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大家小书 晚明思想史论(精装本) 9787200121001

(正版) 大家小书 晚明思想史论(精装本) 978720012100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嵇文甫中国 著
图书标签:
  • 晚明史
  • 思想史
  • 中国历史
  • 明朝
  • 学术著作
  • 精装本
  • 正版
  • 大家小书
  • 历史文化
  • 文化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竹云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21001
商品编码:30111424279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大家小书 晚明思想史论(精装本)

定价:36.00元

作者:嵇文甫(中国)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2001210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嵇文甫先生的晚期代表作,充满激情、纵横捭阖。为我们展现了晚明这个动荡时代的各派人物及其思想背景、治学方法、民族思想、哲学思想、历史思想、政治思想。本书已为学界公认的思想史名著。

内容提要


《晚明思想史论》论及晚明佛学的复兴、西学东渐等,纵横捭阖,视野宏阔,是史有定评的思想史名著。附录《十七世纪中国思想史概论》,两书合观,则活绘出上自王阳明,中间经过李贽、张居正,东林党人,云栖、紫柏、藕益、憨山等四大师,杨慎、方以智、徐光启、利玛窦、孙夏峰等,直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习斋、唐甄、李二曲、全祖望、毛奇龄、阎若璩等清初群星璀璨的思想提坦时代。

目录


作者介绍


嵇文甫(1895—1963), 哲学家和历史学家。1913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家境困难,不久被迫辍学。1915年,在积累了一年半的微薄收入之后,又赴北京,考上了北京大学。他的同班同学包括冯友兰、陈钟凡等人物。由于嵇文甫的基础较好,学业优异,因而受到马叙伦等教授的器重。1926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建国后任郑州大学首任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晚明思想史论”的图书简介,但其中不包含您提到的那本特定的书籍内容。 --- 书名:《明代中后期士人精神图景:权力、信仰与社会变迁的交织》 引言:迷惘中的探寻者 明代中后期,社会结构面临深刻的转型,旧有的秩序与新的挑战并存。这是一个充满活力也伴随着焦虑的时代。在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群体——士人,不再是单纯的儒家经典的阐释者,而是积极投身于对“人何以为人”、“何为善治”、“如何安顿个体生命”等核心问题的追问之中。他们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是时代变革的敏锐观察者。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中,士人阶层所构建的精神世界、思想演变及其与现实政治、社会结构互动的复杂图景。我们试图超越简单的“思潮流派”划分,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史的视角,重构晚明士人精神图景的内在逻辑与外在表现。 第一部:士的困境与身份的重塑 明代中后期的士人,其身份认同经历了显著的漂移。一方面,科举制度依然是士人进入权力精英阶层的核心路径,但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官场的腐败,使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信念遭受严峻考验。另一方面,商业经济的勃兴、市民阶层的壮大,以及江南地区士绅化现象的加剧,为士人提供了除仕途之外的多重发展路径。 一、科举与“被耽误的”知识分子 我们将探讨科举制度如何塑造了士人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取向。那些在科举路上长期受挫,或是在官场中经历幻灭的知识分子,他们如何调整自己的生命定位?本书将考察“隐逸”与“出仕”之间的张力,分析士人如何通过构建“个体道德完善”的叙事,来应对外部环境的无常。他们不再仅仅视入世为天职,而是开始强调精神世界的自主性,这为后来的“个性解放”思潮埋下了伏笔。 二、士绅化与地方共同体的构建 随着中央集权的强化和地方社会的变迁,士绅阶层在地方治理中的角色日益重要。本书将关注士绅如何利用其文化资本和经济实力,在地方社会中建立起不同于官方的权力网络和文化实践。例如,宗族、乡约、义仓等制度的运作,背后反映了士人如何试图在既定的政治框架下,实现其社会理想和文化责任。 第二部:宇宙观的拓展与“格物”的新义 明代中后期,科学技术与西方传教士的东来,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儒家宇宙观。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对“天人关系”、“自然本体”的思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 一、对“理”的再审视:从宋明理学到新的形上学 宋明理学的核心范畴——“理”,在晚明受到了来自不同方向的挑战。本书将分析如何在新旧交替的语境下,对“理”的概念进行重新定义或解构。一些思想家试图将“理”拉回到更具人伦关怀和实践性的层面,而另一些则开始关注经验世界和个体感知的价值,这为后来实学思潮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二、技艺与知识的地位提升 与过去将技术视为“奇技淫巧”的态度不同,晚明士人对实用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关注度显著提高。本书将考察他们如何评价和吸收农学、水利、医药、乃至天文历法等领域的知识。这种对“格物致知”的新理解,不再仅仅是道德修养的手段,而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这种转变,标志着中国传统知识体系向更具实践性的方向发展。 第三部:人性的探索与个体精神的张扬 晚明被誉为“人情之网”最为错综复杂的时期之一。社会经济的活跃、城市文化的兴盛,使得个体经验和情感的价值被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 一、情性论的深化与“真性情”的追求 本书将重点探讨晚明士人对“情”、“欲”态度的转变。不同于早期理学对“人欲”的压抑,晚明思想家们开始正视人性的多面性。他们如何在肯定个体情感价值的同时,避免陷入纯粹的享乐主义或道德滑坡?对“真情”的追求,是如何与对“良知”的坚持相互作用的?我们将通过分析相关文本,揭示这种内在的辩证关系。 二、文学与艺术中的自我表达 思想的表达并非只局限于正统的经学论述。晚明的诗歌、散文、小说乃至戏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信息。本书将考察这些艺术形式如何成为士人表达政治批判、抒发个人情感、构建理想社会的“隐秘花园”。通过对文学批评和审美趣味的考察,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士人精神世界中的自由与束缚。 结论:面向未来的反思 晚明思想史是一部关于适应、抵抗与创造的历史。在外部压力和内部矛盾的交织下,士人群体被迫进行深刻的反思,重塑了知识分子的角色定位和价值体系。他们对人性的探索、对知识的重新定义,以及在社会变迁中对自身位置的定位,不仅影响了明清之际的学术格局,也为后世提供了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视角。本书试图通过对这些复杂议题的细致梳理,呈现一个立体而生动的晚明士人精神图景。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晚明思想史论》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它那精美的装帧,厚重的纸张触感温润,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仪式感。最近我对明代后期特别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些发展特别感兴趣,总觉得那个时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各种新旧思潮涌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思想的“春秋战国”时期。书中的内容,我猜想应该会深入探讨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思想困境,他们在面对社会变革和政治危机时,内心的挣扎与选择。我特别好奇的是,那些被后世称为“启蒙”的思潮,在当时是如何萌芽和传播的?是文人之间的口耳相传,还是通过书籍的广泛流传?书中会不会对当时主流的儒家思想进行批判性审视,亦或是对一些非主流的、带有挑战性的学说进行深入的挖掘?我希望能够从中了解到,思想的创新是如何在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以及这些思想的传播又面临着怎样的阻力。这本书的副标题“思想史论”,让我对内容充满了信心,期待它能为我揭示一个更加立体、更加深刻的晚明思想世界,而不仅仅是几个名人的生平事迹。

