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辑录了七十余则非洲见闻轶事,是柳桦派驻苏丹、贝宁等地工作期间所写。在他的笔下,对陌生之地风土人情的探索,成了既“接地气”又不失野趣的日常生活:捏牛黄、猎麻雀、养公鸡、种韭菜、打响指……率真有趣,令人回味。
即使在离开十七年后,柳桦依然会梦回非洲。开车驰骋在蓝天白云下,道路两旁是无边的沙漠、丛林与原野,或者连绵成排的铁皮波纹瓦顶平房,还有非洲特有的、混杂着树木的甜腻与太阳的酷燥的味道,一切都触手可及,细腻可辨。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场景渐渐已经不是曾经亲历过的样子。柳桦说,如今有了这本书,记忆便抹不去。
BBS时代,这批小文曾顶着“半张碟”的署名俘获大批网友,后归拢刊于《读库0602》和《读库0802》,又大受读者好评。柳桦拒绝轻飘飘的旅行文学,希望每一次记录都硬邦邦、沉甸甸,与有种有趣有料的《读库》情投意合,也为国人了解真实的非洲,打开一扇不一样的窗口。
##山川异域 野味同天
评分##十几年前在读库看过,非常喜欢,心心念念,终于出版了。翻开后却是失望,八万字的小书,大部分是在写吃——吃蛇,吃蝎子,吃甲鱼,吃蜗牛,吃玉米,吃玫瑰茄,吃椰枣,吃大力丸,吃冰淇淋,吃烤鱼,吃肉夹馍,吃口条,吃麻雀,吃螃蟹,吃姜,吃韭菜。。。。不怪作者,只怪今天的我早已不再是那个十几年前的自己了。
评分##有戏谑有真情,有意思的人,到哪里生活,都是迷人。
评分##几年前在《读库》看到一个驻非洲的人写的记录,非常好,是这么多年看《读库》最喜欢的文章。后来就一直惦记着,觉得作者不会就写这么几篇吧。近期偶然遇到一本叫《非洲小札》的书,新星、读库、非洲,关键词都对,尽管作者名字忘了,但一般不会错。下了单,天天盼——这份心情也是多年没有的。书小,纸好,拿到手里就知道优质。很耐看,适合坐绿皮火车,慢慢地穿过原野山岭,慢慢地看。年轻人的豁达,寂寞,洞察与活力,配上非洲这杯酽酒,味道正好,不醉也难。
评分##有点小意思,但之前期望值过高。编辑不合格,有几页字号和行距和别的都不统一。此外还有缺字的地方。
评分##没什么可看的,文笔是真的不行,寡淡无味..
评分##本来打4星,因为其中两篇关于象牙的,降一星。
评分##有了这本书,记忆抹不去。 我们走过的很多地方,就像柳烨的非洲一样,浓烈、开阔、灿烂,那是记忆里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篇,那种异域的辽阔、异乡人的风情以及置身其中的游子才懂得的孤独感,都是抹不去的。 这本书太有趣了,我相信在那个年代因公驻非并不会很好过,条件一定是艰苦的,但是作者记录下的点滴生活却是生动有趣的,趣味横生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理应抱持的乐观态度。 几度被作者的语言逗乐,讲给周围的同事听,一起会心一笑,或者停下来,打开同好的聊天窗口,感叹一句: “《非洲小札》太有趣了!”
评分##妙哉妙哉。原来苏丹的广播里也是会播《一剪梅》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