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云俪松居: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实录》……王世襄“文革”抄家档案首都披露……世襄先生逝世一周年……
这部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我特意去图书馆借阅了,虽然我并不是文物专家,但对历史和老物件总是怀着一份敬畏之心。这本书的装帧非常讲究,看得出出版方是下了不少功夫的,拿到手里就有种沉甸甸的踏实感。我尤其喜欢它那种朴实无华的叙事风格,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像一位老者在娓娓道来,记录着那些物件的流转轨迹。书中的插图印刷质量极高,那些器物的细节,无论是铜锈的斑驳,还是瓷胎的温润,都清晰可见,让人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着一张图片沉思良久,想象着这件器物在不同时代的主人手中,经历了怎样风风雨雨。它不仅仅是关于文物的汇编,更像是一部关于时代变迁的侧影,展现了文化传承的艰辛与不易。我从中体会到了一种对历史负责的态度,那种将“散”的记忆重新“聚”起来的努力,本身就值得我们深思。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知识的密度实在太惊人了,简直是一座活的历史资料库。它不像那种面向大众普及的文物读物,而是深入到了收藏家的内心世界和文物的具体脉络之中,信息量非常扎实。那些关于一件藏品来龙去脉的描述,细致到甚至记录了当时的收购价格和流传的中间人,这种近乎档案式的记录,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参考价值。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艺术欣赏的范畴,它揭示了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精英阶层对传统物品的保护与热爱。很多描述都非常专业,涉及的断代、款识辨析,都展现了作者非凡的专业素养。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虽然有些地方需要反复琢磨,但正是这种挑战性,激发了我更深入探索相关历史背景的兴趣。它强迫你不能浮光掠影,必须沉下心来,与这些静默的古物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它并非简单的按时间或类别罗列,而是似乎遵循着一种内在的、情感的逻辑线索在推进。那种“聚散”二字,不仅仅指物理上的得失,更像是一种对人生际遇和命运无常的深刻体悟。阅读的体验是跳跃的,有时突然会被某个物件背后的故事所吸引,然后跟随作者的笔触,追溯它在不同家庭、不同国家间的旅程。这种叙事方式,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枯燥的清单。书中流露出的那种对“旧物”怀有的近乎于虔诚的尊重,是当代快节奏生活中罕见的。它提醒着我们,每一件器物都是承载了无数人生活痕迹的载体,它们的流失与保存,关乎着我们民族记忆的完整性。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部情感传记,讲述的是收藏者与被收藏物之间,那种难以割舍的情缘。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独特的沉稳与克制,这种气质与所记录的文物本身的气度是高度契合的。它没有使用那种煽情的笔调去渲染文物的“珍贵”,而是通过精准的细节描述和无可辩驳的史实来支撑其价值。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争议性文物时的审慎态度,总是在陈述事实和提出推测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体现出极高的学术良知。对于那些已经流散海外的国宝级文物,书中的记录更是充满了令人唏嘘的惋惜,但这种惋惜是被包裹在严谨的考据之下的,所以显得尤为有力。它不是一本让人看了热血沸腾的口号书,而是一本需要细嚼慢咽,并在脑海中构建起复杂图像的深度读物。每次翻阅,都能发现一些之前忽略掉的旁注或细节,让人意识到,要真正理解这些文物的来历,需要付出多少心血。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感受来说,这本书给予我一种非常充实和有益的体验,它成功地搭建起了一座沟通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它不仅仅是关于“王世襄”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收藏谱系,更是关于一个时代如何对待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宏大命题。书中那些关于文物转移、鉴定过程的描述,展现了收藏界内部运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对于任何想了解中国近现代文物流转史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我个人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展示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遗憾美”,那些未能留存或难以追回的珍品,通过文字的记录得以永存,也警示着后人。合上书卷时,脑海中浮现的不是冰冷的器物照片,而是无数双曾经抚摸过它们的手,以及那些时代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记。这是一次深刻的、富有启迪性的精神之旅。
评分装帧很棒 希望内容也好 好评 必须好评!
评分京东书都是正版,现在已经习惯了京东购物,各种生活用品、大小家电、食品、饮料,足不出户,送货上门,从客服到配送员的服务都非常好,以后有需要还会再来,也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评分还可以,书印装不错,就是帐单太细太多了。
评分2010年3月的一天,我应朋友的邀请参加一个聚会,席间与全国青联常委孙雪涛先生闲聊,说起我最新正在准备出版的书稿《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实录——烟云俪松居》。孙雪涛兄突然说:“我与王世襄先生90年代初就认识了,而且为了他的家具捐赠一事帮过小忙呢。”欣喜之余,与孙雪涛兄另约时间详谈。2010年6月26日与雪涛兄一同出差郑州,忙完一天的公务后进行了一次详谈,于是得以了解王世襄捐赠的另一个版本……
评分资料性的书,很不错!
评分書保存不當,有點損壞了。之前買這本書是看到推薦,然後覺得自己也沒有這种類型的書,可以嘗試一看。
评分没有办法评价了,买了太多东西,真的非常好,非常相信京东,物流快,服务好,没有别的挑剔,绝对给个赞,666
评分新中国成立后任故宫陈列部主任,曾入华北革命大学学习一年。“三反”运动中,由于追回收缴珍贵文物众多,被列为重点审查对象,蒙冤拘留审查达十个月,经查明无问题开释后,文物局竟令其去劳动局登记自谋出路。1953年开始在民族音乐研究所工作,担任有关音乐史方面的研究,如设计布置中国古代音乐史陈列室,编纂《中国古代音乐书目》,撰写古琴曲《广陵散》说明,《信阳楚墓出土乐器调查》等。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因对“三反”后的处理有意见,被错划为右派。1962年“摘帽”,宣布的当天调回文物局工作。他在离开文物岗位的整整十年中,利用一切业馀时间,坚持文物研究。诸如《髹饰录解说》一书的撰写,明式家具实物、技法、文献材料的收集,清代匠作则例的访求、整理、汇编等,都是这十年中惨淡经营、点滴积累而成的。“文化大革命”中,他又一次受到冲击,1969年10月在患肺结核活动期中,下放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彻底平反。他从1962年调回文物单位到1994年退休,任文物博物馆研究所(后改为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古文献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85年12月被评为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个人。1991年7月起,国务院发给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1月,其专著《明式家具珍赏》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4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还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成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评分王世襄(1914年5月25日—2009年11月28日),号畅安。男,北京人,祖籍福建省福州市。汉族,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学者。他使井市的“雕虫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他不但能玩,也能写,他玩物并研物,他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2003年12月3日,王世襄从专门来华的荷兰王国约翰·佛利苏王子手中,接过旨在鼓励全球艺术家和思想家进行交流的荷兰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从而成为获得该最高荣誉奖的第一位中国人。王世襄的著作颇多,主要有:《中国古代音乐书目》、《广陵散》(说明部分)、《画学汇编》、《清代匠作则例汇编·佛作·门神作》、《竹刻艺术》、《竹刻鉴赏》、《髹饰录解说》、《明式家具珍赏》(并有英、法、德文本)、《中国古代漆器》(并有英文本)、《中国美术全集·竹木牙角器》(与朱家溍合编)、《中国美术全集·漆器》、《明式家具研究》(并有英文本)、《北京鸽哨》、《竹刻》、《蟋蟀谱集成》、《说葫芦》(中英双文本)、《美国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精品选》(中英文本。英文本,与Curtis Evarts合编)、《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包括历年撰写的文章一百多篇,彩色、黑白图数百幅)、《明代鸽经清宫鸽谱》、《明式家具萃珍》(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王世襄编著、袁荃猷绘图)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