰而視天。管仲曰:“所謂天,非蒼莽之天也。王者以百姓為天。”(《韓詩外傳》捲四)
中國文化裏的“天”不是簡單地指天空,也不是指造物主。天的含義很豐富,是天道的天,天也代錶民意。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重點就在於人不受外在的力量、命運主宰,不是神的奴隸,而是要靠自身德行的提升。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決定人的命運的根本因素是人自己的德行,是以“德”為本,而不是靠外在的“天命”,人不能成為“天命”(神)的奴隸。
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非常強調修身。《大學》的第一句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第一個“明”是發揚光大,第二個“明”是形容這個德是光明正大的。每個人都有明德,我們要把它發揚齣來。這幾句是《大學》的“三綱領”。《大學》還有“八條目”: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其中修身是關鍵,因此纔有“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的提法。修身就是自我德行的提升,不僅僅是在口頭上、認識上,更重要的是要在行動上、實踐上提升自己。
為瞭不斷提升自我的德行,就必須防止物欲的引誘和腐蝕,人不能成為物的奴隸。先秦末期的思想傢荀子在書中記載瞭一句諺語:“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意思是說,君子能夠控製物,而小人就會被物所控製。《管子》中有一篇文章叫《心術》,這篇文章講得很清楚,“心”在人體中處於君的地位,五官處於臣的地位,“無以物亂官,毋以官亂心”。眼、耳、鼻、舌、身這些感官要受心的統治和管理,五官與外界接觸之後是去管理外物的。眼睛看到美色、鼻子聞到香味、嘴巴嘗到滋味,都得去管理物,不能反過來讓這些物管住感官,不能讓感官管住心,一顛倒就變成小人瞭。能夠用心管住五官,用五官管住外物,這就是君子。因此,要成為一個有獨立性、主體性、能動性的人,就不應該被物管住,不能被物欲腐蝕,否則就會喪失做人的底綫。
我曾對中國文化中以人為本的人文特色做過一個簡單的描述,即:“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
人要自覺地從物欲中解脫齣來並不容易,人要自覺自律地奉行為人之道也很艱難。當今世界人與人之間爭鬥不已,民族、國傢內部、外部大小戰爭不斷,新人本主義的大旗仍需要繼續高舉。上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社會高舉新人本主義的大旗,就是為瞭使人從物欲的牢籠中解脫齣來,做一個遵循人道、關愛人類、懂得自覺自律的人。
歐洲啓濛運動時期的人本主義思潮在衝破中世紀神本主義文化中取得瞭極大的成就,發展為西方近代以來的理性文化。西方社會取得瞭人類社會史無前例的科技、人文文化的大發展、大進步。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注意到,中國文化中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在西方文化傳統影響下所發生的變異,即在西方傳統文化中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影響下産生的一係列問題。當人類從神的腳下站立起來後,人的主體性、獨立性、能動性得到瞭肯定,人就要替代神來主宰天地萬物瞭。人隨著理性被肯定,科技力量的增長,喊齣瞭?“人定勝天”的豪言壯語。受“科技萬能”思想的影響,許多人認為人類應當而且能夠徵服自然、改造自然。在人類理性力量的成果—科學和技術日益發展的情況下,“科學主義”、“科技萬能”的思想日益泛濫。人類自以為憑藉科技的力量可以隨心所欲地去徵服、改造自然,主宰宇宙。與神本文化相對的人本主義被異化為人類要主宰一切的“人類中心主義”瞭。為瞭滿足人類的貪欲,人類對自然的徵服、改造又異化成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掠奪,這使人淪落為物質的奴隸。
二
中國文化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優秀傳統,即“以天為則”的傳統。
中國文化中的以人為本是強調人的自我管理,是嚮內的管住自己,不僅要管住感官,更要管住心。人隻有管住自己的心,纔能管住自己的行為。在傳統文化典籍中有這樣的記載:“心之在體,君之位也。九竅之有職,官之分也。”(《管子?心術上》)“無以物亂官,毋以官亂心。”(《管子?心術下》)“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荀子?修身》)人要保持品德,就要警惕物欲的腐蝕。如果放縱自己,對欲望無止境地追求,人就會被物控製住,喪失自己的獨立性、主體性、能動性,而成為物的奴隸。
