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十大战争注译

左传 十大战争注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斌,党怀兴 译
图书标签:
  • 左传
  • 春秋
  • 历史
  • 战争
  • 军事
  • 注译
  • 古典文献
  • 古代史
  • 中国历史
  • 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ISBN:978756138415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0582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6
字数:163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的伟大历史巨著。发生在当时的许多著名战役,都是通过它周详而生动的记述保留下来的,它是我国军事史上著名的战例资料。但是由于它文字艰深,不便于一般读者阅读,所以该书选了十个典型战例,为它作了简明的注解和通俗的翻译,以便读者学习、研究。

作者简介

  刘斌,现为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法治新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律文献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曾从事法律史、法律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现主要从事法制新闻学、法治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代表作有《六书故点校》《法制新闻的采访与写作》等。

  党怀兴,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一直从事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代表作有《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六书故》研究》等。

目录

一齐鲁长勺之战(1)
二秦晋韩之战(5)
三宋楚泓之战(20)
四晋楚城濮之战(24)
五秦晋殽之战(47)
六晋楚邲之战(57)
七齐晋鞌之战(84)
八晋楚鄢陵之战(105)
九吴楚柏举之战(123)
十齐鲁清之战(141)
后记(148)

精彩书摘

  【原文】
  …………晋原轸①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②,天奉③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④。纵敌,患生;违天,不祥。⑤必伐秦师!”栾枝⑥曰:“未报秦施⑦,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⑧?”先轸曰:“秦不哀⑨吾丧,而伐吾同姓⑩,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曰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注释】
  ①原轸:即先轸,因食采邑于原地,故又名原轸。
  ②贪:指秦国贪心得到郑国。勤:劳苦,疲劳。
  ③奉:助,帮助。
  ④纵:放纵,这里当“放走”讲。
  ⑤“违天”二句:违背天意,不吉利。当时人们认为,上天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一切都要按上天的命令去办,这是唯心的迷信思想。
  ⑥栾枝:晋大夫。
  ⑦秦施:秦国给予的恩惠。指晋文公逃亡在外到了秦国,秦穆公把女儿许给他,并送他返回晋国等事。
  ⑧其为死君乎:(心目中)难道还有先君吗?其:用作“岂”。为:有。死君:指先君晋文公。
  ⑨哀:同情。
  ⑩同姓:滑、晋同是姬姓国家。
  何施之为:还讲什么恩惠。
  谋:打算,着想。
  谓:对……说。
  遂:于是。
  遽:迅速。兴:发动。姜戎:秦、晋之间的一个部族。有处于晋北的,有处于周室附近的,这里指处在晋北的戎。
  子墨衰绖:晋襄公染黑丧服。子:晋文公之子晋襄公,名,因当时还没有葬文公,故称他为“子”。墨:染黑。衰:孝服,白色,分两种:斩衰(不缝衣边的),齐衰(缝了衣边的);孝服都用麻布制成。绖:分为腰绖与首绖(戴在头上的)。
  梁弘、莱驹:都是晋大臣。
  墨:指着墨色的孝服。
  晋于是始墨:晋国从此开始用黑色丧服。
  【译文】
  …………
  晋国的先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劝告,为了满足贪欲而劳苦百姓,这是上天给我们的帮助。上天的帮助不能抛弃,敌人不能放走。放走敌人,要生祸患;违背天意,就不吉利。我们一定要攻打秦军!”栾枝说:“还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就攻打他们的军队,心目中难道还有先君吗?”先轸说:“秦国对我们的丧事不表同情,反而攻打我们的同姓国家,这便是秦国无礼,还讲什么恩惠?我听说:‘一日放走敌人,是几辈子的祸患。’替子孙后代着想,这可以有话对先君说了吧。”于是发布命令,迅速动员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丧服染成黑色,梁弘驾驭戎车,莱驹做戎车右卫。
  夏天,四月辛巳那天,晋军在殽山打败秦军,俘虏了秦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色丧服安葬了晋文公。晋国从此开始用黑色丧服。
  ……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左传》十大战争注译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介绍《左传》中的重要战争,并提供深入的解读,同时避免提及任何与该书内容直接相关的信息,以满足您的要求。 --- 《春秋列强兴衰史:战火中的文明印记》 导言:乱世的序章与历史的洪流 本书并非一部单纯的战争史或军事教科书,而是深入探究古代文明在剧烈冲突中如何演变、兴衰与重塑的史诗性著作。我们聚焦于春秋战国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这是一个礼崩乐坏、诸侯并起、英雄辈出的时代。彼时的战争,不仅仅是军队之间的力量较量,更是政治权谋、外交手腕、文化碰撞以及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集中体现。本书旨在通过对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冲突事件的梳理与分析,揭示那个时代强国崛起的内在逻辑与衰落的必然趋势。 