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说:“每当想到德意志民族,我常感到痛苦,这个民族的个体都如此值得称颂,但作为整体却如此令人神伤。”
自18世纪中叶,德国日渐由一个文化贫瘠的西方国家转变为举足轻重的文化强国,甚至比当时的欧美诸国更具创造性和影响力。她的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和工程师灿若辰星,将其科学文化推向了难以想象的高度。然而,20世纪希特勒和第三帝国的统治使天才锐减,折断了这一进程。“二战”后,德国重整旗鼓,跻身发达国家前列,但其光辉历史至今仍被纳粹罪行的阴霾所笼罩。
《德国天才》力图纠正世界对德国的陈旧观念。它是一封“写给日耳曼知识分长达850页的情书”,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在这部兼容并包的文化与思想史中,彼得?沃森拨云见日,追溯历史真相,探索德国天才的起源。他不断追问德国的科学文化为何能蓬勃发展,又如何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如何持续影响着我们的世界……
19世纪中后期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受教育的中等阶层迅速崛起,成为德国振兴不可忽视的力量。该时期出现了众多思想家、发明家、科学家。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赫尔德、兰克等思想家使学术界焕然一新,黑尔姆霍尔茨、黎曼、克劳修斯等人的自然科学成就为德国工业腾飞奠定基础,克虏伯、西门子、拜耳、珀金、本茨等人则铸就了德国的工匠精神。
彼得·沃森(Peter Watson,1943-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记者,曾就读于伦敦达勒姆大学、伦敦大学和罗马大学,先后担任《今日种族》《新社会》等多家杂志的主编和副主编,《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多家报刊的记者和撰稿人。1997年起任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其著述颇丰,代表作有《德国天才》《20世纪思想史》《大分离:旧大陆与新大陆的历史与人性》《卡拉瓦乔的阴谋》《心理战:心理学的军事用途与滥用》等。
译者简介:
王志华,德国图宾根大学历史系博士。
这部著作zui为出色的品质就是它将科学发现置于文化史的内核,用引人入胜的科技与工业发展将二者串联起来……《德国天才》将成为未来很多年里的基本读物。
——《独立报》
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考察,每一位著名的德国艺术家或思想家,以及那些本该更为大众所知的天才,都被收入其中。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她曾是18世纪中叶zui不发达的西欧国家之一。这是一部关于这个国家直至民族社会主义的灾难发生之前如何走向更富庶、更强大、更富有文化的引人入胜的史诗故事。
——《金融时报》
这是一部旷世之作……这部富于思想性的著作呈现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全景画卷。我们期望它可以实现目标,促进更为深入和广泛地认识那个拥有康德、贝多芬、爱因斯坦和哈贝马斯的国度。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星期日时报》
彼得·沃森撰写1750年以来德意志长篇思想史的原因颇具说服力,那就是英国人对于纳粹主义的念念不忘使他们无视德国文化所取得的成就……非常欢迎这部书对于另一种德国历史的介绍。
——亚历山大·斯塔利特《观察家报》
这部著作汇聚了德国在哲学、神学、数学、自然与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领域所做的奠基性贡献。彼得·沃森将一大批被奉为贤明的富有创造力的思想家铭刻其中……总结了一些对艰深思想的高度概括。从画家到物理学家,该书所涵盖主题的广度令人印象深刻。
——《纽约时报书评》
我被这本书中那种独特的“忧患意识”深深吸引住了。尽管篇幅宏大,探讨的是社会结构和集体行为,但字里行间流淌着一股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深刻体察。它不仅仅在回顾“崛起”的过程,更是在审视这种“崛起”所付出的代价——比如传统社区关系的瓦解、知识与财富分配的不均等。那种隐含在赞美进步背后的,对社会张力和潜在危机的警惕,让这本书的基调显得尤为复杂和成熟。它避免了将历史简单化为线性进步的叙事陷阱,而是展示了一个充满矛盾和妥协的现实。读完后,那种久久不能散去的思考是:今天的我们,是否正在重演着相似的结构性困境?这种穿透历史的共鸣感,是衡量一本好书的重要标准,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广度令人叹为观止,它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中产阶级”这一概念的刻板印象。作者没有满足于泛泛而谈,而是扎根于翔实的档案和一手资料,构建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分析框架。