中國文化中另一個重要傳統是“以天為則”。孔子說:“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論語?泰伯》)中國人非常強調以天地為榜樣,嚮天地學習。如果去孔廟,人們就可以看到,我們是用“德配天地”、“德侔天地”來贊揚孔子的。聖人的品德能夠與天地相配,與天地一樣高明博厚。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人絕對不能去做萬物的主宰,相反,恰恰是要嚮天地萬物學習。道傢講的“道法自然”也是如此,“自然”不是如今所說自然界的概念,而是說事物的自然而然、本然的狀態。值得我們學習的“道法自然”就是強調人應尊重事物的本然狀態。
天地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品德。我們看到天地從來沒有因為喜歡不喜歡而捨棄一些東西,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都是普照萬物的,“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禮記?孔子閑居》)。天地是這樣地廣大無私,包容萬物,人類首先就要學習天地的這些品德。很多人說中國的文化講的是“天人閤一”,其實,更準確地說應當是“天人閤德”,即人與天在德行上的一緻。天地是非常誠信的,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用一個字來形容天就是“誠”。《中庸》裏講:“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孟子也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這也就是說,人道是從天道學來的,天道是誠,因此,人也要誠。這一說法在《周易?觀卦?彖傳》裏也可以得到印證:“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這裏的“神”不是造物主的神,“陰陽不測之謂神”,“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周易?係辭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神”最根本的含義是指萬物的變化。過去我們把 “神道設教”麯解得一塌糊塗,以為這四個字是講抬齣一個神秘的、高高在上的神來教化大傢。其實,這裏一點兒神秘主義都沒有。我們觀察天的變化之道,看到春夏鞦鼕四時是沒有差錯的,這就是誠。聖人按照天的神道—“誠”來教化民眾,天下就太平瞭。在某種意義上講,人最主要的德行都是從天地中學來的。
我們不僅要嚮天地學習,還要嚮萬物學習。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中說:“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賦得古原草送彆》)這是要人們學習小草頑強的精神。有兩句寫竹子的詩:“未齣土時便有節,及淩雲處尚虛心。”這是要人們堅守做人的氣節,地位、身份再顯赫也要虛心謙下。
最值得人學習的就是水。老子《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也就是說,水具有最高的品德。很多書裏都記載瞭“孔子遇水必觀”,中國人很注意嚮水學習。水的品德太多瞭。水總是往下流,普潤萬物,從來不居功自傲,要求迴報,這是謙虛的品德。水也能夠包容萬物,它沒有自己的形狀,而是隨器賦形。孔子說“君子不器”(《論語?為政》)。水還有堅忍不拔、以柔剋剛的品德。最柔弱的水滴穿透瞭堅硬的石頭,就是因為水有堅忍不拔的精神。
人們常說,女人是水做的。女人柔弱,可她又有一股韌勁兒。以柔剋剛,剛柔相濟,這是雙贏。如果以剛對剛,一定是兩敗俱傷。現在社會上懂得運用柔的智慧的人太少瞭。現代社會中,女性的作用日益凸顯,人們常常用陰盛陽衰來評說這種社會現象。其實,陰盛陽衰隻是從現象上來看的,而實際上是陽盛陰衰。因為本來應該陰的、柔的,現在都變成陽的、剛的瞭。拿人類與整個自 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樓宇烈著)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可以說,為一般演講錄的文集,非嚴謹學術著作,可作為一般瀏覽。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希望每個中國人都能找迴自己的文化之根
評分可以的東西,中華文化。
評分不錯的書,值得購買!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哈哈?
評分京東超市】曼秀雷敦(Mentholatum)冰川爽膚水120ml(男士 護膚品 補水)
評分? 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樓宇烈著)
評分很好,很值得購買,既有自然科學,又有人文思考
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樓宇烈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