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佛教譬喻文学的流变》以佛教譬喻文学为研究对象,作者在掌握十二分教中譬喻的兴起与研究史的基础上,通过对印欧语言中的各种譬喻类文献及汉语大藏经中的譬喻类佛典的介绍,厘清佛教譬喻文献源流。结合因缘变文及其他文学作品,分析佛经中的譬喻类文献是如何一步步本土化,因缘思想又是如何渗透进古代士人的人生观构成的。在明晰以上种种后,作者总结了“缘”这种文学类型的跨文化迁徙过程及其对文学史研究的意义。
##对各类譬喻佛教文学的分类介绍。某些文本细节可能对思想史理解有帮助,比如因缘果报的故事可能和主张三世实有的说一切有部学说相关,同一个故事的不同叙事细节可能反映了从原始佛教经典到大乘经典的变化。运用譬喻进行论证可以结合因明的模式考察。我感兴趣的一点是将佛教寓言作为当代哲学的思想实验小品进行分析时,如何考虑其文学形式,没有得到帮助。希望看到更多比较文学视野的研究。
评分##从佛教的譬喻文学讲起,其中的因缘观念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材料非常丰富。前两章挺好的,后面讲得有点支离,不过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作者的学术环境令人羡慕呀)
评分##对各类譬喻佛教文学的分类介绍。某些文本细节可能对思想史理解有帮助,比如因缘果报的故事可能和主张三世实有的说一切有部学说相关,同一个故事的不同叙事细节可能反映了从原始佛教经典到大乘经典的变化。运用譬喻进行论证可以结合因明的模式考察。我感兴趣的一点是将佛教寓言作为当代哲学的思想实验小品进行分析时,如何考虑其文学形式,没有得到帮助。希望看到更多比较文学视野的研究。
评分##从佛教的譬喻文学讲起,其中的因缘观念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材料非常丰富。前两章挺好的,后面讲得有点支离,不过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作者的学术环境令人羡慕呀)
评分##前面不明觉厉,下的功夫很深,第三章第四章好像就有点平淡了。
评分##绪论很有帮助,给人感觉是想讲的有很多,从印度到中国,从宗教到俗文学。如果要说承上启下,其实敦煌缘起应该担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就如同书标题所表达的一样。然而作者对敦煌缘起的讨论却是很少,并与变文一概而论,虽然这也是因为她想将缘起与其他俗文学更好的挂钩。另一点是所谓缘起,因果,业报,包括轮回,虽说或许在俗文学里已经被模糊地等同,但不同作品与作者对其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如果能多点思想概念上的论述就好了。
评分##四星强。譬喻类文献中含有的轮回果报之说对民众宣讲、教化作品创作的影响,以及解释相应产生的社会文化。譬喻类衍生作品文本的“史源”分析。赞同短评中的一位说法,从开篇到结尾,越往下读越有拿斩舰刀杀鸡、40米大剑削苹果的感觉。本书也是我自读过孙机《从历史中醒来》后再次看到严肃著作拿热门电视剧做案例的(笑),这确实很“流变”。注文详细。应该是我水平太差,书里关于流变的一些段落承启衔接上不能马上会意。
评分##整因本土化的有趣典范
评分大致能够感觉出来,本书的另一个题目或许是《中国俗文学的异域起源——以佛教譬喻文学为视角》。作者之所以提出“缘”,是希望多少打破和联通既有文类之间的一些缝隙,做一个新角度的梳理。正如作者所述,文学中轮回因缘的结构本身就是一个跨文化的迁移过程,作者主要是聚焦于印度到中国,其实它也漂洋过海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日本古典文学中此类型尤其多(以《日本灵异记》《今昔物语集》等“说话文学”为代表),所以这也是个贯穿南亚和东亚范围的链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