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1504

读库150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立宪 编
图书标签:
  • 文学
  • 小说
  • 当代文学
  • 长篇小说
  • 情感
  • 家庭
  • 社会
  • 现实主义
  • 读库
  • 中国当代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190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6644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7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读库》的编辑方针。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读本;内容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所选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

内容简介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八篇文章,《行云纪》,《宝像》,《法国是他的父亲,阿尔及利亚是他的母亲》,《1949年的家书》,《梦回唐朝》,《滑铁卢二百年》,《龙虾风暴》和《诗人之死》。
  从寥寥千字的唐传奇小说到剧本有多远?从梦想拍武侠片到电影上映要多久?从脑子里的构思到银幕上的电影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刺客聂隐娘》一片的联合编剧谢海盟记录下这五年间的全部过程。本期《读库》第一篇《行云纪》节选自《行云纪:〈刺客聂隐娘〉拍摄侧录》一书,收录的内容包括剧本如何诞生、电影选角以及拍摄中的种种波折和“神来之笔”等等,且看编剧如何为了冰山一角搭建完整冰山,侯孝贤如何之为侯孝贤,满腹怪偏点子的阿城编剧时如何施展与无法施展,导演如何调教演员等幕后故事。
  《宝像》指的是毛主席像。当下毛主席头像像章、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语录还零星在市场中可见,伟人的塑像至今也有不少仍屹立在城市广场中、校园里。但这些像章产生的背景,那个特殊的年代,围绕着像章发生的故事,经历过的人多已不愿再提,只因像章虽小却足以影响个人命运。作者肖逢愿围绕像章叙写二三往事尤为难得。
  加缪出生在当时的法属阿尔及利亚,但之后阿尔及利亚发生因民族解放斗争,挣扎走向了独立。其间加缪在法、阿之间徘徊拉扯,在双方仇视时持反战立场、为和平奔走呼号,却导致了他在流亡中度过了大半生。《法国是他的父亲,阿尔及利亚是他的母亲》一文的作者克莱尔·梅苏德,其父亲与加缪一样,有着这同样的“父亲”和“母亲”。
  《1949年的家书》勾画了几个普通人在极其不平静的 1949年的生命历程。他们在沧桑巨变中的人生选择、命运沉浮、家国情怀、坎坷心路,构成了历史的必要部分。
  王南的“建筑史诗”系列,已在《读库》刊发过五期,我们已领略过古罗马建筑、汉代的陵阙、佛教的建筑造型艺术、六朝的石兽石柱等遗石以及拜占庭建筑。这次《梦回唐朝》揭开大唐建筑的大幕,带我们漫步长安城的坊间建筑,看壁画中的唐代佛寺,领略唐朝宫殿建筑杰作,最后驻足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原点佛光寺和南禅寺,感受唐代建筑文化精髓。
  滑铁卢会战至今仍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会战。《滑铁卢二百年》再现了1815年6月18日十个小时里滑铁卢会战的五个回合,从战略及战术角度分析了拿破仑为何战败。
  近些年小龙虾风靡各地的高中低档餐厅,其红火诱人的样子尤为路边大排挡所青睐。《龙虾风暴》的作者余斌是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他从小龙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第一站南京说起,讲述市井餐桌对龙虾的种种传言,大众百姓又如何享受这一美味,听听“身为下贱”的小龙虾如何“升俗为雅”的前世今生。
  魏晋产名士,陆机就是其中一位。刘勃的《诗人之死》讲述的却是陆机身为亡国旧臣,卷入王族内斗,几经沉浮,最后兵败身死。其诗人气质在其中起了何种作用,每个人看到的恐怕会不同。

作者简介

张立宪,1987-1991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著名出版人,作家。参与创办《足球之夜》、《生活资讯》等杂志。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并出版有个人著作《记忆碎片》,新版名字为《闪开,让我们歌唱八十年代》。现任《读库》主编,跨工种作业,独立完成一本书的策划、组稿、编稿、设计、印刷、宣传、发行各环节,涉及编辑、美术、财务、公关、销售诸领域。以一人之力,创出中国出版界持续出版一种读书品牌《读库》的奇迹。2008年4月当选“思想推动中国——联想ThinkPad中国思想力人物评选”的十位中国思想力人物之一。

