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大权在握!
1.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空前的发明。从雍正到宣统,国策大政皆出军机处!
2.蒋介石的待从室效仿的就是军机处。
★一部以军机处为视角,解密权力运作、透视王朝秘史的长篇历史纪实!
★本书以军机处的创立、运作和兴衰为线索,在清朝宏大的背景下,展现了军机处这一特殊权力机构的精彩故事。
1.它依赖于一套文书制度,治理天下。
2.它没有正式人员,却囊括了清朝优秀的人才。
3.它非正式机构,却执掌清朝国政一百八十三年。
4.它赞襄了乾隆十全武功,却无奈面对嘉道萧条。
5.它是为了保密而创设的机构,却屡屡泄密。
6.军机处中涌现的众多高官,却让士人愤懑而无可奈何。
7.军机处工作人员的任命,导致了影响大清国运的政变。
8.军机处中清贫苦寒的章京,却能一夜飞黄腾达,让朝野称羡。
9.和珅四个月做到了军机大臣,却要用二十二年才成为首席军机大臣。
10.军机大臣赞襄十全武功,处理政务,本该恩宠无限,却是高危职业。
12.中秋八月黄花满地,七十二人杀入紫禁城,一门之隔的军机处该如何反应?
13.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大清衰退的国力,嘉道两朝的军机处该如何应对?
★历史学博士十年磨一剑,厚积薄发之作!
内容简介
《军机处》是长篇历史纪实,共有三部,此为第一部。
雍正七年,创设军机处,培植亲信,打击朋党和异端,惩治腐败,整顿吏治,争夺舆论阵地……
军机处的创设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封建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顶点。本书以军机处的创立、运作和兴衰为线索,在清朝宏大的背景下,展现了军机处这一特殊权力机构的精彩故事。
《军机处》第一部共有四章,分别介绍了军机处的创设、盛世、守成、萧条四个阶段,以军机处为切入点,以人物和事件为线索加以串联,为读者呈现了从雍正到道光朝的军政轶事,展现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位大清帝王不同的统治手腕和行事风格,以及允祥、张廷玉、讷亲、阿桂、和珅、傅恒、卢荫溥、曹振镛、松筠、穆彰阿等军机大臣们如何为官办差。
作者简介
袁灿兴,江苏靖江人,苏州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在学术研究之外,投身于通俗历史的写作之中,为《文史天地》、《文史博览》、《文史月刊》等历史杂志长期供稿,著有《枪口下的北洋》、《闲说中西》等。
精彩书评
★从汉到明,中国是一种士人政权,政府掌握在读书人手里,而读书人既不是皇帝的私人势力,也不是一个固定集团,因此这个政权是公开、开放的。而到了清代,作为皇帝私人秘书的军机处加上密折,就构成了一种秘密政治。这种权力集中,也就成为了满族作为“少数人”却可以统治“大多数”的制度基础。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
★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清·御史张瑞荫 ★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
——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 ★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
