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红色智库 红四方面军
定价:108.00元
作者:周少华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5610413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十年苦斗,九十年尘封。
冲破历史禁锢,全面还原
内容提要
历史长镜头之一。张国焘叛逃,对于丧失信仰的他,对于受他牵连的同事,对于他统帅过的军队来说,都是好的结局。他叛逃时,连身边的勤务兵都带不走。红四方面军坚如磐石地与张国焘决裂,感动了*、和中央!
历史长镜头之二。胡奇才、罗炳辉闯宫告状,王树声一肚子闷气,洪学智被要求重新入党,李先念官降六级。*下令调查一、四方面军干部使用情况,对结果大吃一惊,出面纠偏,亲自起草《关于对待原四方面军干部态度之指示》。
历史长镜头之三:1955年共和国为全军将士授衔,从红四方面军走出1位元帅、2位大将,14位上将、51位中将和数百位少将,他们的肩上将星闪烁,灿如星河。王疯子说:“烈士替我们死去,我们代他们领衔。”
岁月悠悠,烽火连连。
血渊骨岳,荣辱与共
斗转星移,时代车轮来到了星光闪耀的1955年。
这年,共和国为人民解放军将领授予军衔。这是一个独特的视角,可以透射出各块根据地、各支英雄部队的奋斗历程、贡献和人民军队高级干部的分布状况。
有五组数字浓缩了红四方面军将士及其创建的根据地人民对中国革命的的历史贡献。
组数字,从八大起义产生的将领数量看,被称为红四方面军源头活水的黄麻起义与湘南起义并列第三。黄麻起义,产生中将以上将领13名,其中大将2人(徐海东、王树声),上将5人(王宏坤、王建安、许世友、陈再道、周纯全),中将6人(刘飞、吴先恩、周希汉、秦基伟、徐深吉、詹才芳);
第二组数字,从红军三大主力产生的中将以上将领看,红四方面军名列第二。红二方面军,产生中将以上将领29名,其中元帅1人(贺龙),大将1人(许光达),上将3 人,中将24 人;
第三组数字,从将领(包括少将)省籍分布看,红四方面军主要战斗地的湖北、安徽、河南、四川所产生的将领约为34.9%,占三分之一强:
第四组数字,从十大将军(包括少将)县看,红四方面军主要战斗地的湖北红安、大悟,安徽金寨、六安和河南新县,名列前茅,占十大将军县的50%:
第五组数字,1989年和1994年中央军委分两批确定了我党36位军事家,其中从红四方面军中产生的即有8位,他们是徐向前、李先念、陈赓、徐海东、王树声和烈士许继慎、蔡申熙、曾中生。
八路军改编时,原红四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合编的一二九师,在八年抗战中它扩编速度快,兵力发展为雄厚,到1945年8月,一二九师主力部队达30万人、民兵武装达40万人,在8年间共歼灭日伪军42万人,创建了当时版图和人口*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晋冀鲁豫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一二九师扩编为晋冀鲁豫军,即刘邓大军,承担了解放战争时期许多为艰苦的战役,用刘伯承的话来说是“当别人啃骨头的时候,我们在啃骨头;当别人吃肉时,我们还在啃骨头”。邓用来激励战士的话是:“就算二野打光了,中国革命照样胜利!”就是这支专啃骨头的铁军书写了千里跃进大别山、淮海决战和大西南追击战的雄伟篇章,老百姓说刘邓大军打下了大半个中国,此言不虚。
目录
作者介绍
周少华湖北天门人,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在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中国中史学会会员,湖北中史学会和中史人物研究会理事,多年从事湖北近现代史、党史、军史和历史人物研究,著有《的这一生》、《搭档大结局》、《无衔军事家》、《张国焘的这一生》、《*与彭德怀》等十余部人物传和历史纪实作品。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独特的视角所吸引。它似乎不只是简单地叙述历史事件,而是试图从一个更加细腻、更具人情味的角度去展现红四方面军的征程。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些在战火纷飞年代的普通战士,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挣扎与坚持。我想象着,这本书可能会描绘出那些在艰苦岁月里,士兵们如何在严寒中互相取暖,如何在饥饿中分享仅有的口粮,如何在生死离别之际,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也许,它会深入挖掘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战斗间隙的短暂休憩,或者是战前动员时那慷慨激昂的演讲,甚至是炊事兵灶台边的辛劳,都可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它们的篇章。这类书籍往往能带给我们最真实的触动,因为它们不是冰冷的史料,而是鲜活的生命故事。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有血有肉的红四方面军,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辉煌,更是精神上的传承。
评分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战略战术的解读。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其战略决策的每一次转变,每一次战役的部署,都凝聚着智慧和勇气。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去分析和解读这些历史性的时刻。是会详细地剖析每一次战役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还是会着重于分析当时决策者面临的复杂局势,以及他们是如何在重重压力下做出判断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不落俗套的见解,能够让我看到一些官方史料中不曾提及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例如,在某些关键时刻,是否有可能存在其他的选择?那些决策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博弈和考量?我个人认为,真正优秀的军事历史著作,不仅仅是记录“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以及“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所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这样的启发。
评分对于“智库”这个词,我一直抱有很高的期望。它不仅仅意味着专业性,更代表着深度和前瞻性。所以,当我看到“TJ 红色智库”这个标识时,我立刻联想到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历史读物,而是一部经过精心研究、提炼和分析的学术力作。我期待它能够在梳理红四方面军史实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和教训。例如,在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军民关系、战略决策等诸多方面,红四方面军有哪些值得现代社会借鉴的宝贵经验?它又在哪些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反思和警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我们理解当下、启迪未来提供有益的参考,而不仅仅是陈述过去。这是一种更高层面的阅读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吸引我,封面那种沉稳的红色,配合着“红四方面军”这几个字,立刻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几抹写意的水墨,仿佛勾勒出了当年那场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光面纸,而是带有一点点粗糙的、适合阅读的触感,这让我觉得出版社在细节上还是非常用心的。书的整体尺寸也很适中,既不会太大显得笨重,也不会太小显得局促,放在书架上,或者随身携带,都显得恰到好处。封面上的字体选择也很有讲究,既有力量感又不失优雅,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本严肃而重要的历史读物。我个人对这类带有强烈时代印记的红色主题书籍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历史的回声,是无数先辈用生命谱写的传奇。这本书的包装和排版,在第一时间就给了我一种期待,预示着它可能是一次深入人心的阅读体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感受那段荡气回肠的岁月,去了解那些为了信仰而奋斗的灵魂。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方是湖南人民出版社,这让我对它的内容质量有了一定的信心。湖南在中国的革命史上,尤其是湘鄂赣根据地的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红四方面军本身,也在川陕苏区的开创和发展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由这样一家深耕红色历史的出版社来出版,我预感这本书的内容会比较扎实,考证也会比较严谨。我期待它在史料的引用上能够做到严谨求证,不信谣不传谣,而是基于可靠的史料,去还原历史的真相。同时,我也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新的研究视角,或者披露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能够为我们对红四方面军的认识带来新的突破。总而言之,出版方的背景,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都抱有一定的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