目录

1-57 行云纪 谢海盟
58-78 宝像 肖 逢
79-93 法国是他的父亲,阿尔及利亚是他的母亲 克莱尔·梅苏德
94-115 1949年的家书 张 丁
116-252 梦回唐朝 王 南
253-277 滑铁卢二百年 宪 旭
278-298 龙虾风暴 余 斌
299-317 诗人之死 刘 勃






精彩书摘

  《读库1504》:
  像章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称为面板和底板。面板是正面的那一块透明塑料,底板的原料是加了红色染料的,一面压制有伟人形象的图案,一面留有装别针的孔洞。给伟人图案涂上金色颜料,晾干后就可以装配。面板底板之间有可以镶嵌的扣缝,装配时用力按合即可,装上别针,人包装袋,就可以出厂。语录牌的原理一样,只是中间的语录文字是一小条精致印刷品,本地印刷厂还没有能力制作,是成都彩印厂印制的。在注塑和装配的时候,语录牌的工艺难度就没有像章那么复杂。
  其中那个最小的附属部件——别针,却是最难弄的。起初用的细铁丝,剪成两厘米多一段段,中间绕个圈,插进底板小孔的一端做个弯头钩,另一端用钳子斜剪一个尖就成了。因为是紧俏货,没有人提意见。后来广大群众反映别针没有弹性,还要把衣服戳个小洞,就改用了黄铜丝,但是针头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好。技术组的师兄说,人家正规徽章厂有专用设备,我们买不起。于是就用士办法,装一个平放的小砂轮用人工操作,一颗颗砂出尖头。这个设备很不安全,操作工的手指经常弄出血,技术组师兄们又改进,装上护罩,规范了操作手法,这才做出合格的别针。
  虽然像章和语录牌是政治装饰品,但在市面上出售还是要收钱的,价格是风雨瓢摇的原县计委制定的,夺了权的革命组织没来抢这个烫手的山芋,像章每个售价一角,语录牌每个售价八分。对于日用社这样自负盈亏的小本经营来说,不讲成本是不行的。当时社里已经由革命组织夺了权,原来的社主任和政治指导员都靠边站,新的领导是个姓税的大师兄,实际上掌握全社革命生产大权的,是以税师兄为首的一批年轻骨干。对于夺权,老师傅们没有多少意见,反正仍然是计件挣工资,何况这些新领导又不是外人,多数是社里的子弟。
  ……

