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中国的“近代”

重审中国的“近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江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自 序/i

第一编
第一章 想象的血——异姓结拜与记忆共同体的创造/003
一 摹拟亲属:宗族社会的自我/他者/003
二 歃血结盟的理想型/007
三 异姓结拜与歃血结盟/011
四 创造记忆共同体/018
五 结语/023
第二章 太阳的记忆——关于太阳三月十九日诞辰话语的知识考古/025
一 楔子:甲申三月十九日/025
二 太阳诞辰公共记忆的创造/027
三 太阳诞辰话语的文本化/037
四 记忆/忘却的再生产/047
五 结语/054
第三章 文本中的秘密——《中国秘密社会史》的作者、底本与叙事/056
一 问题所在/056
二 文本之间/058
三 文本之内/073
四 文本之外/077

第二编
第四章 “东洋”的变迁——近代中国语境里的“东洋”概念/085
一 小引/085
二 南北坐标轴上的东西洋:传统知识的轮廓/087
三 东西坐标轴上的东西洋:西方近代知识的导入/095
四 附会的“近代性”:大瀛海话语阅读/104
五 余语/110
第五章 连续性与断裂——20世纪初历史教科书中的黄帝叙述/113
一 引言/113
二 历史教科书里的黄帝叙述/120
三 历史教科书里的黄帝肖像/134
四 结语/146
第六章 布鲁门巴哈在东亚——“人分五种说”在东亚的传布及文本之比较/153
一 引言/153
二 来华西人与“人分五种说”/158
三 “人分五种说”在日本的传布/173
四 “人分五种说”在清末民初的传布/186
五 人种概念:一个比较/197
第七章 黄帝自巴比伦来?——拉克伯里“中国文明西来说”在东亚的传布与文本之比较/202
一 楔子/202
二 从“语言科学”到“历史科学”:拉克伯里的“中国文明西来说”/205
三 在“Orientalism”与“东洋学”之间:“中国文明西来说”在明治日本/215
四 本真性与外来性:“中国文明西来说”在清末中国/225
五 结语/239

第三编
第八章 基督教本土化序章——《北京条约》第六款中法文本之辨析/247
一 《北京条约》第六款汉文本与法文本之比较/248
二 汉文本《北京条约》第六款之实施/254
三 巴黎外方传教会广东地契文书之初读/259
四 结语/267
第九章 作为他者的“洋教”——19世纪基督教与中国社会/269
一 引言/269
二 “洋教”:作为他者的基督教/272
三 与他者的距离:宗教感情的龃龉/275
四 他者的回转:宗教组织间的交错关系/281
五 结语/288
第十章 表述宗教——“中国宗教”在1893年芝加哥万国宗教大会/291
一 宗教盛宴/291
二 最初儒人海西经/294
三 李提摩太的翻译/302
四 传教士的中国宗教观/307
五 来自日本的声音/313
六 从religion到宗教/318

第四编
第十一章 “中国有中国的尺度”——以橘朴与鲁迅的谈话为中心/325
一 那人是谁/325
二 鲁迅如是说/331
三 新思想与旧思想/336
四 橘朴没有说出来的话/341
五 话外之话/345
第十二章 概念史研究的中国“转向”/348
一 引言/348
二 知识旅行/349
三 概念史的源与流/353
四 历史性基础概念/360

征引文献/368
索 引/405
后 记/416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书是一本从社会史和概念史角度研究“中国近代”之轮廓的著作。第一编涉及清朝统治之下满汉关系的变化。从社会史角度关注“中国近代”的复杂性,并非要将中国近代打入另册,而是为了更准确地在全球视野下把捉中国如何应对来自西方的冲击。第二编从东西关系讨论西方近代知识的传入与再生产之问题。第三编选择宗教/基督教题材,讨论内在于中国近代的自他关系。第四编讨论了上述不同面相与论者持有的方法之间的关系。

用户评价

评分

##有点意思,4星推荐

评分

##概念史方法研究中国社会的案例合集,第一章“想象的血”通过叙述盟誓的发展历程强调站在中国本位立场研究古代宗族社会不能套用西方的“摹拟血缘”;随后对明季纪念崇祯而设置的太阳诞辰日到近代逐渐失去记忆主体支撑,可见概念的本相随着记忆建构过程中的忘却而发生变化。包括后面对“东洋”地理概念的知识建构过程的考辨也是如此。正如评论所言,主题很有意思,可读性强。

评分

##分析问题非常细致,其问题意识和与学界的对话也值得学习

评分

##每一篇论文都是经得起推敲的扎实作品,像细小的钻石。用教来翻译Religion是不合适的,这一点我过去从来没有想过;人种五分背后的观念因素,其实更告诉了我们20世纪的头10年,中国人头脑中的世界图景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个人却最喜欢橘朴和鲁迅那一篇。只有一个非常细腻的学者才能捕捉到鲁迅和橘朴之间,若即若离的那种感觉吧。彼此的知识底线非常接近了,但在一点点关键的问题上错开了,后来似乎碍于社交,又没有深入下去。作者能把这样一种关系描摹出来,我非常佩服。大概是鼠年的最后一点阅读了。

评分

##论文典范。

评分

##此前已经读过《太阳的记忆》《黄帝自巴比伦来》,这次又选读了《想象的血》《东洋的变迁》《表述宗教》,在知识考古、文化记忆的考证里,最感到有意思的反而是《表述宗教》里彭光誉的中英文对比:P297“彭的英文本是给欧美人阅读的,将英文本和中文本进行对照,有助于理解作者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下使用religion一词的。”用另一种语言翻译自己的母语,实际就是一种“把内在思想说出来”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往往还是无意识的,这简直是了解一个人的思想世界最好的路径。

评分

##我也开始这样了,一下午翻一本书…… 知识考古,概念演变。

评分

##概念史方法研究中国社会的案例合集,第一章“想象的血”通过叙述盟誓的发展历程强调站在中国本位立场研究古代宗族社会不能套用西方的“摹拟血缘”;随后对明季纪念崇祯而设置的太阳诞辰日到近代逐渐失去记忆主体支撑,可见概念的本相随着记忆建构过程中的忘却而发生变化。包括后面对“东洋”地理概念的知识建构过程的考辨也是如此。正如评论所言,主题很有意思,可读性强。

评分

与其说欣赏孙老师的智慧,不如说欣赏他的认真。只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做这么精到的学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