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28包邮 跟品评师学茶-赏鉴 泡饮 茶道 初学图典(含光盘)

满28包邮 跟品评师学茶-赏鉴 泡饮 茶道 初学图典(含光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姚松涛 著
图书标签:
  • 茶叶
  • 茶道
  • 品茶
  • 饮茶
  • 茶文化
  • 入门
  • 初学
  • 图典
  • 满28包邮
  • 光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梅凯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85111
商品编码:2995631428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跟品评师学茶-赏鉴 泡饮 茶道 初学图典(含光盘)

定价:39.80元

作者:姚松涛

出版社: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019851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茶之韵味:鉴赏、冲泡与茶道入门指南 一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实用茶学专著 本书旨在为所有对茶怀有浓厚兴趣的初学者、爱好者乃至希望提升鉴赏水平的茶人,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极具操作性的学习路径。我们深知,茶的世界广阔无垠,从茶叶的源头到杯中的汤色,每一步都蕴含着知识与美学。因此,本书聚焦于核心技能的掌握与审美情趣的培养,力求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真正触摸到茶的精髓。 第一篇:茶的起源与世界——拓宽视野,奠定基础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载体。本篇将带领读者回溯茶树的起源,探寻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轨迹。 1.1 茶的植物学基础与品类划分: 我们将详述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以及不同茶树品种的地域特征。重点在于清晰地梳理中国传统六大茶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的本质区别。我们将从制作工艺的核心差异——“发酵程度”入手,解析这些差异如何直接影响到茶叶的外形、香气、滋味和汤色,使读者建立起宏观的茶叶分类概念。 1.2 经典名茶巡礼: 通过精选的代表性名茶案例,如西湖龙井的清新、武夷岩茶的“岩韵”、祁门红茶的醇厚、普洱茶的陈化魅力等,介绍其独特的地理标志(风土人情),以及业界公认的品饮标准。这部分内容将辅以高清的实物图片,帮助读者在视觉上建立对高品质茶叶的初步印象。 第二篇:火眼金睛——茶叶审评的科学与艺术 品茶的起点在于“审”,即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茶叶的品质进行鉴别。本篇将培养读者的专业观察力。 2.1 干茶审视:形、色、净度 详细解析如何观察干燥茶叶的外形结构(条索、针状、片状等)、颜色分布的均匀性与光泽度。解释“净度”的重要性,即茶叶中是否含有过多的茶梗、碎末或非茶物质。这些基础观察直接反映了原料的采摘标准和制作的精细程度。 2.2 湿茶(叶底)的秘密解读: 冲泡后的叶底是评判工艺优劣的“第二现场”。我们将指导读者识别叶底的嫩度、匀整度、色泽(如红边、金边等特征)和柔软度。理解“叶底反映工艺”的原理,例如,红茶的叶底通常偏红亮,而绿茶则应保持嫩绿,并解释这些指标背后的工艺控制点。 2.3 汤色的观察与判断: 汤色是茶汤的直观表现。本篇将系统介绍不同茶类标准汤色的描述词汇(如绿茶的“杏黄”,红茶的“红艳明亮”,乌龙茶的“橙黄透亮”),并强调“清澈度”的重要性,警示浑浊汤色可能代表的缺陷。 第三篇:水为茶之母——冲泡技艺的精妙控制 泡茶,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门精准的科学与微妙的艺术的结合。本篇将聚焦于如何通过控制变量,激发茶叶的最佳风味。 3.1 水质与水温的黄金法则: 深入探讨不同水质(如山泉水、纯净水、自来水)对茶汤口感的影响。最核心的部分是水温的设定。我们将提供针对六大茶类的精确水温指南(例如,绿茶忌沸水,黑茶需高温),解释高温或低温如何影响茶多酚、氨基酸等有效物质的析出速度与比例。 3.2 器具的选择与影响: 讲解不同茶具材质(紫砂、白瓷、玻璃)对茶汤口感和香气表现的差异。例如,紫砂的透气性如何“聚香”,白瓷的“见汤色”优势等。同时,会推荐初学者应优先选择的实用套组。 3.3 基础冲泡法详解(以盖碗、紫砂壶为例): 提供详细的分步图解,涵盖投茶量、润茶(温润泡)的必要性、浸泡时间(“金时间”的掌握)和出汤方式。重点阐述“快出水”与“慢出水”在不同茶类中的应用原则,确保每一泡都能展现其层次感。 第四篇:茶道之境——品饮的礼仪与精神内涵 茶道,是茶文化的高级体现,关乎心境、修养与人际的和谐。 4.1 基础饮茶礼仪规范: 介绍在正式场合、待客或个人独饮时的基本礼仪,包括奉茶的顺序、接茶的姿态、以及品茗时对茶汤香气和滋味的正确品鉴流程(闻香、观色、啜饮、回味)。 4.2 茶席的布置与氛围营造: 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不同的茶类和品饮目的,布置一个简洁、雅致且功能完备的茶席。涉及茶具的摆放、环境光线的选择以及辅助器物(如香炉、花卉)的搭配,以达到“境由心生,器随茶变”的境界。 4.3 感受茶的“气”与“韵”: 超越物质层面的品鉴,引导读者进入对茶“气”(身体感受)和“韵”(回味无穷的持久感)的体会。这部分内容旨在提升读者的审美层次,将饮茶行为提升为一种精神休憩与自我对话的方式。 总结与展望: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可行性。通过对茶叶基础知识的扎实学习、对审评技巧的科学训练,以及对冲泡艺术的反复实践,读者将能自信地走进任何一个茶会,独立分辨茶叶的优劣,并能以得体、优雅的方式享受每一杯用心冲泡的茶汤。这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张通往宁静与和谐的“茶之门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它附带的那张光盘。在如今这个视觉信息爆炸的时代,光盘这种形式虽然略显复古,但在学习茶艺操作时,其直观性是任何图文都无法比拟的。我特地把光盘内容导入电脑观看,发现里面的演示非常清晰流畅。无论是标准的手势、注水的角度,还是控制水流的力度,光盘都进行了慢动作回放和多角度特写。特别是揉捻、杀青这些需要精确手法的部分,纯粹依靠文字描述是极其抽象的,但通过视频,我立刻就能掌握到位的要领。我甚至暂停视频,模仿视频中演示者的动作,进行反复练习。这种“眼看手模仿,录像做参考”的学习闭环,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可以说,光盘的存在,让这本书的教学价值提升了一个量级,弥补了纯文字教材在动态演示上的天然缺陷。