前言/序言

 
《古城遗梦:南宋临安风物志》 作者: 萧怀瑾 出版社: 翰墨轩 出版日期: 2023年10月 定价: 128.00元 --- 内容简介: 《古城遗梦:南宋临安风物志》 并非一部宏大的史学巨著,而是一卷浸润着宋代烟火气的风物画卷。本书聚焦于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通过对城市空间、市井生活、文化习俗、商业贸易乃至园林艺术的细致描摹,力求还原那个“八方辐辏,百物不缺”的繁华都市,让读者得以穿越千年,亲身感受南宋士人与平民的日常呼吸。 本书的叙事脉络并非严格遵循编年体,而是采取了一种“物以类聚,景以象随”的游记式结构,将临安城的方方面面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第一辑:城垣内外,市井烟火 本辑是全书的基石,着重描绘临安城的物理空间布局与市井生活的喧嚣。作者从九里三分的城墙写起,详述了中轴线上的皇城、宫城与外郭城如何层层递进,体现出帝都的威仪与森严。随后笔锋一转,深入到坊市之中。临安城的“厢”与“坊”的划分,以及夜禁制度的严格与松弛,构成了市民生活的基本框架。 尤其引人入胜的是对“瓦子”与“勾栏”的考证。作者结合《梦粱录》、《武林旧事》等一手资料,细致描摹了市民娱乐的场所:说书人的“平话”、杂剧的腔调、相扑的技艺,以及街头巷尾的叫卖声。比如,对当时著名的“狮子楼”内各类表演的复原描述,生动地展现了市井阶层对艺术的狂热追求。 此外,本书用相当篇幅探讨了临安城的水系与漕运。京杭大运河的末端如何滋养这座城市,西湖在城市生活中的多重角色(景观、灌溉、军事防御),以及漕舫往来带来的南北物资交流,都体现了临安作为经济中心的强大生命力。 第二辑:衣食住行,风雅点滴 这一部分着眼于宋代上流社会与平民的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宋人精致而又务实的审美情趣。 在“食”的方面,本书不满足于简单列举菜肴。作者深入剖析了临安城内对“时令”的极致追求。春日的腌菜、夏日的冷饮(如冰雪冷元子),秋季的蟹宴,以及冬季的“炙”类食品,无不反映了宋人对食材本味的尊重与烹饪技艺的精湛。更有趣的是,书中记录了当时流行的“茶”文化,从斗茶的仪式感,到不同地域茶饼的品鉴,再到茶坊内的社会交往,茶俨如临安的“液体社交货币”。 在“住”与“行”方面,本书对比了官宦人家的深宅大院与普通市民的“排门”结构。对“伞、轿、船”三种主要交通工具的描述,凸显了临安城内交通的拥挤与多变。城中马车罕见,人力与水运构成了主要的移动方式,这深刻影响了临安的城市节奏。 第三辑:风雅之极,园林与文心 临安城不仅是政治与商业中心,更是宋代文人雅士的荟萃之地。本辑聚焦于宋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高度。 西湖园林无疑是核心内容。作者详细考察了“十景”的演变,并着重介绍了私家园林如何模仿山水意境,如何在有限空间内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苏堤与白堤的修建历史,以及它们如何从实用工程转变为城市景观的核心,被娓娓道来。阅读此章,仿佛能闻到苏堤春晓时,士人登高望远的那份闲适与惆怅。 此外,书中对“印刷术的普及与文人风尚”也有深入探讨。临安作为雕版印刷的重镇,知识的传播速度远超前代。书籍的装帧、书坊的竞争,以及文人雅集、诗社的兴盛,构成了南宋文化的活力源泉。书中收录了多则关于当时文人在酒楼茶肆中即兴赋诗、切磋学问的小轶事,极富画面感。 第四辑:市舶司畔,万国朝宗 作为南宋的对外窗口,临安的海外贸易是本书不可或缺的一笔。本辑聚焦于吴江门外的市舶司及其周边区域。通过对香料、珠宝、象牙等进口商品的追溯,我们可以看到泉州、明州的海船带来的异域风情。 书中描绘了南宋时期,来自高丽、日本、东南亚乃至大食的商贾在临安城内的居住区和交易活动。这些“蕃客”带来的文化交融,从服饰上的细微变化到饮食习惯的互相影响,都展示了南宋王朝在“海禁”与“开埠”之间的微妙平衡,以及临安城作为东方国际都会的包容性。 --- 本书特色: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微观入史”的叙事策略。它摒弃了对朝堂政变的刻板记录,转而聚焦于日常生活的“褶皱”之中。作者凭借扎实的文献考据功底,辅以细腻的文学笔触,将历史从宏大的叙事中解放出来,让读者触摸到宋人的体温、听到他们的笑声。全书配有大量精心绘制的线描插图,力求再现古籍中所描绘的场景,如临安城的酒牌、茶盏纹饰、甚至市井人物的穿着细节,为研究南宋社会风貌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视觉材料。 《古城遗梦:南宋临安风物志》 献给所有对中国古典都市生活、宋代美学,以及“烟火气”历史着迷的读者。它不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场沉浸式的千年漫游。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读库1504》真是个宝藏,每次翻开都有新的惊喜。我尤其欣赏它那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知识的敬畏感。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快餐式的读物,匆匆忙忙抛出几个观点就草草收场。相反,它更像一位耐心且博学的导师,一步步引导你深入到某个特定领域的心脏地带。我记得有篇关于某个历史事件的侧记,作者不仅仅罗列了时间线和关键人物,更深入挖掘了当时社会氛围对个体选择的影响,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和对人性的洞察,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其中,呼吸着那个时代的空气。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很多纯粹的学术著作难以给予的。而且,编辑的排版和选材也极其考究,即便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插图或者引文,也经过了精心挑选,与正文形成了完美的互文关系,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思维可以跳跃,但根基却始终稳固。对于一个渴望深度阅读,不满足于碎片化信息的读者来说,这简直是一场精神的饕餮盛宴。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读库1504》,我还有点担心它会不会过于冷僻或者晦涩难懂。毕竟“读库”系列向来以挖掘非主流、硬核的内容著称。但实际阅读下来,那种强烈的“发现感”立刻抓住了我。它成功地在严肃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奇妙的平衡点。它敢于触碰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边缘话题,但呈现方式却充满了文学性和故事性。比如其中一篇关于某个传统手工艺复兴的报道,作者没有用空泛的口号来赞美,而是通过对那位匠人日常生活的细致描摹,展现了坚持的艰辛与价值的重量。那种朴素的、带着泥土气息的文字,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要震撼人心。读完之后,我不仅对那个手艺有了初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我对“坚持”这件事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本书仿佛在告诉我,真正的价值往往深藏在那些需要时间和耐心去挖掘的地方。

