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作者20年的西藏遊曆為基礎,在多年攝製、拍攝西藏紀錄片的過程中,他和他的攝製組多次走遍瞭西藏74個縣,拍攝瞭典型景觀和人物口述實錄,以及舞蹈、原生態音樂等。
本書是講述他走遍西藏7個地級行政區,在各個縣、鄉遇到的人和事,以及他記錄這些拍攝過程中的事件。作者試圖嚮這個世界解讀西藏。
作者將本書按照西藏的春、夏、鞦、鼕分為四個部分,每篇開端以壇城的製作過程作為穿插,用真誠的文字和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攝影作品記錄瞭西藏的全貌。
##是我崇拜的人沒錯瞭。紀實寫的確實真實震撼,這麼大塊頭易讀性還是會稍欠
評分##這種攝影,它不是錶達一個瞬間,一個斷麵,一個明確清晰的對象,它要錶達的是一種關係,一種趨嚮,一種湧動,一種境遇……這種攝影更關注的是生活世界中的各種關係,關心世界萬物的“因緣關係”,而不是“決定性的瞬間”。可以說這種照片給人一種詩的感覺,如果我們能說,這張或這組照片像一首詩,這大概就接近我要說的這種“與流偕行”的攝影瞭。
評分##自駕G318路上的背景讀物。對於空間特點的描寫沒有讓人不適的刻奇,重要的還是溶於此時此地的那些人,那些事。
評分###拍攝羌塘無人區# 1、2021年7月25日,在羌塘無人區拍攝第十天,海拔4550,阿裏地區管理局贊康管理站,拍攝到野犛牛、藏羚羊、藏野驢。2、寜靜的高海拔之地,翻完本書。“自2016年,羌塘境內的野生動物保護站開始陸續投入使用。在阿裏地區境內的改則、革吉、日土、噶爾四縣,由政府公職人員和當地牧民組成的390名野保員,以37個保護站為基地,定期、不定期地對廣袤的羌塘進行巡邏,他們將執行反盜獵、反偷礦,統計、觀察、記錄野生動物種群等工作。這一地區目前已經劃入瞭禁入區,當地老百姓曆來都把金絲野犛牛當作神牛來看待,牧民們信奉槍口不能對準金絲野犛牛,因為這樣的行為是對神靈極大的不敬,會給自己和傢人帶來災難。……”
評分##透過作者的圖文,第一次走進西藏~一個充滿信仰,一個擁有不同風景,一個善良無需過多言語,一個自由卻又艱苦的西藏~
評分##看圖就夠瞭
評分典型的《中國國傢地理》文風——“攝影師創作手記”。圖片是美的,但文字就非常一般,除瞭流水賬一樣的去瞭哪見瞭什麼之外,就是很精確的個體——某個路遇的藏族阿媽,小喇嘛等等,沒有獲得新的知識,隻是主觀的(近乎自我陶醉的)感受。寫沙畫壇城,寫成瞭抒情,問題隻有一個,那就是作者根本不懂。這也是我停止訂閱《中國國傢地理》的原因,攝影師寫作很沒有深度。
評分##其實我是把它當做個人隨筆來讀,或者對於藏族生活細節補充,文字很細膩,也很有生活氣,一會看得哭瞭,一會又看得笑瞭,能夠感受卡布作為紀錄片導演對文字把握的鏡頭感。如果為瞭國傢地理雜誌攝影師這個噱頭,或者想要看神秘神聖感,可能會覺得不倫不類,圖文不是那種對應的。順便價格略高,實體書的圖很大占篇幅,但作為畫冊又圖太少。 個人很喜歡德拉姆,朝聖的路,九點的日落,異鄉人,黑帳篷,有幾處真的是哭瞭又哭,感受是很私人的,但我們也在跟著作者的視角看“世界”,這一點就很棒瞭。 “在拉薩生活久瞭,會對時間的概念變得淡薄,就會顯得時間特彆長,晚上8點半,拉薩卻還在陽光的照射下,讓我覺得拉薩的太陽走得特彆慢,而另一個世界裏,時間作為最大的奢侈品,在這裏變得不再重要,人們慢慢做著手中的事,那是一種幸福。”
評分##透過作者的圖文,第一次走進西藏~一個充滿信仰,一個擁有不同風景,一個善良無需過多言語,一個自由卻又艱苦的西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