评分

这套书光是书名就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抓人眼球,“满28包邮”这种措辞,一下子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感觉像是在逛一个熟悉的网店,而不是面对一本严肃的茶学专著。我拿到手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内容组织得非常实在。这本书显然是为那些对茶完全是零基础,或者说想系统梳理一下自己已有知识的新手准备的。它没有上来就抛出一大堆拗口的专业术语,而是循序渐进地带你入门。比如,光是介绍“赏鉴”这一部分,就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讲解如何从干茶的外形、色泽、到冲泡后的叶底,每一个细节应该关注什么,甚至细致到不同产区、不同品种的茶叶在感官上的细微差别,都配有大量的对比图和详细的文字描述,这一点对于新手来说简直是福音,解决了“看图片也分辨不出来”的尴尬。它把复杂的鉴赏过程,拆解成了你可以一步步模仿操作的流程,实用性极强,让人感觉学茶不是高不可攀的学问,而是动手就能掌握的生活技能。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似乎是深谙新手从“看”到“品”再到“做”的心理过程,衔接得非常自然流畅。

评分

这本书在“泡饮”环节的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很多茶书要么过于强调意境和哲学,要么就是简单粗暴地给个水温和时间,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这本书不同,它深入到“为什么”要用某个水温,为什么这个投茶量适合这个容量的盖碗。它详细对比了不同冲泡器具对茶汤风味的影响,比如紫砂壶的“聚香”效果与玻璃飘逸杯的“观其形”的差异,分析得入木三分。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水”的考究也下了大功夫。书中专门辟了一个章节讨论水质对茶汤的影响,从硬度到矿物质含量,甚至连日常生活中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判断自己使用的水质是否适合泡茶,都给出了实操建议。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作者的专业素养,也让读者在每一次泡茶时,都能有意识地去调整变量,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黄金比例”。看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简单地“冲一杯热水泡茶叶”,而是在进行一场严谨的化学与美学实验。

评分

关于“茶道”的部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没有落入空泛的礼仪说教,而是将其置于一种更贴近现代生活的语境中去阐释。它没有要求读者去刻意模仿古代的繁文缛节,而是强调“道”的本质在于“心意”的传达与环境的和谐。书中用了很多案例来展示,无论是日常的独酌,还是待客,如何通过细节的调整,将饮茶行为提升到一种精神交流的层面。例如,它会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客人的身份和当天的心情,选择最恰当的茶品和冲泡方式,这是一种高级的“察言观色”。对我这种工作压力大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茶道,更像是一种“减压阀”和“慢生活”的入口,它教你如何通过专注的动作,来清理杂念,而不是一套生硬的表演流程。这种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环境融合的观点,让“茶道”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仪式,而是触手可及的修身养性之术。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定位非常精准,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从“茶盲”到“合格茶友”之间的坚固桥梁。作者的叙述风格亲切又不失专业,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耐心十足的茶馆老板在手把手地教你。它不像某些专业书籍那样故作高深,让人望而却步;也不像某些入门指南那样浮于表面,学完之后依然不得要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可操作性”和“系统性”的完美结合。它不仅教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你“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么做”。对于那些真正想在生活中实践、享受一杯好茶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体系是扎实且全面的,它培养的不仅是品鉴能力,更是一种对生活细节的尊重和享受的态度,绝对是值得反复翻阅的常备工具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