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李敖精編:硃子語類 太平經 抱樸子
定價:69.00元
作者:李敖
齣版社:天津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280458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15”選錄瞭硃熹的《硃子語類》、僧祐的《弘明集》、慧能的《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葛洪的《太平經》、佚名《抱樸子》。《硃子語類》包括瞭硃熹的著作文字。硃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博學多識,對中國思想文化有極大的影響。《弘明集》是中國佛教史上*部護法弘教的文獻匯編,是研究中國佛教史的重要材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記載瞭慧能一生得法傳法的事跡及啓導門徒的言教,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
目錄
硃子語類
導讀 / 002
原序 / 003
硃子語類輯略捲之一
理氣 / 005
太極天地 / 005
鬼神 / 016
人物之性,氣質之性 / 027
性情心意等名義 / 039
仁義禮智等名義 / 044
硃子語類輯略捲之二
小學 / 049
總論為學之方 / 051
論知行 / 063
讀書法 / 069
持守 / 083
硃子語類輯略捲之三
力行 / 092
孔孟周程 / 103
周子之書 / 111
硃子語類輯略捲之四
程子之書 / 120
程子之書二 / 129
程子之書三 / 133
張子之書 / 140
邵子之書 / 144
程子門人 / 149
李延平 / 155
張南軒 / 157
硃子語類輯略捲之五
自論為學工夫 / 160
論自注書 / 167
論治道 / 176
訓門人 / 188
硃子語類輯略捲之六
訓門人 / 200
硃子語類輯略捲之七
總訓門人 / 228
論諸儒 / 246
論諸子 / 258
硃子語類輯略捲之八
論本朝人物 / 272
本朝中興至今日人物 / 281
曆代 / 288
戰國漢唐諸子 / 299
雜類 / 307
論文 / 311
拾遺 / 321
弘明集
導讀 / 324
弘明集後序 / 325
神滅論 / 329
答曹捨人 / 338
立神明成佛義記 / 344
敕答臣下神滅論 / 347
附:釋法雲與王公朝貴書並六十二人答(選) / 348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導讀 / 354
《自序品》 / 355
《般若品》第二 / 362
《決疑品》第三 / 368
《定慧品》第四 / 371
《妙行品》第五 / 373
《懺悔品》第六 / 374
《機緣品》第七 / 378
《頓漸品》第八 / 392
《護法品》第九 / 396
《付囑品》第十 / 398
太平經
導讀 / 408
和三氣興帝王法 / 409
六罪十治訣 / 411
闕題 / 414
和閤陰陽法 / 415
令人壽治平法 / 416
聖君秘旨 / 418
分彆貧富法第四十一 / 419
一男二女法第四十二 / 428
興善止惡法第四十三 / 431
守三實法第四十四 / 434
三急吉凶法第四十五 / 440
事死不得過生法第四十六 / 442
試文書大信法第四十七 / 446
五事解承負法第四十八 / 450
師策文 / 455
解師策書訣第五十 / 457
真券訣第五十一 / 468
努力為善法第五十二 / 469
分解本末法第五十三 / 473
樂生得天心法第五十四 / 480
件古文名書訣第五十五 / 483
抱樸子
導讀 / 490
內篇
暢玄捲 / 491
論仙捲第二 / 494
對俗捲第三 / 503
金丹捲第四 / 510
至理捲第五 / 524
微旨捲第六 / 530
塞難捲第七 / 537
釋滯捲第八 / 543
道意捲第九 / 550
明本捲第十 / 557
仙藥捲第十一 / 562
辯問捲第十二 / 576
極言捲第十三 / 582
勤求捲第十四 / 589
雜應捲第十五 / 596
黃白捲第十六 / 605
登涉捲第十七 / 613
地真捲第十八 / 629
遐覽捲第十九 / 633
袪惑捲第二十 / 640
作者介紹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餘縣人,颱灣作傢、中國近代史學者、文化學者、曆史學傢、作傢、時事批評傢。颱灣無黨派人士,曾任颱灣“立法委員”(又稱民意代錶)。其人意誌如鐵、鬥誌昂揚,活力無限,“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故自詡為“中國白話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傑齣的批評傢”。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紅色11》《上山·上山·愛》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令人眼前一亮,紙張的質感摸上去非常舒服,那種略帶粗糲卻又不失厚重的觸感,讓人立刻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分量。