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燕鲍翅肚参药膳*
定价:9.00元
作者:彭铭泉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01
ISBN:97875082473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1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专门介绍燕窝、鲍鱼、鱼翅、鱼肚、海参药膳的读物。书中详细介绍了燕、鲍、翅、肚、参的来源、分类、涨发、鉴别、药膳制作,还介绍了制作药膳常用中药材的成分药理、效用、性味归经、药膳方选等。同时,精选了近80道精美药膳,使您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收获健康。
本书实用性与知识性并重,内容通俗易懂,适合酒楼、餐厅、医生、营养师、厨师、药膳食疗工作者及爱好者阅读使用。
目录
一、概述
(一)燕鲍翅肚参药膳的概念
(二)燕鲍翅肚参药膳的特点
(三)燕鲍翅肚参药膳的分类
(四)燕鲍翅肚参的烹饪方法
二、燕鲍翅肚参药膳原料
(一)燕窝的来源、分类、鉴别及保藏
(二)鲍鱼的来源、分类、鉴别及保藏
(三)鱼翅的来源、分类、鉴别及保藏
(四)鱼肚的来源、分类、鉴别及保藏
(五)海参的来源、分类、鉴别及保藏
三、燕鲍翅肚参的涨发
(一)燕窝的涨发
(二)鲍鱼的涨发
(三)鱼翅的涨发
(四)鱼肚的涨发
(五)海参的涨发
四、燕鲍翅肚参药膳鲜汤的制作
(一)鲜汤的种类
(二)鲜汤的制作
(三)专门鱼翅汤与鲍汁的制作
五、燕鲍翅肚参药膳常用中药材
(一)补气药
1.人拳
2.西洋参
5.党参
4.太子参
5.五味子
6.黄芪
7.白术
8.山药
9.白扁豆
10.大枣
(二)补血药
1.当归
2.何首乌
3.枸杞子
4.龙眼肉
5.桑椹
(三)滋阴药
……
六、燕鲍翅肚参药膳的制作
作者介绍
彭铭泉,1933年生,中医药膳教授,《中国药膳学》创始人。多年从事中国药膳科研工作,在外有关报刊上发表药膳论文300余篇,并有多部药膳专著出版,代表作有《中国药膳学》、《大众药膳》、《中老年保健药膳》等。彭铭泉教授多次应邀赴日本、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
文摘
序言
收到《世界经典面包坊探秘》这本书时,我本来以为会看到很多华丽的法式、意式面包制作方法。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把重点放在了那些“隐藏在街角”的小型、家族式经营的面包店上。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些匠人在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某一种特定的发酵方式或原料来源。比如,书中花了整整一个章节介绍法国某个山村里,一个老奶奶坚持使用自家农场种植的小麦和自然酵母制作的黑麦面包,那种对传统的近乎偏执的尊重,读起来让人动容。它不像其他书那样强调“创新”,反而赞颂了“传承”的价值。我被深深触动,决定尝试复刻书里那个“古法发酵种”的养护方法,虽然过程繁琐,但最终烤出的面包,那种复杂而深沉的麦香,确实是工业化酵母无法比拟的。这本书不仅是食谱,更是一部关于“慢生活”和“工匠精神”的赞歌,非常适合在喧嚣的城市生活中,寻求片刻宁静和本真味道的读者。
评分这本《东方秘制食谱精选》的排版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看得我爱不释手。我通常看食谱,最怕的就是那种黑白印刷、图片模糊不清的书,根本分不清食材的真假和烹饪的阶段。但这本书不一样,每一页都像艺术品一样精心设计。它对不同地域的烹饪技法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比如书中详细对比了苏帮菜和徽帮菜在“清鲜”和“重油重色”上的差异,并且用高清的图例展示了刀工的级别——什么“蓑衣花刀”和“菊花刀”的对比,简直让我这位业余爱好者大开眼界。我特别喜欢它介绍的那些地方小吃,那些平时在市面上很难找到正宗做法的食谱,这本书里都有详尽的步骤解析,包括对当地特有香料的替代方案。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会泡上一杯茶,对着那些精美的图片咽口水,感觉不仅仅是在学习烹饪,更是在进行一次味蕾的环球旅行。它激发了我对探索地方美食文化的热情,让我明白了食物背后蕴含的深厚历史和人文情感。
评分天呐,这本书简直是美食界的“黑科技”!我一直对药膳心存敬畏,觉得那都是老一辈人才会捣鼓的复杂玩意儿,自己动手简直是灾难现场。但拿到这本《药膳食谱大典》(假设一本与原书内容无关的药膳书),我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学术著作,而是那种真正能让你挽起袖子就想下厨的实用指南。尤其是它对食材的处理步骤写得特别细致,比如如何区分不同年份的枸杞,如何判断山药的“黏性”是否最佳。我记得我第一次尝试书里一个简单的“益气养血”汤,里面的配方看起来很朴素,但我照着它说的火候和时间控制,端出来的成品味道醇厚,完全不是我以前那种“水水的”药汤味。这本书的妙处在于,它把那些传统药膳里听起来很玄乎的“炮制”过程,用现代厨房的器具和语言重新诠释了一遍,让普通人也能轻松上手,而且效果看得见。我坚持喝了两周,感觉精力确实比以前充沛多了,这比吃任何保健品都来得实在。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传统养生有兴趣,但又怕麻烦的朋友们。
评分说实话,我买《烹饪的科学原理》这本书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我总觉得很多大厨做菜靠的是“感觉”和“经验”,那些理论性的东西可能不太适合我这种“凭直觉做饭”的人。结果,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没有直接教你怎么炒一个菜,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如,它用非常清晰的图表解释了蛋白质变性和美拉德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具体表现,让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煎牛排要先高温锁汁,再低温慢煎。书中大量的实验案例,比如不同酸碱度对面糊蓬松度的影响,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这让我从一个只会“照着做”的厨房操作员,变成了一个能理解烹饪底层逻辑的“半个化学家”。自从读了这本书,我开始大胆尝试自己调整配方,不再死守菜谱,因为我知道了关键的化学反应点在哪里。对于那些想把做饭提升到“工艺”层面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必备的内功心法。
评分我近期入手了一本名为《咖啡烘焙与萃取艺术》的书,完全是冲着它封面上的那句“从生豆到杯测的完美闭环”去的。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远超我预期的“入门指南”,它更像是一本面向专业人士的“实战手册”。我对烘焙过程中的温度曲线控制非常感兴趣,书中详细展示了不同豆种(比如耶加雪菲和曼特宁)在同一个曲线模型下,风味差异会如何体现,甚至给出了不同阶段的“目标风味描述词”。更让我惊艳的是它对萃取环节的分析,不再是简单的“水粉比例”,而是深入到了水质的矿物质含量如何影响咖啡的酸度和醇厚度,简直细致到令人发指。我按照书中推荐的“三段式注水法”调整了我的手冲练习,结果获得的咖啡风味层次感一下子提升了好几个档次,那种果酸的明亮感和尾韵的干净度,让我觉得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冲出一杯好咖啡,更教会了我如何像一个感官科学家一样去品鉴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