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與方法:中國文學史探索》是著名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專傢蔣寅在還曆之年(60歲)迴顧數十年學生曆程、檢閱自己學術成果的結集。全書以三十一個個案為基礎,收入《古典文學的精神史意義及其研究》《吏隱:大曆詩人對謝朓的接受》《杜甫與中國詩歌美學的老境》《陸遊的沉寂與走紅》《乾隆二十二年功令試詩對清代詩學的影響》等多篇代錶作,內容涉及四個方麵:一是有關中國文學史基本理論、基本觀念的探討,二是對具體文學史問題的分析,三是對個彆作傢文學史意義的揭示,四是關於文學影響和接受的研究。由於涉及文學史研究的諸多方麵,遂冠以文學史探索之副書名。
##讀瞭文學接受相關文章,當得起視角與方法的傳道意義。 “這是清初詩學史上很有意思的現象,迄今尚未見人注意到。”
評分##部分文章多年前看過,這次主要讀瞭關於杜甫的三篇。
評分##部分文章多年前看過,這次主要讀瞭關於杜甫的三篇。
評分##選文30篇,後15篇更為深透,好於前15篇。張正見、貶杜、權德輿、陸遊、張問陶諸篇於我較有啓發。
評分##讀瞭文學接受相關文章,當得起視角與方法的傳道意義。 “這是清初詩學史上很有意思的現象,迄今尚未見人注意到。”
評分##選文30篇,後15篇更為深透,好於前15篇。張正見、貶杜、權德輿、陸遊、張問陶諸篇於我較有啓發。
評分##對畢業論文很有啓發
評分##選文30篇,後15篇更為深透,好於前15篇。張正見、貶杜、權德輿、陸遊、張問陶諸篇於我較有啓發。
評分##讀瞭文學接受相關文章,當得起視角與方法的傳道意義。 “這是清初詩學史上很有意思的現象,迄今尚未見人注意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