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上帝之眼-拍摄罕见之地-III-赵嘉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9787121259708

BF-上帝之眼-拍摄罕见之地-III-赵嘉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978712125970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嘉著 著
图书标签:
  • 摄影
  • 纪实摄影
  • 风光摄影
  • 旅行摄影
  • 赵嘉
  • 上帝之眼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9787121259708
  • 罕见之地
  • 摄影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59708
商品编码:29945142719
包装:软精装
出版时间:2015-06-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上帝之眼-拍摄罕见之地-III 作者 赵嘉著
定价 98.00元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1259708 出版日期 2015-06-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软精装

   内容简介
《上帝之眼Ⅲ:拍摄罕见之地》是一部适合在旅行中学习摄影技法、探索旅行目的地、拓展拍摄思路的手册。以世界上鲜为人知的罕见之地为主要线索,配合特殊的拍摄技法,向读者展现了全新的旅行摄影方式。书中包含了优质的图片和丰富的拍摄内容,收录了多位职业摄影师和旅行专家的精彩作品和专业意见,基于实战技巧传授拍摄经验。全书依托于旅行者的视角,给读者带来北欧地区、北美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南极、北极、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南美地区等诸多丰富精彩的画面,利用徒步、登山、滑雪、攀岩、潜水等极限的旅行方式,结合航拍、延时摄影、光绘等特殊拍摄手法,让读者拓展了旅行摄影的方式和思路。

   作者简介
赵嘉: 作为报道摄影师和中国畅销的摄影图书作者,创作的书籍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兵书十二卷》、《*摄影器材》、《那时西藏》、《EOS 王朝》、《Redemption》、《佳能镜界》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摄影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爱摄影工社其他人员有:徐岩冰、李亚楠、吴穹。

   目录

章 酷的旅程
第2 章 北欧地区
2.1 北欧简介
花絮:毕远月对北欧的印象
2.2 北欧地貌
花絮:罗晓韵对北欧的印象
2.3“”冰岛
花絮:冰岛旅行花费
花絮:想象和平之塔
2.4 冰岛的拍摄
2.4.1 雷克雅未克小圈
2.4.2 环冰岛
2.5 挪威
2.5.1 在挪威看极光的几种方式
花絮:江海中谈拍摄极光时需要的装备和技巧
2.5.2 北极风光摄影
花絮:特别交通提示


第3 章 北美地区
3.1 阿拉斯加印象
3.1.1 阿拉斯加的《荒野生存》
花絮:何穆因《荒野生存》而喜欢上阿拉斯加
花絮:何穆谈阿拉斯加好的旅行线路和季节
3.1.2 星野道夫--毕生奉献给阿拉斯加的人
3.2 西北航道
3.2.1 张千里和左手的西北航道之行
3.2.2 毕远月的西北航道
花絮:何穆所喜欢的边缘人群
3.3 在北美拍极光
3.3.1 去阿拉斯加拍极光
3.3.2 何穆介绍在加拿大黄刀拍极光
花絮:去世界各地拍极光
3.4 北极与北冰洋
花絮:梁波谈在加拿大拿破仑拍北极熊


第4 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
4.1 俄罗斯远东四城
花絮:悟空TRAVEL 喜欢冬天的西伯利亚
4.2 贝加尔湖
花絮:张千里和左手在贝加尔湖航拍的趣事
花絮:画册推荐--《冬日旅程》
花絮:李亚楠对于前苏联一些地区的印象
4.3 人类极寒--雅库茨克
花絮:奥伊米亚康


第5 章 世界之巅
5.1 高海拔需要注意什么
5.2 海拔对摄影器材的影响
花絮:赵家谈高海拔使用器材
5.3 青藏高原和拉达克
花絮:悟空TRAVEL 想去的地方,在喜马拉雅深处
花絮:悟空TRAVEL 的赞斯卡(Zanskar)徒步
花絮:电影《轮回》(Samsara)
花絮:摄影师推荐--Olivier Follmi
5.4 帕米尔高原
花絮:李亚楠的喀喇昆仑公路之行
5.4.1 罕萨山谷
5.4.2 瓦罕走廊
5.4.3 跟着悟空去K2 徒步
5.5 南美高地
花絮:何穆眼中的南美高地
5.5.1 玻利维亚
花絮:郑顺景的乌尤尼盐湖之行
5.5.2 圭亚那高原


