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摄影与摄影批评家——1839年至1900年间的文化史
定价:28.00元
作者:(美)玛利亚 ,郝红尉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0-01
ISBN:97878071316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剑桥摄影纵览系列丛书提出并论述了有关摄影史的种种问题。该丛书特别将文化史、科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史、政治学和人类学联系起来。*为突出的特点是,该书详细论述了摄影对其他学术领域起到的催化作用,以及摄影自问世以来受到的其他艺术形式和知识学科的影响。
摄影既是一种变化着的技术,又是个人经历和社会经验方面有益和有害的变革的一种方便的隐喻;摄影既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在自然和文化之间不断地勾画其明显的分界线。本书详细论述了摄影对其他学术领域起到的催化作用,以及摄影自问世以来受到的其他艺术形式和知识学科的影响……
内容提要
本书对19世纪美国和欧洲有关摄影的作品进行了颇具见地的概述,他涉及到艺术理论、社会改革和生理学不同的领域。早期的摄影批评,具有大量关于客观性、外观和复制等种种传统性的概念。同时,被普遍接受的艺术中有关中性视觉、直觉天赋和艺术进步等观点构成了人们对摄影的理解方式。玛丽·沃纳·玛利亚认为,摄影是重要的社会和文化符号,它折射出艺术和社会变革诸领域中的现代性和变化。另外,她还阐明了摄影作为现代性和变化的象征迅速崛起的方式,既能轻易地反对进步,又能促进民主的发展。
《摄影与摄影批评家》对19世纪美国和欧洲有关摄影的作品进行了颇具见地的概述,它涉及到艺术理论、社会改革和生理学等不同的领域。早期的摄影批评,具有大量关于客观性、外观和复制等种种传统性的概念。同时,被普遍接受的艺术中有关中性视觉、直觉天赋和艺术进步等观点构成了人们对摄影的理解方式。玛丽·沃纳·玛利亚认为,摄影是重要的社会和文化符号,它折射出艺术和社会变革诸领域中的现代性和变化。另外,她还阐明了摄影作为现代性和变化的象征迅速崛起的方式,它既能轻易地反对进步,又能促进民主的发展。
目录
插图目录
前言 摄影即当今世界
章 摄影话语的起源
后来,达盖尔来了
随心所动的复制:用摄影所阐释的自然和自然性
制造图片的机器
汤姆斯·威基伍德与摄影史前史:界定失落的环节
知识政治:摄影话语
长久的持续
副本、摹本、幻影
现代成批制作的影像
结论
第二章 19世纪思潮中的摄影和现代性
作为现代主义神话的摄影史
摄影与技术的变革
科学之进步/艺术之进步
摄影与进步
摄影,支持与反对
民主的艺术
普通照片
总结
第三章 艺术、摄影与社会
导论
高雅艺术摄影
天才与牺牲的科学
像绘画的照片
与艺术的关系
后摄影与前提斐尔派运动
艺术、摄影与社会:艰难的休战
总结
第四章 被迫获得自由:摄影、扫盲与大众文化
导论
扫盲:概述
有教育意义的革命
大型图片画廊
人们将从事各种收藏
事实,事实,事实
知识界精英
严格的黑白特征
心灵世界
结论
第五章 现代性的诱惑
导论
爱默生:概论
科学与艺术
形而上学之后的摄影
实证主义、进化、文化与摄影
颓废
英国人对印象派的印象
我们是新人类
挽歌式的现代主义:一些总结
结束语 幽灵——摄影与现代人
注释
参考书目概述
作者介绍
玛丽·沃纳·玛利亚是美国锡拉库扎大学摄影史与摄影理论史教授。教授的课程包括艺术史、当代艺术理论与摄影史。发表过众多关于所授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论文和评论。该书英文版于1997年出版,被誉为当年出版的两种*的摄影史图书之一。近期又出版了《摄影:文化史》。
文摘
序言
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说,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将摄影从一个纯粹的技术领域,巧妙地拉回了那个时代鲜活的人文图景中。我一直对19世纪那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感到好奇,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切入点。作者笔下的人物,不再是冰冷的艺术家或技术专家,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在大时代背景下,用镜头捕捉着世界的瞬息万变。我仿佛能看到那些摄影师在寒风中架设相机,在昏暗的暗房中冲洗照片,他们的每一次快门,每一次显影,都凝聚着那个时代的探索精神。而那些“摄影批评家”的角色,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戏剧性的色彩。他们如同那个时代的文化卫士,对新兴的摄影技术时而赞美,时而质疑,甚至会因为一幅作品的构图、光影而争论不休。这种思想的碰撞,比单纯的技法介绍要有趣得多。书中对不同评论家观点的呈现,让我看到了当时社会对于“真实”与“艺术”、“记录”与“表现”等概念的深刻讨论,这些讨论至今仍具有启发意义。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这些史料时,那种细腻的笔触和严谨的考证,让一切都显得那么触手可及,仿佛我也置身于那个充满魅力的19世纪。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花费了大量时间沉浸在19世纪的文化肌理中,试图勾勒出摄影这门新兴艺术形式如何在短短几十年内,从一项技术奇迹蜕变为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我特别着迷于作者如何将那些早期摄影师的创作实践,置于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和审美语境之中进行考察。