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国变期间,京津沦陷,秩序大乱,南北交通中断,大量京官和难民危在旦夕。上海绅商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中国救济善会和东南济急善会,发起、组织和实施大规模的救援。
这是一次非常时期由上海绅商发起、各省疆吏合力促成的大救援,其规模之大、动员之广、施救对象之众、效果之著, 史所罕见。
庚子国变及其庚子救援的发生,与19世纪中外贸易的南北差异有重大关系。以丝茶为主的出口格局使得从对外贸易中获利的主要是东南各省,因为丝茶产区主要集中于东南。近代化的西洋器物如轮船、电报等进一步加剧了南北之间的利益分化,东南因而更容易接受西洋器物与文明,北省反之。
久而久之,南与北,新与旧,俨然对立。进一步探讨,可以发现庚子救援虽然是以“东南官绅商民合力筹办”的形象面世,但本质上仍是以乡谊为基础的救援行动,李鸿章称之为“造端于各人各家亲友之相赈,扩充为同省同旗官民之普济”。庚子救援让以往潜而不彰的“省籍”意识浮出水面,成为清末新政时期“省界”意识勃发的前奏,而正是“省界”意识深刻影响了新政时期的社会和政局,并最终改变了历史。
##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看上去是一本学术著作,其实是一个绝佳的好剧本啊!如果能搬上大银幕,那绝对是一大片!
评分##当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心想:这就是我博士论文想要(也可能有能力)做成的样子。在大量史料爬梳的基础上庚子事变期间的京官生活;电报邮政通信的破坏与恢复,尤为重要的是将信息专递的情况细致到日;组织救援的南方善士及其背后所依附的李鸿章、盛宣怀、袁世凯、恽祖祁等官员,并且没有泛泛而谈参与救援的群体,而是对他们的出身、人脉、事迹等进行了详细的勾勒;关注庚子救援中的同乡意识、救援形式和手段(如拟制红十字会)。最后在对庚子救援全过程进行多维度的展现后,能从中提升出丝商的作用、京官与地方的联结、东南意识、义赈与上海华人社会等关键问题,亦可见做种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重要问题的把握,而这一部分,恰是本书的亮点。诚如作者自称“庚子救援许多研究者此前闻所未闻”,然而一叶知秋,其中所可阐发之处令人惊叹。
评分##余论尤佳。
评分##微信读书
评分##上海以一地救一国,在上海出现跨地域的救援祖宗商会组织不是偶然,一上海靠租界起家,思想先进,近代出口占绝大部分。浙粤商业巨人都在上海。二上海是移民社会,都是江浙粤移民,所以容易形成跨越原籍贯地域市民意识,因为他们都有一个标签上海人。伟哉上海
评分##当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心想:这就是我博士论文想要(也可能有能力)做成的样子。在大量史料爬梳的基础上庚子事变期间的京官生活;电报邮政通信的破坏与恢复,尤为重要的是将信息专递的情况细致到日;组织救援的南方善士及其背后所依附的李鸿章、盛宣怀、袁世凯、恽祖祁等官员,并且没有泛泛而谈参与救援的群体,而是对他们的出身、人脉、事迹等进行了详细的勾勒;关注庚子救援中的同乡意识、救援形式和手段(如拟制红十字会)。最后在对庚子救援全过程进行多维度的展现后,能从中提升出丝商的作用、京官与地方的联结、东南意识、义赈与上海华人社会等关键问题,亦可见做种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重要问题的把握,而这一部分,恰是本书的亮点。诚如作者自称“庚子救援许多研究者此前闻所未闻”,然而一叶知秋,其中所可阐发之处令人惊叹。
评分##余论尤佳。
评分这本书需要细品,阅读是有点门槛的,不能读太快。引文多,人物也多,事情本身也头绪极多,但仔细读就能读出味道来。第一、二章讲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社会失序,特别震撼,尤其是拳民引发的最初的暴力和失序,这是以往很少讲到的,但是完全符合常识的历史。余论一章写得尤其好,显示出一个成熟学者的眼界和深度。不过我个人感觉余论中还少了“官绅”这个关键词。这方面内容其实前面已经谈到很多了,包括李鸿章和陆树藩的关系、刘鄂之死、李鸿章幕僚团队在中间起到的过渡作用,其实可以颠覆我们以往简单的“国家-社会”二分。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评分这本书需要细品,阅读是有点门槛的,不能读太快。引文多,人物也多,事情本身也头绪极多,但仔细读就能读出味道来。第一、二章讲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社会失序,特别震撼,尤其是拳民引发的最初的暴力和失序,这是以往很少讲到的,但是完全符合常识的历史。余论一章写得尤其好,显示出一个成熟学者的眼界和深度。不过我个人感觉余论中还少了“官绅”这个关键词。这方面内容其实前面已经谈到很多了,包括李鸿章和陆树藩的关系、刘鄂之死、李鸿章幕僚团队在中间起到的过渡作用,其实可以颠覆我们以往简单的“国家-社会”二分。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