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專為男孩傢庭打造的教子全書
中國媽媽教育男孩不可不讀的教養聖典,全麵提升你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生動的插圖,讓閱讀充滿趣味和啓迪
◎自信的男孩更容易獲得成功
◎培養良好的習慣,使男孩受益終生
◎性格好命就好,讓男孩贏在性格上
◎培養生存技能,讓男孩成為命運的主宰者
◎塑造男孩的學習力,讓他在未來更有競爭力
韓旭,從事教育工作多年。一直緻力於傢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青春期教育等方麵的實踐與研究,提齣瞭“培養優秀男孩,智商、情商、德商、逆商、財商、靈商、心商、誌商、誌商、膽商、健商,一個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深愛父母歡迎。
對傢長,我想說的是,兒童教育已經從“自然放牧時代”過度到“圈養時代”,傢長不學習不行瞭。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 尹建莉
孩子長大以後,懷念父母的不是汽車、房子、財産,甚至不是念好的學校。他們懷念父母的是,父母幫他們培養瞭好性格。
——《慢養》作者 黑幼龍
一個人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他心中一定要有座山,那就是目標。
——教育專傢 王金戰
第一章 走進孩子的世界,聽懂男孩的心靈密碼
第1招 剪刀、蝸牛和小狗尾巴—這就是男孩/002
第2招 從小小孩到男子漢—男孩成長的三個關鍵期 /005
第3招 男孩不如女孩嗎—全麵認識男孩的特點/008
第4招 男兒有淚不輕彈—識彆男孩特殊的錶達方式/011
第5招 精力旺盛的“淘氣包”—閤理教育和引導很重要/013
第6招 “電視機裏裝著小人嗎”—男孩的探索心理/017
第7招 “1+1為什麼不等於3”—愛問是男孩的天性/020
第8招 “我就是要當老大”—每個男孩都有領導欲/023
第9招 “讓我來拯救地球吧”—男孩的英雄情結/026
第10招 “同桌比我學習好”—為什麼男孩的成績在某些
階段相對較差/030
第二章 引導男孩走嚮成功,媽媽的職責無可替代
第11招 人格、品行、習慣—男孩的塑造主要靠媽媽/036
第12招 方法決定成果—媽媽需摒棄的教育方式/039
第13招 尊重、理解、寬容—培養優秀男孩的秘訣/042
第14招 好傢庭勝過好學校—營造溫馨的傢庭環境/045
第15招 放下媽媽的架子—和你的兒子交朋友/049
第16招 催開天賦之花—引導男孩把愛好變為特長/051
第17招 男孩不能當女孩養—重視男孩的性彆教育/053
第18招 父母形成閤力—傢教講配閤,不能唱反調/055
第19招 彆讓離婚傷瞭孩子—單親傢庭如何教育男孩/059
第三章 自古紈絝少偉男,男孩一定要“窮”著養
第20招 溺愛是害不是愛—“窮”養的男孩纔有齣息/064
第21招 窮養不等於虐待—吝嗇、打罵和懲罰要不得/066
第22招 磨煉男孩的韌性——逆境商為男孩的成長加分/070
第23招 開闊男孩的眼界—給男孩一個國際化視野/072
第24招 強化男孩的勞動觀—讓男孩在勞動中成長/074
第25招 提高男孩的適應力—教男孩適應多變的社會/077
第26招 管理時間和生活—引導男孩成為生活的主人/079
第四章 好關係勝過好教育,與兒子實現零距離溝通
第27招 不嘮叨,忌說教—把話說進兒子心裏/084
第28招 多商量,少命令—獲得兒子尊重的秘訣/086
第29招 會說不如會聽—用心傾聽,關係會更好/091
第30招 批評孩子的藝術—如何說,兒子纔肯聽/093
第31招 贊美是最佳動力—學會錶揚和賞識兒子/096
第32招 對男孩說“不”—理性教育需要學會拒絕/100
第33招 做以理服人的媽媽—彆用棍棒懲罰男孩/103
第34招 豐富溝通模式—如何讓溝通取得最佳效果/106
第35招 有時無聲勝有聲—用非語言行為與男孩交流/109
第五章 做高情商的媽媽,教齣高情商的兒子
第36招 自信是無價資産—讓男孩對自己充滿信心/114
第37招 遠離悲觀情緒—把樂觀傳遞給你的兒子/117
第38招 收斂壞脾氣—讓男孩學會不浮躁、不生氣/121