第一篇:霸业的开端与权力的角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总有那么几个关键性的转折点,决定了区域格局的走向。本书开篇将重点剖析那些奠定早期霸权基础的冲突。这些战争往往规模适中,但战略意义深远。它们不仅是各国实力对比的试金石,更是早期礼制瓦解后,各国君主和谋臣展现政治智慧的舞台。我们将探讨,在那个“尊王攘夷”的口号下,权力如何从中央缓慢地、却不可逆转地向地方强权转移。理解了这些早期冲突的性质——无论是为争夺有限资源,还是为确立联盟领袖地位——才能真正把握后续历史演进的脉络。 第二篇:合纵连横中的博弈艺术 春秋中后期,战争的形态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传统的以“会盟”和“朝贡”为主的外交手段逐渐被更具进攻性的“合纵连横”所取代。本书将细致描摹在这一复杂外交棋局中,各国如何运用军事压力、经济制裁甚至政治联姻来实现其战略目标。这里的战争不再是单方面的入侵,而是多方势力犬牙交错的复杂博弈。我们将分析那些著名的会盟与冲突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地缘政治考量。例如,某一特定区域的控制权争夺,如何牵动千里之外的盟友关系,以及外交辞令在战前战后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第三篇:军事思想的革新与技术迭代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对军事理论和技术的要求也水涨船高。本书将深入探讨在这些重大冲突的背景下,军事思想是如何产生突破的。从早期的步兵和车兵协同作战,到后来针对特定地形和敌方弱点的战术创新,无不体现了时代对军事智慧的渴求。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胜负本身,更是胜利背后的深层原因:后勤保障体系的完善、攻城器械的改进、以及对敌方士气和心理战的把握。这些技术和思想上的革新,是推动战争烈度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第四篇:文明的代价:社会结构的重塑 每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都对社会结构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战争的胜利者得以巩固其统治,而战败者则可能面临贵族阶层的瓦解甚至国家主体的消亡。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超越了军事行动本身,探讨了战争对普通民众生活、国家财政、以及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冲击。大规模的征伐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支持,这直接导致了赋税制度的变革和新兴阶层(如士大夫)的崛起。理解这些冲突,也是理解古代社会肌理如何被战火重塑的关键。 第五篇:战略远见与历史的教训 在众多记载的冲突中,总有一些决策因其卓越的战略远见而名垂青史,同样也有一些因其短视和失误而成为后世的警示。本书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次决定性战役进行深入剖析,重点分析决策层的战略思维模式。我们探究的重点是:在信息不透明、局势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中,领导者如何权衡利弊,做出关乎国家命运的抉择。这些分析将帮助读者理解,在古代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成功的战略并非偶然,而是深思熟虑、权衡利弊的产物。 结语:历史的回响 《春秋列强兴衰史:战火中的文明印记》力求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视角,将古代的军事冲突置于宏大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中进行考察。通过对这些关键性战争的细致解读,我们得以洞察一个伟大文明在剧烈动荡中如何自我革新、如何定义“强权”,以及在无休止的冲突漩涡中,那些永恒的政治与人性主题是如何展现的。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超越简单的战术复盘,进入对历史深层动力学的理解。 ---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更看重的是史料的可靠性和作者的学术功底。坦白说,市面上很多解读古代经典的书籍,要么过度解读,要么就是人云亦云。但《左传十大战争注译》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扎实,它的注释引用的文献来源非常广泛,从其他先秦典籍到后世的史学大家观点,都有所涉猎,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术训练背景。我特别注意对比了其中一场关键战役的不同史书记载,发现这本书在处理史料的矛盾之处时,采取了一种审慎的态度,既不偏信一方,也不轻易否定,而是将各种可能性并陈,引导读者自行判断。这种“不妄下结论”的治学态度,是我非常欣赏的。它不是告诉你“事情就是这样”,而是引导你“事情可能是这样,因为A、B、C证据支持”。这种邀请读者参与历史探究的姿态,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智力乐趣,让人感觉自己也像个小小的史学家在进行微观研究。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一流的艺术品。它没有按照时间顺序简单罗列这十大战争,而是根据其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力和典型性进行了巧妙的编排。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反而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地抓住春秋战国时代战争形态演变的主线。例如,开篇选取的那场战役,奠定了某种不成文的战争规则;而中间穿插的几场则展示了这些规则是如何被打破和重塑的。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是层层递进,犹如观看一部精心剪辑的史诗纪录片,每场“战役”都是一个独立的精彩章节,但放在一起又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时代画卷。而且,注释的插入点把握得极好,不会打断你对主战场局势的宏观把握,而是在最需要背景知识补充的地方适时出现,确保阅读的流畅性。这种对读者阅读节奏的体贴,是很多学术著作所缺乏的。

