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祠禄官制 第二章第一节:交磋语次,感官优先【重点看了这篇,有些内容早就见过相关研究,但文章里好像除钱锺书外一篇今人著作都没引用?而且既然作者对钱如此熟悉,不会不知道钱所谓”丫叉句法“吧】 第四章第四节:类书与骈文程式化
评分##考辨了江湖诗派的由来,论述了祠官制度对于南宋诗文创作的影响(祠官作为一个半隐居的存在,以其为中心发展出了地域诗派),分析了南宋诗歌的特点和南宋骈文的发展(程式化),也讲到了南宋文话(文评)和笔记。因为是论文汇编成书,所以编排颇为混乱,虽时有高见,但缺乏一个明确的中心
评分##论文集,弥补了我有关南宋的很多知识空白。例如江湖诗派和《江湖集》的关系,宋诗复唐的风气,南宋的祠禄官制和祠官文学,南宋的楚辞学,以及南宋骈文类书文话等等。其中涉及到不少文献学的内容。印象比较深的是南宋的楚辞学和“以骚注骚”的互文性阐释学,虽然我《楚辞补注》才龟速阅读到《九章》,但是也确实发现了前后很多字句训诂,事件叙述上的关联性,在阐释学上即互文,在校勘学上可做本校。比较疑惑的是江湖诗派“纤琐粗犷”风格的指向性。感谢555
评分##很能启发人,好早就看完了居然没标..
评分##江湖诗派概念的无端扩大对文学图景的遮蔽、祠官文学、石五六鷁与交蹉语次感官先行、同题异流、《楚辞补注》中的互文性阐释、南宋四六文
评分##写得太好了,没有一句废话,未来宋代文学研究执牛耳者。
评分##侯体健先生对祠禄方面的论述,至少已经有10年历史(从09报纸小文年至18年学术论著)。其分别从人物个案(刘克庄、周必大)与地域个案(福建地区)着眼,强调祠禄制度对南宋文化的积极影响,指出祠禄制度为南宋士人提供了物质基础、创作时间、自由氛围,从而导致“祠官文学”的蓬勃发展。贫喵不仅想问,既然道教是赵宋的国教与家法,宋代士人穿道袍、读道经、游道观是常态(参见陈柏勋先生硕论),那么有没有“祠官史学”与“祠官哲学”?道教对宋代文化之贡献,尚待吾侪继续发掘。
评分##文章是不错的,但是想吐槽一下,近些年把论文攒成一本书的风气愈演愈烈了,而且完全不考虑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考虑专著和论文体例的区别,像是纯粹应付学校考评一样,态度敷衍。当然,不是反对论文结集成书,大大方方直接叫某某集就好,何必非要按上绪论和结论,把各篇论文贴上“第一章”“第二章”的名目,假装成一本体大思精的书呢?哪怕你大刀阔斧改一改,让它像一本书也成啊
评分##考辨了江湖诗派的由来,论述了祠官制度对于南宋诗文创作的影响(祠官作为一个半隐居的存在,以其为中心发展出了地域诗派),分析了南宋诗歌的特点和南宋骈文的发展(程式化),也讲到了南宋文话(文评)和笔记。因为是论文汇编成书,所以编排颇为混乱,虽时有高见,但缺乏一个明确的中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