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美国哈佛大学田晓菲教授的自选集,收入其十一篇文章,从最早的《诸子的黄昏》到最近的《庾信的“记忆宫殿”》,差不多刚好跨越十年。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这本自选集代表了近些年她在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关注的两个问题:一是抄本文化和文本的物质性如何影响到微观上文本的解读与宏观上文学史的视域重建;一是文学的“言说性”,经验与文学语言之间的张力。
本书为《海外汉学研究新视野丛书》中的一种。本丛书收辑海外汉学家撰写的具有代表性的单篇论文,及相关的学术性文字,尤其注重收入新近在海外发表的学术成果,由其本人编纂成集,希望能体现出该学者不同时期的风貌,为读者了解特定作者的整体学术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虽然大多是翻译的论文,但田晓菲基本都自己校改过,所以文字很好,尤其标题。看多了无比生硬的学术译作之后,觉得这点非常加分。对作品的解读有时会让人眼前一亮,可以借鉴或者深入的点很多。至于文献版本这些,更应该看重的还是事实的逻辑梳理吧,不宜发挥太过。
评分 评分##手抄本文化,文本细读,历史感。
评分##本书是田晓菲近些年关于六朝文学研究的自选集,较为喜欢的三篇,其一是《重造历史:三国文化地貌之吴蜀视角》算是以史证文,细读《三国志》从而挖掘其中的文化史潜力。其二《楼上女:古诗十九首与隐/显诗学》突出强调“古诗十九首”隐名作者的共通性,以及离愁别恨共通性的时代母题。其三是《陶渊明的书架和萧纲的医学眼光:中古的阅读与阅读中古》是基于两晋时期由简入纸,进入抄本时代后,通过史料梳理新潮的阅读史视角下的新研究。南大社新出的《海外汉学研究新视野丛书》目前已出三本都是汉学名家自选集,质量上乘,是值得本本期待的汉学优质丛书!
评分##接受西学训练后的“以石攻玉”,令人眼前一亮。这倒不完全是精致的“主题:题旨”式,而是:(一)鲜明的问题意识,即著者直指要害,读者亦一目了然,知晓文章想解决学术史上的什么问题,是“接着说”,还是“反着说”,抑或“重头说”?比如《重造历史:三国文化地貌之吴蜀视角》通过发微曹魏光芒掩盖与文献不足征影响下的吴蜀文学,纠偏吴蜀文学“没有特色”的旧判断,进而思考“当一个时代的文本保存多有残缺的时候,应该如何撰写文学史”的问题;(二)有史可据与文本细读,如《诸子的黄昏:中国中古时代的子书》围绕书籍史上五世纪子书的衰微这个转折点展开,论及子书与自我表达、集取代子、子书的自叙等论题,皆有史料(哪怕只言片语)支撑。但这也可能带来过度解读的问题,比如《楼上女:〈古诗十九首〉与隐/显诗学》对“诗母”的性别主义发挥
评分 评分##最喜欢同名论文。田晓菲是我的精神导师!
评分##用典 & 文本的回响textual echo 书的物质性,抄本讹误:真本的意义与作者构建(阐释的循环) 中古的写书→抄书,撮举义要,摘抄式类书与总结性文抄 文集的容器作用 自我表述:诗歌地位崛起与子书(成一家之言)消亡 金楼【子】:收藏家、裁判、编辑 创伤记忆(庾信的记忆宫殿 《微虫世界》)
评分##看一篇觉得挺灵,看多了感觉很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