——美国当代汉学家白彬菊 目录
第一章 创设军机处
朋党:皇帝的心病
皇权合法性之争与书生幻梦
皇权必须独尊
创设契机:征战准噶尔
首任首席军机大臣允祥
军机处奠基人张廷玉
第二章 盛世时期的军机处
元老张廷玉配享太庙风波
首席军机大臣讷亲之死
三世恩仇终落幕:平定准噶尔
赵翼的军机章京岁月
首席军机大臣傅恒征缅
两淮预提盐引案与军机处泄密
大小金川之战
军机大臣结交太监一案
铁汉舒赫德平定山东之乱
和珅的军机处生涯
军机处编修《四库全书》引发的血案
军机处的富察三兄弟
第三章 守成时代的军机处
和珅的黄粱一梦
军机处的大手术
小章京的平步青云
军机处抓捕刘之协
嘉庆十年的军机处内讧
卢荫溥的逆袭
隆宗门外的杀声
第四章 萧条时代的军机处
死水中沉淀的曹振镛
三朝军机大臣松筠
长龄平定张格尔之乱
穆彰阿掌舵军机处
禁烟与军机处纷争
军机处与银库被盗案
道光二十九年的军机处
后记
精彩书摘
【嘉庆十年的军机处内讧】
在军机处之中,如何在军机大臣之间做好平衡,既不致军机大臣坐大,结成朋党,又要兼顾到各部事务,也不是容易的事。嘉庆曾特意规定,在遴选军机大臣时,要使六部都有大臣在军机处任职,也就是所谓的“军机处行走”。
总体而言,军机大臣的选任,是各方面平衡的产物,既考虑各部均衡,也得考虑满汉平衡。以嘉庆十年为例,此年在军机处行走的大臣先后有六人。首席军机大臣庆桂是文渊阁大学士,董诰是文华殿大学士,二人既入掌握实权的军机处,也入名义上的辅政机构内阁,可谓是名实具备。刘权之此年先任兵部尚书,后改任礼部尚书。军机大臣戴衢亨,先任工部尚书,再改任户部尚书。英和担任户部左侍郎。在刘权之、英和被罢职后,入军机处的托津则任吏部左侍郎。
虽然悬挂着“一堂和气”的匾额,可军机处里却不是和气一堂。嘉庆十年,刘权之、英和二人一度内讧,同时离职,军机大臣人数不够,嘉庆才让托津入军机处帮忙。
刘权之为官道路也颇坎坷,乾隆二十五年中了进士,其间一直在做闲官,到嘉庆二年才被调到吏部任职。此后鸿运高照,升到吏部尚书,也是一品大员了。吏部为六部之首,执掌官员之升迁,位高权重。在吏部任上刘权之铨选人才,也算公正。嘉庆七年,刘权之以吏部尚书入军机处行走。
刚入军机处,刘权之就因为用人问题被弹劾。军机处元老董诰告诉嘉庆,据给事中鲁兰枝参奏,刘权之不按规则,将自己的学生吴侍曾提拔任用,外界议论纷纷,不可不加以详查。嘉庆遂让董诰将鲁兰枝、吴侍曾等人唤来与刘权之当面对质,结果查明是诬告,此事也就过去了。
嘉庆九年,受吏部书吏舞弊的影响。吏部的满人尚书琳宁被革职,吏部侍郎范建丰、钱樾也被革去侍郎之职。刘权之在军机处上班后,吏部尚书一职成了兼职,书吏弄权与他关系不大,但为了避嫌,嘉庆还是将刘权之从吏部尚书改调到兵部担任尚书。
书吏弄权问题,是清代政治中的一大弊端。六部所处理的工作多数与文书相关,就雇佣了一批书吏帮忙办公。书吏们的薪资微薄,官署中又没有办公经费预算,必须捞外快补贴家用。六部书吏就利用最擅长的文书,钻制度上的漏洞,敲诈勒索官员。
书吏能耐之大,连权倾朝野的大臣也不能奈何。嘉庆元年,福康安征战回京,到户部报销军费。书吏勒索钱财,福康安大怒,我是何许人也,岂能容你敲诈。不料小书吏冷笑一声,不给钱,军费拖延你几个月,到时你一分钱拿不到,还要被惩办,福康安听了只好乖乖掏钱。在吏部,书吏们洞悉各地官员们吏治上的不足,并利用文书上的漏洞,借此敲诈,被捏住了命根子的各地官员自然也愿花钱消灾。
当时有句话叫作“堂官(尚书、侍郎)不如司官(吏部的中下级官吏),司官不如书吏”。嘉庆也洞悉此弊端,曾指出:“自大学士尚书侍郎,以至百司,皆唯诺成风,而听命于书吏。”故而在嘉庆九年,痛下决心,整顿书吏弄权。
到了嘉庆十年,刘权之以协办大学士的身份,被加封太子少保衔,可谓是位极人臣,不想此年在仕途上沉重地摔了一跤。
