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都到上都

从大都到上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新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写在出发之前:金莲川在召唤
千里滦京第一程——从健德门到皂甲屯
龙虎台前暑气深——从昌平到居庸关
居庸关外看长城——从居庸关到延庆
黑谷深深十八盘——从延庆旧县镇到白河堡水库
无限青山锁大边——从白河堡水库到长伸地村
边关何处龙门所——从长伸地村到龙门所镇
白云依旧照黑河——从龙门所到白草镇
水远沟深山复山——从白草镇到老掌沟
北出沙岭见平川——从老掌沟到小厂镇
七月杨花满路飞——从小厂镇到五花草甸
梳妆楼下金莲肥——从五花草甸到沽源
察罕脑儿草萋萋——从沽源到塞北管理区
李陵台上野云低——从塞北管理区到黑城子
乌桓城下问白翎——从黑城子到四郎城
紫菊金莲绕滦京——从四郎城到上都遗址
写在一年以后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生动还原八百年前元朝两都间辇路的真实面貌,一本多角度的历史大散文。

一座历史名城大都(今北京)和一颗草原明珠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由这条路相连。

这条路尘封了八百年,当年皇帝仪仗浩浩荡荡、溪流清澈、青草茂美、骏马奔腾。如今已是沧海桑田。八百年前的辉煌,隐没在 平凡的村庄和深山荒草间。

这条路是元代的辇路,是皇帝往返两都之间的专属性道路,设有十八处纳钵。

这里是山川的终点,草原的起点,贯穿长城内外,是自古以来从蒙古高原进入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

享受历史的丰富,探寻生命的意义,重新发现中国。

北大教授罗新,一位中国中古史和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史的专家,在华发之年,自北京健德门启程,沿着古代辇路北行,经龙虎台,过居庸关,行黑谷,越沙岭,背着行囊,徒步穿越北京、河北的重叠山谷,进入内蒙古草原,不畏烈日、暴雨、尘土飞扬、山路艰辛,穿行于田垄与山谷间,一步一步走完了从健德门到明德门的四百五十公里山川河流,抵达上都,完成了他十五年前的夙愿。

“我,作为一个以研究中国历史为职业的人,真了解我所研究的中国吗?我一再地问自己。”

作者的叙述平静从容,充满古典气息,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美的享受,读来欲罢不能。在作者的讲述中,历史与现实交错,呈现出迷人的色彩。

大历史与个人小历史在书中错落交汇。

在这条路上,一边是历史,一边是现实。一边是遥远的史书上的沧桑印迹,一边是近处几十年的悲喜人生。年少时不为人所知的暗恋,三十年前的半途而废的远足,二十年前暴风雪中被倒提双脚走出黑松林,风华正茂的女学生突然离世,浅淡之交故人的神奇失踪,记忆里一朵牵牛花的摇曳,都因某一地点某一场景,在路上被恍然忆起。作者五十年的人生,也零星散落在这条徒步之旅上。

后工业时代,当时间和空间被压缩得几乎不值得测量时,徒步是对主流的抵抗。

本书汇集了许多的旅行家对于徒步的思考和意义。所引用的国外旅行家的段落,几乎都出自作者的优美译笔,且金句叠出:

“挣扎多年以后,我们明白了,不是我们成就了旅行,而是旅行成就了我们。”

“旅行就好比婚姻,如果你以为你能加以控制,那必定大错特错。”

本书配以精美手绘插图,以及手绘地图,生动表现沿途历史遗迹和人文风貌。

用户评价

评分

##干货太少,都是絮絮叨叨的随笔,吃饭,配诗,旅途细节。知识性不强,不知道为什么本书评价如此之高。

评分

##如果我们的学者都能写出这样的随笔该有多好。不过是十五天的徒步笔记,生命体验却异常饱满。以至于历史学知识显得都只是一种暂时的局部的本领,而文字中展现的那种对于自我、自然和世界的细腻感受和宽广胸怀(毫不矫情地),才是一生的志业。仿佛刚来到这世上不久一样。

评分

##真的好好看啊,罗新老师学问好,文笔佳,胸怀广,趣味高。一看就停不下来。看得我都想带着孩子去走一遍这条路了,不过我们肯定是开车一路过去。

评分

##2018年第一本好书。

评分

##这真是一部非常好的书。领略山川悠远还在其次,感受身体、情绪的微妙流转变化,才是此书最迷人的地方。罗新这样的年纪还有这等感受力,让人讶异、令人羡慕。

评分

##2018年第一本好书。

评分

##30岁后能打动你的人都是赤子

评分

##我是对着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谷歌地图读完的,除了历史、地理和风物,我最看重的还是罗新老师对现实的关照(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破坏的忧虑),笔端常带感情,可能最终也是无可奈何,但仍不吐不快。还有旅行的意义,用双脚一步一步地行走也许才是思考当下中国的最好方式。

评分

##真是好啊!从大都到上都,从白翎雀到金莲花,一路走来,故人旧交、生者死者、前尘远景、速写考据一一闪现,书斋与抽象思维中的概念被一寸寸还原到人间的土地上,“研究”与“理解”中国从语言变成了脚步——但所谓“理解”,又何须什么学理性的增益呢?更重要的,恐怕是远行归来与打工仔心心相印的一刻吧,正如鲁迅感叹自己的皮袍下也被炸出了一个“小”来。衡量一个学者风度的尺标,技术与学术成就倒像是其次了,博雅的视野、思考力度、关怀感,如今看来倒更胜一筹。今年要督促自己不能偷懒:多出门、多读外文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