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非线性物理概论(第2版)

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非线性物理概论(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陆同兴,张季谦 著
图书标签:
  • 非线性物理
  • 非线性动力学
  • 混沌
  • 分形
  • 复杂系统
  • 物理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十一五规划
  • 理论物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2026263
版次:2
商品编码:1016054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2-01
页数:26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是一本非线性科学的基础知识读本,以熟悉的物理学实例为切人点,力求以简洁的内容和清晰的物理概念,系统地讲述非线性科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内容包括非线性振动基础、数学分岔与奇怪吸引子、耗散系统与保守系统的混沌道路、分形及动力学体系的分形特性、混沌与分形的电子电路实验及计算机模拟、孤立波等。
  2007年《非线性物理概论(第2版)》入选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
  《非线性物理概论(第2版)》以一般理工科大学的高等数学水平与普通物理知识为起点,可作为理工科大学选修课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广大理工科大学生、研究生的课外读物,并适合广大科技工作者阅读。

内页插图

目录

第2版前言
非线性科学概要——为《非线性物理概论》一书写的序言
前言
第1章 非线性知识初步
1.1 关于非线性
1.1.1 线性和非线性
1.1.2 混沌的发现
1.2 无阻尼单摆
1.2.1 小角度无阻尼单摆椭圆点
1.2.2 任意角度无阻尼单摆振动双曲点
1.2.3 阻尼单摆的相图与势能曲线
1.3 阻尼振子
1.3.1 阻尼单摆不动点
1.3.2 杜芬方程
1.3.3 非线性阻尼范德玻耳方程
1.4 相图方法
1.4.1 相轨线与相流
1.4.2 三维相空间
1.5 简单数学分岔
1.5.1 切分岔
1.5.2 转换键型分岔
1.5.3 叉式分岔
1.5.4 霍夫型分岔
思考题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离散系统动力学
2.1 逻辑斯蒂映射
2.1.1 微分方程与映射方程
2.1.2 逻辑斯蒂映射的导出与计算
2.1.3 逻辑斯蒂映射的不动点及其稳定性
2.1.4 逻辑斯蒂映射的周期解及其稳定性
2.2 李雅普诺夫指数
2.2.1 初始状态的敏感性
2.2.2 李雅普诺夫指数
2.2.3 逻辑斯蒂映射的李雅普诺夫指数计算
2.3 状态演化的数学模型
2.3.1 帐篷映射与锯齿映射
2.3.2 巴克尔变换映射
2.3.3 斯梅尔马蹄映射
2.4 埃侬吸引子
2.4.1 二维映射
2.4.2 埃侬映射
2.4.3 埃侬吸引子
2.5 标准映射
2.5.1 标准映射的不动点
2.5.2 标准映射相图
思考题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连续系统动力学
3.1 非线性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
3.1.1 一维非线性系统
3.1.2 二维非线性系统
3.1.3 三维非线性系统
3.2 吸引子
3.2.1 吸引子的类型
3.2.2 吸引子与李雅普诺夫指数
3.3 洛仑兹吸引子
3.3.1 瑞利-贝纳德对流
3.3.2 洛仑兹方程
3.3.3 洛仑兹方程的分岔
3.3.4 洛仑兹方程对流的稳定性
3.3.5 洛仑兹吸引子
3.4 其他几个典型奇怪吸引子
3.4.1 罗斯勒吸引子
3.4.2 受驱单摆的奇怪吸引子
3.4.3 受驱杜芬奇怪吸引子
思考题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混沌道路与混沌控制
4.1 由倍周期分岔走向混沌
4.1.1 普适性
4.1.2 倍周期分岔混沌的实验检验
4.2 阵发性混沌与混沌危机
4.2.1 阵发性混沌现象
4.2.2 阵发性混沌机理分析
4.2.3 混沌危机
4.3 同步、锁模与混沌