却说大文人纪晓岚有女儿三人,长女嫁给山东德州卢见曾之孙卢荫文。卢家因两淮盐引案而衰败,纪晓岚暗中报信,也被发配去新疆。纪晓岚的次女嫁给山东邹平县袁守诚之子袁煦,三女儿本来许配给河北献县戈源之子,不想未嫁而亡。对于二女婿,纪晓岚极为喜爱,动用人脉,帮助女婿在仕途上有所发展。
刘权之是纪晓岚的学生,有了出息后,自然不能忘记老师的好女婿,就帮忙将袁煦弄进军机处,做了章京。嘉庆十年,依照惯例,军机大臣可以保举优秀的军机章京升官。
在军机处,军机章京们的主要升迁途径是保举。保举是军机大臣根据章京们的平日表现与个人能力,分出等次,列出名单,递给皇帝,再由吏部议叙,之后军机章京们在原衙门的职衔便会提升一次。乾隆朝,军机章京的保举并未形成定制,由军机大臣不定期保举。到了嘉庆七年六月,军机处建议,如无特殊情况,每三年保举一次。经过嘉庆许可之后,遂成定制。
军机大臣会商之后,决定保举齐嘉绍、蔡炯、武尔通阿三人升为主事。这事是军机大臣一起商量好的,不想刘权之突然想起老师还有个女婿在军机处,就插了一腿,要将袁煦也列入保举名单。刘权之还找庆桂、董诰、戴衢亨做工作,称纪晓岚都是大家的老朋友,他女婿袁煦在军机处时间也蛮长了,就帮帮忙,三年一次机会,让他升升官吧。
庆桂、董诰、戴衢亨是军机处老人,世事通达,对刘权之的请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本来此事就成了。不想新入的军机大臣英和,年轻气盛,不给刘权之面子,跳出来弹劾刘权之。
当时嘉庆住在圆明园,英和乘戴衢亨、刘权之不在,上奏请晚上秘密召见自己与庆桂、董诰三人,有要事进奏。三人入内时,庆桂、董诰并不知道英和要弹劾刘权之。在嘉庆面前,英和大肆攻击刘权之,说他才能平庸,名声极差。并请嘉庆此后不要再召见刘权之,并让刘权之退出军机处。
不料嘉庆对英和此举大为愤怒,在谕旨中指出:“英和此言实为胆大狂妄,从前和珅与阿桂不和,也不敢公开说让阿桂退出军机处。英和后生新进,刚入军机处就敢如此,若不及早惩治,恐怕又是一个和珅。”
嘉庆遂下令将刘权之、英和、袁煦三人都赶出军机处,对英和的惩戒最重,被连降三级。受此牵连,本来要被提拔的三名章京也继续留在原职之上。此后,从嘉庆十年到嘉庆十六年,军机大臣只有庆桂、董诰、戴衢亨、托津四人。
……
前言/序言
浩渺星河:一部关于探索与未知的史诗 开篇引言 在宇宙的无垠画卷中,人类文明如同一粒微尘,却怀揣着对群星的无尽渴望。本书,《浩渺星河》,并非聚焦于某个特定帝国的兴衰荣辱,亦非探究某个孤立事件的来龙去脉,而是以宏大的叙事视角,描绘了数个跨越数个星系的文明在面对宇宙终极秘密时的挣扎、合作与冲突。它是一部关于尺度、时间、以及生命本质的哲学史诗,它将读者带入一个远超我们现有认知范畴的未来图景。 第一部分:破碎的黎明与古老的信标 故事的开端,设定在一个被称为“大分裂”的时代之后。数万年前,一个曾经统一银河系的超级文明“先驱者”突然消亡,留下了无数难以解读的遗迹和充满悖论的科技遗产。星际航行虽然普及,但文明之间却因为对这些遗产的解读分歧而陷入了长期的冷战状态。 本书的主线围绕着三个主要的势力展开: 赛洛斯联邦(The Xylos Concord): 一个奉行极端技术保守主义的类人种族联盟。他们认为,先驱者的毁灭源于对禁忌知识的过度探求,因此他们严格限制技术的发展,致力于维护现有星系秩序的稳定,即便这意味着牺牲部分探索的自由。联邦的船舰设计注重防御与冗余,其社会结构如同一个庞大而精密的钟表,容不得任何意外的摆动。 涅槃议会(The Phoenix Directorate): 一群由生物工程和人工智慧深度融合而成的集合体。他们坚信生命进化的唯一道路是超越生物学的局限,不断重塑自身的形态。议会的飞船往往是活体结构,其内部的思维网络复杂到个体已无法完全理解整体的决策过程。他们对先驱者遗迹中的“生命编码”表现出近乎宗教般的狂热。 