第6 章 南极
6.1 了解南极
6.1.1 南极的气候
6.1.2 去往南极的方式
6.2 不同时间的南极
花絮:郑顺景对南极行的印象
6.3 经典线路
花絮:江泳涛对南极的印象
花絮:郑顺景去南极旅行
6.4 去南极拍什么
6.4.1 企鹅
花絮:江泳涛在南极拍摄企鹅
6.4.2 适合的镜头
花絮:Jacky 在南极拍摄野生动物
6.5 企鹅之外
6.5.1 其他鸟类
6.5.2 海豹
花絮:Jacky 在南极拍摄遇到豹形海豹
6.5.3 鲸


第7 章 高寒地带的准备
7.1 高寒地带
7.2 人体抗寒装备
7.3 在高寒地带使用器材
7.3.1 使用厂商的旗舰相机
花絮:吴穹在寒冷环境下使用电池的情况
7.3.2 尽量使用定焦镜头
7.3.3 使用CF 卡
7.3.4 微单相机靠谱吗?
7.3.5 如果使用胶片
7.4 其他设备的抗寒问题


第8 章 垂直极限
花絮:摄影师介绍--Jimmy Chin
8.1 高山滑雪
8.1.1 高山滑雪的起源
8.1.2 拍摄高山滑雪
花絮:杨波每年都去长白山
花絮:杨波推荐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
8.2 攀岩
8.2.1 攀岩的拍摄
8.2.2 康华在攀登过程中的拍摄经验
花絮:康华拍摄攀岩的经验分享
8.3 登山
8.3.1 登山摄影的装备
花絮:康华谈登山
8.3.2 登山摄影的技巧
花絮:杨波“疯狂的九月”
8.3.3 登山线路推荐
花絮:康华推荐的线路
8.3.4 徒步天堂尼泊尔
花絮:尼泊尔“ABC”徒步线路


第9 章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9.1 潜水
9.1.1 哪里适合潜水
9.1.2 潜水等级
9.1.3 潜水摄影
花絮:谢墨的潜水故事
9.1.4 潜水摄影装备
花絮:谢墨推荐的潜水地点
9.2 活火山
9.2.1 火山的喷发类型
9.2.2 如何拍摄火山喷发
9.2.3 拍摄火山时的自我保护
9.2.4 哪里适合拍火山
花絮:谢墨谈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
9.3 龙卷风
9.3.1 龙卷风的分类
9.3.2 龙卷风走廊


0 章 另一种表达方式
10.1 另一种描述城市的方式
10.1.1 罗晓韵--自拍,在巴塞罗那“邂逅”高迪
花絮:安东尼高迪
10.1.2 樊小八和多拉的双重生活
10.1.3 追随废墟的北京女孩杨潇
10.2 复活节岛--特殊的旅行目的地
花絮:郑顺景在复活节岛
10.3 航拍
花絮:飞机上拍摄照片的小技巧
10.3.1 航拍的器材
10.3.2 如何操控飞机
花絮:吴迎辉在丽江的“炸机”经历
花絮:陈雅喜欢自驾航拍
10.4 延时摄影
10.4.1 基础原理
10.4.2 拍摄器材
10.4.3 实拍建议
花絮:延时摄影的后期制作


