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品味生活系列--咖啡品鉴大全
定价:49.80元
作者:(日)田口护,书锦缘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3815622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咖啡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品味和享受。那醇香浓郁,那浪漫优雅,足以包容、迷醉我们的心。咖啡究竟有着怎样的灵魂?包括咖啡的历史、故事、品种、产地,甚至于煮泡工序有着什么样的内涵?让我们随着《咖啡品鉴大全》,步入咖啡的神殿,细细品味那份悠闲自得,体会那份回味的香醇……咖啡名家的30年钻研心得,毫无保留地完整公开!从咖啡的历史、文化、品种、产地、特点,到烘焙技术、研磨与萃取方式为您详细解说!
内容提要
本书是日本咖啡名人田口护先生将钻研咖啡三十年来的宝贵心得,毫不保留地完整公开,从咖啡的认识到决定咖啡味道的烘焙实战技术,以及正确的研磨与萃取方式,都有清楚详尽的解说,作者并提出独创的“系统咖啡学”,打破所谓的“好咖啡须仰赖高手知觉”的迷思。任何人只要掌握本书提示的方法,就能够稳定地煮出高品质的美味咖啡。这是一本不论咖啡业者或是业余玩家都不容错过的重量级咖啡品鉴书!
目录
序言
章 咖啡豆的基础知识
1 咖啡三大原生种
圆豆与平豆
2 咖啡的栽培条件
3 咖啡的栽培过程
4 咖啡的精制法
5 阿拉比卡种咖啡与品种改良
关于咖啡的品种
6 咖啡的分级
美国精品咖啡协会(SCAA)大会见闻记
7 咖啡生豆的挑选与手选技巧
关于手选
8 新豆与老豆
关于咖啡豆的保存
第2章 系统咖啡学
1 何谓系统咖啡学
2 四大类型咖啡豆的特征与味道倾向
谈谈代用咖啡
3 四大类型咖啡豆与烘焙度
第3章 咖啡豆的烘焙
1 何谓烘焙度
2 好咖啡与坏咖啡
关于烘焙度
3 咖啡生豆与烘焙的关系
关于炭火烘焙
4 挑战手网烘焙
5 综合咖啡的制作技术
关于自然干燥法
谈谈产地咖啡
关于生豆的采购
第4章 烘焙机的烘焙
1 烘焙机的种类
2 烘焙机的构造
开发新型烘焙机
3 烘焙机的操作
水与咖啡
咖啡与甜点的关系
自家烘焙与油烟污染
4 各式各样的烘焙法
滤杯的研究
5 烘焙操作入门
6 停止烘焙的秘诀
浓缩咖啡吧(Espresso Bar)
咖啡与砂糖
聪明的咖啡豆保存法
7 杯测的方法
第5章 咖啡的萃取
1 咖啡豆的研磨
2 煮出美味咖啡的条件
3 滤纸滴漏法的工具
4 用滤纸滴漏法萃取咖啡
5 用法兰绒滴漏法萃取咖啡
6 谈谈特浓咖啡(Espresso)
咖啡饮用方式的演变
7 其他的咖啡萃取工具
咖啡用语解说
经典的花式咖啡配方
作者介绍
1938年出生于日本札幌市。起初是帮助经营家里的锅炉维修业,结婚后,创建了“巴哈咖啡馆”。1972年开始自行烘焙咖啡豆,直至现在他仍不断往来于世界各咖啡生产国与欧美各地,学习咖啡豆栽培及萃取技巧。目前他经营的巴哈咖啡集团旗下约有100间,提供并指导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咖啡的书,它更像是一把通往“慢生活哲学”的钥匙。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我们似乎习惯了将咖啡视为“燃料”,快速摄入,然后继续奔波。但这本书引导你重新审视这个过程。 它用了很大篇幅来阐述“仪式感”的重要性。比如,书中建议在冲煮时,先花几分钟时间去闻干粉的香气,然后观察咖啡粉在注水后“闷蒸”时的动态变化,体会水和咖啡颗粒的“对话”。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将原本匆忙的早晨咖啡时间,变成了一种冥想式的体验。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将冲煮咖啡的过程,提升到了一种生活艺术的高度,强调了专注当下、享受过程的美好。读完这本书,我不再是急着去喝咖啡,而是开始期待冲煮咖啡的那段安静时光,去观察水流的稳定性和时间掌握的精准性。它教会了我如何从日常的琐事中,提炼出高品质的享受,这才是“品味生活”系列真正的精髓所在吧。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风格,让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本高端的生活方式杂志,而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程。整体色调非常沉稳、大气,大量的留白处理,让阅读体验非常舒适。你知道吗,市面上很多咖啡书籍,为了塞下更多的内容,排版挤得密密麻麻,看久了眼睛生疼。