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是“新红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开启了红学研究的新气象。《红楼小札》辑录其代表作《读〈红楼梦〉随笔》《〈红楼梦〉中关于十二钗的描写》《乐知儿语说〈红楼〉》。俞平伯的红学研究另辟新径,将历史考证与文学鉴赏高度结合,解读深入浅出,点评妙趣横生,博学与思辨共存,艺术与人生通融,投射出作者独特的思想魅力、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
《红楼小札》是读懂《红楼梦》的入门书和必读书。
##作者这些话倒是点醒了我,万不可舍本逐末。 人人皆知红学出于《红楼梦》,然红学实是反《红楼梦》的,红学愈昌,红楼愈隐。真事隐去,必欲索之,此一反也。假语村言,必欲实之,此二反也。老子曰:“反者道之用”,或可以之解嘲,亦辩证之义也,然吾终有黑漆断纹琴之憾焉。 笔者躬逢其盛,参与此役,谬种流传,贻误后生,十分悲愧,必须忏悔。
评分##作者说所有红学都是反《红楼梦》的。可不咋的。
评分##俞平伯先生是红学泰斗,这本小札,既有考据又有先生的解读,对于理解《红楼梦》这部巨著有帮助。但阅读这事,本就私人,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也可以的。
评分##看那个时候的白话文还是很累,功底不够。先生考究得细致,许多都是没看到过的。最同意的就是小说人物与作者的关系。
评分##以主题或人物为索引(诙谐如宝玉喝汤),细处引证比较,纵贯全书,读来趣味盎然,亦收获不少深入独到的见解;偏重性格和情理分析,不落于考证的窠臼。
评分##对回目的分析很有见地(我在看到本书之前不曾留意过回目问题),对晴雯、袭人的分析我也很认同的。尤其是指出《芙蓉女儿诔》多用《庄子》《离骚》典故
评分##每一位红学家都说自己搞的不是红学,并且鄙视同行
评分##作者论证的“晴为黛影,却非黛副”与“袭为钗副,却非钗影”看的特别过瘾。总之袭人在我心里的形象又愈加“猥琐促狭”了。
评分##工作一天看完的一本小书,随笔集。 对于作者笃定的“黛先死钗方嫁”的观点——“黛玉之死,非关宝玉之婚,而宝钗之嫁,却缘黛玉之卒。”算是我看过的比较早的论断了。 还有作者时年八十还笔耕不辍的态度实在令人敬佩。以及《乐知儿语说〈红楼梦〉》中有几句话很动人——“《红楼梦》好像断纹琴,却有两种黑漆:一索引,二考证。自传说是也。我身中奇毒,又屡发为文章,推波助澜。迷误后人,这是我生平的悲愧之一。”“然吾终有黑漆断纹琴之憾焉。前有句云’尘网宁为绮语宽’,近有句云’老至犹如绮梦迷’,以呈吾妻,曾劝勿作,恐亦难得启颜耳”。 意外的收获,跟金瓶梅相关——秦可卿葬礼名号之“恭人”与“宜人”的玄机。还有柳藏鹦鹉语方知,这句话在脂评里也有出现。 另,俞平伯对于王熙凤和芳官的评价恕我不能苟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