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与水文

影子与水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田晓菲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总序
自序
重造历史:三国文化地貌之吴蜀视角 (张元昕 译)
楼上女:古诗十九首与隐/显诗学 (卞东波 译)
芳帙青简、绿字柏熏──六朝与初唐的文学文本与物质文化
陶渊明的书架和萧纲的医学眼光:中古的阅读与阅读中古
诸子的黄昏:中古时代的子书
《玉台新咏》与中古文学的历史主义解读
庾信的“记忆宫殿”:中古宫廷诗歌中的创伤与暴力 (寇陆 译)
错置:一位中古诗人的三部清抄本(卞东波、叶杨曦 译)
影子与水文: 关于前后赤壁赋与两幅赤壁图
“有诗为证”:十九世纪的诗与史
会说话的伤口:晚清抄本《微虫世界》中的创伤记忆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书为美国哈佛大学田晓菲教授的自选集,收入其十一篇文章,从最早的《诸子的黄昏》到最近的《庾信的“记忆宫殿”》,差不多刚好跨越十年。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这本自选集代表了近些年她在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关注的两个问题:一是抄本文化和文本的物质性如何影响到微观上文本的解读与宏观上文学史的视域重建;一是文学的“言说性”,经验与文学语言之间的张力。

本书为《海外汉学研究新视野丛书》中的一种。本丛书收辑海外汉学家撰写的具有代表性的单篇论文,及相关的学术性文字,尤其注重收入新近在海外发表的学术成果,由其本人编纂成集,希望能体现出该学者不同时期的风貌,为读者了解特定作者的整体学术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是田晓菲近些年关于六朝文学研究的自选集,较为喜欢的三篇,其一是《重造历史:三国文化地貌之吴蜀视角》算是以史证文,细读《三国志》从而挖掘其中的文化史潜力。其二《楼上女:古诗十九首与隐/显诗学》突出强调“古诗十九首”隐名作者的共通性,以及离愁别恨共通性的时代母题。其三是《陶渊明的书架和萧纲的医学眼光:中古的阅读与阅读中古》是基于两晋时期由简入纸,进入抄本时代后,通过史料梳理新潮的阅读史视角下的新研究。南大社新出的《海外汉学研究新视野丛书》目前已出三本都是汉学名家自选集,质量上乘,是值得本本期待的汉学优质丛书!

评分

##前几篇算是对《尘几录》、《烽火与流星》的总结和补充。《诸子的黄昏》读来有收获,微虫世界有趣,剩下的都太绕。有关六朝知识和书籍的研究比起政治史来不多也不算系统,作者的几本书虽然有点泛,但还是挺重要的。

评分

##宇文所安的影子随处可见。文采,肯定有,启发,也会有,最有收获的是《诸子的黄昏》。行文技术高超,善于找角度。但是,作者喜欢探讨失落的角落,夸大难以测定的变数,这注定面临方法上的挑战——尽管自序中表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远远不够,应该是“小心假设,小心求证”。如此,过剩的技巧便易令人生疑。比如,《玉台新咏》一文注6提到傅刚先生指出萧纲之宫体写作见诸史传,因而不可夸大文献流传因素对其形象的改变,作者竟以概念轰炸反驳。不禁疑惑,在《重造历史:三国文化地貌之吴蜀视角》一文中,“文学”一词又有几重面纱呢?

评分

##手抄本文化,文本细读,历史感。

评分

##用典 & 文本的回响textual echo 书的物质性,抄本讹误:真本的意义与作者构建(阐释的循环) 中古的写书→抄书,撮举义要,摘抄式类书与总结性文抄 文集的容器作用 自我表述:诗歌地位崛起与子书(成一家之言)消亡 金楼【子】:收藏家、裁判、编辑 创伤记忆(庾信的记忆宫殿 《微虫世界》)

评分

##创伤

评分

##应该是卞东波先生主导翻译的一本论文集吧。里面的文章除最后三篇之外,其他都下载看过。事实上,大陆学界真的没必要有此媚骨,这样的书是否真值得出版呢,如此圈钱对田教授来说似乎也不甚为宜。学界已经浪费了太多纸张,而不明就里一味崇外的爱买书之人,还是一味地囤书却不看书,甚至还不明就里地一味为之鼓吹,大可不必。

评分

##用自選集方式來勾勒自我學術史脈絡是明智之舉,以此洞見不同時期的學術取向。鈔本文化的文本物質性和文學的言說性(展演與參與)的兩大面向是田曉菲十年的研究方向,多篇論文已在不同場合讀過,合輯呈現出的整體性依然有震撼之意。其實人家說得很清楚呵,並不是要另立規範取而替之,而是要基於文本細讀的功夫提出不存在所謂的絕對標準。#讀而靈#141

评分

##路数都已熟悉,对手抄本文化及历史主义阅读的强调一直贯穿于田的研究中,从中也可一窥海外中国研究的原境转向。田的文本细读绚丽而精巧,有些解读虽不免于穿凿,但很多时候都能予人以意想不到的启发。 最喜子书、赤壁赋及微虫世界三篇。子书一篇在普鸣的观点上继续延伸,探讨五世纪时从“思想时代”到“诗的时代”的转型;赤壁赋一篇写乔仲常的后赤壁赋图,对“影子”与“双身”的解读尤为绝妙,与其相比,后面对李嵩赤壁赋图中水文的分析则显得颇有不足了;微虫世界一篇则更多牵涉到主观上的感动,田立足于西方的创伤记忆研究对这则名气甚微的清末文本进行阐释,其间的文本细读非温柔通达者不能为。昨夜在北方的细雨中读完此篇,电脑屏幕上还投放着乔的后赤壁赋图,图上苏轼在山中孤独的探索着,记忆的伤口在此刻苏醒,泪也不觉流了下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