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
定价:54.00元
作者:韩宝强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03051009
字数:
页码:25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音乐声学研究类教材。详尽地科普了人耳的听觉系统、音的发声原理和测量方法、各类乐器(包括人声和电子乐器)的声学特征,并针对音响设备和音乐厅的设计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声学方面建议。
目录
序言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章 听觉系统
节 听觉系统的生理构成与功能
第二节 骨传导在音乐中的作用
第三节 听觉损伤
第四节 听力检测
第五节 保护你的听觉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二章 听觉系统对音高的识别
节 音高识别机制的假说
第二节 人耳感知音高的范围
第三节 主观音高与客观音高之关系
第四节 小音高差的分辨
第五节 音乐家的音准感
第六节 音准感与律学研究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三章 听觉系统对音强的识别
节 音强感知机理
第二节 外耳道共鸣与等响曲线
第三节 音强变化对音高感觉的影响
第四节 音乐的声强范围
第五节 音乐中的“掩蔽效应”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四章 听觉系统对音色的识别
节 定义及评价体系
第二节 听觉系统对音色的感知机理
第三节 影响音色感的客观因素
第四节 影响音色感的主观因素
第五节 人耳在音色识别上的“特异功能”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五章 音长识别、非线性及协和感问题
节 听觉对音长的识别
第二节 音乐时间的伸缩性
第三节 音乐听觉中的非线性现象
第四节 拍音
第五节 与协和感有关的理论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六章 音乐声的物理基础
节 振动
第二节 共振
第三节 介质
第四节 声波与波长
第五节 声波传播的基本性质
第六节 驻波与多普勒效应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七章 音乐声的基础知识
节 音乐声的定义
第二节 纯音与复合音
第三节 基音与泛音
第四节 泛音列与频谱
第五节 乐音与噪音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八章 音乐声学测量
节 音乐声学测量的作用
第二节 音乐声学测量的历史
第三节 音乐声学测量项目
第四节 主观评价
第五节 常用测量设备
第六节 音乐声学测量需要注意的问题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九章 乐器声学构成与乐器改良
节 乐器的声学构成
第二节 乐器的分类
第三节 乐器改良规律
第四节 我国民族乐器的改良简况
第五节 民族乐器改良中存在的问题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十章 管乐器声学特征
节 管乐器发音原理概述
第二节 管口校正
第三节 边棱音管乐器
第四节 簧管乐器
第五节 唇管乐器
第六节 几种常见管乐器的频谱特征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十一章 弦乐器声学特征
节 弦乐器发音原理概述
第二节 弦振动的一般特性
第三节 擦弦乐器
第四节 拨弦乐器
第五节 击弦乐器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十二章 打击乐器声学特征
节 打击乐器发音原理概述
第二节 膜体打击乐器
第三节 棒体打击乐器
第四节 板体打击乐器
第五节 类板体打击乐器
第六节 双音钟音乐性能之检测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十三章 电乐器声学特征
节 电乐器发展概述
第二节 电乐器发声原理概述
第三节 MIDI与MIDI乐器
第四节 MIDI接口与信息解释
第五节 家庭MIDI音乐制作系统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十四章 歌唱声学研究
节 嗓音构造概述
第二节 歌唱发声特性
第三节 “歌手共振峰”理论
第四节 歌唱方法
第五节 中西唱法的声音特征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十五章 空间音乐声学
节 空间音乐声学研究的问题
第二节 空间音乐声学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音乐环境的隔声与隔振
第四节 音乐与空间环境的匹配
第五节 小型音乐制作室
第六节 人工音效与杜比环绕声系统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附录
常用乐器频率范围一览表
常用乐器的峰值声压级与动态范围一览表
噪音的种类
男中音不同声区正确发声共振峰数据
参考文献
再版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序言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章 听觉系统
节 听觉系统的生理构成与功能
第二节 骨传导在音乐中的作用
第三节 听觉损伤
第四节 听力检测
第五节 保护你的听觉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二章 听觉系统对音高的识别
节 音高识别机制的假说
第二节 人耳感知音高的范围
第三节 主观音高与客观音高之关系
第四节 小音高差的分辨
第五节 音乐家的音准感
第六节 音准感与律学研究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三章 听觉系统对音强的识别
节 音强感知机理
第二节 外耳道共鸣与等响曲线
第三节 音强变化对音高感觉的影响
第四节 音乐的声强范围
第五节 音乐中的“掩蔽效应”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四章 听觉系统对音色的识别
节 定义及评价体系
第二节 听觉系统对音色的感知机理
第三节 影响音色感的客观因素
第四节 影响音色感的主观因素
第五节 人耳在音色识别上的“特异功能”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五章 音长识别、非线性及协和感问题
节 听觉对音长的识别
第二节 音乐时间的伸缩性
第三节 音乐听觉中的非线性现象
第四节 拍音
第五节 与协和感有关的理论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六章 音乐声的物理基础
节 振动
第二节 共振
第三节 介质
第四节 声波与波长
第五节 声波传播的基本性质
第六节 驻波与多普勒效应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七章 音乐声的基础知识
节 音乐声的定义
第二节 纯音与复合音
第三节 基音与泛音
第四节 泛音列与频谱
第五节 乐音与噪音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八章 音乐声学测量
节 音乐声学测量的作用
第二节 音乐声学测量的历史
第三节 音乐声学测量项目
第四节 主观评价
第五节 常用测量设备
第六节 音乐声学测量需要注意的问题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九章 乐器声学构成与乐器改良
节 乐器的声学构成
第二节 乐器的分类