评分

这本书《晚明思想史论》的精装版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书页的质感也很好,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这本身就给了我一种阅读的仪式感。我一直对晚明那个充满动荡与转型的时代特别着迷,特别是思想文化层面。那个时期,传统观念在挑战中摇摇欲坠,新的思想萌芽正在悄然生长,整个知识界仿佛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我很好奇,在这种背景下,当时的学者们是如何思考的?他们是选择了固步自封,还是积极地吸纳和融合新的思想?书中会不会详细分析当时的主要思想流派,比如那些继承王阳明心学的学者,以及那些试图突破传统束缚的思想家?我尤其希望能够看到作者如何解读他们在面对社会危机时,所表现出的思想上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而且,晚明时期中西文化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新知,是如何被当时的中国思想界接受或拒绝的?这本书能否为我描绘出一幅生动且深刻的晚明思想图景,让我理解那个时代思想的活力与局限?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低调而富有质感,书名《晚明思想史论》更是直接点出了我一直以来关注的主题。我对晚明这段历史的兴趣,更多地体现在其思想文化的演变上,那个时代,社会矛盾激化,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模式开始显现,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很好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士人阶层是如何调整他们的思想观念,来适应和应对这些变化的?书中会不会涉及当时一些重要的思想流派,比如心学的余波,又或是新出现的某些哲学思潮?我尤其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分析当时士人面临的困境,他们是选择固守传统,还是积极寻求变革?这种思想上的张力,往往是理解历史走向的关键。而且,晚明时期与西方世界的接触也日益频繁,新教士带来的西方思想,对当时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冲击?书中对此会有怎样的论述,是否能为我们勾勒出那个时代思想交融与碰撞的生动画面?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我之前未曾接触到的视角,让我对晚明的思想史有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

当拿到这本《晚明思想史论》精装版时,我立刻被它那种厚重而又不失雅致的设计所吸引。书的尺寸适中,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翻页时的沙沙声带着一种古朴的韵味。我对晚明时期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个时代思想的激荡与变革。我常常在想,在国家走向衰落的时代背景下,思想界是如何应对的?是出现了更多悲观主义的情绪,还是孕育了革新图强的力量?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当时一些重要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是如何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又是如何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和文化走向?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思想精英们如何在复杂政治斗争和思想碰撞中,坚持或改变自己理念的论述。同时,晚明时期也是传统文化受到外界冲击的时期,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新的知识和思想,这会对当时的中国思想界产生怎样的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那个时代思想的多元性,以及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互动与冲突,为我打开一扇了解晚明社会更深层次的窗口。

评分

这本《晚明思想史论》精装本,书脊的烫金字体低调而沉稳,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纸墨香扑面而来,让人立刻沉浸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我一直对明末那个时期充满好奇,特别是思想文化方面。那个时代,传统与革新交织,东林党人的慷慨激昂,李贽的离经叛道,王阳明心学的余波未平,再加上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新思潮,整个知识界仿佛都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礼。我常常在想,是什么样的社会土壤,孕育了如此复杂而又充满张力的思想激荡?是国家走向衰败的焦虑,是士大夫阶层对自身价值的追问,还是民间潜流涌动的对自由和个性的渴望?这本书从这个角度切入,无疑正中我的下怀。我尤其期待能够看到作者如何梳理这些错综复杂的思想脉络,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它们发展的逻辑和相互影响的痕迹。那些曾经在史书中闪烁的名字,他们的思想火花是如何点燃又如何熄灭的?书中对这些人物的解读,是否能给现代读者带来新的启发,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以及它留给我们的深刻遗产?我对书中对“晚明”这个概念的界定,以及它如何区别于其他历史时期,充满了期待,希望能有一番新颖独到的见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