评分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依赖这种“慢阅读”的体验,而《读库1504》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它的篇幅和结构设计,天然地排斥了“速成”的阅读习惯。你不能指望一口气读完,然后觉得自己“掌握了”所有内容。它更像是一系列精心铺陈的思考碎片,需要你停下来,合上书本,走到窗边,让那些文字在脑海中慢慢发酵、沉淀。我特别欣赏其中那些跨学科的视角。它可能前一页还在讨论某个哲学流派的起源,后一页就转向了对某种特定技术演变的社会学分析。这种看似跳跃,实则内在逻辑严密的编排,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认知边界。它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教你如何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如何构建一个更具韧性和弹性的知识框架。对于那些长期关注世界运转底层逻辑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绝佳的思维工具箱。

评分

每次翻阅这本《读库1504》,我都感觉像是在参与一场高水平的智力游戏,但游戏规则是你自己制定的。它没有标准答案,它提供的更多是启发性的提问和丰富的参照系。我最喜欢的是它对“日常”的解构能力。在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社会现象背后,它总能挖掘出隐藏的权力结构、文化暗流,或者被遗忘的集体记忆。它让我对脚下的土地、呼吸的空气都产生了新的好奇心,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理所当然”。这种颠覆性的观察角度,非常“上头”,一旦你习惯了这种深挖的模式,再看其他东西就会不自觉地带上那种审视的眼光。这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充实,更是一种看世界的“姿态”的转变,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的提问者。这种内在的驱动力,比任何外部的教育都来得更持久有力。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克制”与“留白”。它不会过度解释,也不会强行说教。很多时候,它只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摆在你面前,然后用最精炼、最有力的事实和论据支撑起来,剩下的空间,就留给了读者自己去填补,去完成最后的思考闭环。我读到一篇关于城市记忆流失的文章时,那种文字的张力几乎要把我逼疯了——不是因为文字本身有多么激烈,而是因为它精准地击中了关于“失去”的普遍焦虑,却没有给出任何廉价的安慰。这种直面困境的勇气,是很多出版物所缺乏的。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当下社会中那些微妙的、易逝的、但至关重要的东西。对于追求真实感和深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种“不把话说满”的表达方式,反而是最能激发共鸣的。

评分

昨天一个朋友问我,读书有什么意义,看天还是天,看水还是水,心中还是有好多话,说也说不明。我说不读书不就少了很多乐趣么?他又说,你闲着蛋疼的时候想的特别多感觉很苦恼不就是因为看的东西多么.我觉得倒也是这样,所以便迷茫了.请教各位,希望能从各位的回答中得到启示.

评分

书籍保护的不是很好,很多书封面有污渍,不过内页完好不影响阅读

评分

新书送来就是各种污渍,京东真的是越来越不用心了。

评分

好书,值得一读。包装严密,送货快。

评分

有点像旧书,有点脏,还好有藏书票。

评分

非常不错,您值得拥有,okk

评分

好看!价格合适就买买买!

评分

读库真的是难得的良心读物,封面质朴简约,内容丰富有趣,令人爱不释手。京东有券有活动赶紧入。准备有一本收一本。哈哈。

评分

本书稿是著名电影导演贾樟柯第一部回顾其电影创作和思路历程的著作,也是对其1996到2008年这十余年来导演生涯的梳理与总结,全景记录了这些年来其思考和活动的踪迹。此书200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此次经作者重新修订,改版推出。书中收录了贾樟柯导演生涯各时期对电影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独特的思考,另有多篇与电影界、艺术界、媒体等多领域关键人物的代表性访谈。全书以贾樟柯所拍电影为纲,所有收录文章以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呈现出导演个人敏感而执着的心路历程,也体现出贾樟柯以电影抒写乡愁的深切情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