4.3.1 同步与锁模
4.3.2 标准圆映射
4.3.3 拟周期混沌道路的实验验证
4.4 湍流道路
4.4.1 湍流是什么?
4.4.2 湍流道路
4.4.3 贝纳德对流与库埃特流实验
4.5 哈密顿系统中的不规则运动
4.5.1 哈密顿系统
4.5.2 扰动与KAM定律
4.5.3 有理环面破裂与同(异)宿结构
4.6 电子混沌电路
4.6.1 非线性微分方程混沌特性的模拟电子电路
4.6.2 弹跳运动的电子模拟
4.7 混沌现象的判断与控制
4.7.1 混沌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4.7.2 混沌现象的分析与判断
4.7.3 混沌的控制与应用
思考题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分形
5.1 规则分形与相似维数
5.1.1 欧几里德维数与相似维数
5.1.2 规则分形
5.2 豪斯道夫维数、容量维数与不规则分形
5.2.1 豪斯道夫维数
5.2.2 容量维数
5.2.3 自然界分形
5.2.4 布朗运动
5.3 时序分析与关联维数
5.3.1 时序分析
5.3.2 关联维数
5.4 分形生长
5.4.1 扩散置限聚集模型
5.4.2 黏性指进
5.5 动力学与分形
5.5.1 奇怪吸引子的分形维数
5.5.2 魔鬼楼梯的分形维数
5.5.3 吸引域边界上的分形
5.5.4 一维映射的分形分析
5.5.5 奇怪排斥子与康托尔点集
5.5.6 复数域上的分形
思考题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孤立波
6.1 历史回顾
6.1.1 一个奇特的水波
6.1.2 孤立波与孤立子
6.2 Kd方程
6.2.1 波动中的非线性会聚效应
6.2.2 波动中的色散
6.2.3 KdV方程
6.2.4 KdV方程的孤立波解
6.2.5 KdV方程孤立波解的相图
6.3 正弦-高登方程
6.3.1 一维原子链与正弦一高登(sine-Gordon)方程
6.3.2 正弦一高登方程孤立波解
6.4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与光学孤立子
6.4.1 光纤中的光脉冲压缩与色散
6.4.2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及孤立波解
6.4.3 光学孤立子的传播特性
6.4.4 全光型孤立子通信
思考题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自本书第1版出版以来,受到了读者的厚爱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此表示由衷的谢意。本书于2007年入选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同时该领域的许多内容已经更新,现从采用本书进行教学的要求出发,对第1版的内容作了一定的调整与充实;对所发现的不足之处,作了修订与更正;在每章后面,添加了一些思考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巩固该章的教学内容。在修改过程中,邀请了在第一线做研究工作的张季谦博士、教授参加了这次修改工作。主要的修改内容如下:第1版共5章,修改后调整为6章。对第1版的第1章、第2章的内容作了较大的改动,它们分别被修改成第1~3章;第1版的第3~5章内容修改相对较小,它们被顺次修改为第4~6章。
  第1版的第1章标题“非线性振动初步”,现改为“非线性知识初步”。其中第1节“关于非线性”,内容为在简要介绍“非线性”的概念后,简述了非线性动力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修改后的第5节主要为原书第2章第1节“简单数学分岔”的内容。
  修改后的第2章讨论“离散系统动力学”,第3章讨论“连续系统动力学”。它们主要由第1版第2章“分岔与奇怪吸引子”与第1章第3节中关于“平衡点及其稳定性”内容中的相关内容充实组合成。
  在第1版的第3章,即修改后的第4章中,内容改动较大的是第7节。该节原来标题为“控制混沌与同步混沌”,在充实了当前国内外有关混沌现象的判断与控制的最新研究成果后,将该节改为“混沌现象的判断与控制”。
  第1版的第4章,即修改后的第5章,内容为介绍分形及其应用。这章主要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作了适当的修正与充实。例如,对于“豪斯道夫维数”的定义及其与“容量维数”的关系进行了推敲与适当修改。
  第1版的第5章,即修改后的第6章,内容为“孤立波”,我们只在文字上作了些修改,内容基本未动。

