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梵是当下国内诗坛的一位实力诗人,也是受到广泛关注的“中间代”诗群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国内诗坛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读者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他的诗风凝练,富有想象力,对生命有着深刻的感悟。本书收入诗作110首,是黄梵诗歌创作三十余年成果的一次系统总结。
##与作者共鸣,享有同样的黑夜与被遮住的星子。 越来越觉得好的诗人就像数学家,大胆假设,细处求证。让创意与符合逻辑拥有同一片海洋,让信息附着在情感的脉络上,流进读者的血液里。 不拘泥于表象的文字,能够更加深刻地窥探情绪的内核,而在名字、概念上起舞的诗句往往流于平庸。 实物与情绪相互替换与印证,起承转合恰好能按在我的情绪点上,将短暂的事物拉长,有种"求不得"的感情蕴藏其中,自然也如同诗人本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万物是我的投影,我亦是万物的集合,人是上帝,或者上帝是人。 最后的新诗50条,让人思索。
评分##2022126 嗯...... over-修辞了吧,收着点儿就好了
评分##命题作文式诗歌
评分##“听惯了鸟的方言,就不喜欢人类官话的狂妄”
评分##2020年读书还是以一本诗集结尾吧,"那一夜,我抱着爱情呼呼大睡","在今年的路上,我依旧听得见去年的风声","我们像沙漠中的流水,始终来路不明"
评分##“若是大雪纷飞,你该知道我在准备翅膀 。”
评分##2022126 嗯...... over-修辞了吧,收着点儿就好了
评分其实,黄梵的诗歌写作始终围绕着“万物志”这一主题,用一种冷峻且时而包含讽刺的目光审视着这个世界,这种审视是对于现实的解构与重组,而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保留着些许童真。 书末所附的新诗五十条则试图将新诗的奥秘格言化,这一工作早就有人做过了,比如臧棣,而黄梵的则稍显玄学及欠缺逻辑性了。当然他在自己的诗中将“非逻辑性的诗性表述”(洛夫语)运用的很成熟,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冷峻的审视并未脱离现实,导致其诗性沉思与诗性思维联系的过于紧密,应当更深刻些。 或许是因为我的个人喜好问题,同样是这样冷峻的审视,吕德安要比黄梵做的更好一些。在寻找语言的路上,诗人要将自己埋在泥土里,超越语言是方向,而不是一种限制。
评分##前面的事还能读懂,后面就迷了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