第39招 擺脫抑鬱的陰影—培養齣一個陽光的男子漢/123
第40招 積極贏得一切—教男孩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125
第41招 把忌妒轉為動力—正確引導男孩的忌妒心/128
第42招 不比吃喝穿戴—幫男孩丟掉虛榮心/131
第43招 給壓力找個齣口—為男孩的心靈減減負/133
媽媽如何做,男孩纔齣色
一提起媽媽,我們的內心中就會充滿感動,從十月懷胎,到把我們養育成人,媽媽譜寫瞭一首首母愛之歌。
生活中,每個媽媽采用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作為一個男孩的媽媽,你的教育方式是先進的還是落伍的,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我們不妨先看幾個小故事。
故事一:超市的收銀颱前排著長長的隊,大傢拎著購物籃有序地等待結款。可是,一個手握冰棍的小男孩卻分開擁擠的人群,從隊伍後麵不停嚮前擠。大傢看到這種情況,紛紛皺起瞭眉頭,暗中責怪男孩沒有教養。有一位長者實在看不下去,便攔住瞭男孩,嚴肅地對他說:“孩子,大傢都在排隊,你是後來的,應該站到後麵去。”小男孩伸齣手,指瞭指站在收銀颱外、正嚮這邊觀望的一位女士說:“我媽媽叫我這樣做的。媽媽說這樣買東西快、省時間。”
故事二:有一個“神童”,天資聰穎,6歲就已經完成瞭小學課程,13歲考上瞭大學,17歲成瞭碩士研究生。然而,他在讀研期間,因長期生活不能自理,被學校勸退瞭。原來,“神童”的媽媽望子成龍心切,所以從初中到大學,她一手操辦瞭男孩所有的生活事項。男孩從未做過傢務,更沒有洗過衣服,甚至洗頭、洗臉都要由媽媽幫忙。男孩也不懂得與人交往的常識,進彆人屋不會敲門,逢人不願打招呼……除學習成績外,男孩的各種能力都極度欠缺,因而被迫離開瞭校園。
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情緒管理”這部分內容時的細膩和深刻。對於男孩來說,社會文化往往對他們的情感錶達有著隱性的束縛,讓他們傾嚮於用“攻擊性”或“沉默”來處理負麵情緒。這本書對此有非常獨到的見解。它沒有鼓吹讓男孩像女孩一樣“敏感細膩”,而是提供瞭一套更符閤男性思維模式的情緒識彆與疏導機製。比如,作者提齣的“情緒雷達圖”概念,非常直觀,它幫助父母和孩子一起,將模糊的“不開心”具體化為“是感到挫敗、是感到不被理解、還是僅僅是疲倦”。更重要的是,書中給齣瞭大量“非說教式”的應對範例。例如,當孩子因遊戲輸瞭而大發脾氣時,建議的不是“不許發脾氣”,而是先蹲下來,用一個中性的陳述句:“我看到你現在非常生氣,是因為你很想贏,對嗎?”這種確認和接納,瞬間就打開瞭溝通的大門。這比一味地講大道理有效得多。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情緒是被看見和尊重的,而不是被否定的。這種建立在尊重基礎上的情緒溝通,是培養未來高情商男性的基石。
評分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它對於“興趣培養”與“學習動力”之間關係的闡述,非常具有前瞻性。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選擇過載的時代,如何幫助孩子找到並堅持自己的熱愛,成瞭一個巨大的挑戰。作者非常警惕地指齣瞭“功利性興趣培養”的陷阱,即很多傢長為瞭所謂的“未來競爭力”,強行讓孩子學習那些與考試掛鈎的技能,結果適得其反,讓孩子對學習本身産生瞭抵觸情緒。書中通過一係列實際案例,強調瞭“深度探索”比“廣度涉獵”更為重要。她鼓勵傢長們要學會做孩子“興趣的放大鏡”,而不是“特長的雕刻刀”。例如,如果孩子迷戀上瞭恐龍,不要急著報奧數班,而是引導他去瞭解古生物學傢的工作,去圖書館查找相關的地質資料,甚至嘗試搭建一個微縮的化石挖掘現場。這種以興趣為核心的、自下而上的學習驅動力,遠比外部的奬懲機製來得持久和有力。閱讀這些章節,我感覺自己的育兒目標更清晰瞭:我的目標不是培養一個“萬金油”,而是幫助我的兒子,找到他真正會發光發熱的那片土壤。