穿越混沌之海,探寻秩序的脉络——《非线性物理概论》(第二版)导读 在浩瀚的物理学宇宙中,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于线性世界的严谨与规律。在那个世界里,两个效应的叠加等于它们各自效应的总和,原因与结果之间存在着一种简单明了、比例恒定的关系。然而,放眼现实世界,从微观的原子振动,到宏观的湍流现象,再到宇宙的演化,无数迷人的景象都遵循着一种截然不同的逻辑——非线性。非线性物理,正是揭示这些复杂现象背后深刻统一规律的钥匙。 本书,《非线性物理概论》(第二版),旨在引领读者踏上一段探索非线性世界的精彩旅程。它并非对已有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在扎实的物理学基础之上,系统性地勾勒出非线性物理的核心概念、基本方法以及前沿进展。本书的第二版,更是基于前版的坚实基础,结合近年来非线性物理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对内容进行了精心梳理和深化,力求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份更加全面、深入且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材料。 为何非线性如此重要? 我们生活在一个非线性的宇宙中。无论是在天气预报中对蝴蝶效应的担忧,还是在生物医学中对疾病传播模式的理解,亦或是在工程技术中对系统稳定性的考量,非线性现象无处不在。理解非线性物理,不仅是对自然奥秘的深层探究,更是解决现实世界复杂问题的关键。 本书将带您认识到,即使是最简单的非线性方程,也可能孕育出极其复杂且难以预测的行为。这种看似“混沌”的现象,实则蕴含着独特的、可识别的结构与规律。从蝴蝶扇动翅膀引发的台风,到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再到神经网络的复杂信息处理,它们都可能遵循着非线性动力学的普遍原理。 本书将为您构建怎样的知识体系? 《非线性物理概论》(第二版)的内容设计,旨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有效地掌握非线性物理的核心精髓。 基础篇:开启非线性之门。 本书首先将从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非线性的来源,以及它与线性系统的根本区别。我们将探讨一些最简单但却蕴含丰富物理内容的非线性模型,例如Logistic映射,通过观察其分岔和混沌现象,初步感受非线性世界的奇妙。这部分内容将帮助您建立对非线性现象的基本直觉,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核心概念:理解非线性世界的语言。 随后,本书将系统介绍非线性动力学中的关键概念。我们将深入探讨奇点(Singularity)和平衡点(Equilibrium Point)的概念,理解系统的稳态行为。更重要的是,本书将重点阐释分岔(Bifurcation)这一核心概念,解释系统在参数变化时如何发生定性变化,出现新的解或改变其稳定性。从 Saddle-node 分岔到 Hopf 分岔,您将了解到不同类型分岔的物理意义及其在各种系统中的体现。 吸引子(Attractor)是描述系统长期演化行为的本质。本书将详细讲解固定点吸引子(Fixed-point Attractor)、周期吸引子(Periodic Attractor),以及令人着迷的奇怪吸引子(Strange Attractor)。奇怪吸引子是混沌系统的一个标志,它具有分形结构,并且对初值极其敏感,这便是“蝴蝶效应”的根源。您将学习如何描述和理解这些吸引子的特性,例如李雅普诺夫指数(Lyapunov Exponent),它量化了系统对初值敏感的程度。 相空间(Phase Space)是描述系统状态演化的几何框架,本书将带领您理解如何在相空间中可视化和分析非线性系统的行为。我们将探讨极限环(Limit Cycle)的形成与稳定性,以及多稳态(Multistability)现象。 经典理论与方法:探索混沌的本质。 本书将深入讲解非线性物理中一些里程碑式的理论和方法。庞加莱截面(Poincaré Section)作为一种强大的可视化工具,将帮助您在降维的情况下理解高维动力系统的行为,辨别周期轨道、准周期轨道和混沌轨道。 分形几何(Fractal Geometry)与非线性物理有着天然的联系。您将了解到分形维度(Fractal Dimension)的概念,理解奇怪吸引子为何呈现出非整数维度,以及分形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 混沌同步(Chaos Synchronization)是近年来非线性科学的研究热点。本书将介绍不同类型的混沌同步,例如主从同步、全同步、伪同步等,并探讨其在通信、信息加密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孤立子(Soliton)是另一种在非线性系统中出现的奇特现象。它们可以以独立的波包形式传播,并且在相互碰撞后仍然保持其形态和速度。本书将介绍孤立子的概念及其在一些经典非线性方程(如KdV方程)中的解。 模型与应用:连接理论与现实。 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将非线性物理的原理与现实世界的具体应用相结合。我们将审视各种经典的非线性模型,例如: 洛伦兹模型(Lorenz Model):混沌理论的开山之作,揭示了大气运动的混沌特性。 罗思勒模型(Rössler Model):一个更简单的混沌吸引子模型,便于理解混沌的生成机制。 Lotka-Volterra 模型:描述捕食者-猎物关系的生态系统模型,展现了周期振荡和复杂动力学。 