   编辑推荐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文摘










   序言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探索未至之境:世界奇观与人文足迹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当代顶尖摄影师和探险家们深入全球人迹罕至之地的非凡记录。这不是一本关于特定摄影技巧或单一地域的图集,而是一次跨越五大洲、触及地球脉搏的深度人文与自然探索之旅。通过精选的数百幅高分辨率影像和详实的田野考察笔记,读者将得以一窥那些鲜为人知、甚至在地图上都难以描绘的神秘角落。 第一部分:极寒之地的心跳——冰封王座下的生命 本部分聚焦于地球上最严酷的环境:南极的冰盖深处与北极圈的永冻苔原。我们没有将重点放在常见的企鹅聚集群落或北极光奇观,而是深入探索了在极端低温下维持生存的独特生态系统和长期驻扎的科研前哨站。 冰川之下的秘密河流: 摄影师团队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先进的冰下穿透雷达技术,首次对南极大陆一个被数千年冰层覆盖的巨大地下湖泊群进行了视觉记录。画面中展现了在完全隔绝的黑暗环境中,依靠化能合成生存的微生物群落,它们闪烁着微弱的荧光,构成了“沉默的生命之光”。文字部分详细描述了为确保样本采集的纯净性,队员们所采取的无接触、无污染操作流程,以及对这些生命形式可能揭示的地球生命起源的深刻思考。 格陵兰冰盖上的牧民: 转向北极,我们记录了世界上最北端、世代逐水草而居的因纽特(Inuit)部落的一个分支。他们并非传统意义上围绕着冰山生活的群体,而是深入内陆,跟随季节性迁徙的驯鹿群,在瞬息万变的雪原上构建临时住所的“雪地游牧者”。镜头捕捉了他们在暴风雪中依偎取暖的场景,以及他们如何利用古老的星象和风向知识导航。书中特别收录了他们口述的历史,关于如何看待全球变暖对他们生存方式的无声侵蚀。 第二部分:失落文明的回响——深入丛林与沙漠腹地 本章将带领读者穿越两大类极端地理环境:热带雨林的心脏地带和横跨数千公里的无垠荒漠。这里的记录旨在还原那些被现代文明进程所遗忘或刻意避开的历史遗迹及其守护者。 亚马逊“活着的墙壁”: 我们没有拍摄传统的玛雅遗址,而是深入巴西与秘鲁交界处一个尚未被官方测绘的地区。当地土著部落用复杂的植物工程技术,构建了一种高大、致密的生物屏障,用于防御外界干扰。书中展示了这种“活着的墙壁”的结构细节——由藤蔓、树根和特定灌木交织而成,其复杂程度远超任何已知的人工防御工事。文字记录了语言学家尝试与部落交流时遇到的挑战,以及他们对自然资源保护的近乎宗教般的信仰。 塔克拉玛干的流沙之眼: 在中国西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探险队发现了一处被当地传说称为“死亡沙漏”的古老绿洲遗址。不同于著名的楼兰古城,此地被巨大的流动沙丘缓慢吞噬,仅在特定风向的间隙才能窥见部分城墙的轮廓。本书收录了利用无人机和高精度激光扫描技术绘制的遗址地下结构图,揭示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重点描绘了在沙丘边缘发现的、保存完好的陶器碎片,其纹饰风格与已知的任何丝绸之路文明都不尽相同,暗示着更早或更独立的发展脉络。 第三部分:海拔之上的寂静——山脉深处的精神世界 本书的第三部分聚焦于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和高原,探索人类在接近天空极限时所构建的精神体系和生存哲学。 喜马拉雅的“云端僧侣”: 考察队攀登至海拔五千米以上,记录了隐藏在不丹与尼泊尔边境一处隐蔽山谷中的修行团体。这些僧侣并非佛教寺院的常住者,而是遵循着一种极简、近乎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影像记录了他们如何从山体渗出的岩石泉水中获取饮用水,如何在稀薄的空气中进行长时间的冥想,以及他们用天然矿物颜料在岩壁上绘制的、关于宇宙运行的复杂图谱。书中分析了这些图谱与现代物理学某些理论的惊人巧合。 安第斯山脉的“天空农场”: 在秘鲁中部的偏远山区,我们考察了一群仍在使用前印加时代技术的梯田农户。他们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数量之多,种类之繁复,令人叹为观止。本书详细记录了他们如何通过精密的微气候控制(利用不同坡向和海拔的差异)来培育数千种不同抗性的作物。探险者们参与了他们的收割仪式,强调了土地与社区之间不可分割的哲学联系,那是一种对脆弱生态系统长期负责任的态度。 尾声:边界之外的意义 本书最后一部分是对所有探险旅程的哲思性总结。它探讨了“未知”对人类文明的驱动意义,以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意识地保护和尊重那些尚未被完全驯服或量化的世界角落。图集展示的并非异域风光,而是人类在面对终极自然力量时所展现出的坚韧、智慧与敬畏。这不是一本提供所有答案的书,而是激发读者去思考,在“已知”世界的边界之外,还存在着怎样广阔的可能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和探索欲。“BF-上帝之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某种超然的视角,仿佛能够窥探到不为人知的世界,而“拍摄罕见之地”更是直接点明了其核心内容——对那些鲜为人至、鲜为人知的地方进行的影像记录。这足以勾起我对未知的好奇心,以及对那些不常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景致的向往。我一直认为,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发现和表达。当我们透过一个摄影师的“上帝之眼”去审视这个世界时,那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那些被现代文明所忽视的角落,那些隐藏着独特生命力与故事的角落,才得以被重新发掘和呈现。我想象着,赵嘉先生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深入那些常人难以到达的地方,用他的镜头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光影、色彩与情感。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像是一场与自然、与历史、与人类文明深处对话的旅程。我期待着书中那些被“罕见”所定义的场景,它们或许是原始的森林,或许是荒芜的沙漠,或许是即将消失的古老村落,又或许是那些隐藏在现代社会边缘的独特社群。我相信,这本书将带给我视觉上的震撼,更会在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记,让我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这个星球,以及人类在其中的位置。