评分

我通常对这类严肃的历史读物敬而远之,总觉得要抱着厚厚的字典才能啃下来,但这本《左传十大战争注译》给我的感觉却相当的“亲民”和耐读。它的排版和字体选择很舒服,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太累,这一点对于长时间沉浸在古代文本中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解析每一场重大冲突时,都会穿插一些关于“礼”与“义”在战争中的体现和消解过程的探讨。这使得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军事战略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对春秋时代社会伦理秩序崩塌的深刻反思。比如在描述某次“不义之战”时,作者引用的《左传》原文寥寥数语,但旁注的延伸思考却极其丰富,探讨了诸侯国之间如何从最初的相互尊重到后来的互相倾轧,这种对道德滑坡的细腻捕捉,让历史的悲剧感更加强烈。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在注释中流露出的那种对逝去历史的惋惜与敬畏,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人文关怀,而非冷冰冰的史料堆砌。

评分

这本《左传十大战争注译》,我刚翻了几页,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给吸引住了。它不同于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式叙述,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坐在你面前,慢条斯理地跟你讲当年那些惊心动魄的战役。首先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注译”部分,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经过现代语言的梳理,一下子变得清晰明了,仿佛那些历史场景就在眼前重演。比如讲到城濮之战时,它对晋楚两军的排阵、心理博弈,甚至连天气因素的描述都极为细致,让我这个对古代军事史知之甚少的门外汉,也能大致勾勒出一个画面。更妙的是,作者似乎没有止步于单纯的“解释”,而是融入了相当多的考证和背景补充,让你明白为什么当时的诸侯会做出那样的抉择,背后的政治角力、家族恩怨是如何驱动着战火燃起的。读完对某一特定战争的解读,我总有一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历史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一个个环环相扣的因果链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架起了古今之间的桥梁,让那些逝去的烽烟,重新拥有了鲜活的血肉和清晰的脉络。

评分

我得承认,一开始我对“注译”两个字有点抗拒,总觉得会把史书弄得啰嗦。然而,这本书中的注释简直是点睛之笔。它们不仅仅是词语的解释,更是对当时社会背景、人物动机、地理环境的细致补充。比如,解读一场发生在特定山地的战役时,注释会特地拉出一块地方,详细说明那片区域的水文、土质对古代步兵和战车作战的影响,这种具体到环境层面的分析,让我对古代战争的复杂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满足于告诉你“谁赢了谁输了”,而是深入挖掘“为什么能赢/输”。特别是作者对一些次要人物的简短“侧写”,也极其到位,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那个时代士大夫或武将的性格侧影,使得原本在《左传》中只有名字的配角,也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这本注译版,与其说是给初学者的入门书,不如说是给资深爱好者的一个更深入、更立体、更富有层次感的解读工具。

评分

还行吧?

评分

比去自己去新华书店买方便太多了…真是经济又实惠…

评分

十场战争,相当精彩,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或者先南北之战,后东西之战编排,脉络就会更清晰

评分

很实用,很好,京东一如既往的快!

评分

一组书,很满意。书质量好,价廉书美。感恩京东,点赞京东。

评分

。。。

评分

评分

评分

物流快,书的质量也好,服务态度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