Hénon-Heiles 模型:一个简化的天体力学模型,用来研究多体系统的混沌行为。 本书还将探讨非线性物理在以下领域的应用: 流体力学(Fluid Dynamics):湍流的形成与本质,非线性波的传播。 光学(Optics):非线性光学现象,如倍频、参量放大等。 固体物理(Solid State Physics):晶格振动、相变等。 生物学(Biology):神经元放电、心脏节律、疾病传播模型。 经济学(Economics):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分析。 工程技术(Engineering):振动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信号处理。 前沿展望:探索未知的边界。 《非线性物理概论》(第二版)在总结经典理论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非线性物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本书将对一些新兴的研究方向进行介绍,例如: 时滞系统(Time-Delayed Systems):考虑了系统状态依赖于过去信息的动力学。 随机共振(Stochastic Resonance):在噪声存在的情况下,非线性系统反而可能增强信号的检测能力。 网络动力学(Network Dynamics):研究由相互连接的节点组成的复杂网络的行为,如社交网络、生物网络等。 非线性机器学习(Nonlinear Machine Learning):利用非线性动力学原理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非线性物理概论》(第二版)的编写,力求做到: 概念清晰,逻辑严谨:从基本原理出发,层层深入,确保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非线性物理的每一个概念。 图文并茂,直观易懂:大量的图示和相空间轨迹图,帮助读者直观地理解抽象的非线性动力学概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对核心理论的深入剖析,也包含对实际应用的广泛讨论,让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语言平实,避免晦涩:虽然涉及复杂的物理概念,但本书的语言力求通俗易懂,适合非线性物理领域的初学者和希望拓展知识面的研究者。 内容更新,紧跟前沿:第二版的更新,充分融入了近年来非线性物理领域的新成果和新视角。 谁适合阅读本书?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的物理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经济学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对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本书也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考和知识梳理。如果您对自然界中涌现出的复杂现象充满好奇,渴望理解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刻规律,那么本书将是您不可多得的伴侣。 结语 非线性物理是一片充满活力和未知的领域,它挑战着我们传统的思维模式,也带来了无尽的探索乐趣。通过阅读《非线性物理概论》(第二版),您将能够洞察混沌中的秩序,理解复杂系统中的规律,并为解决现实世界中的挑战提供全新的视角和工具。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书,开启这段非凡的探索之旅,穿越混沌之海,探寻秩序的脉络,领略非线性物理的独特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拿到《非线性物理概论》(第2版)这本书,首先感受到的是它的“系统性”。它不像很多零散的科普读物,而是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路径,从基础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理论。我最期待的章节是关于“孤立子”的讨论,我一直对这种能够保持自身形状和速度传播的奇特波感到着迷,它似乎挑战了我们对传统波的认知。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系统性的理解,让我知道孤立子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在物理学中有哪些应用。我非常赞赏书中在数学推导过程中的严谨性,它并没有回避复杂的公式,而是将其清晰地呈现出来,并给出详细的解释。这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理解物理原理的学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掌握一些分析孤立子行为的方法,比如反散射方法等等。我甚至能够想象,在未来的研究中,我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在光纤通信中利用孤立子进行信息传输。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全面的指南,它指引我走向非线性物理的更深处。