评分

读到这本书名,我脑海中 immediately 涌现出了一连串的画面。赵嘉这个名字,在摄影圈里并不陌生,他总是能以一种独特而又深刻的视角,去捕捉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BF-上帝之眼”这个颇具诗意的副标题,更像是为他这次的“拍摄罕见之地”之旅注入了一层神秘而庄严的光环。我不禁开始猜测,他究竟去了哪些“罕见之地”?是人迹罕至的极地,还是充满古老传说的高原?是深邃的海底,还是被遗忘的古文明遗址?“III”这个数字,暗示着这或许是他一系列探索中的第三部,这让我更加好奇他过往的作品,以及这次又将带来怎样的惊喜。作为一本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我原本以为会偏向技术性,但“上帝之眼”和“罕见之地”的组合,又让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本充满人文关怀和艺术情怀的影像志。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出现那些令人惊叹的画面,不仅仅是风景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故事和情感。我希望能看到摄影师是如何通过他的镜头,去讲述那些“罕见之地”的生命故事,去传递那些不曾被我们了解的文化和价值观。这本书,对我来说,绝对是一次充满期待的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评分

这款书的封面设计,我脑补了一下,大概率会非常吸引眼球。一个“上帝之眼”的意象,加上“罕见之地”的神秘感,这本身就具备了很强的叙事张力。赵嘉,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摄影师,我对他一直抱有很高的期望。他的作品,我之前有接触过一些,总是能给人一种平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感觉,仿佛他在用镜头讲述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或者揭示一个被忽视的真相。这次的“罕见之地”,我猜测并非那种旅游宣传片里常见的风景,而是那些更具挑战性、更需要深入探索的领域。也许是他深入了某个偏远的部落,记录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也许是他潜入了某个危险的地带,捕捉到了那些令人震撼的自然奇观;又或者是他关注了那些因为时代变迁而濒临消失的文化遗产。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名字,让我想,这本书会不会在画面质量和印刷工艺上都有着极高的标准,毕竟,呈现“罕见之地”的细节,需要精良的制作。我特别好奇,在拍摄这些“罕见之地”的过程中,赵嘉先生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他的“上帝之眼”在观察这些地方时,又捕捉到了怎样的独特视角?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更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世界的另一面,拓展我的视野,激发我对未知的好奇心。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BF-上帝之眼-拍摄罕见之地-III”——本身就构建了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框架。首先,“BF”或许是某个项目的代号,抑或是某种摄影理念的缩写,增添了一层神秘感;而“上帝之眼”则直接传递了作者想要以一种超脱、俯瞰的视角来呈现世界的意图,仿佛能够洞悉事物最本质的形态。“拍摄罕见之地”更是点明了核心主题,激发了读者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这让我联想到,作者很可能深入了那些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环境恶劣,或是社会文化独树一帜的地方,去记录那些不为人知的景象。而“III”则暗示了这是一系列作品中的第三部,这让我对作者过往的探索充满了好奇,也期待着这次的“罕见之地”又将带来怎样的升级与突破。电子工业出版社作为出版方,虽然名字听起来与摄影艺术似乎有些距离,但这也可能意味着本书在技术呈现上会有独特的优势,比如高质量的图片印刷,或是对摄影技术细节的某种侧重。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提供的不只是视觉上的冲击,更包含着作者对所拍摄之地的深入观察和思考,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故事和环境保护的启示。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光是读出来就很有画面感。“BF”或许是一个缩写,或者是一个特别的标识,这让我对作者的选择和主题的定位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好奇。“上帝之眼”这个词,瞬间就拔高了这本书的立意,让我想象着作者是用一种近乎神明的视角,去捕捉那些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美丽或者真相。而“拍摄罕见之地”更是直接点明了这本书的核心内容,这种“罕见”可能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地理上的极端,比如生态上的独特,又或者是文化上的遗世独立。我想象着,这本书里呈现的画面,一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能看到,甚至可能从未想象过的。赵嘉这个名字,我知道他在摄影界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所以,他对“罕见之地”的解读和呈现方式,一定有其独到之处,不会是那种走马观花的游览式拍摄。我更期待的是,他能够透过镜头,展现这些“罕见之地”背后的人文故事,或者自然界的奥秘,让我们在惊叹于画面的同时,也能有所思考。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背书,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印刷质量和内容的深度有了一些期待,或许在图片的呈现上会有比较高的水准,也可能包含一些与拍摄技术或者地理探索相关的专业信息。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一种充满探索精神和艺术价值的预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