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以一種構建民族文化身份的現代性焦慮為背景,中國“新女性”形象在中西各種話語與實踐的糾纏混閤下,逐漸浮現。而作為對話的橋梁。翻譯無疑為探究這一生成過程提供瞭極佳的視角。作者通過考察各種文體、版本及媒介方式,大跨度地並置、比較形象類型,對“傅彩雲”、“茶花女”、“蘇菲亞”及“羅蘭夫人”等流行形象的生産、流傳以至移植情況進行瞭有效的追蹤。這些經典“傳說”都將成為建構中國“新女性”的重要資源;而通過對它們的生動剖析,《翻譯的傳說:中國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從整體上也構成瞭一個展示中西文化對撞、磨閤與再生,凸顯想象他者與自我再想象之復雜關係的精彩“傳說”。
三年前就讀過鬍纓的文章,一直人和名字對不上號,原來是鞦瑾紀錄片裏齣現的那位解說教授……譯者水平太差。讀過的譯本裡麵最好的仍是李奭學譯的孫康宜的詞與文類研究。
評分##對譯是個翻譯史上的有趣現象。不過此外我就不知道本書在說什麼瞭……
評分##2009-10
評分##緒論很吸引人,有文化研究的大框架,怎奈內容似乎有點偷懶,隻是細讀瞭個彆作品,全然隻是個空架子
評分##第一章挺好
評分##有趣的視角
評分##乾貨多 但海外研究的弊病也還在 忙過論文季上response...
評分##這本我看得有點稀裏糊塗。感覺是有不少有趣的細節,但主題比較含糊。問瞭一些小的問題,但欠缺清晰的迴答。理論方麵寫得很碎,不知道是翻譯還是原文就如此,讀著很玄乎
評分##晚清翻譯文學中舶來的“新女性”,考察(男)譯者(“叫旦之雞”)在本土化改造中進行的異國他者(西婦)、本土他者(纔女)的想象及現代性訴求。(後幾章翻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