评分

《非线性物理概论》(第2版)这本书,我最看重的是它在理论深度上的追求。它并没有为了迎合大众而简化内容,而是力求将非线性物理的精髓呈现出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数学工具的介绍,比如微分方程、线性代数等,它们被巧妙地融入到非线性物理的讲解中,让读者在学习物理的同时,也能巩固和提升数学能力。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真正理解“确定性混沌”这个概念,以及它在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中的意义。我一直觉得,混沌并不意味着随机,而是隐藏着深刻的规律。这本书,相信能够帮助我揭示这些规律。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分岔理论”的介绍,我曾听说过它能够解释许多系统从简单状态向复杂状态转变的过程,这让我充满了好奇。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培养出一种分析复杂系统演化趋势的能力,能够预测一些系统在参数变化时可能出现的行为。这本书,就像是一个严谨的导师,它不会给你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你去独立思考,去探索。

评分

拿到这本《非线性物理概论》(第2版),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真是一本“硬核”的教材。它不像那些市面上充斥着花哨插图和浅显讲解的读物,而是实实在在地呈现了非线性物理的理论体系。虽然我才刚刚开始翻阅,但从第一章开始,那种严谨的数学推导和清晰的逻辑线条就让我印象深刻。我尤其关注书本对于一些经典非线性模型的介绍,比如Logistic映射、Lorenz吸引子等等,这些都是我在其他地方零散接触过的,但始终没有一个系统性的理解。这本书,我相信能够帮助我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我一直认为,学习物理,尤其是非线性物理,离不开扎实的数学功底。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不错,它没有回避复杂的数学工具,而是将其作为理解物理现象的必要手段。这对于我这样希望在物理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真正掌握非线性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比如相空间、李雅普诺夫指数、分岔等。这些概念听起来就充满了挑战,但也正是我所渴望学习的。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我能够运用这些工具去分析一些我感兴趣的物理问题,比如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现象,或者激光动力学中的混沌行为。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学习平台。

评分

拿到《非线性物理概论》(第2版)这本书,我首先被它“概念清晰”的特点所吸引。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将概念混杂在一起,而是将每一个非线性物理的核心概念,比如“吸引子”、“分岔”、“同宿轨道”等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区分。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相空间重构”的讲解,我一直觉得,从看似混乱的时间序列中提取出隐藏的动力学信息,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系统性的方法论。我非常欣赏书中在讲解每个概念时,都会给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和图形表示,这能够帮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同一个概念。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真正掌握一些分析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基本工具,比如Poincaré截面、吸引子轨迹的绘制等等。我甚至能够想象,在未来的研究中,我能够运用这些工具去分析一些我感兴趣的物理问题,比如流体动力学中的湍流,或者天体物理中的行星轨道演化。这本书,就像一个精密的显微镜,帮助我观察和理解那些肉眼难以察觉的非线性规律。

评分

拿到《非线性物理概论》(第2版)后,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本书的“厚重感”。它不仅仅是纸张的堆叠,更是知识的沉淀。从整体上看,它提供了一个相当全面的非线性物理知识体系,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一些前沿的应用。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耗散结构”和“自组织现象”的章节,因为我一直觉得,生命、社会等复杂系统的形成和演化,都离不开这些非线性的原理。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这些宏观现象。我非常欣赏编著者们在数学推导过程中的细致处理,他们并没有省略关键步骤,而是清晰地展现了每一步的逻辑关系,这对于我这样需要扎实理解理论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真正掌握一些分析复杂系统的方法,比如相图分析、傅里叶变换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等等。这些工具,我相信在很多领域都会有广泛的应用。我甚至能够想象,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一些看似“无序”的现象,并从中找到其内在的“秩序”。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帮助我解锁那些隐藏在复杂世界背后的奥秘。

评分

我必须说,《非线性物理概论》(第2版)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晦涩难懂的概念,而是巧妙地从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但又未曾深究的现象入手,然后逐渐引出背后的非线性原理。比如,关于天气预报的局限性,或者水滴落在平静水面产生的涟漪模式,这些看似简单的现象,在书中被赋予了深刻的非线性物理内涵。我特别喜欢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它让我感觉非线性物理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书中的图示和例子也相当丰富,虽然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但都非常有针对性,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我个人一直对那些能够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论感到着迷,而非线性物理,无疑就是这样的理论之一。它揭示了简单规则下可能产生的复杂行为,这让我对世界的认识有了全新的角度。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培养出一种更敏锐的观察力,能够从平凡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凡的规律。我甚至考虑,在学习完这本书之后,能否尝试着自己去设计一些小的实验,去验证书中提到的一些非线性现象。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对我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