那些关于职业流动性、专业化知识的形成与垄断,以及教育体制如何成为阶层固化或提升的工具这一部分的论述,逻辑链条之严密,让人拍案叫绝。特别是作者对“技术精英”如何从传统行会或贵族附庸中分离出来,并最终形成一股独立的社会力量的剖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研究。它要求读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更要对社会学和经济史有基础的理解,但即便如此,作者依然努力用清晰的语言来阐释复杂的理论模型,保证了可读性。这绝不是一本可以轻松翻阅的闲书,它更像是一份需要反复研读的智力挑战。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地方在于其对“教育”作为社会资本的运作机制的揭示。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哪些学校或专业领域变得热门,而是深入挖掘了教育资格如何被用来构建新的社会壁垒,以及这种壁垒又是如何巧妙地与旧有的等级体系相互作用、彼此强化的。作者的分析超越了简单的“寒门出贵子”的理想化叙事,而是提供了一个更为冷峻和现实的视角:知识和文凭,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窗口期,被这个新兴的中间阶层群体转化为代际传承的护城河。这种对社会流动性本质的解剖,极具启发性。它迫使我们去思考,在任何一个强调“能力导向”的社会中,筛选与排斥的机制是如何暗中运作的,其结论至今仍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评分从文学性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它没有使用那种刻板的学术腔调,相反,作者的文字充满了画面感和叙事张力,仿佛每一段论证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故事在支撑。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城市空间如何被新的专业人士群体重塑时的那种冷静而富有诗意的笔法。那些关于新式办公楼、专业协会聚会场景的描绘,构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精神家园”的图景。节奏的控制也极为精准,在需要展开细致的社会统计数据时,它毫不拖沓;而在需要深入刻画某个关键人物的内心冲突时,它又给予了充分的留白和抒写空间。这种兼顾严谨性与可读性的平衡艺术,在非虚构作品中是极为难得的。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是大师级的杰作。作者在描绘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结构的变迁时,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沉浸在德意志某段转型期的喧嚣与不安之中。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历史陈述,而更像是一部充满张力的社会风俗画卷。我尤其欣赏作者如何巧妙地将宏大的时代背景与个体命运的微观挣扎编织在一起。那些在教育和专业技能上寻求突破的中产阶级人物,他们的焦虑、抱负以及在旧有秩序与新兴需求之间的左右为难,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每一次阅读,都能捕捉到新的细节,比如某一处对特定行业兴起的描述,或者对某个家庭教育观念冲突的侧写,都展现出极高的信息密度和严谨的考据功底。读完后,你不会觉得只是了解了一个历史阶段,而是真正感受到了那个“中间阶层”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努力站稳脚跟的艰辛历程。文字的力量,在此处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充满洞察力的解读。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京东自营就是好,包装没有破损,头天发货第二天就到了,一口气买了30对本,哈哈哈哈。
评分《纽约:一座超级城市是如何运转的》是一本科普图书,生动有趣地讲述城市是如何运转的。
评分得·沃森的书这是收的第二套了。大格局。最最难得的是一点也不糊涂,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观点与见解,一部难得的思想史大书。翻译流畅到位。流光十彩的,读着过瘾。极力推荐。京东活动给力。
评分儿子喜欢的书,全都买齐了,应该不错!
评分很棒的书,值得收藏。
评分发货快,物流快,东西不错,是正品,赞一个
评分忙了,都忘记了,不好意思~很满意。好评
评分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考察,每一位著名的德国艺术家或思想家,以及那些本该更为大众所知的天才,都被收入其中。这是一部旷世之作……这部富于思想性的著作呈现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全景画卷。我们期望它可以实现目标,促进更为深入和广泛地认识那个拥有康德、贝多芬、爱因斯坦和哈贝马斯的国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