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佛教譬喻文學的流變》以佛教譬喻文學為研究對象,作者在掌握十二分教中譬喻的興起與研究史的基礎上,通過對印歐語言中的各種譬喻類文獻及漢語大藏經中的譬喻類佛典的介紹,厘清佛教譬喻文獻源流。結閤因緣變文及其他文學作品,分析佛經中的譬喻類文獻是如何一步步本土化,因緣思想又是如何滲透進古代士人的人生觀構成的。在明晰以上種種後,作者總結瞭“緣”這種文學類型的跨文化遷徙過程及其對文學史研究的意義。
##從佛教的譬喻文學講起,其中的因緣觀念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材料非常豐富。前兩章挺好的,後麵講得有點支離,不過仍然不失為一本好書。(作者的學術環境令人羨慕呀)
評分##從佛教的譬喻文學講起,其中的因緣觀念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材料非常豐富。前兩章挺好的,後麵講得有點支離,不過仍然不失為一本好書。(作者的學術環境令人羨慕呀)
評分##作者的語文學功力使得對緣起的探源研究達到瞭一個新高度,本書的最大貢獻也正在於此。至於緣起在漢地的流變乃至被藉用與虛化的討論則顯得不夠充分和深入。
評分##第一章的綜述比較硬核,多加些文本示例可能更好。
評分##語文學訓練典範,唐宋以來俗文學流傳考,隻是末尾將大部分故事都係於譬喻,尚有再核之處,明清文本來源既廣,那麼故事的發明者可能並不考慮那麼多宗教的因素?
評分##緒論很有幫助,給人感覺是想講的有很多,從印度到中國,從宗教到俗文學。如果要說承上啓下,其實敦煌緣起應該擔瞭相當關鍵的作用,就如同書標題所錶達的一樣。然而作者對敦煌緣起的討論卻是很少,並與變文一概而論,雖然這也是因為她想將緣起與其他俗文學更好的掛鈎。另一點是所謂緣起,因果,業報,包括輪迴,雖說或許在俗文學裏已經被模糊地等同,但不同作品與作者對其理解也是不一樣的,如果能多點思想概念上的論述就好瞭。
評分##材料豐富,譬喻文學、業緣觀念的漢化及其流變梳理得很清晰。論述略顯支離破碎,文本闡述的細密性再加強些就更好瞭。
評分##舉例很多,但是說服力欠佳
評分大緻能夠感覺齣來,本書的另一個題目或許是《中國俗文學的異域起源——以佛教譬喻文學為視角》。作者之所以提齣“緣”,是希望多少打破和聯通既有文類之間的一些縫隙,做一個新角度的梳理。正如作者所述,文學中輪迴因緣的結構本身就是一個跨文化的遷移過程,作者主要是聚焦於印度到中國,其實它也漂洋過海到瞭朝鮮半島和日本,日本古典文學中此類型尤其多(以《日本靈異記》《今昔物語集》等“說話文學”為代錶),所以這也是個貫穿南亞和東亞範圍的鏈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