比如,书中对那些致力于记录国家景观、殖民地风光,甚至是街头社会百态的摄影师的分析,让我看到了摄影是如何参与到建构民族身份、传播帝国意识形态,以及揭示社会变迁的宏大叙事中的。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作品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当时评论家们的声音。这些评论家,无论他们是支持者、怀疑者,还是试图为摄影正名的人,他们的文字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折射出当时社会对新媒介的认知、期待与焦虑。通过对这些不同声音的梳理与辨析,作者成功地展现了一个动态的、充满争议的早期摄影批评史,这为我理解摄影艺术的价值演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我尤其对作者如何梳理不同流派的批评观点,以及这些观点如何影响了摄影师的创作取向感到惊叹,这是一种将历史文献、艺术作品和理论思辨融为一体的精彩呈现。
评分我一直对摄影史中的某些“盲点”感到困惑,比如为什么某些摄影风格会一度盛行,又为何有些重要的影像实践者却鲜为人知。这本书在我看来,恰恰填补了这些空白。作者不仅仅是罗列了大量的作品和评论,而是建立了一种深刻的联系,将摄影作品的诞生、传播与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审美风尚紧密地结合起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具体作品时,那种旁征博引的能力,能够将一幅看似简单的肖像照,置于复杂的社会阶层、性别关系、甚至政治宣传之中进行解读。而对摄影批评家的梳理,则像是在观看一场思想的角力赛。那些早期批评家的文字,虽然有时显得刻板或充满时代的局限性,但它们无疑是理解当时摄影艺术地位和社会认知的最直接证据。我喜欢作者如何在不同批评家的观点中找到共鸣与矛盾,如何揭示他们背后所代表的社会力量。例如,书中对那些呼吁摄影成为“纯粹艺术”的评论家,以及那些将其视为科学记录工具的评论家的分析,让我看到了摄影在发展初期所面临的身份认同危机。这种对复杂历史脉络的梳理,让这本书远不止是一本摄影史,更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化史。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将摄影这门艺术,置于了一个更广阔的文化舞台上进行审视。我一直认为,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繁荣,都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而作者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他不仅仅是在讲述摄影技术的演变,更是在探讨摄影是如何渗透到19世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与之相互影响的。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那些早期摄影批评家群像的塑造,他们并非是单一的声音,而是形形色色,有赞赏,有质疑,有推动,也有阻碍。通过对这些不同声音的梳理,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当时社会对于摄影的认知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例如,书中对那些将摄影视为“机械复制”的批评家,以及那些试图赋予摄影“艺术灵魂”的评论家之间的争论的描绘,让我对摄影艺术的地位演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仿佛能够感受到,在19世纪的学术沙龙、报刊杂志上,摄影所引发的激烈讨论。作者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将这些零散的信息整合成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对19世纪的文化史,以及摄影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作为一位对艺术史充满好奇的读者,我总是希望能够找到那些能够“讲述”历史的书籍,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用枯燥的术语和生硬的理论来堆砌,而是通过对19世纪摄影师及其评论家的生动描绘,将一段历史呈现在我面前。我喜欢书中对那些早期摄影师工作状态的细节描写,仿佛能够感受到他们在面对未知事物时的兴奋与挑战。从阿尔卑斯山的壮丽风光,到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的市井生活,再到异域风情的殖民地景象,每一幅图像的背后,都隐藏着摄影师的心血和时代的印记。而那些“摄影批评家”,就像是故事中的重要配角,他们的评论,既是当时社会对摄影的态度缩影,也是推动摄影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尤其着迷于作者如何剖析这些批评家的论点,以及这些论点是如何影响了当时摄影师的创作方向。书中对不同批评流派的区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我理解摄影艺术的“身份构建”过程提供了清晰的脉络。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仿佛在与那个时代的思想家和艺术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