評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的視角不僅僅停留在“如何管教孩子”,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父母”這一哲學層麵。它並沒有將父母塑造成一個完美的、永不犯錯的楷模,反而坦誠地分享瞭許多父母在育兒過程中的自我掙紮與成長。這種坦誠非常難得。例如,書中有一段關於“如何處理自己因工作壓力而對孩子失去耐心”的自我反思,作者提齣瞭“情緒緩衝期”的概念,建議父母在感覺自己即將“爆發”時,給自己設置一個五分鍾的暫停鍵,離開現場,深呼吸,再迴來麵對問題。這種對自己情緒負責的態度,直接影響瞭孩子對“責任感”的理解。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培養優秀男孩,首先要有一個“正在學習如何做父母”的自己。它不是一套速成的秘籍,而是一場漫長而美好的自我修行。它教會我,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們自己纔是那本需要不斷被閱讀和修正的“說明書”。這種內省的力量,是這本書給予我最寶貴的一份禮物。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流暢自然,讀起來有一種非常舒服的“代入感”。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傳達復雜的心理學概念,使得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男孩特質”分析變得清晰易懂。我記得其中有一章專門討論瞭男孩對“挑戰”和“冒險”的天然傾嚮,作者並沒有簡單粗暴地用“放手讓他去試錯”來概括,而是細緻地分析瞭如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搭建一個“可控的失敗環境”。比如,她分享瞭一個關於如何教孩子修理自行車的小故事,強調瞭在孩子遇到挫摺時,成人應該如何控製自己“立刻插手”的衝動,轉而用提問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這種“退後一步,給予空間”的智慧,在日常帶娃中實在太難把握瞭。很多時候,我們怕孩子受傷,怕他們浪費時間,就忍不住直接給齣答案,結果反而剝奪瞭他們自主學習的機會。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不是在“教”你做什麼,而是在“提醒”你,要學會觀察和相信你的孩子,去欣賞他們在探索世界過程中展現齣的那種蓬勃的生命力。讀完這一部分,我反思瞭自己過去處理孩子“搗亂”行為時的諸多不當之處,深感受益匪淺。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人,那種柔和的色調和略帶手繪感的插圖,立刻讓人感覺到一種親切和溫暖,仿佛不是在讀一本生硬的育兒指南,而是在翻閱一位經驗豐富的母親的私密手記。我尤其喜歡封麵上那個小男孩的側影,眼神裏充滿瞭對未知的好奇與探索欲,這正是我一直努力在我的孩子身上看到的特質。拿到書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開瞭扉頁,裏麵簡短的引言,沒有誇誇其談那些宏大的教育理論,而是非常接地氣地談論瞭日常生活中那些細微的、常常被我們忽略的親子互動瞬間。比如,作者提到如何巧妙地將傢務變成一場“尋寶遊戲”,讓原本枯燥的勞動充滿瞭樂趣和成就感。這種將教育融入生活的理念,對我這個既想培養孩子獨立性又不想破壞親子和諧的父親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全書的排版也非常舒服,字體大小適中,段落間距閤理,即使是晚上在昏暗的燈光下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這本書的整體氣質,是那種讓人願意反復翻閱,並隨時在廚房、客廳裏找到對應章節進行實踐的“工具書”,而不是束之高閣的理論寶典。它帶來的不是壓力,而是一種“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讓我對未來與兒子的相處充滿瞭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