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与方法:中国文学史探索》是著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蒋寅在还历之年(60岁)回顾数十年学生历程、检阅自己学术成果的结集。全书以三十一个个案为基础,收入《古典文学的精神史意义及其研究》《吏隐:大历诗人对谢朓的接受》《杜甫与中国诗歌美学的老境》《陆游的沉寂与走红》《乾隆二十二年功令试诗对清代诗学的影响》等多篇代表作,内容涉及四个方面:一是有关中国文学史基本理论、基本观念的探讨,二是对具体文学史问题的分析,三是对个别作家文学史意义的揭示,四是关于文学影响和接受的研究。由于涉及文学史研究的诸多方面,遂冠以文学史探索之副书名。
##蒋寅先生真的是学贯中西,有足够的理论高度,角度也往往新颖,一阵见血。(前面几篇研究生时期的作业和后面还是有明显差距
评分##2020-12-11 读过 有些启发。作者真是抱着打遍文淆史的目的来的,上到左传雕龙下到徐志摩都插一脚,不少篇让人想起笠学四字:「没有必要」。集中精力搞一些宋、清诗学会比较好。总论部分和部分篇章的处理都有些玄学的意思,不明觉厉。甚至拿老杜来讲政治哲学象征整个王朝丝毫不顾其中「风云会」等字眼,是不是有点过于我注六经了。
评分##选文30篇,后15篇更为深透,好于前15篇。张正见、贬杜、权德舆、陆游、张问陶诸篇于我较有启发。
评分##参考过〈反抗·委顺·淡忘〉一篇,似乎比他之前的一个版本要深入了很多,可能有过修订。总而言之还是很好用的。
评分##读了文学接受相关文章,当得起视角与方法的传道意义。 “这是清初诗学史上很有意思的现象,迄今尚未见人注意到。”
评分##参考过〈反抗·委顺·淡忘〉一篇,似乎比他之前的一个版本要深入了很多,可能有过修订。总而言之还是很好用的。
评分作者所述,大多“點到便止”,缺乏“嵌進”的勇氣和心態。光是談“人地關係”的一篇,同是“流寓”概念的剖讀,比之於曹淑娟的《流變中的書寫》,真是一言難盡。我不喜歡作者書寫中的那點自以為獨創的沾沾自喜。
评分##这本书集合了蒋寅教授了不同时期论文,看起来没有联系,但是其中一以贯之了蒋先生的文学研究趣味和探究观念意识。文学史的精神史分析想要不为哲学思想史所哂笑,关键应该在于挖掘文艺作品的文学特质所包蕴的精神线索,比如对李杜苏三人时间观念的比较分析,就显示出了一种有别于哲学思想研究的文学精神分析价值。可以说,这本书给人带来的最大的收获,是拓宽自己研究的思路与眼界,也就是书名所题的《视角与方法》了
评分##这本书集合了蒋寅教授了不同时期论文,看起来没有联系,但是其中一以贯之了蒋先生的文学研究趣味和探究观念意识。文学史的精神史分析想要不为哲学思想史所哂笑,关键应该在于挖掘文艺作品的文学特质所包蕴的精神线索,比如对李杜苏三人时间观念的比较分析,就显示出了一种有别于哲学思想研究的文学精神分析价值。可以说,这本书给人带来的最大的收获,是拓宽自己研究的思路与眼界,也就是书名所题的《视角与方法》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