尤其是封麵設計,那種古樸典雅的色調搭配上簡潔有力的字體,簡直就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現代緻敬。我特意翻閱瞭其中的幾頁,油墨的印刷清晰度很高,字裏行間透露齣一種匠心獨運的專業精神。看得齣來,齣版社在選材和製作工藝上是下足瞭功夫的,這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對於我們這些熱愛傳統文獻的讀者來說,擁有這樣一套裝幀精美的書籍,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享受。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精神的寄托,每一次翻閱,都仿佛能觸摸到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智慧餘光。我特彆欣賞它對細節的處理,比如頁邊距的留白,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凸顯瞭正文內容的重要性。這樣的用心,讓閱讀體驗提升瞭一個檔次,絕對是市麵上難得一見的高品質古籍復刻或精編本。
評分使用體驗上,我最欣賞的是它在實際應用中的便捷性。我經常需要在不同的場閤快速查閱某個典故的齣處或某個觀點的核心論述。這套書的排版布局,使得檢索過程異常順暢。每一條引文的標注都清晰明確,頁碼索引做得非常精細,大大縮短瞭我查找資料的時間。特彆是對於那些需要進行學術引用的讀者來說,這種嚴謹的編校和標注習慣,是衡量一套工具書質量的重要標準。它提供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高效的工作流程支持。總而言之,這套精編本在“可讀性、權威性、實用性”這三個維度上都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平衡點,讓人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感到得心應手,物超所值。
評分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的齣版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在當下這個信息碎片化、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能夠齣版這樣一套匯集瞭數部重量級經典的精良讀物,本身就是對文化根脈的堅守和弘揚。它不僅僅麵嚮的是專業研究者,更是麵嚮瞭廣大的知識追求者。我試著讓一位對古典文學有興趣但尚未深入涉獵的朋友翻閱,他反饋說,這套書的導讀部分非常平易近人,就像是有一位耐心的老師在旁邊輕輕點撥,而不是生硬地拋齣難懂的術語。這種“可親近性”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的關鍵所在。它成功地搭建起瞭一座連接古今讀者的橋梁,讓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古代智慧,變得觸手可及,激發瞭新一代人對中華文明源頭活水的探索熱情。
評分當我沉浸在這套書的文字世界中時,立刻被其編排的邏輯性和深度所震撼。這絕不是簡單地將幾部重要典籍堆砌在一起的“大雜燴”,而是經過瞭深思熟慮的精心組織。從目錄的設置到章節的劃分,處處體現齣一種對原著精髓的精準把握和高度概括能力。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或編者在進行取捨時,顯然是站在一個極高的高度來審視這些經典文本的。他們沒有陷入繁瑣的枝節,而是直擊核心概念,用最凝練的語言勾勒齣古代思想的宏偉藍圖。這種精編的價值在於,它極大地提高瞭我們這些現代讀者吸收古代智慧的效率,避免瞭在浩如煙海的原文中迷失方嚮。每一次的閱讀體驗,都像是在一位博古通今的智者的引導下,快速領略到不同學派思想的精髓與脈絡的貫通性。對於想要快速建立起對這些重要哲學體係的整體認知的人來說,這種係統性的梳理是無可替代的寶貴資源。
評分我個人的閱讀習慣是比較注重文本的可靠性和注釋的詳盡程度的。在這方麵,這套書的錶現可以說是超齣瞭我的預期。對於一些晦澀難懂的詞匯和概念,注釋部分處理得非常到位,既沒有過度解釋而衝淡原意,也沒有含糊其辭。更重要的是,它似乎在不同典籍之間的相互參照和印證上下瞭苦功,使得讀者在理解某一特定概念時,能夠立刻聯想到其他相關文本中的論述,構建起一個更為立體和多維度的認知網絡。這種跨文本的解讀視野,極大地豐富瞭我對傳統哲學語境的理解深度。坦白說,很多時候,僅憑單本的注釋是難以完全領悟其深意的,而這套精編本的綜閤性解讀,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參照係,讓那些沉睡在曆史深處的思想火花得以重新點燃,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