流浪者(The Wanderers): 这是一个松散的星际部落联盟,他们拒绝任何形式的中心化统治,信奉自由迁徙与知识的共享。他们的科技基础来源于对废弃空间站和失落飞船的“打捞与再利用”,他们的飞船风格迥异,充满了拼凑和适应性。流浪者的核心驱动力是寻找一个传说中的“零点空间”——据说那里是先驱者文明的最后观测站。 冲突的引爆点:伽马射线爆发与信号的破译 故事的转折点,是一次突如其来的、范围覆盖数个星系的伽马射线爆发事件。这次事件并非自然现象,它是一个被刻意激活的、来自银河系边缘的古老信标发出的警告。 赛洛斯联邦最初将其视为对现有防御体系的挑战,涅槃议会则将其视为“编码激活”的信号,而流浪者则敏锐地察觉到,这信号中包含的数学结构与失落的先驱者语言高度吻合。 本书的大部分篇幅,集中于三大势力派遣的探索队在信号源头——一个位于“幽暗星云”深处的死亡星系——展开的角力与合作。 核心探索:时间与维度的迷宫 幽暗星云内部的环境极端不稳定,充斥着扭曲的时空结构。探索队伍发现的并非固定的遗迹,而是一系列不断自我重构的“维度陷阱”。在这里,时间不再是线性的河流,而是可以被折叠、复制甚至逆转的维度场。 技术对决: 赛洛斯联邦试图用坚固的物理屏障抵御时空畸变,其工程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面对非牛顿物理学现象显得力不从心。涅槃议会则尝试用意识上传和量子纠缠技术来“锚定”自身的存在,但在面对信息熵增时,其集合心智开始出现分裂与“记忆污染”。流浪者则依靠随机应变和对异常空间规则的本能理解,反而走出了最远的距离。 哲学困境: 随着深入,探索队开始接触到先驱者留下的信息片段。这些信息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真相:先驱者并非因内部纷争或外部入侵而灭亡,而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宇宙的“终点”——一个所有物理定律最终归于虚无的边界。他们试图逆转这一过程,但失败了。 宏大主题的探讨 《浩渺星河》超越了简单的星际战争叙事,它深入探讨了以下几个深刻的主题: 1. 知识的悖论: 知识的获取是文明进步的动力,但某些知识是否可能成为文明的终结?赛洛斯联邦的保守与涅槃议会的激进,都是对这一悖论的不同回应。 2. 时间的本质: 当时间不再是恒定时,个体存在的意义何在?书中对时间异常的描写真切地展现了角色在时间流逝错乱中的心理崩溃与重塑。 3. 生命形态的界限: 生物、机械、意识集合体——哪一种形态更能抵抗宇宙的终极熵增?流浪者对适应性的强调,与涅槃议会对形态超越的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尾声:远方的回响 在故事的高潮,主角团队成功抵达了信标的核心。他们发现,信标并非武器或警告,而是一个“存档点”——先驱者文明在发现不可逆转的终结后,将自身的存在信息压缩并发送出去,试图在下一个宇宙周期中重新启动。 然而,重启的代价是巨大的:它要求接收者文明做出一个选择——是继承这份信息,承担继续探索直至终结的命运,还是将其销毁,让文明在已知的范围内继续“安全”地繁荣? 本书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它以探索队最终将“存档”信息置于银河系的中心,留给未来无数文明去争论和抉择的场景收尾。星空中,那些曾经相互对峙的势力,在共同面对了宇宙尺度的虚无之后,他们的冲突似乎变得微不足道,但他们对生存意义的追问,却在浩渺星河中留下了永恒的回响。读者将被留下对自身文明轨迹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