但《品味生活系列》显然在视觉体验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每一张图片的选择都极其考究,无论是远古的咖啡树林,还是精致的拉花特写,都充满了艺术气息。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咖啡历史与地域文化”的那部分内容。作者没有将历史简单地罗列成时间轴,而是将咖啡的传播与当地的社会变迁、贸易路线结合起来讲述,读起来就像在进行一场跨越大陆的文化之旅。比如,书中对也门摩卡港口贸易兴衰的描述,让我对一杯咖啡的“前世今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将知识点融入美学体验的做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让人愿意主动去翻阅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应付学习任务。
评分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的深度完全超出了我原本的预期。我本来以为这本《品味生活系列》中的咖啡册子,充其量也就是教教怎么用美式滴滤机煮一杯不那么难喝的早晨咖啡。结果,它硬生生地塞进了一整套关于咖啡化学和感官分析的知识体系,读起来就像一本进阶的专业手册。 尤其是在谈到“风味轮”和“萃取率”那几个章节时,我感觉自己的脑子都在高速运转。作者不仅罗列了各种复杂的术语,更重要的是,他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辨别方法论。比如,如何区分是“水洗处理”带来的干净酸质,还是“日晒处理”带来的发酵感。书中有一段关于“过度萃取”和“萃取不足”的描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没有简单地告诉你“苦了就是萃取过度”,而是深入分析了咖啡油脂、溶解物质的比例变化,配上对比图表,让你清晰地看到化学反应是如何影响口感的。对于那些已经有几年咖啡经验,想从“会喝”跃升到“能分析”的进阶爱好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可以反复研读、查阅的工具书。它提供的不是感性的描述,而是理性的分析框架。
评分这本咖啡的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初入门的新手量身定制的!我以前对咖啡的认识仅限于“黑乎乎的、提神的饮品”,根本不知道里面水有多深。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姿态。作者用了非常亲切的语言,把咖啡从一颗小小的生豆子变成我们手中那杯香气四溢的饮品的全过程,讲得像听故事一样引人入胜。 比如,它详细介绍了不同产区的风味差异,我以前总觉得“埃塞俄比亚豆子”和“巴西豆子”没啥区别,这本书里居然能把花香、果酸、坚果味描述得栩栩如生。光是看文字,我的味蕾好像就已经开始做实验了。它还贴心地配上了大量的图解,即便是像我这种对冲煮设备一窍不通的人,也能轻松分辨出意式机、手冲壶、摩卡壶的区别和各自适合的烘焙度。读完前三章,我已经敢去咖啡店点单时,自信地说出我想要“中度烘焙、带有柑橘调性的手冲”了,而不是只会说“我要一杯咖啡”。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消除了我对专业咖啡知识的恐惧感,让人觉得品鉴咖啡这件事,其实可以很日常,很生活化,而不是只有咖啡师才能懂的玄学。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实用和贴心的地方,在于它对“家庭制作环境”的细致考量。很多咖啡书都是基于专业的咖啡馆环境来讨论萃取,那对于我们这些只有一套入门级磨豆机和手冲套装的普通家庭用户来说,参考价值就打折扣了。 这本书显然考虑到了这一点。它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讨论“如何校准家用磨豆机才能达到最佳均匀度”,甚至针对不同价位的家用磨豆机给出了调整建议,这一点太接地气了!此外,它还探讨了水质对咖啡风味的影响,并给出了如何用日常厨房用品(比如过滤壶)来改善家庭用水的小技巧。更棒的是,书中提供了一套“盲测训练计划”,指导读者如何在家里循序渐进地训练自己的嗅觉和味觉记忆,而不是单纯依靠书本上的文字描述。这种注重实操、且能适应不同设备和预算的教学思路,让这本书的“落地性”非常强,真的能指导我们每天的冲泡实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