评分

刚收到这本《非线性物理概论》(第2版),从封面到纸质,都透着一股严谨的气息,特别适合我们这种需要夯实基础的学生。翻开目录,就看到了熟悉的章节安排,从基础的线性系统过渡到非线性世界的奇妙,感觉编著者们真的很有心,将复杂的概念层层剥离,由浅入深。我特别期待的几个章节,比如混沌与分形,还有孤立子理论,感觉这些是真正能体现非线性物理魅力的部分。我一直觉得,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很多时候都是建立在线性化的模型上的,而现实世界,尤其是微观粒子、宏观天体、乃至于生命系统,往往都充满了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这本教材的出现,我觉得就像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物理世界的大门。我曾经在一些科普读物上接触过一些非线性现象的描述,比如蝴蝶效应,但总觉得不够系统,不够深入。这本书的出现,我相信能够填补我在这一块的知识空白,让我能够更系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而且,作为“十一五”规划教材,其权威性和学术价值自然不用多说,能够作为学习资料,本身就是一种保障。我计划认真研读这本书,争取把里面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甚至能够尝试去解决一些小型的研究问题,为我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学习的指引,一种探索未知的勇气。

评分

《非线性物理概论》(第2版)这本书,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应用导向”上的努力。虽然它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教材,但书中却穿插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比如天气系统、生物节律、经济模型等等。这让我感觉非线性物理并非只存在于象牙塔中,而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复杂网络”的章节,我一直对社会、生物等复杂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和涌现行为感到好奇,而复杂网络理论,无疑是理解这些现象的重要工具。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系统地学习复杂网络的构建和分析方法。我非常喜欢书中在讲解理论时,经常引用一些具体的例子,这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培养出一种“系统思维”的能力,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各种复杂现象。我甚至能够想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工程问题,或者对社会现象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这本书,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了理论与实践,让我能够更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

评分

我拿到《非线性物理概论》(第2版)这本书,首先就觉得它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著作。它不像一般的教科书,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而是充满了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内容。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拓扑动力学”的章节,我一直觉得,在研究非线性系统时,我们不仅要关注量的变化,更要关注系统状态空间的拓扑结构,它可能揭示了系统更本质的运动规律。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系统的理论框架。我非常欣赏书中在讲解数学概念时,总是能够巧妙地与物理直观相结合,例如通过运动轨迹来解释吸引子的概念,或者通过相图的演化来展示分岔的过程。这种“形数结合”的学习方式,对我来说尤其有效。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培养出一种“物理直觉”和“数学严谨性”相结合的能力,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和分析非线性现象。我甚至能够想象,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我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并为非线性物理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本书,就像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赠予我的是一种探索未知、不断超越自我的力量。

评分

《非线性物理概论》(第2版)这本书,我感受最深的是它在“理论深度”上的挖掘。它并没有停留在概念的描述,而是深入到一些更根本的理论层面,比如基于泛函分析的非线性动力学,或者统计物理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随机共振”的讨论,我一直对如何利用噪声来增强信号的现象感到好奇,它似乎与我们传统的认知相反。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系统的解释。我非常欣赏书中在推导复杂公式时,并没有省略关键的步骤,而是清晰地展示了每一步的逻辑关系,这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理解理论的学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掌握一些分析非线性系统统计特性的方法,比如概率密度函数、相关函数等等。我甚至能够想象,在未来的研究中,我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一些复杂系统中的涨落行为,或者设计出更有效的信号处理算法。这本书,就像是一座深邃的知识宝库,它鼓励我去探索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刻原理。

评分

6.3.2

评分

现代数学物理方法(第4卷)

评分

m2.2.m1

评分

5条

评分

就像他所说的,之所以去自学,并非“不想干工人”,反而是想把工人干好,“最开始就是单纯地想把制造齿轮当中的数学问题解决好”。

评分

带着“9分”的高考英语成绩初到武汉大学,第一堂英语课,老师就来了个下马威——听写,王小凡一下子就“晕”了,“一句都听不懂”。

评分

62条

评分

4.5

评分

x哈密顿系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