第三节 乐器改良规律
第四节 我国民族乐器的改良简况
第五节 民族乐器改良中存在的问题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十章 管乐器声学特征
节 管乐器发音原理概述
第二节 管口校正
第三节 边棱音管乐器
第四节 簧管乐器
第五节 唇管乐器
第六节 几种常见管乐器的频谱特征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十一章 弦乐器声学特征
节 弦乐器发音原理概述
第二节 弦振动的一般特性
第三节 擦弦乐器
第四节 拨弦乐器
第五节 击弦乐器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十二章 打击乐器声学特征
节 打击乐器发音原理概述
第二节 膜体打击乐器
第三节 棒体打击乐器
第四节 板体打击乐器
第五节 类板体打击乐器
第六节 双音钟音乐性能之检测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十三章 电乐器声学特征
节 电乐器发展概述
第二节 电乐器发声原理概述
第三节 MIDI与MIDI乐器
第四节 MIDI接口与信息解释
第五节 家庭MIDI音乐制作系统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十四章 歌唱声学研究
节 嗓音构造概述
第二节 歌唱发声特性
第三节 “歌手共振峰”理论
第四节 歌唱方法
第五节 中西唱法的声音特征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第十五章 空间音乐声学
节 空间音乐声学研究的问题
第二节 空间音乐声学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音乐环境的隔声与隔振
第四节 音乐与空间环境的匹配
第五节 小型音乐制作室
第六节 人工音效与杜比环绕声系统
章后思考与讨论题
附录
常用乐器频率范围一览表
常用乐器的峰值声压级与动态范围一览表
噪音的种类
男中音不同声区正确发声共振峰数据
参考文献
再版后记
作为一个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的听众,我常常在聆听一场交响乐演出时,被乐器之间细腻的音色对比和整体和谐的音响效果所打动。我一直好奇,是什么让小提琴的声音如此悠扬,大提琴的声音如此醇厚,而铜管乐器又能奏出如此辉煌的声音?这本书的标题“音的历程”让我联想到,也许它能带我回顾声音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演变,从而成就了我们今天听到的丰富多彩的音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不同乐器的发声原理,解释它们各自独特的音色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同时,我也对早期音乐与现代音乐在声学应用上的差异很感兴趣,比如,古代的乐器制作与现代的电子合成器在声学原理上有何不同?这种对比是否能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进化史?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在音乐中创造出独特音色和空间感的音乐家深感佩服,也常常思考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有机会深入了解那些“看不见”但却至关重要的声学原理。我尤其好奇,现代音乐的作曲家和录音师们是如何利用声学知识来构建他们的音乐世界的?比如,混响(reverb)是如何模拟出不同空间感的?均衡器(EQ)又是如何塑造乐器的音色,使其在合奏中既突出又和谐?书中是否会讲解一些实际的声学应用案例,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领略到声学在音乐制作中的魔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让我明白那些复杂的声学概念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日常听到的美妙音乐息息相关。
评分最近迷上了电子音乐,尤其是那些充满未来感的合成器音色和独特的节奏设计。每次听到那些令人惊叹的电子音乐,我都会好奇,这些声音究竟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它们是如何摆脱了传统乐器的限制,而呈现出如此多样的可能性?《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这个名字让我觉得,这本书或许能够解释电子音乐背后那些令人着迷的声学奥秘。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了解到,例如,合成器是如何通过振荡器、滤波器、包络等模块来生成和塑造各种声音的?数字音频技术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还有,在数字化的音乐创作中,声学原理是否仍然发挥着关键作用?我渴望了解更多关于声音信号处理、采样合成以及音效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电子音乐创作的“黑箱”。
评分我是一位业余的录音爱好者,虽然有自己的设备,但常常在处理声音细节时感到力不从心。很多时候,我录制的乐器声音听起来不够“专业”,或者在混音时总是出现一些奇怪的共振和失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讲解声音物理学原理,并将其与实际音乐制作技巧相结合的书籍。《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这个名字让我眼前一亮,它似乎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本“宝典”。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声音的波形、频率、振幅等基本概念,并解释这些概念是如何影响我们听到声音的特质的。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关于房间声学处理、麦克风选择与摆位、以及音频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实用建议,那对我来说将是莫大的帮助,希望能借此提升我的录音和混音水平,创作出更具表现力的音乐作品。
评分作为一名对音乐充满热爱的普通读者,我一直以来都对音色、音响以及音乐背后的科学原理感到好奇。这本书的标题《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深深吸引了我,它似乎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声音奥秘的大门,让我有机会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我所钟爱的音乐。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声音如何产生、传播以及我们在听觉上如何感知它的解答。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了解现代音乐在声学方面有哪些突破和创新,这些声学原理又是如何影响了音乐的创作和发展。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是一次探索和学习的旅程,一次试图将音乐的感性与科学的理性融为一体的尝试。我深信,通过这本书的引导,我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本质,体验到更丰富、更立体的音乐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