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论述乾隆一朝诗学的流变,以诗坛对王渔洋神韵诗学的反拨与对叶燮诗学的接受为逻辑起点,按时序展开六十年间诗学思潮的更替和消长,依次论述了沈德潜新格调诗学、纪晓岚试帖诗学、袁枚性灵诗学、翁方纲学人诗学、桐城派诗学和高密派诗学的基本观念、理论创新、批评成就及其交互影响,在学问·性情的冲突、融合主题下辨认其主张的异同及对后来诗学的影响。全书秉持“进入过程”的学术理念,力求在历时性的观照中展开各派诗学的内部差异,使乾隆朝的诗学史在呈现其空前丰富性的同时,更显出清晰的脉络和整体格局。总之,无论是对乾隆诗学的总体认知,还是对各家诗学的具体阐释和评价,本卷都提出了不同于学界定论的全新论断。
##面上铺得最开的专著,由于文献太多了,立论大多平实稳妥,甚至有点呆板,但还是很多突破陈说的地方。目前为止最为宏瞻的诗学著作,但部头太大了,两卷逐字逐句读完花了两个半月。
评分##历时一月,断断续续把全书读完。本书以乾隆朝的诗学为研究对象,以同时期的诗话著作为主要依据,进而有条不紊地展开论述。 作者用力颇深,使用材料的本领可谓不凡。在书中,作者针对传统的热门论题一一给出自己的阐释,例如,他对沈德潜、纪晓岚、袁枚、翁方纲的诗学都做了相当详细的解读。还在最后部分详细探讨了桐城诗派与高密诗派这两个相对而言不那么知名的诗派的诗学理论及其价值。 总的来说,此书是一本厚重的书(犹如其700多页的外观)、真诚的书,书里面不乏精妙的议论与有趣的比喻,而偶尔的一些闲笔更能映照出蒋寅教授的渊博与犀利。 不过,书里也有一些微微的瑕疵,例如,第211页,所引用《春睡》的作者是苏舜钦而非“苏舜卿”。第660页,“举赵嘏‘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为例”明显有误,此句作者明明是许浑。
评分##同样的材料,因眼光毒辣见识高远学问深厚思考深邃细密,在蒋寅老师笔下完全不一样,是最近启发最大的一本书,相见恨晚。每一章都干货满满,浸透作者的思考与手眼。
评分##面上铺得最开的专著,由于文献太多了,立论大多平实稳妥,甚至有点呆板,但还是很多突破陈说的地方。目前为止最为宏瞻的诗学著作,但部头太大了,两卷逐字逐句读完花了两个半月。
评分##不知道是不是我错觉,比第一卷好读多了。
评分##不知道是不是我错觉,比第一卷好读多了。
评分##不知道是不是我错觉,比第一卷好读多了。
评分##体量庞大,材料详赡,以至于我只能说是翻了一遍????印象比较深的是沈德潜部分的诗歌传统六次塑造、试贴诗学及性灵诗学的“切”、翁方纲学人诗学的“笋缝”、桐城诗学高密诗学对格调诗学及神韵诗学的继承。基于原始文献的问题意识、基于整体判断的认知视角、基于诗歌学养的判断能力,确实手眼不凡。
评分##相对于第一卷的宏观论述,第二卷更多是乾隆朝主流诗学观点的阐发,蒋先生旁征博引,学识深厚,虽时有新见,但是有的观点绕来绕去,不够清晰明了,更喜欢第一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